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碚散记


 四世同堂纪念馆(老舍旧居)大门

 

 

   我早就知道老舍先生在北碚有一处旧居,也知道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是在这里写作的,但其中很多细节就不大了解了。今天,我在北碚四世同堂纪念馆(老舍旧居)参观后,才得知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也让我再一次有“出门必有收获”的感受。
   今天一早我就出门了,原本打算去北碚看一位朋友,他在北碚过着半隐居的田园生活。我到了北碚后跟他打电话,结果他已经回到了主城区。我既然已经到了北碚,就改变主意顺便到北碚的几个抗战旧址去看看。我过去忙于工作,虽然多次从门前路过,却一直没空去看看这些地方,今天正好弥补这份遗憾。
   我先到文星湾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去,到了那个地方看见侧门旁有一个告示,上面宣告因为房屋破旧,暂停对外开放。我上前与看管大门的中年妇女商量,我说我只是想在老建筑外边拍几张照片,不知是否能行。可是那妇女说,前面小门是锁了的,没法进去。我只好悻然退出。
   我随即想到了老舍故居离文星湾并不远,于是我又朝位于天生新村63号的老舍旧居方向走去。老舍旧居就在北碚“重百商场”后面的一座小院内。在四周高楼林立的包围下,旧居小楼和院墙那青砖黛瓦的建筑尤其显得古朴幽静,这分明是闹市中的一块圣洁之地。原来这里只有一栋房屋,小院的院墙是后来修复时建成的。
   老舍旧居的大门时一个圆形的门,门上挂有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先生的题写的牌匾,右面是“雾里梅花江上烟  小三峡外又新年”,左面是“ 病中逢酒仍需醉  家在卢沟桥北边”,门楣上书:”四世同堂纪念馆“。那牌匾上的诗句是老舍先生在1941年写作的旧体诗《新年吟》,这首诗就发表在当年1月1日的《原野》杂志上。
    这栋小楼原来是林语堂先生的住所,建于1940年6月。同年8月,林语堂先生赴美将此房捐赠给给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为办公处,1940年春老舍先生来北碚主持文协工作,1943年定居于此直至1946年赴美讲学。
   在这里的三年多时间里,老舍先生创作了大量抗战文学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一、二部;《八方风雨》、《民主世界》;短篇小说《一筒炮台烟》、《贫血集》等;话剧《桃李春风》、《王老虎》、《张自忠》;散文、杂文、诗歌、曲艺等共计百多万字的作品。
   后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庆总会因为被日机轰炸,总会的活动大部分改在北碚举行,使这个地方成为抗战后期重庆乃至全国文化活动的中心。那个时期常来此的著名人物主要有梁实秋、以群、郭沫若、田汉、艾青、光未然、姚逢子、肖红、赵清阁等。
   如今这栋小楼虽然人去楼空,然而它曾经拥有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让我有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在空无一人的旧居陈列室里,我静静地观看每一件展品,仿佛独自与大师对话。
   我通过展品介绍得知《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是在这里完成的,而第三部《饥荒》则是在美国完成的,
这是我以前并不知道的。
   小楼其中的一间陈列室里摆着老舍《四世同堂》原稿首页,墙上有一台电视机正在播放舒乙先生的视频。于是我停下脚步看起这视频来。这是一部访谈节目的视频,舒乙先生详细地回忆了《四世同堂》写作的全部过程,我也因此了解了这部巨作的创作始末。
   老舍先生在这栋小楼里完成了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1946年,老舍先生赴美讲学,他在美国完成了第三部《饥荒》。老舍先生的美国朋友艾达·普爱德见到了这部书稿,便有心将它翻译成英文。艾达·普爱德是出生于中国的美国人,她的童年是在中国度过的,因此她会讲一口中国山东话,只是书写中文差一点。因此,老舍先生将书稿念给她听,她用英文打印成稿。尔后两人为稳妥起见,特邀请赛珍珠阅读,赛珍珠阅读后认为英文稿忠实中文原著,并颇有文采。于是,老舍先生与艾达·普爱德继续合作将第三部全部完成。
   在第三部《饥荒》的创作中,艾达·普爱德见到原文实在是太长了,建议缩短篇幅。于是老舍先生在阅读时作了较大的删减,主要是一些描写北京城风貌及其景物的文字,这才完成了后来的英文版的《饥荒》。
   1949年底,老舍先生回到国内。1951年《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英文版出版,英文名为《The  yellow  storm》(黄色风暴)。 该书出版后,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并成为了当年的畅销书。可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和美国断交,并且两国正在朝鲜打仗,老舍先生也不知道这一切。后来,美国的出版公司通过老舍先生在香港的朋友交给他一本《The  yellow  storm》,老舍先生只能悄悄地放在书柜里,并不敢对外声张。
   老舍先生回国后,将书稿交给了《小说》月刊,并由《小说》月刊逐期连载,不知为何连载到八十七章就注明结束了。后来一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从英文版的《The  yellow  storm》才得知《饥荒》应该是一百章,于是,人们便从英文版把缺失了的十三章补足。这后来的十三章由中文译成英文,现在又由英文译成中文,这当中肯定有许多的变化,肯定与原文相去甚远,但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了。
   老舍先生是我们挚爱的文学大师,我能够了解到他一些事情,特别是能够了解到《四世同堂》创作中的一些事情,真算是收获颇大了。由此看来,我还真应该多出门走走才是。

 

 

改造前的老舍旧居 

 

 改造前的老舍旧居 
 
如今的老舍旧居 
 
如今的老舍旧居 
 

老舍塑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迟到37年,丢失十三万字,好事多磨的《四世同堂》
抗战遗址·老舍旧居(四世同堂纪念馆)
修葺一新的老舍旧居(照片)
《四世同堂》:老舍“听来”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口气看完《四世同堂》:忠实还原老舍先生原著
巴蜀游· 《四世同堂》的写作地重庆老舍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