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水》教学设计

《秋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和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特级教师韩军说过:“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总是以教师串讲和学生死记硬背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枯燥。
  有鉴于此,笔者精心设计了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且注意相时点拨。“假如你是海神若,你会怎样回答?”这样的提问方式,刺激学生参与的意识,力图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语文教学应该落实词语教学,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新课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能流利、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把握文意、理解主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本课采用诵读法,通过四次诵读,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点,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其中的分角色朗读,读出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
  
  二、教材分析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性和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自《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堂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对比鲜明,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当堂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准确把握文章体现的“宇宙无限论”的哲学思想。
  [能力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时、东、少、轻”等词类活用现象;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4.积累“望洋兴叹、大方之家”等成语。
  
  五、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朗读时,以语气语调的变化,体现河伯的认识变化过程。
  
  六、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可通过齐读、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以读带讲;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3.探究拓展法。课余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的有关篇目,开拓视野。
  
  七、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切入文本
  同学们,有人说: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哲学家。也有人说,庄子是先秦时期,哲学家中的哲学家。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领略一下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的高妙之处。
  (二)反复诵读,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学生自由朗读)
  A.注意加点字的读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则殆矣;
  B.根据课文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①找出通假字及其本字。
  ②找出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理解。
  ③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答案略。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学生听范读,同时出示多媒体画面:“秋水归海图”)
  课堂讨论:
  ①课文涉及哪些写作对象?谁是主要描写对象?
  明确:河伯、海神若。
  ②河伯开始看到了什么景色?表情和感受怎样?
  明确:不辩牛马;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追加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③河伯后来看到了什么景象?对此,他表情和感受是怎样的?
  明确:不见水端;望洋向若而叹。
  追加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明确:河伯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3.三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受。(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教师指导:
  黄河的壮阔描写,诵读时语速要缓慢而有气魄,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欣然”“尽”字,将河伯的飘飘然的态度,描写得淋漓尽致,诵读时语速要稍慢。
  河伯向海神若发出的由衷的慨叹,也是发自肺腑的自我批评,要读出恳切的自悔之意。
  A.课堂讨论:两次对河伯的描写,有不同吗?第二次描写,多了什么类型的描写?
  明确: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两次都有的表情描写外,第二次,多了“语言描写”。
  追加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明确:
  河伯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最后,发出慨叹。
  B.课堂讨论:语言描写体现了河伯的哪些优点?
  明确:谦虚,有自知之明,善于比较……
  C.合作探究:河伯明白自己的缺点之后,对海神若充满了钦佩之情。假如你是海神若,你会怎样回答河伯?
  明确:答案可以有很多,最切合文意的可能有以下这些。
  ①有比较,才有鉴别。
  ②谦受益,满招损。
  ③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⑤大、小是相对的。
  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⑦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⑧世界无限,而认知能力有限;
  ……
  以上这些都可以概括为: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看待他人(世界)。
  教师再用原文中海神若的回答,来证明这个观点:(出示多媒体投影)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教师进行点拨,适时用多媒体投影出示关于庄子的简介:略。
  D.课堂小结:
  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我们还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开拓视野,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攀登高峰,创造辉煌。
  4.借助板书,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三)文言知识点归纳:略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推动情节,推进认识。
  将这篇借事说理的寓言选入新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审视自我,放眼世界。可喜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突破了认识的瓶颈,对庄子寄予在寓言中的“宇宙无限论”的思想,初步有了感悟,并能从中得到教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
秋水的课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云烟中学) -
翻转课堂之《秋水》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河中石兽》教学反思(共二篇)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