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果是什么

因果关系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灭亡都有其自身的因果关系。无因之果是不存在的,无果之因亦不存在。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关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必然性、无限性、延续性、统一性。对因果关系的研究,论述与宣传,有助于指导人们更好地做人作事。
   因---原因,包括因与缘两个方面。因是生力,是根据。缘是助力,是条件。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发生变化,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待缘起,缘待因生,因缘和合,则生结果。
   果---结果,是因缘发展的最后结局。事物具备了发生的根据和发展的条件后,则必然产生结果。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结局的全过程,无不包含着因果关系。
   佛教是最重视因果报应关系的。提出:“万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之说。是对因果关系的高度概括。意思是宇宙万有的生存与还灭,皆由因缘二字而起。因与缘,佛法上没有严格的界说,但从相对的差别言,因约指特性说,缘约指力用说。因指事物生灭的内在根据,缘则为外部条件。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灭,必须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既因缘说。佛教的果报,说的是事物的生灭是因与缘的结局。佛教的因果论,主要论述人的思想行为的好坏,产生善与恶的报应。创立三世人生观,宣扬因果善恶通与三世的伦理思想。在此我们理解三世为时空概念,既过去,现在,未来。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是劝善说教,具有积极的伦理思想,我们应该接受。
   在此简单地论述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必然性、无限性、延续性和统一性。
   一,普遍性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灭亡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大到宇宙的产生,小到蝼蚁的死亡,都有其固有的原因与结果。人的思想行为的好坏,产生的善恶报应,也逃不出因果关系的法则。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都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因果关系具有普遍性。
   二,客观性因果关系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也不是主观臆造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此因得此果,彼因得彼果也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只能加速或延缓结果的产生。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扩大善报,减小恶果。每当发生不幸事件后,人们就会想,如果当初怎么怎么,就不会是现在的结果。这都是不现实的。人们不但要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多促成和扩大好的结果产生;减少和延缓坏的结果产生。通过因果关系造福人类。
   三,必然性因果关系具有显著的必然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因与果之间存在着必然性。因缘合和,必生结果,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了的。其二,什么因结什么果存在着必然关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必然的。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对与人而言,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也是必然的。
   四,无限性从时间上说,因前有因,因因无始。果后有果,果果无终。无第一因,无最后果。从空间上说,主从相随,主旁复有主,无绝对的中心。从旁复有从,没有绝对的边际。以这种继续不断的因果和重重牵引的主从关系而构成这个互相依存,繁杂万端的世界。
   五,延续性一因产生,必有结果。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有的因产生了,不遇缘则暂时无结果。也许很长很长时间都无结果。佛经有一偈语则说:“假使千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劫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单位,大约是一万四千年。〉这偈语说明了,〈一〉业因不灭。〈二〉不论时间久暂,遇缘则起现行。〈三〉自作业,自受果。在自然界物与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比较明了的。在人的思想、精神、行为、感受等因果关系却不易理解。然果由因生,事待理成,自因自受,丝毫不爽。谚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语言通俗,却为至理。
   六,统一性因与果是事物由起始到终结的全过程。因是事物的起始,果是事物的消亡,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与果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统一的辨证关系。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所创造的;万物的变异,也不是上帝支配的。是因缘合和产生的结果。在生成上说,既非机械论,也非目的论,而是因果相续,主从相关,重重牵引,互依互存。自果上言,是“果由因生,”自因上言,是“因缘生果。”由因缘合和而生世界。在宇宙运行法则上说,是由因生果,事待理成,业因不灭,自业自受的万有因果律。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1)能作因:在有为法生起时,不障碍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为有力能作因和无力能作因两种。 
  (2)俱有因:俱有,就是互为因,互为果,“因果同时”的意思。也分为二种:互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3)同类因:因果相似,名为同类。谓过去与现在的一切有漏法,以同类相似的法为因,故称同类因。 
  (4)相应因:当"认识"发生时,“心”及“心所”必同时相应而起,相互依存。二者同时具足同所依、同所缘、同行相、同时、同事等五义,故称“相应因”。 
  (5)遍行因:遍一切的杂染法,而能生起烦恼的原因,名为遍行因,又名十一行惑。 
  (6)异熟因:异熟,是异类而熟的意思,旧译为果报。指善恶的因,产生了非善非恶的无记果。这是从得果的性质上来区别,和同类因、遍行因不同。特指能招致三世苦乐果报的善恶业因。 
  综观上述所说,因虽有多种,但大别可分为“因果同时”的因,和“因果异时”的因。同时的因,为空间的因,指诸法的相依、相托;异时的因,是时间的因,指诸法的相续继起。六因当中,俱有因、相应因是“同时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是“异时因”;而能作因则兼涉二者。 
  2.四缘 
  四缘有: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等。 
  (1)因缘:因缘者,因即是缘的意思。在佛教“因缘论”中,通常将引生结果的主要条件称为"因",次要条件称为“缘”。于此,则强调因也是众多条件之一,故称因缘。上面所说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为因缘。 
  (2)等无间缘:又称为次第缘。这是就心、心所而说的。当前念的心、心所将消散时,会生起后念的心、心所的缘。此前念的心、心所,就称作等无间缘。 
  (3)所缘缘:指心所攀缘的境界,即认识的对象。佛教认为,心是能缘,外境是所缘,所缘,就是心法生起的缘,称为所缘缘。 
  (4)增上缘:不障碍或有助于他法的产生,谓增上缘。其缘体广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缘;又心用广大,为一切有为法的增上缘。所谓一切法,指除了自体之外,一切的有为现象均为增上缘。 
  3.五果 
  因和果是相关的,依上述的六因、四缘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所说的五果。 
  五果是:增上果、士用果、等流果、异熟果、离系果。 
  (1)增上果: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得的结果。 
  (2)士用果:又称士夫果。士(士夫),人;用,造作。士用,人的作用。谓人使用工具造作各类事情,所得的结果,称为士用果。 
  (3)等流果:又称依果、习果。自同类和遍行二因所生的果。果似因,名“等”;果从因生,名“流”。后起的果和前因,在性质上相似,称为等流果。 
  (4)异熟果:又称报果。是由异熟因所招感的果报。此果与因,既不同时,又非相随,性质也不一样。 
  (5)离系果:“系”,烦恼的系缚。离开一切烦恼的系缚,称为“离系”。通过修习佛教,断绝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称离系果,也就是涅磐。 
  五果中,离系果属于无为果,余四果均属有为果。这种因果论的中心问题是要阐明两种相反的人生趋向:一是作恶业而引起的不断流转,即生死轮回;二是作善业而引向还灭,即归于涅磐。


   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分析,研究,论述,介绍因果关系,有助于我们在人生旅途上把路走的更端,把事处的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因果?
起心动念,不亏于心
开始假,后面真不了。
灯谜扣合方法字义扣合类:因果法
王路:什么是因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