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越是被指责,就越容易出错在线收听
userphoto

2022.07.31 福建

关注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刘称莲。欢迎来到我的喜马课堂。


讲到关于指责的这个主题,我就忍不住想自黑一下分享发生在我和先生身上的一件事情,我想这会对大家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有启发。


有一次,上班走了的先生打电话说让我帮他办一件事情,可是那天我已经安排别的事情了,我便向他表达了我的安排和想法。先生非常生气,在电话里向我发了一通好大的脾气。我被他莫名其妙地骂了一通,当时脑子就懵了,他说的内容我压根没有听到,记住的全是他骂我时的感受。


挂电话之前,他吩咐我一句。我听到他说让我出门的时候带一些放在床头的打印纸,他会在小区门口等着拿。于是,我出门的时候拿了一摞打印纸。


到小区门口看到先生,他看着我手里拎着的袋子,便问我拿的什么茶叶。


我立即又懵了,问他:你不是要打印纸吗?怎么是茶叶?


谁要打印纸?!我要的是放在床头桌子上的茶叶!!!!先生几乎咆哮了,那样子就好像我是天底下最笨的傻瓜一样。


看着他那样子,我瞬间乐不可支,站在他面前笑起来。先生看我笑,无奈地说了句不可理喻!就开车离开了。上了公交车后,我给他发了个哈哈笑的微信表情,并写道:我怎么就听成了打印纸呢?


他回:我泡着喝了!


先生这生着气的一个幽默,逗得我在公交车上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我不知道你听懂了没有。我之所以拿错东西,是我完全被先生之前对我发的那一通脾气给整懵了,压根听不清他后面的话了。我学习多年心理学,可以说有着很好的修炼,在先生突然而来的发脾气面前依然还会出乱子。好在我现在明白他发脾气跟我没有关系,是他着急事情办不好,把气撒在了我的身上,所以我并不被伤害。


孩子就不一样了,如果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同样也会发懵,更容易出错的。有一次我在茶馆等一个朋友,看到坐在我旁边的一对母子的互动,就非常有感触。儿子在写作业,妈妈在旁边辅导,一边辅导一边骂:你的脑子狗吃了吗?就是不长记性,这类题不是昨天刚讲过吗!孩子一句话也不说,低着头只管在本上写着,过了一会儿就听妈妈又说:你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又错了,你是要气死我呀!根据我的亲身体验,妈妈凶神恶煞一样地给孩子辅导功课,孩子压根就没有听妈妈讲的是什么,他的能量全在感受妈妈的指责带给他的负面的情绪里了,无瑕顾及妈妈讲的解题方法,所以他遇到同样的问题依然会出错。


你知道吗?当我们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体验到的内心感受是非常复杂的,让我们来看看指责会引发的心理危害有哪些?


第一种可能就是引发孩子的紧张和恐惧。


当一个人紧张和恐惧的时候,就会自动化启动保护程序,比如孩子就讨好家长,假装自己听明白了,而不直接告诉家长真实的状态。或者有的孩子会像我那样,不想那么难受就自动化的屏蔽掉先生说的话,结果连不是责骂的话也屏蔽掉了。这些都是指责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如果经常被粗暴对待,这种影响就会成为习惯,成年以后也没有觉知的话,是会带着走一辈子。很多大人身上都会有类似的情况,我对先生的应对方式就是我从童年一直带过来的,一被指责就自动化地采取讨好或者屏蔽措施,对权威人士就讨好,觉得不需要讨好的人就自动化地屏蔽。


第二种可能就是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一些孩子,被打骂后不是变得听话,而是变得逆反。逆反的孩子出错,就不是什么作业上的错误了,而是更加严重的行为上的错误,比如我们前面一节课讲到的撒谎,有些行为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比如有的孩子被父母打骂后就离家出走,或者索性不去上学了。这是孩子的一种无声的反抗。我这么多年和很多家庭接触,发现孩子的这些表现是最容易引发家长的改变,可见这是孩子用内在的智慧帮助自己和家长走出怪圈的一种方式。


还有一种逆反就是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也会选择用打骂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比如有的孩子在外面打架斗殴,或者欺负比他弱的同学等等。这种孩子往往是被家长或者老师责罚过后,内心有很多愤怒的情绪,又不敢向家长和老师动手,于是把报复的对象锁定在了无辜的同龄人或者弱小者身上。这些年不乏有些孩子就因为这样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是很让人痛心的。


我们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怎么打骂都没有关系。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打骂有时候表面看起来孩子好像听话了,在感情上和父母则是疏远的,严重的话,还会产生仇恨心理。很多童年被父母指责的成年人明明知道应该和父母亲近,却怎么也无法靠近,这都是父母的指责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我想这些都不是我们家长想要的。


第三种可能就是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因为孩子天生对父母的忠诚,他们会特别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家长指责孩子是因为对孩子特别不满意,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行为表达的都是对孩子的失望。比如有的家长会骂孩子笨、蠢,我们知道这是想让孩子好起来,然而带给孩子的确实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蠢,感觉到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暗示,或者说家长用这样的方式催眠了孩子,就是让孩子不断觉得自己笨、不行。所以,很多孩子被父母打骂不仅不能进步,反而越骂越学不会,越骂越落后。


有很多成年人在外人的眼里已经很成功了,他却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也不能认可自己,就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不断告诉他你不行你还不够好,所以有些人终生都在努力地证明给自己的父母看。这其实就是童年被父母贬低,造成的低自我价值感的表现。


狼爸”“虎妈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看起来是成功的,但对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则是无形的,况且打了孩子骂了孩子我们并不舒服。我女儿小的时候,有时候我晚上忍不住责备了孩子,孩子睡着以后,我总是久久不能入睡的。也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有一次,我早晨六点多打开手机,就看到一个好朋友夜里一点多给我发的信息,说她睡不着,就是因为孩子学东西学不会她骂了孩子,结果孩子哭着告诉她:妈妈,我就是学不会,老师已经给我大叉了。可见,指责会让家长和孩子都不舒服的,所以我们最好不要用指责的方式对待孩子。


那么我们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本着尊重孩子的态度,允许孩子出错。孩子来到世上的时候什么也没有,他将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一切本领都需要慢慢来学习。既然过去什么也不懂,那么学习过程中做不好、出错就是非常正常的。我想,当我们家长有这样的信念的时候,当孩子出错或者做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情绪了。


第二,我们要放下对孩子过高的期待,实事求是地对待孩子。每个孩子都不同,成长、发展的轨迹和速度也必然是不同的。家长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如其所是,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当你真正可以看回自己孩子的时候,你就可以专注在他的身上,在他欠缺的方面针对性地帮助他。当我们放下指责,真正给到孩子需要的帮助的时候,他就会慢慢进步。


第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要慢下来,看到孩子行为的时候先问问原因。我记得在书上读过一位爸爸的故事,他的儿子总是想用家里的一颗足球去踢球,爸爸告诉他那颗球不能踢,儿子就问为什么,爸爸说那颗球上有很多球星的签名,结果有一天儿子就把球上的签名全洗干净了,邀请爸爸和他一起踢球去。当这位爸爸特别想发火的时候,突然明白儿子并不明白球星的签名对爸爸的意义,所以他就和儿子一起去踢球了。


第四,家长要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可以温和地解决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我一直觉得情绪管理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的功课,我们在后面的课程里会专门讲情绪管理的。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应谨记:被指责的人更容易出错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陪伴孩子 收获满满
爸爸妈妈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会变得让你后悔的
【幼儿阶段】孩子最需要的10样“东西”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