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吉思汗祭典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吉思汗祭典  

 

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使之日臻完善
。现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成吉思汗祭祀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专项祭奠一年举行六十多次。
祭品齐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阴历3月21日为春祭,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

蒙古族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1227年病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却在草原上一代一代地进行着。
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三十多次,而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成吉思汗陵是经常流动的,
所以每逢祭奠,被称之为成吉思汗亲兵卫队的达尔扈特人把灵包请到高大的楠木灵车上,由传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后代——全身没有一根杂毛的银白色马拉到祭奠之处,
摆上供品,并由祝颂人以高亢顿挫的声调,颂扬成吉思汗的功绩。祭奠习惯和方式基本上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祭天方式,祭奠活动因地制宜分散在各地进行。
成吉思汗祭典
1955年,当地政府为了便于祭奠,征得达尔扈特人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在伊克昭市各旗的成吉思汗画像、苏力德、宝剑、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
并且把各种祭奠活动适当集中,分别在每年的农历3月21日、5月15日、8月12日和10月初三共进行4次。每到这一天,众多的拜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千里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传奇人物高大雕像前,
献上洁白的哈达,明亮的炼烛,芬芳的香炷,肥壮的整羊,鲜美的牛羊奶,乳黄的酥油,芳醇的马奶酒等最圣洁的祭品;祭奠由达尔扈待人主持进行。
传统的祭奠仪式是:祭奠者先到墙外正南百步远的“金柱”,蒙古语称“阿拉腾嘎都苏”处绕柱三圈,每日必得99人方止;又到距柱8l弓处向外首洒奶。绕柱后,再绕旁系的大白马及马驹;亦用小
成吉思汗祭典
木勺舀奶酒扬。绕马后,再由守陵人员把奶盛在银碗中扣于马背,马受惊腾跃,碗落方止,碗落地后如仍扣着,则要重来。绕柱、绕马结束后,即开始献酒
。献酒人跪于殿外。由陵户从献酒人壶中将酒倒入二酒盅里,献酒人用长方盘捧入陵殿、由陵户接过酒盘置于羊肉上,献酒人行礼后退出跪于原处。
殿外另—陵户取酒盘,只听进殿时口中喊:“哦!哦!哦!”将酒取出。倒入一在盅中,再换新酒送给献酒人捧入。献酒时,殿外有两个老陵户念词,这些词无文字记载,
也没有人能够“破译”,因而被称之为“天语”。献酒毕,进殿跪于祭案前毡上,再献哈达、献灯、献羊、献香(念祝词),献时长跪。
献毕,每人投一块羊尾肉入案前火盆中,投时仍念祝词,有的甚至投二次肉。接着就是烧哈达碎片,用大银杯轮流跪饮烧酒,并跪食羊肉一小块。整个祭奠过程共用两小时之多。
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GhinggisKhan),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也是蒙古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
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约在金大定未建立宫帐,称汗。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败绩,史称十三翼之战。
金承安元年(1196),与汪罕联兵助金截击塔塔儿部翰里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鲁之官。又随汪罕与乃蛮部战,战后诸部来附,势力增强。
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与汪罕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军。灭塔塔儿撕四部,据呼伦贝尔草原,实力大增。三年,被汪罕发兵掩袭,败退至班朱尼河(呼伦湖西南)。
不久,乘汪罕不备,奇袭汪罕牙帐,灭克烈部。次年与乃蛮部决战,灭乃蛮。六年于翰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蒙古国,即大汗位,加号成吉思,颁布札撒,
建万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户,设札鲁忽赤掌行政司法诸事。即位四年(1209),大举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六年,率大军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华北各地。
九年,因金帝献岐国公主请和,乃退兵。十年复以金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为口实,攻占中都(今北京)。病死于六盘山。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上庙号太祖。次年,追上谥号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详细介绍

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英灵供奉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霍洛苏木,这里具有独具一格的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他在十三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震撼世界,被称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227年病逝后,
按照当时的习俗实行了秘葬。蒙古族为了纪念自己最杰出的领袖,在漠北高原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即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收集成吉思汗遗物供奉在"八白室"中的灵柩内。


成吉思汗祭祀主要是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祭奠中再现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诸多富有特色的珍贵祭器则表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艺术审美观念。
成吉思汗祭典
凡到过鄂尔多斯的客人,没有不去成吉思汗陵游览的。拜谒成吉思汗陵,倘亲眼目睹祭典活动,则是件庆幸的事。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祖先,是牧人们心中的神灵。
所以,成吉思汗陵祭典活动保留了700多年,至今长盛不衰。成吉思汗祭典,汇集和保留了蒙古族古老而崇高的祭祀方式,
其祭祀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已成为我们今天领略古代蒙古族习俗的形象化的资料,并且是蒙古族古代历史文化中,最珍贵最难得的一份宝贵遗产。

祭典成吉思汗,一年中有30多次。例如:把成吉思汗视为祖先、神灵,祈求保佑,而随时举行的奉祭,有人正月到十二月,每月都有固定日期祭典的月祭;

有元世祖忽必烈钦定的四时祭(即四季之祭:春天的马奶祭,夏天的淖尔祭,秋天的禁奶祭,冬天的皮要祭);
举行盛大的祭典时,有九九八十一只羊背子,有三九十十七樽白酒等等。“大典”要由鄂尔多斯部的济农主祭,由各旗札萨克陪祭。
而当守陵人中一人带头高诵《伊金桑》祭词盛大的祭典便正式开始,随之燃起香柏,焚烧了整个世界的邪恶。在这种环境里,能使所有参祭的人们,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时代,似乎感受到了远古社会那种扑朔迷离的时代气息。

成吉思汗祭典
诵毕《伊金桑》 ,司祭者用一根木叉叉起一块大的羊尾,凑近火撑上烤炙,眼见到旺盛的火苗燎到了肥尾的时候,司祭者又诵起《祭灶词》 。

念毕《祭灶词》 ,再用叉着的羊尾,去涂抹火撑的三条腿儿。接着再把圣酒向水中拨洒三次,众人把分到的一小块羊尾与针茅、榆木片等一同投入火中。这通常是成吉思汗祭典中的祭灶仪式。

祭灶之后,主祭、陪祭和所有参祭者次虔诚地跪在红色的地毯上,双手举起来,托着长长的哈达,一名官运亨通陵人,站出来祝颂。

献完哈达,再献酥油灯,高诵各种祭词,对成吉思汗和他的四个弟弟,四个儿子以及跟随他戎马一生的、诸多的著名将领进行一番至高至上的赞扬手,

另外的守陵人,抬着银制的五叉盘,把盘中摆好的羊背子,朝着成吉思汗的灵柩献上,同时,又将一首优美动听的祝祷词奉献上。接下来,守陵人拉起了马头琴,
敲起了马头板,高声唱起了马头板歌。这时,伴随阗古老悠长、凄凄呼唤、谜一般无法理解的十二支马头板歌声,济农札萨克们,都毕敬毕恭地向自己的嫡系祖先,献上圣洁的酒。
最后由众人唱一首“大歌”,吟诵一遍“伊克乌其克”,便开始分享祭典成洁思汗的有福份的羊背子了。至此,一个程序复杂、规则明确的祭典活动宣告结束。无数的牧人,踏着牧歌,迎着火红的晚霞,一路喜悦地纵马奔向了草原深处。

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陵守灵部落,近八百年来世代祭祀成吉思汗,使成吉思汗祭典完全保留着13世纪以来蒙古帝王祭祀仪式的原貌,

成为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遗产。
成吉思汗祭典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的民族感情,是蒙古族文化绵延的见证,保护好这项活动对保持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遗]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祭祀:超越时空的信仰与守候
中国影像方志| 伊金霍洛旗:天骄圣地多民族文化融合 载歌载舞 草原茫茫象棋益智奶茶泡炒米飘香
从13世纪到今天一群蒙古人只做一件事
游牧民族节日一览:蒙古族十四个传统节日介绍(一)
推荐画家|巴达日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