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分子人类学看现代人的起源与迁徙5——新亚洲人与黄色人种

七、K 集团——NO 新亚洲人、P 中亚部落

K 单倍群是F 单倍群下留在伊朗高原的一支,也是 F 单倍群下的最大分支,如今全世界除西亚、非洲以外,大部分都是 K 单倍群的后裔,如我们汉族中 96% 的人都是 K 类型下的分支。 K 单倍群在 3.5 万年前分化,一支向北进入中亚的里海附近,形成 P 单倍群的中亚部落,另一支 NO 后来从伊朗高原向东南进入印度北部,再通过东南亚进入中国。

NO人群由于晚于老亚洲人C,D抵达亚洲东部,所以他们又被称为新亚洲人,新亚洲人在与老亚洲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如今东亚及东南亚基本全是新亚洲人的天下,而且新亚洲人的配偶不但包括自己的原配 N,还融入了大量老亚洲的配偶 M,这源自新亚洲人 NO 对老亚洲 C、D 的征服。因为人类的战争基本就是男性的战争,在古代战争中失败的男子往往被杀死,而他们的女人则被胜利者当作战利品掠走,古诗“马前悬人头,马后载妇女”就是对人类古代战争的真实写照。而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以氏族公社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各氏族部落的兼并战争,通常就是杀光男人,留下女人,不会留下俘虏作奴隶,女性的基因也因此比男性的基因更容易流传至今。

古代战争,通常就是杀光男人,留下女人

如今亚洲黄种人的父系主要为新亚洲人NO及少数的老亚洲人C3,其中老亚洲人C3的后代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和东北亚地区,其配偶主要为M,代表人群外蒙古人的外貌特征是扁平脸、矮鼻梁、单眼皮、小眼睛、浅眼窝,这些特征也被当作是黄种人的典型外貌特征,黄种人也因此被称为蒙古种人。

蒙古摔跤手

新亚洲人NO的后代则广泛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各地,他们的配偶主要是原配N下面的A,B,F及老亚洲人原配M下面的C,D,G,M7,其中M下的成分更是占到约60%。

新亚洲人和老亚洲母系的混血,形成今日大多数东亚人的外貌,而从常染色体角度上说,老亚洲人的基因更是占到今天东亚人基因的约一半。因此新亚洲人群的后代有些拥有老亚洲人的外貌特征,也有些拥有明显不同于老亚洲人的外貌特征。可以说,黄种人是由老亚洲人与新亚洲人混合形成,东亚黄种人一些明显不同于西亚人种的典型体态特征如单眼皮、小眼睛、矮鼻梁、扁平脸等来自老亚洲人的基因,而有些与西亚人种较为相似的长脸、中鼻梁、双眼皮、大眼睛、深棕发、棕色眼珠等体貌特征则来自新亚洲人的基因。

亚洲人的几种典型外貌

八、NO 新亚洲人——N 北亚— 芬兰人、O 东亚— 东南亚人

新亚洲人NO 后来分化为南支 O 和北支 N,南支 O 是现今东亚与东南亚黄种人的主体类型。O 在东亚、东南亚的扩张主要兵分三路,并形成 O1、O2、O3 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路 O1 从东亚沿海北上中国,形成中国古代东部沿海的越族,如今东越早已融入华夏,O1 成为中国人的第二大单倍群类型。虽然中国北方汉族人中,O1 的比例都小于 5%,但是在长江以南 O1比率一般在10%以上,尤其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地区比例最高,超过 20%,可以说O1成分不同是导致南北方汉人外貌不同一重大原因。

O1 最北直达东北亚地区,在亚洲东北部的布里亚特蒙古人、锡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满族等都含有 O1,但比率一般不超过 10%,朝鲜族是东北亚地区O1最高民族,比率达14%。

目前O1最高频率的民族是东亚、东南亚的南岛语系民族,南岛语系也叫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它主要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广阔海域内的岛屿上,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岛上的语系。根据Hammer在2006年的数据,南岛语系下的中国台湾高山族的约89.6%、菲律宾10.4%、东部印尼12.9%、西部印尼20%都是 O1 类型。

擅长航海的南岛语系民族除占领东南亚诸岛外,向西他们一直抵达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与当地的非洲土著混血形成使用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马达加斯加人;向东南他们从马来群岛一路扩张到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三大群岛,并与当地棕种土著混血,形成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三大人种,其中又以波利尼西亚人种数量最多。波利尼西亚意思是“多岛群岛”,它北起夏威夷,南至新西兰,东至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三大群岛中范围最大的群岛。波利尼西亚人种包括毛利人、汤加人、夏威夷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共有90多万人,可能是由于渡海迁移,只有最强壮的人能活下来的原因,这些波利尼西亚人是世界最高大强壮种族之一,其中毛利人男性平均身高180CM,在过去是著名食人族。虽然波利尼西亚人种为棕黄混血人种,但是在部分地区O1的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汤加岛上的汤加人O1比率更是高达82%。

南岛语系民族的扩张

棕黄混血人种——毛利人

第二路 O2 后代分为 O2a 和 O2b 两支,O2a 是中国汉族第三大单倍群类型,不过除两广外(广东约18.8%、广西约 26.9%),其他地区比率都不高。O2a 直系后代主要分为壮侗语系民族和南亚语系民族两支,东南亚的安南山脉是这两大语系民族的重要分界线,今日壮侗语系中泰国人的约 65%,中国少数民族中壮族的约36%、水族的约58.7%、布依族的约40% 都为 O2a 类型;而在南亚语系民族中更是占主要地位的父系支系(平均为84%),南亚语系下的柬埔寨高棉族的O2 a的比率更是高达90%以上。

泰国男性的 65%为O2a

O2b 除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外,还向北直达东北亚地区融入当地通古斯民族,并经朝鲜直达日本,根据Hammer2006年的数据,日本人的29.5%(76/259)、韩国人的36%(27/75)都为O2b类型,是日朝韩三国主要的父系来源,由此可知日本黄种人的主体应该是从朝鲜半岛渡海前往日本列岛。

第三路 O3 是 O 下最大的分支,在今日东亚占绝对统治地位。O3发源于缅甸,在北上东亚的途中分化出 O3a4-M7 与 O2a 混合形成了使用苗瑶语族的民族,主要包括中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和瑶族,以及华东地区的畲族。另一支 O3-M134 到达中国西北甘肃后分为两支,一支向东形成华夏族,也就是今日汉族的祖先;另一支向西南形成藏缅语族人群,包括中国的羌族、彝族、藏族,缅甸的缅族,泰国的克伦族,印度的梅泰族、那迦族等。

目前 O3是汉族的绝对主体,根据2004年文波的数据,山东、河南、陕西、云南、广东、四川、浙江的汉族中O3的比例都达到50%以上,而在2006年Hammer的数据中北方汉族O3更是高达65.9%(29/44),显示出全国各地汉族的共源性。

除汉族外,如越南人的约 52%、藏族的约 48%、马来人的约45%、朝鲜族的约 40%、满族的约38%、菲律宾人的约 32%、蒙古族的约 20.5%、日本人的约20.1%、爪哇人的约 20%、维吾尔族的约 14% 都为 O3 类型。而最纯种的 O3 种族,当属云南省贡山的独龙族,他们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现约有 7000 人,由于山区与世隔绝,他们父系 O3 成分高达 1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达加斯加,没有“非洲特征”的非洲国家?
世界黄种人概况
黄种人的谱系和对汉族的认识
Y-DNA
追踪曹操基因释疑
“马来人”到底是哪里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