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信息断舍离-逃离‘信息焦虑’‘无效学习’‘碎片化学习’

写在前面——

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付出的努力没有累积到一起,永远从'0'开始,永远达不到终点。

很多时候,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但是边学边丢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知识管理系统,而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打造一个让信息能够存留,并且高效收集,汇总到一个知识库里的机制。

生命是一条大河,河里川流不息,无时无刻流淌的是我们不断摄取、理解、消化、内化、输出的信息。生命本身就由各种各样的信息构成的。生命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一片DNA,而DNA的本质其实也是信息。

在人生中,我们需要不断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去做出一个选择和判断,如何在工作、生活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如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其实这些都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内化、输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信息流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

我希望的就是:和大家从源头改善人生的信息流,真正的会学习,有效且高效地学习。

希望您能和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正文——

如今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在一天当中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蜂涌而来就像一个个浪潮一样将我们淹没。在这种信息的浪潮中我们成为了一个溺水之人,拼命挣扎。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成为一个掌舵者?驾驭这信息的浪潮?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个外号,叫大胃王,但这个大胃王并不是他饭量很大,而是他脑袋的饭量特别的大,它是一个信息上的大胃王。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外号呢?因为他朋友圈的每次更新都有十几甚至20多条的信息。一天当中他能看50-100多个干货文章,以及大量碎片的信息。所以我跟他开玩笑说:“刷完你的朋友圈,我的电量就从满格掉到只有50%了。”这种朋友相信大家身边都有,甚至你也是其中一员。


一、学的越多越没有收获,怎么破?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我每天都非常努力的在学习,学了很多东西,了解了非常多领域的知识。然而好像并没有什么用。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下笔却犹如一个神经病?”

很多人都说自己的成长非常慢?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他不够努力不好学,反而是因为他学的太多,学的太杂!这些混杂的信息影响了他成长的速度。为什么会成为知识的“大胃王”?


二 、为什么会有“信息的暴饮暴食”

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信息发展,更新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所以客观上就要求我们个人的成长速度足够快,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来适应接踵而来分新挑战。

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在谈论这个趋势那个新时代等,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很难和他人正常的沟通,更别提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了。在这个重交际的社会中这怎么能行呢?别人今天上了这个课程,我们如果不上就觉得自己落后了,所以别人学什么我们也跟着学,就像一个信息成瘾的患者一样,不停地疯狂摄取各式各样的信息,生怕落后错过了什么就被淘汰了。

所以我们必须得去了解这些信息学这些信息。就这样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热点后穷追不舍,东奔西赶。就像是一个溺水的巨人,拼命挣扎,拼命扑腾,但是所有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让自己前进,反而让我们更加精疲力尽,身体越发觉得沉重,不断下沉。


三、【信息大胃王】的特点

第一个——“吃的太多”【信息的暴饮暴食】

大脑就好比是我们的身体!我们都知道,贪多嚼不烂、暴饮暴食,必然会导致消化不良。同样的道理大脑能够消化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节制的往大脑里“胡吃海塞”,我们大脑也会消化不良。

第二个——“吃的太粗”【质量不高,粗制滥造。碎片化信息】。

如果大脑摄入的信息不仅仅是多,而且质量还不高,粗制滥造,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那我们的大脑就相当于每天都在吃许多不健康的食物。

其实现在太多公众号的文章实际上都是剪切拼凑而成的,这些信息都不是信息的源头,而是“二手的信息”,有的甚至是“三手、四手、五手道听途说”。然而这些信息的质量一般比较碎比较低,如果你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收集这些信息,实际上就是在浪费你的时间。我们的生命应该浪费在更加美好的事物上,而非这些粗制滥造的信息上。

第三个——“吃的太杂”。

朋友圈里一天的信息涵盖了非常多的领域?可以包括健身、音乐、股票、投资、人工智能、英语、体育、名人、政治等等等等,简直就是一个浓缩的百科全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我们什么都去学,结果往往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是琴棋书画样样稀松。什么都了解一点,似乎什么都知道,但都是浅尝辄止,一但遇到实际应用的场合根本上不了台面。


四、信息的大胃王是不是真正的强壮

我们的大脑就如同我们的身体,如果天天在暴饮暴食,怎么会健康的成长呢? “信息的大胃王”就如同一个胖子,体型庞大,但是这种大是一种虚胖而不是真正的强壮

如果你的脑袋吃了太多,而你它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消化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充分的消化吸收,还会健康吗?

如果你吃的东西太粗,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粗制滥造的“垃圾食物”,你的大脑又何谈健康,强壮?

如果你吃的东西太杂,看到什么就吃什么,别人给什么就吃什么,又怎么可能成为美食家呢?

但是面对这些“狂轰滥炸”的信息,不拼命的去学去不行,但每一个都去看去学,却又成了信息的大胃王,依然还只是虚胖不是强壮,那要怎么办呢?]


五、不做【信息的大胃王】而是【大脑的美食家】

俗话说治病要“对症下药”想要根治这种“信息的大胃王”,首先得找到“病因”!

上文提到了一个问题:面对海量的知识,看不是,不看也不是。那么为什么 我们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现在的社会变了,知识体系也变了,但我们没有一套更新的,高效的方法来应对这样全新的社会全新的挑战,就必然就会导致我们的信息焦虑。


1、如何成为美食家?判断标准是什么?

①美食家并不是根据胃口大小来判断的。比如说你一顿能吃两斤米饭,你不一定是美食家,但你很大可能是一个大胃王。

②美食家吃的不一定多,但一定吃的很精细,而且非常的有品位还健康。

2、如何成为“大脑的美食家”?

下面我用一种方法来帮助弄提高大脑的品味,筛选精美并且健康的“食物”,这个方法是“信息的断、舍、离”,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你克服信息焦虑,成为“大脑的美食家”。

第一步——梳理|梳理信息来源 ,知道大脑吃了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梳理一下全部的信息来源,要知道你大脑吃的是什么。我们对自己嘴巴吃了什么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对我们大脑吃了什么往往不太在意。如果你在走路时看到地上有个馒头,你会捡起来就往自己的嘴里塞吗?我想不会吧!为什么?因为,你知道它不干净,但是我们对待大脑的食物是不是也这么讲卫生呢?可能不会,

我们往往因为一个标题党的题目就被吸引,不去分辨这篇的内容和质量是如何,下意识的就点开了?这种面对信息的状态就像我们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什么就吃什么,到饭店里自己不点菜,别人上什么就吃什么,完全不加分辨,照单全收。注意卫生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同样对于我们大脑知识的卫生更加重要,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对大脑讲卫生呢?我们需要有精神洁癖。我们要非常认真地审视所有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也就是我们大脑的食物,这是做大脑美食家的第一步。

梳理的方法就是,做一张信息来源的思维导图

1.平时在读书时,读了什么样的书?

2.刷微信朋友圈时看到了哪些文章?接收到了哪些碎片化的信息?为什么要接收这些信息?

3.工作中和领导、同事、客户交流、甚至跟别人碰撞时,获得了哪些信息??

4.平时思考的时候,产生了哪些信息?

第二步——提纯|信息断、舍、离,培养精神洁癖

梳理完全部的信息来源,第二步就是信息的断、舍、离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为什么健身的人不能随便乱吃东西?

因为他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维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身体,如果不加分辨的有什么吃什么,随便乱吃的话,那么他所有的汗水和努力就白费了,

同样,信息是大脑的食物。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也要像健身的人那样挑选自己的精神的食粮,做好信息的断、舍、离。给自己培养一点精神的洁癖。

在信息输入的这个环节,我们要像美食家的口味,只吃健康精美的食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取高质量信息。打造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3美食家吃东西的特点——断舍离的两个原则

第一——少而精。

第二——贴合自己的需求和口味。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自己的口味是什么,而非追赶潮流,流行什么吃什么。

总体来说就是:少而精,不要贪多,要知道自己的需求,知识这个东西其实不存在【最好和最坏】这个说法的,更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你的和不适合你的,符合自己需求的才是最好的,符合你需要的往往能够增强你的学习能力,打造属于你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


针对这两个原则,我们接下来要对信息进行梳理,进行【信息的断、舍、离】。


四、什么是 断、舍、离

其实断舍离这个理念最开始就是来源于对食物的收纳。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东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五、信息断、舍、离的三个维度

“断”—— 从目标维度出发,断绝不需要的信息输入,判断信息是否符合当前的学习或者工作的克服信息输入太多的问题

可以先从问自己问题开始:这个信息源是不是我真的需要的?是否适合当前的工作需求或学习目标的

作为学习者,只有梳理了自己当下的知识结构(在哪里?)有什么需求?(要什么?)最终希望建立怎样的知识体系(到哪里去?)才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高质量信息(怎么走?)

“舍”——从质量维度,舍弃粗陋低质量的信息输入,克服信息输入太粗的问题

其实说的是要舍弃多余的东西,从目标角度出发只要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或者今后可能需要,但并不是当前工作或学习的主要目标的,都应该果断的舍弃。

首先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信息的质量是否足够好,值不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对于不好的信息来源,不值得投入时间的,该舍则舍,因为低质量的信息就好比人生的负资产,读再多其实都是在浪费生命。

“离” ——从心理维度,脱离对信息囤积占有的执念,克服对信息输入太混杂的问题,

你知道了自己大脑需要什么之后,在挑选精神食粮时切记你要的是最美味最健康的几道,而不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是否对信息占有形成了执念?是否陷入信息焦虑无法自拔?不要守着微信里那些订阅根本不看的公众号舍不得仍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里会有很大的焦虑,生怕会错过了什么,于是我们不断的去收藏,囤积这些信息,但是这些东西反而会让我们的大脑的变得不健康

真正重要的信息,你是不会错过的,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脱离对信息的占有和囤积这个执念。凡是不符合当前目标的,哪怕质量再好,也不要贪婪的去囤积。符合当前目标的,要做到少而精,要真正能够用起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学习者处理信息,获得知识不是靠囤积,而是靠搜索,当你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搜索,立刻的找出来去用。

六、大胃王怎样做到信息断、舍、离

1、以读书为例。

如果不做信息的断、舍、离,可能会非常焦虑,希望自己一年能够读100本、200本、甚至300本书。然后呢?囫囵吞枣的去读,读完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实际上,当你真正的慢慢的对把一本好书进行充分的咀嚼,细嚼慢咽,充分吸收消化吸收之后,它对你成长的贡献,职业和工作发展的贡献,可能会远远超过你囫囵吞枣地读200本书更有效果。

建议每年可以选择3-4个主题,每个主题选出十本高质量的好书,把这些书读透,即使我们少读一些,也胜过扫读100本,最后把自己读傻了。

2、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少而精,刷微信的时候也要这样去做,

想一想马云、马化腾,大佬肯定也是用微信,但他们用微信的时候会像我们一样在朋友圈里面不停的刷刷刷,不停的给别人点赞吗?肯定不会,

所以我们需要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告诉自己:这些信息的质量其实决定了我们生命的质量!我应该主动的去对这些信息做一些有效的筛选!

每次刷朋友圈的时候,可以顺手做一次筛选,如果有些人经常发一些低质量无用的信息,就可以设置不看他的朋友圈,这样相当于是提纯优化了朋友圈信息流的质量。

每周只要做一次,你朋友圈信息流的质量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甚至,如果你需要系统学习,完成重要的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关闭掉朋友圈的入口,以减少碎片信息的输入,和与当前目标无关的干扰。

3、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订阅的公众号也要这么处理,大多数人都订阅了无数个公众号,比如对心理学感兴趣、心理学方面的公众号订阅了10多个,那么这时候,去反复筛选,精挑细选,之后把它控制到3个以内。

这个过程,特别像我们对衣物的整理一样。有的人特别舍不得扔东西,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好,舍不得扔,或者觉得,扔了万一以后有用怎么办,其实大多数时候永远也没有机会用上

经常我们会觉得:囤积是非常容易的,轻而易举就能做到,但是删除的时候好像就像掉了一块肉一样。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你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米其林餐厅的评委对每个细节都非常的挑剔。米其林的评委是不会轻易打三星评分的。你的大脑也应该配得上更美好的食材的,

所以提高你的标准,对公众号订阅的舍弃和删除也会更加容易一些。

4、以朋友为例不仅仅是对书本、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等和人的交流也要做到断舍离,朋友也应该是少而精。去选取那些志同道合与自己互补的朋友,和朋友交谈的质量实际上也是信息流的质量。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问题:如何克服信息的焦虑

如今的社会变了,知识体系也变了,我们需要一套更新的,更高效的方法来应对这样全新的社会全新的挑战

问题:作为学习者来说,我们一直要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要知道自己在哪里?

(作为学习者,首先要梳理并知道自己当下的知识结构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第二个、要知道我们想往哪里去?

(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希望成为怎么样的人)

第三个、要知道,我们要怎么去走,如何往那个地方去。

(要建立一个怎么样的知识体系。)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去选择高质量的信息,信息没有最对的,也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你当下需求的,对于那些不符合你需求。该断则断!不符合自己需求的,其实都是毒药

问题:信息断、舍、离 的两个原则

第一步——梳理|梳理信息来源 ,知道大脑吃了些什么

第二步——提纯|信息断、舍、离,培养精神洁癖

问题:信息断、舍、离 的三个维度

“断”—— 从目标维度出发,断绝不需要的信息输入,判断信息是否符合当前的学习或者工作的克服信息输入太多的问题

“舍”——从质量维度,舍弃粗陋低质量的信息输入,克服信息输入太粗的问题

“离”——从心理维度,脱离对信息囤积占有的执念,克服对信息输入太混杂的问题,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提到。硅谷创业公司Dropbox的创始人曾经分享过一个理论Average of 5(5个人决定你的生命质量)。你周围朋友是什么样的质量,你的时间都花在怎么样的人身上,你花费时间最多的那5个人,他们的平均质量其实就决定了你人生的质量。所以我们可以想想,那五个最重要的人是谁呢?另外我们信息输入来源还有我们自己的思考,比如说我们的脑子里会有一些想法,这些想就好比精神的火花,特别的重要,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它深入挖掘。挖掘的前提是首先要把这些精神的火花捕捉下来,记下来把他凝固下来,才有可能在它孵化时更加准确清晰的思想。

而这种深入的思考,对于你自己个人的提升生命的信息流的质量至关重要。上面讲到了我们如何做好信息的断舍离培养自己的精神洁癖,提高自己生命信息流的质量。



下一篇文章中我会分享我打造我自己的inbox体系的一系列方法

学会钓鱼永远比给你一条让你当下吃饱不饿的鱼更加重要。而我希望在今后的知识学习、个人成长,打造学习的方讨论等等的路上能够和大家一同前行,我希望得到并不是一盆今天吃了就不饿,但是明天还会饿的红烧鱼。我希望学会钓鱼,并且和更多人一起实践捕鱼的方法,用切实的个人成长来抵御这种的焦虑。

学习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是非常漫长的。我会用最容易的理解的方法和语言,和大家分享学习背后的方法论,更深入的理解这些方法论,

对于学习来说,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只是一些小技巧小经验甚至是套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精巧的系统,一个虽然见效慢,但是能一劳永逸,真正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学习系统。

所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想和我一起精进的朋友,我们一同前行,输出倒逼输入,相互督促,鼓励,一起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生活,不要观望别人生活
用户超2亿,但「视频号」还没做好信息宽广度和质量的平衡
信息质量决定人的质量
被你忽视的信息,居然决定了生命质量
怪才涂:为什么赚不到钱?做到3点即可
为什么说半夜醒来,别看时间、别喝水?医生:别不信,有一定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