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详细的补泻手法
作者:王伟
来源:《拨开迷雾学中医1》


选准了需要补泻的穴位,就要进一步施行补泻手法。

针刺不像中药,中药是只要辨证正确,药品没有掺假,无论谁只要处方正确都会有效。

针刺则不同,即使辨证正确,也会因为针灸师的手法问题而产生疗效的差异。

同样一个穴位,学生针刺可能没有效果,而老师就能有效。穴位定位的准度,针刺的角度,针刺的深浅,针刺的手法,留针时间的长短都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下面一一说明。

穴位定位以《灵枢经·本输》记载为准。但因人是活的,人和人是有差异的,不能过分死板地机械定位。《灵枢经·本输》只是记载了穴位的大体位置,当下这个病人穴位的具体位置还需要医者揣穴。

古人将空窍皆用“穴”字表示,穴位所在的皮肤下面必然有凹陷,或空隙,或是有脉搏搏动等,所以无论取哪个穴位,针刺前都要在穴位附近揣摩一下,找到穴位后在体表标记一下然后针刺,我一般习惯用指甲轻轻切出一个“+”字来做标记。

针刺的角度其实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复杂,《灵枢经·九针十二原》中明确说明:“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

就是说持针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针的坚性,持针要端庄严肃,医者持针病人如果感觉畏惧,这样针刺则病人的气就很容易被调动,针刺效果会出奇好。针刺要正指直刺,这个直刺就是指垂直于皮肤刺入,不可让针尖偏向左或偏向右。因为穴位就在我们前面通过揣穴作标记的正下方,针偏了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效果。

针刺的深浅与留针时间在《灵枢经·经水》里都给了明确的答案。我们针刺目的是用针刺激穴位,所以深度以恰到好处为要,并非越深越好。针的长短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

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

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

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

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

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

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

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

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针刺深度与留针时间严格按经典的要求针刺,千万不要随意更改,我平时用0.30×25mm的一次性针灸针,这个型号的针能满足我治疗绝大多数病证的需要,并且我总是随身携带,经常在路上或车上遇到紧急情况为人缓解病痛,也曾用这种小针抢救过许多急症病人。

不要以为针刺得越深越好,《内经》中言:“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甚。”

我一开始针刺的时候曾忽略了这个问题,经过几例针刺过深引起病情加重的教训之后才坚信经典所言不虚。

大部分穴位针到一定深度后,针下会有徐徐的得气感,这个得气感的深度每条经不同,每条经的针刺深度与经典描述的经脉深度基本一致,阳明经一般在针入六分左右会感觉到得气,而且这种得气的感觉往往比其他经明显,且得气感比较厚重,因为阳明经多气多血,其他经的穴位也会在其相应的深度感觉得气,得气感微有差异,手经的得气感位置很浅,且得气感也比较轻。

千万不要猛地扎穿这个得气的感觉,如果我们不学习经典,随意针灸可能不会把病人治坏,可是一旦我们有能力调动病人的气,那我们就很容易因为细节没有注意好而针坏病人。

关于针灸的留针时间,并非时间越长越好,大部分病都是达到《灵枢经·经水》中记载的呼吸数最好,留针时间长了反而伤气,个别病可适当延长或缩短针刺时间。

足阳明经留针待病人呼吸十次后起针,其余留针时间亦以经中记载为准,针灸的每一个细节都决定针灸的成败。


下面要说的是针灸的又一核心——补泻手法,我们将《内经》中介绍补泻手法的篇章分析一下,看看补泻手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无使邪气得入。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灵枢经·终始》)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纳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圆,圆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圆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素问·八正神明论》)

“吸则纳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纳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名曰补。”(《素问·离合真邪论》)

“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帝曰:补虚奈何?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素问调经论》)

通过以上《内经》中对补泻手法的记载,我们可知针灸的补泻取决于进出针的时间、针刺的深度、针刺过程中针的动静、进出针的速度,以及出针是否按压针孔。下面我用通俗的语言详细说明一下针刺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流程。

补法

针刺补法的要求就是要静,只有静才能养住气,使气聚集于针下,如此则可使穴位所在经脉气血充实而达到补则实的效果。

第一步,闭神

选准穴位后要在穴位上用手扪循、切散、推按、弹怒、抓下等,目的是为了闭其神。就是通过这些手法使皮肤不敏感,这样针刺透皮时病人没有痛感,病人的气才不会被惊扰,只有气不被惊扰才会安静地聚于针下。

因此需要针灸师适当练习针刺透皮的手法,以使针刺透皮柔和而快速,只有柔和而快速的透皮病人才不会感觉到痛。如果针灸透皮瞬间病人感觉很疼,则说明透皮失败,病人的气会因疼痛而散乱,此时须将针留于表皮,待几个呼吸后,病人气平静下来再将针深入。

第二步,透皮

针刺透皮一定要选对时机,要在病人呼气快要结束时快速针刺透皮,此时只是针尖穿过皮肤,不可一下针刺过深,突然快速地深入很容易惊扰到气,所以这一步的关键是选准时机轻轻透皮。

第三步,徐内

在病人呼气的时候,缓缓将针推入,注意只是将针推入不可捻转,如果皮肤过紧阻碍针推入可轻轻捻转,不可幅度过大,推入过程不可过快,一个呼气到不了穴位的深度也不要着急,等下一个呼气过程继续推入,直到得气或达到穴位所在的深度,这个过程一定要徐徐完成,不能过快而惊扰到气。

第四步,久留

到达穴位深度后不可松手,持针勿置,手一刻都不能离开针柄,因为针刺过程皮肉被针下压而凹陷产生回弹力,松手后皮肤回弹会将针弹离穴位,

所以一定要用手抵住针,使针既不继续深入又不被弹出,如此不入不出,像蚊虻叮住皮肤一样安定于那里,手一定不能颤抖,针就这样安静地待在那里,不多加一点点力,也不减少一点点力,哪怕是一根头发的力也不可以增减,如此静静地数着病人的呼吸。

每一经的留针呼吸数不同,就这样等待着病人完成一定的呼吸数,等待着气慢慢聚于针下而壮大。

第五步,疾出

留针满呼吸数后,待病人吸气的时候,迅速将针拔出,这种出针的速度要像绷紧的琴弦忽然断开一样快,出针的瞬间快速用干棉球按住针孔,目的是使积聚充足的气安住于经脉之中,不被带出。

整个过程只有手巧而心审谛者方能完成,整个过程的最佳状态是病人感觉到你在针刺,却不知道什么时候针刺进去,也不知道针多深,敏感的病人会产生徐而和的针感,这种针感会很舒服地传向远方。

整个过程“静”是关键,医生心要静,针刺过程要静,病人的心要静,病人的气也要静,越安静效果越好。

泻法

而泻法的操作过程就是要动,使壅滞的气动起来。

第一步,透皮

泻法不需要闭神,透皮可以让病人感觉微痛,只是微痛,我们要使气动起来而不可使气惊乱,待病人刚开始吸气的时候快速将针透皮,透皮亦不可过深。

第二步,疾内

透皮后稍静一下,待病人吸气的时候,轻快地将针推入到得气或穴位所在的深度,这个深入的过程要一个吸气完成,既不可过快而惊着气,又不可过缓而使气滞于针下。

第三步,转针

针刺入到穴位后,需要待病人吸气的时候转动针柄,待呼气的时候松手。转针的时候不能左右来回转,这样气虽被搅动但搅动得不明显。

针应往一个方向转动,其结果必然是滞针,这样在吸气的时候向一个方向滞针,呼气的时候松手针会轻轻往反方向回转一点,再吸气的时候再滞针,向一个方向转的力量不可过大,以病人感觉针下酸胀且能忍受为度。

第四步,徐出

捻转到呼吸数后,待病人呼气的时候向回转动针柄同时摇动针柄,以使滞住的针松解,捻转摇晃的同时慢慢将针拔出,待呼气结束的同时针从体内拔出。

出针之后针孔如果出血只要用干棉球拭去血便可,不可按压穴位。整个过程使气有条理的动是关键,既不可动得不及使气滞,又不可动得过剧而脱气。


注意事项:

1.病人的呼吸过程一定要自然,要等到病人自然的呼气或吸气而进针或出针,不能要求病人为了配合针刺而刻意的呼气或吸气。

因为在自然呼吸时全身的气与呼吸同步开合,我们针刺是根据全身气的开合而选择进针或出针的时间,所以一定是医生适应病人的呼吸节奏而非病人适应医生。

2.针刺过程医生一定要“属意病者”,医生不能东张西望,要正身并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病人的眼睛,病人的目光被医生盯住后便会感觉很不自在,病人就自然收住自己的目光,不会东张西望而是精神内收,如此针刺医生既可以注视着病人的表情,调整手法的强度和防止病人晕针,又可以使病人神内收而产生好的效果。

如果医生不能收住病人的神,或者病人边针灸边聊天或玩手机等会非常影响针灸的效果。

3.针刺选择的补泻穴位如果正确,虚的穴位与实的穴位针下感觉不同。刺虚的那条经络时,针入后会感觉针的四周比较空松,得气的感觉也是气从针下缓缓流过的感觉;刺实的那条经络时,针入后会感觉针的四周比较饱满,得气的感觉也是气把针用力顶起的感觉。

4.针刺的深浅与留针的时间可以因人、因时而适当调整,虚人补的时候适当针稍浅一点,实人泻的时候适当针深一点;胖人适当针稍深一点,瘦人适当针稍浅一点;天气温和适当稍浅一点,天气寒冷适当针稍深一点;过虚或过实的病人留针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只是稍微有些虚实偏差的病人留针时间可以稍短一点;脉象滑利或充实的病人留针时间稍短一点,脉象黏涩或虚弱的病人留针时间稍长一点,一切以适度为好。


作者简介,王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致力于中医经典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日诊百人。著有《拨开迷雾学中医》两册,其文章对于初学中医的人有一定参考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补泻的手法,如何快速掌握?
郑魁山针灸手法_针灸_久久健康网-9939.com
陈全新针灸治疗失眠
“烧山火”针法探微
【访谈精华】信息针刺宫国祥:针刺推拿之道问答
笑解难经 七十八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