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十八课:“啬”字里面的功夫——读懂了逢凶化吉、福泽长久
 

上一章说到,事物的发展结果,常常让人捉摸不透:明明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可是结果往往并不是设定的目标,而是相反。试图做“正”,结果为“奇”;试图为“善”,结果成“妖”。看起来糊里糊涂的政策,却让人民过得滋润幸福;看起来明察秋毫的勤政,人民反而变得越来越贫困。看起来的祸可能发展的结果是福;看起来的是福却演变为祸。这向谁说理去?
针对以上情况,老子给了四条建议——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耀。不过,这四条似乎和事务的发展方向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当然不要紧,因为《老子》原文其实是不分章节的。把上一章和本章连起来,一切就明白了。原来以上四条建议其实是一个字的具体内容,这个字或许还给这些行为加上了一个期限——一万年?
这个字就是“啬”。稼穑的稼为种植,穑为收获。啬与穑同音,可以通假使用,啬可能更倾向于粮食入仓,穑则更倾向于从土地上收割获取。啬也就有了“惜出”之意。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人事天。治,调理、调整、治理、梳理,常用有治水、治病,是针对无序、病态的治理行为,使对象向有序、健康状态变化。治人,可以理解为自我调理也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问题;事天,侍奉上天,包括祭祀行为和代表天管理天下。治人事天,下治理百姓上侍奉天,(其行为模式,也就是德的比喻,)没什么比“啬”更贴切的了。
 
夫唯啬,是谓早服。只有啬这种(治理管理)行为,可以称之为“早服”。不管是“早服”还是帛书的“蚤服”,没找到一个值得信服的解释,不想牵强强解。“早服”是从“啬”到“重积德”之间的过渡行为。好在重点不在“蚤服”,而在“重积德”,所以这里关于“蚤服”的猜测和考证还是跳过。
 
早服谓之重积德。根据本章一路来的逻辑,我们跳过“蚤服”,直接将“啬”与“重积德”联系起来研究,似乎也是可以接通的。
“啬”是“惜出”,与治人事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不轻举妄动、不胡言乱语,不朝三暮四、不朝令夕改、不铺张浪费、不劳民伤财,也没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没有横征暴敛、没有苛捐杂税,当然也不会有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所有的这些,都是“啬”的表现,其实也符合“无为”的标准。只是可能说了很多次的“无为”,还是有人不能真正理解无为的内涵,所以只好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啬”做比喻。做到以上这些,就相当于重复积德、多次积德。
“积德”是一个在现代被庸俗化和曲解过度的词。太多人以为捐上几块钱、做点义工、扶老太太过马路就叫“积德”,还把背着人做这些叫做“积阴德”,当着人做这些叫做“积阳德”,还弄出一些什么积阳德而无功之类的说法。
“德”是合于道的行为,也是合于道的行为所得。积德,是合于道的行为持续;亦是持续的合道行为所积累的结果。合道的施政行为持续足够的时间,施政行为的结果慢慢积累出一个比较美好的有道社会;合道的个人修为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修行行为的结果慢慢积累出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重积德,上述的这种效果的倍增。也就是说,仅仅靠积德,也可能还不够抵消掉社会向“祸”的渐变,但是重积德,则一定可以。所以——
 
重积德则无不克。克,不带竖刀不带寸,不是生克的克,比生克的克的内涵范围更广。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效果倍增的积德,那么就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完美地解决。也就是再也不会犯《第五十七章》所罗列的毛病——君王的素质和能力不足以完美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百姓问题,结果是越管越糟,前一个问题没解决,因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新问题又不得不解决。如此一来,问题叠着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直至社会秩序全部崩溃。
比如一个公司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于是制定了严格的考勤规章制度:对迟到早退行为必须处以罚款若干。结果不仅多出专职记录考勤整理考勤的岗位,这个岗位的人没多久就开始利用职权区别对待他所喜欢和厌恶的人,每个月的工资计算复杂了很多,会计很有意见,要求加薪,买了打卡机,结果代打卡的现象又出现,而且因公外出不能打卡的和翘班不打卡的难以分辨,于是又出台新的打卡制度,因公不能打卡的必须用领导批条和打卡记录进行对应,最后不得不换成指纹打卡。指纹打卡系统总是出问题,还有人用不干胶造假指纹……于是又装摄像头监督,再后来装面部识别打卡,再后来又是钉钉定位打卡。总之系统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但是考勤的初衷早就忘记了。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莫知其极”是“无不克”所积累的成果,能力看不到边界、没有尽头。颜渊眼里的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眼里的老子也是这样的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莫知其极”也是深不见底的意思。能力无边无际无所不能,城府深不见底,也就有了担任邦国之主的资格。可以有国,可以以此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疆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第五十二章》说得明白,天下之母是立国的协议和新君对天下的承诺。有承诺,有能力实现承诺,可以凭此而长治久安。即社会维持着“福”的状态一直延续不断。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结合《第五十七章》我们知道,天下问题的源头是君主所制定的“忌讳”——制定各种各样繁琐的忌讳,就得用各种规则、制度、人员、行为去维护这些忌讳的落实和有效。因此而生出的各种事情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失控。如果从最开始就以“啬”为戒,约束自己而少出忌讳,结合《第五十八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时间会让社会秩序的基础坚实深厚,抗灾防祸的能力极高,社会也不会出现“白蚁现象”、“破窗效应”等量变的积累而由福转祸。
综合以上,长生久视之道是一系列的组合:对天下的承诺和协议要靠谱、上位之初就要少制定忌讳(刘邦进关中只有三条忌讳,而《周礼》则有很多本)并且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上下一心,共同修炼,多重积德,能力、素质、财富的积累都上了看不到边际的量级,那么社会和人其实都可以实现长生久视。
 
以上的长生久视之道,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延伸阅读:
第五十一课:天下也是个组织、是个有点特殊的组织
第五十二课:老子也玩谐音梗
第五十三课:团队好不好,关键看领导
第五十四课:爱之切,却不可伤之深
第五十五课:能够和百姓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天下尊贵的那个职务
第五十六课:被删过的是真有干货的
第五十七课:警惕时间的力量——潜移默化最能迷惑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重积德——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63)
老子四道-第四章-王道:治人如啬
「59」重积德者·长生久视
《道德经》连读||第59章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道德经59.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深根固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