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行到一定阶段,如果你能看懂《西游记》,就说明你悟了

什么样的人会选择修行?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人生失意、前途渺茫、内心痛苦、郁郁不得志的人才会踏上修行的道路。

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逃避,相反,证明了他们有意愿开始自我抗争,意识到人生并非只有一个方向。

那些对于修行充耳不闻的人,通常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继续忍受操蛋的生活对自己的折磨,以致情绪失控,内心充满怨恨和痛苦;一种是感叹人间不值得,决然地放弃对生的留恋。

选择修行,意味着当事人已经意识到生活状态出现了问题,同时也明白,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非是无解的。

找到其中的答案,就是修行的过程!

因此,可以这样说:修行的人,都是真正的强者

修行,一般起始于人生的哪个阶段

为了便于理解,让我们引用《禅宗公案》中的一段内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人生的三个阶段。

当然,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用时间或者年龄划分的,因为没有固定的标准,它们更多的是指思想境界的变化节点。

但是它们又可以与时间、事物联系起来,使其产生的阶段有个模糊的范围。

比如,这三个阶段可以用:“最初的样子;现在的样子;本来的样子”来解读。

“最初的样子”,大概产生于孩提至成熟阶段,他们眼中的世界是那么的新奇,别人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几乎不会产生怀疑,偶尔的疑问也只是为了了解更多……

在这个阶段,人生充满活力,热情似火随心所欲,无忧无虑极少烦恼。

“现在的样子”,基本产生于思想成熟,步入社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经历以下变化:

初生牛犊不怕虎,无所畏惧,自以为是,倔强倨傲,听不进去道理,确信自己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不断的试错,不断的碰壁,曾经以为的开始出现不同的样子,曾经确信的开始动摇;

烦恼开始积累,逐渐演变成焦虑、恐惧、抑郁,直至化作挥之不去的痛苦……

修行的缘起,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就感受而言,在这个阶段,缘起的越早,对你的人生来说越有帮助。

但是就事实而言,如果不遭受严重的打击,不经历极度的精神痛苦,一般来说,很难下定决心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修行。

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所谓的修行,充其量会在墙上挂幅警语,口中念叨几句箴言,给他人讲几个哲理故事以表明自己“”了。

这不是修行,这是表演,演给别人看,演给自己看……

“本来的样子”,不会在修行的最初阶段出现,但是你会对它偶有一瞥,因为“最初和现在的样子”总会不时干扰到你,让你无法坚定信念,直到通过百折不饶的验证,最终才能确信这个方向的正确。

认出“本来的样子”,不是指你看到了实质性的内容,也不是说你能看到原子的排列;而是指你接受了“本然”,接受了事物“缘起”的外相;允许一切的发生,允许它们就是那个样子,信念中不再有“如果、假如”之类的假设。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各种内容,都不会再影响到你,面对曾经的一切,现在的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对那些不切实际的问题不再分析、不再纠结、不再指手划脚。

《西游记》中的修行隐喻

《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人生修行史。

师徒四人代表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所谓的“真经”,不过是人人向往的自在、从容、淡定的精神状态。

那么他们四个人分别代表了我们身上的何种气质呢?

1、唐僧

唐僧是我们的良知,又被称为“三藏”。

意思是在良知之下隐藏着“能、静、空”,它们分别代表着“能力、静谥、包容”。

良知体现出来的就是善良。

但是这种善良因为没有发掘出自身的“能、静、空”,因此少了一些锋芒,故而显得比较软弱,因此总会被人利用或者欺辱。

虽然说,善良是最积福报福德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妖魔鬼怪,你越是表现得善良,它们越想吃掉你的“”。

有些时候,这种善良甚至会显得愚腐,它不允许自己内心的躁动,不允许自己追求自由,刻意束缚自己生命的活力,从而在自身制造出严重的矛盾冲突——一边选择没有原则的善良,一边又渴望取得真经。

这到不是说选择善良是错误的。

只是在你还没有达到“慈悲”的境界时,没有原则的善良只会让你的世界险象环生。

在整个取经路上,唐僧遭遇的真正危险并不是那些要吃他的妖魔鬼怪,而是女儿国的意乱情迷。

女儿国代表什么?

是我们的欲望!

妖魔鬼怪之所以可怕,并不是它们真的厉害,而是你觉得应该怕它们。

事实证明,任何想伤害你的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软弱的人,因此想通过打压你来为自己营造声势。

妖怪想捉唐僧并不是单纯的想取他性命,而是为了吃他的肉换个长生不老。

唐僧怎么办?

很简单,远离它们。

如果它们紧缠不放呢?

那就让金猴奋起千钧棒!

当然,唐僧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此刻的境界只能让自己坚持无原则的善良,所以,在猴子从耳朵里抽出金箍棒的时候,他在一边傻乎乎地念起了紧箍咒……

人生的道路,唯一的危险就是“欲望”。

在人眼人心中,欲望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带来动力,它可以让你拥有更多,但却不会让你知道,你会因此永远取不到“真经”。

把女儿国的境遇放在世俗中来看,太多的人都是欣欣向往趋之若鹜。

豪撒千金博一笑何足挂齿?不爱江山爱美人却又如何?去它的真经。

然而,如果把女儿国的境遇放在生命中来讲,它就是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欲望。

这些欲望会逐渐蚕食生命的活力,直至将你的精气神榨取的一干二净……

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打败欲望这个最大的 boss呢?

用悟空来对付它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这时候它说了不算,而且不能随心所欲,因为紧箍咒的滋味能要人命啊。

所以,唐僧此时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的什么来打败欲望?

良知!

因此他决然地勒马西去了。

当然,有人会说,根本不是这样的,其实在女儿国国王问唐僧:“圣僧,朕该不该嫁给你”时,唐僧回了一句:“嫁”!谁知那匹愚蠢的白龙马听成了“驾”,结果头也不回的驮着唐僧跑了……

哈哈,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猪八戒

猪八戒又称“悟能”,它是能力的代表,又是人性最真实的状态。

但是在取得真经之前,它只是一个“”字,因为没有“”,所以就导致能力有限,即使他有三十六般变化,此刻也难以施展。

偶尔用来骗骗小妖还好,但凡碰上个有些年头的妖怪就不奏效了。

因为他好吃懒做,贪财好色。

虽然心地善良,但总是打不过欲望。

结果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碎。

不旦被踢出编制丢了金饭碗,还换来一副丑陋的嘴脸。

好在良知最后收留了它,通过慢慢的感化让它逐渐改变,否则大概率会破罐子破摔,最后变成个妖怪也说不定。

前面所说的“现在的样子”这个阶段,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都是猪八戒同志在折腾,以有限的能力开了一家无限责任公司。

这家公司有可能业务做的很大,大到上天;又很可能快速破产,跌落神坛。

这取决于我们控制欲望的能力!

跌落神坛并不可怕,因为仍有机会东山再起;也可能破罐子破摔,继续堕入深渊无法自拔!

这取决于你能否遵循良知的指引。

3、沙和尚

又名“悟净”,它代表着我们有自我净化、宁静致远的品质。

与“悟能”一样,由于此刻缺乏一个“”性,所以“欲静逾乱”。

因此意识不到,自性本来就是静谥深远的,反而用各种手段强行将自己置于乱中求静、舍近求远的境地。

但是,这种方法在最初的时候并非毫无意义,它是在我们能意识到“自性”之前唯一能做的事,即使会因此走不少弯路。

所以,在他还是卷帘大将军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也不过是贬到下界为妖,判了个有期徒刑。

他与猪八戒一样,虽然犯错,但罪不至死,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仍能立地成佛。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允许自己犯错,也要允许他人犯错,这是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自暴自弃,虽说“花有百日红,人无再少年”,但是相信“金鳞岂是池中物,它日逢雨便化龙”并非毫无用处。

至少,你可以凭借这个信念去找你的唐僧一起取经!

开悟之后的能力,就像那猴子的金箍棒,可大可小,大到须弥,小到芥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享得繁华,耐得寂寞……

然而,这些外在的能力,再大也大不过一个“”字。

因为静能生慧

所以,沙僧对自己的实力有自知之明,与实力相当的猪八戒他敢奋起抵抗,但是遇到孙悟空他转身就钻进流沙河。任凭悟空、八戒在岸边百般辱骂,就是不上当。

在生活中,无论你的对手如何挑衅你,任他逻辑严谨、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你转身就走,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么,如何让自己心生静谥呢?

沙和尚在遇到唐僧之前,脖子上挂着九个骷髅头,据说是路过流沙河的九个取经人的头颅。

什么意思?

修得正果要“久经考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里其实蕴含着一个如何获得大成功的秘密
我们每个人,都走在求取自己真经的路上
西游记说的是什么
团结的力量-----学生习作 王思文
猪八戒取到真经之后,咋不回高老庄了?3点理由让他抛弃高翠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