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家李华山:中国画刍议

李华山

1965年生于河北献县,沧州中国画写意研究会会员,曾任河间河北梆子剧团舞台美工,献县提花厂美术设计,曾获舞美设计二等奖,省纺织图案设计二等奖,改革开放三十年书画展三等奖。主攻写意山水,兼习写意花鸟。

前言:画家的生命就是作画,画家把最好的作品呈献给爱好书画的人们,执笔就是一生。

国画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绘画。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是画家用笔墨抒发情感,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并寄托情思的一种表述形式,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化共同体的一大贡献。

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老师又出去写生了。也有一些画家时常把写生挂在嘴边,以此来传达自己对自然的一种认知。即,艺术来源于生活。诚然,写生是深入生活、采集素材的一种手段,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绘,能够提高画家的造型能力以及对客观景物的文理、结构、比例、透视等要素的把握;但是,这是西方绘画的训练方法。也许有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抑或认为笔者过于偏激。很多人会说,中国难道不能借鉴西方的绘画方法吗?这有什么不可以呢?笔者认为,中国画和西画(包括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等等)是不同文化蕴育的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西画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表现客观事物,这尤其表现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优秀画家身上,比如达芬奇、伦勃朗、米开朗基罗等等,他们注重科学性和现实性,注重透视、明暗、立体、比例、结构、解剖等,其理念是用画笔再现客观事物。

相较而言,西画作为画家眼中的画,中国画是画家心中的画。中国画并不讲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重在通过画作表现画家心中经过情感浸润之后的象征性情思。“搜遍奇峰打草稿”,这是清代著名山水画家石涛的名言。所谓“搜遍奇峰”,单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画的写生并不单纯是像西方所倡导的那样,到某座山或某处景点,按照透视、比例、色彩、明暗等等,对自然景观作真实的描绘;而是画家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对景物用心观察,通过体悟山川的气象,感悟四季更迭,感受在阴晴雨雾各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山川丘壑给画家带来的惊喜和震撼。

至于“打草稿”,则是“搜遍奇峰”之后的创作环节。在“打草稿”的过程中,画家要把自己心中对山川自然的所感和所悟用画笔呈现出来与观者分享。这就是中国画所谓的“画由心生”。 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闻名于世的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也有一句名言:“眼中之竹非心中之竹,心中之竹非手中之竹”。“眼中之竹”说的是画家用眼睛仔细观察到的在阴晴雨露、风霜雨雪中的呈现出的各种不同形态的竹子,强调观察在各种自然气象条件下竹子的形态变化。这是一个用眼睛寻找美、发现美的过程。然后内化于心,形成“心中之竹”。内化于心的过程是一个对外在事物进行移情和升华的过程。画家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赋予竹子,利用竹子的特质来表达画家所向往和崇敬的一种情怀,因此这同样是一个把外在事物人格化的过程,比如赋予竹子虚心、向上、不屈、不畏严寒等人格化特征。画竹子是媒介,表达人的情感才是目的。

“手中之竹”又如何不是“心中之竹”呢?人们常说画画要胸有成竹,然后再下笔,但是其中的道理并不这么简单。“心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转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的过程,而是充满对画家创作能力的考验,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笔毫有大小之分,宣纸有薄厚之别以及吸水性之不同,下笔又有干湿浓淡的差异,以上这些因素都要求画家必须在实际绘画过程中随时调整用笔用墨。就如打仗一样,要根据战场态势,随时调动兵力部署。只有笔笔相生,才能气韵生动。

前面说到了画家自身创作的方面,下面来谈一谈当今中国画坛的情况。当今画坛真可谓大师巨匠如云,画作更是形式各样,争新出奇。很多人在自己的微博名或微信名前面加上画家XX,书法家XX。笔者认为“画家”、“书法家”之类的称号乃是别人对自己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肯定甚至谬赞,得到肯定的人应当更加潜心于创作,拿出更好的作品以飨知音,而自称就未免有失谦逊了。自古以来,谦虚不只是文艺创作者应有的一种的态度,更是外界对其进行衡量的一个标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方显君子风度。与当今画坛大师巨匠充栋盈车相比,中国画中精品力作,尤其是能与古人媲美的优秀作品,可谓少之又少;若有,也是凤毛麟角。

经济社会的浮躁直接影响到了书画市场,书画商的炒作钻营与画家的急功近利给书画艺术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有的书画商把缺乏艺术品味的作品贴上名家的标签出售,企图鱼目混珠,从中谋取暴利,而真正继承了中华优秀书画传统的作品却因为缺少市场的推动而黯然失色。除了市场炒作造成人们审美趣味出现偏差之外,导致承载了中华优秀书画传统精神的作品遭到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的浮躁和信仰的缺失。而这致使一些书画界极有权威而且极有造诣的艺术家,由于被铺天盖地的赞美声和无尽的应酬所包围而沉迷于显赫的地位和名望,最终没有潜心创作的时间和心情。随之而来的内心的膨胀使得这些人不愿也不想再遵循传统,他们弄出大量的“新”作品来捞钱。虽是打着创新的旗号,其实是利用职务之便或声名之大而标新立异、另立规矩,最终败坏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导致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丑书烂画横行于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书画在当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坎坷。

艺术服务大众,书画助力社会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给中国书画界指明了方向,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书画被边缘化的局面将彻底改观,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传统书画进课堂不久将变成现实。这不仅是中国书画界的福音,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振兴的号角,中国书画的复兴指日可待。新时期以来,中国人富裕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比以前有了极大的增加,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并懂得欣赏中国传统书画呢?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当代如何继承和发扬,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2017/12/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可染 现代画家
看看这位的作品,真乃大家风范!(李斛)
不遏止画家工作室无序乱象 画坛就不会安宁
国画家可染(1907—1989)
笔墨丰富,意境深邃的山水画,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被张大千誉为中国画三百年来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