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柯氏所藏秦权的艺术价值

  权,即古代衡器的砝码或秤锤,是度量衡制度中的标准要件。秦始皇以“统一度量衡”著称于史册,故秦代所造之权多铸刻或镶嵌始皇、二世诏书,以见其合法与规范,犹如今日计量管理部门加于衡器上的准用标志一般。

  秦代距今虽已两千余年,但秦权既为官民日用之物,当时铸造必多,传世、出土者并不十分罕见。解放前出版的朱剑心《金石学》一书引证了宋代吕大临《考古图》、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对带诏秦权的著录,又云:“清人著录,凡六十有六,大小轻重不等。”马衡先生《中国金石学概要》亦云:“秦权以《陶斋吉金录》及《秦金石刻辞》二书所载为最备,二家所录凡三十器。”

  柯莘农先生是民国时期陕西省著名的学者和收藏家。以他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特别是居处于文物渊薮西安的有利条件,当时要想得到顶级珍稀藏品是不困难的。事实上,他拥有的西周太师虘簋等重器,确实都是国宝。然而奇怪的是,他居然用一枚小小的秦权来为自己的斋室命名——“小权山房”。难道这枚小权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个问题一直令我费解。

  2011年3月,北京嘉德公司从柯氏后人手中征得“小权山房”旧藏金石文物一组,即将于春拍推出。我应邀前往目鉴了这组文物,其中就包括秦权。我将秦权捧在手中,仔细端详;又认真研究了贾文忠先生精拓的铭文拓片,心中感到十分震撼。上述的那点疑惑,也因之豁然而解!

  众所周知,秦权的价值,除了在于史学领域的秦代度量衡制度研究外,更主要的是它上面的诏书是用地道正宗的秦小篆写成的,是认识秦代篆书艺术最直接、最可靠的实物资料。

  许慎《说文解字叙》曰:“诸侯异政,……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其传世的实物资料却少得可怜。传为李斯所书的秦始皇巡游刻石传世者多系翻刻,神貌皆非。真品仅《泰山刻石》残存几字,现存岱庙;《琅邪台刻石》残存数行,笔画早已漫漶不堪,现藏国博。带小篆铭文的秦代器物,存字最多者,当推秦权。

  然而,绝大多数出土秦权有一个共同的局限,就是小篆铭文的书法水平不高:布局松散零乱,字形大小参差,结构歪斜欹侧,笔画常有缺减。根本无法与巡游刻石中那种整齐、匀称、典雅、规范的标准字体相比。究其原因:秦权上诏书的原本,当初也应是由李斯、赵高、胡母敬这班庙堂书法高手精心缮写的。但铜权铸造量既大,便无法保证全是“原版初模”。辗转传抄、翻铸的情况,恐居多数。这种传抄、翻铸又多是由不谙书法甚至不识文字的匠人们“照葫芦画瓢”来进行的,其艺术水平渐趋拙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以今天的审美观点来看,或许这并不是拙劣,而是率真古朴,是回归自然,正构成了秦权铭文书法的典型特色。中外书法史名家,持此论者不少。如日本伏见冲敬先生《中国书法史》云:“秦始皇把所有的东西都统一在他的权力之下,度量衡也要由官方造出一个原器,再根据这个原器颁布于民间,并在各种度量器的侧面刻上皇帝的旨意、诏书。因为大量地制作,开始是按李斯或其他人的字样去刻,后来渐渐草率起来,有的缩缺笔画,有的甚至刻成了后代隶书似的字样。……可以使我们看到书法风格的发展轨迹,是很有意思的。”中国黄惇先生《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云:“试想全国那数不清的权量,上面的铭文决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很可能初由李斯等书法高手所书,而随着大量的制作,铭文则主要由下级官吏来完成。……因而就只重文字的实质内容,而不去注意书法的工整与字体的标准了。所以,与《泰山刻石》相反,除开少数秦诏严肃、工整外,大多数则表现得十分自由而率意,它们纵有行,横无格,字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生动自然。更有简率者,出于一般民间工匠之手,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显然受到当时民间俗体秦隶的影响。由于书手、刻手不同,许多作品表现出率真的趣味。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原因,秦诏铭文代表了小篆书法中自由奔放的一路。”

  那么,除了民间俗匠的率意之作外,究竟还有没有庙堂高手“原版初模”的秦权存世呢?恕我浏览不周,在从前的文献中尚未之见。这就是我手捧柯氏藏权感到“洞心骇目”的原因了。

  这枚小小的铜权,呈十面体梯台形状,见棱见角,极为规整可爱。秦始皇廿六年诏书四十字,整齐地排列于十面之内,每面一行,行三至五字不等。小篆字形各依笔画之多寡,高低错落,占满空间,通篇布白均匀,富于装饰性。单字结构规范,没有错漏之病。横平竖直之外。常以斜向的笔画或字形打破僵局,以收生动活泼之效,但并不损害整体的端正。转折处亦方圆兼用,刚柔有度。线条劲健挺拔,格调典雅大方。虽为阴文刻铸小字,毛笔的使转意蕴却清晰可见。一些屈曲提按的小动作、小身段、小变化,妙趣横生,古意盎然,让人愈看愈有味道。一件小小的实用器,生生被打造成了美轮美奂,无可挑剔的艺术精品!虽今之书法篆刻大师,怕也很难及之。其书写、雕刻,必出自秦代供奉宫廷之顶尖高手无疑。如此雅致的“秤锤”,寻常百姓市肆安能容身?即官府应用,亦无此必要。我推断应是宫廷内用之物。在所有秦权中,它的形制与艺术、工艺水准独占鳌头,绝无仅有。看来,柯莘农先生确是大方家、真内行。他对于这枚“小权”的特殊重视,反映了他的研究、认知深度。只可惜他未能用文字将自己的心得记录流传下来。后学小子,在这里发此浅议,不知柯先生泉下有知,能够含笑首肯乎?

  对于柯氏所藏秦权在史学及度量衡制度领域的重要价值,陕西省周秦考古权威吴镇烽先生早先已发表《柯氏藏权考》专文论及,兹不赘述。作为中国书法史研究者,我想强调的是,从艺术角度来看,柯氏所藏秦权比我们过去习见之权都要精湛得多,它代表了秦代书法艺术及雕刻铸造技术的高级层次,极具研究与收藏价值,有必要引起艺术史学界与艺术品收藏界的足够重视。今后中国金石史、书法史上有关秦小篆的章节,应当将这件珍稀的实物史料吸纳进去,使大家对于秦代铭刻文字的认识更加全面与深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权:秤砣上的书法
篆刻艺术<上>
兼并天下 黔守大安:史上最全秦诏版(小编呕血推荐)
《中国书法史》:秦代权量诏铭书法
逸堂师古/《秦诏版》欣赏与临摹
别样的秦篆:《秦诏版》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