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讲义》——雍也第六(5)

 

 

《论语讲义》——雍也第六(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bm0b.html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慧。“知”,当智慧讲。孔子就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就是求;“民”就是人,追求做人的道义,人应该怎样去做。“敬鬼神而远之”,对鬼神,我们要尊敬它,但是又要远离它。儒家讲进了任何寺庙,见了任何神都要拜。不要以为这是儒家没有头脑,恰恰相反,这正是儒家讲的人的诚敬之心。不管对什么,对众生都要尊敬。所以儒家说什么都是神,树有树神,花有花神,见了什么都要跪,见了什么都要拜。儒家的人其实并不傻,他是尊敬,有一颗诚敬之心,他尊敬大千世界的万物,这是儒家最了不起的。

 

 

    儒家讲什么是鬼?人活着叫人,人死了就叫鬼。鬼者,归也,归去的人就叫鬼。那什么是神呢?人死了,肉体叫鬼,精神叫神。儒家的人对鬼神的态度就是要尊敬它,但是又要远之,这样就不会被它迷惑。因为鬼神是不可知的,既然是不可知的,我们就存而不论。“敬鬼神而远之”,远离它而不至于被它欺骗,被它迷惑。一般的人,要么他就不信,于是他就不敬。不信的人,他就不尊敬:“啥子东西哦,这都是些泥坨坨,木桩桩,拜啥子拜,走!”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长者,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君子知道要畏惧天命,要畏惧大人长者,要畏惧圣人说的话。小人不知道,肆无忌惮——你对神都不敬,对人就更不敬。还有一种人,信,于是就容易迷信。很多说鬼的人,最后自己把自己闹疯了。所以儒家讲的智慧就是要敬,对鬼神,对神佛都要敬,但是又要守得住本心不乱。这才叫智慧:“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什么叫仁德呢?孔子说“仁者先难后获,可谓仁矣”。先是很困难,因为仁德需要力行,需要约束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做起来是不大容易的,是很困难的事情,此后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受用。儒家的道理是“先难后获”,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说要克制住自己的私欲来迎合大道,那是很困难的事情。要约束自己,就是和自己的私欲作斗争,超越自己。比如,我这个人生性就好骂人,看你不顺眼就想骂你两句,我心里并不一定恨你,我就是喜欢骂骂咧咧的,什么都看不惯,总想骂两句。这种人就要改你的脾气,学会忍耐,学会什么事都要看得惯。开始很难,但是一天、两天、三天,我这一周都没骂人了,再坚持,我这一月都没骂人了,最后,我这一年都没骂人了。当你一年都不骂人的时候,你已经养成不骂人这个习惯了,这时你就获得了仁的品格,这需要长期的克制、修炼。“从心所欲,不踰矩”,是在长期的修炼当中形成的,随心的愿望去做事而又不超越规矩,这就是仁者的境界。所以“先难后获”,一开始做起来很困难,随时都要恭恭敬敬的,随时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乱说,不乱动,讷于言,敏于行。不要有私欲,要为他人着想。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每个人的习气不同。先难,就是先要战胜你的习气,后获,后来就获得了仁的品德。你能够战胜你那些习气,你就得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论语#6.21【2016-11-24】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论语》学习139-140
日课 | 《论语·雍也》22
《读论语.雍也篇》关于“仁与智”
【五期班论语精讲】打卡16-雍也篇-了凡
《论语讲义》——为政第二(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