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奶引:16岁时因长得太美出现在1元纸币上,如今怎样了?

1977年,第四版人民币的设计提上日程。人民币的正面头像,由画家侯一民负责。

对侯一民而言,画头像不难,难的是,画谁。

为此,侯一民不得不千里迢迢,跑到贵州找人。

可要找的这个人,叫什么,长什么样,出发之前,他一概不知。

侯一民只能从千千万万张脸中,逐个去发掘。

最终,幸运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呢?

很荣幸,“大奖”砸中的,是一位美丽的16岁侗族姑娘。

这位姑娘,名叫石奶引

她的侧颜被侯一民画了下来,印在第四版一元人民币的正面。

至此,石奶引算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人民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从此就跨上了高质量的生活。

有人说:人民币上有石奶引,石奶引却没有人民币。

的确。

她不仅没有依靠着这份“大奖”实现暴富,反而每天依然在烟火笼罩的柴米油盐里穿梭。直至如今,石奶引61岁,仍旧深居简出。

那么石奶引是如何成为人民币的女主角呢?

石奶引出生在贵州从江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家里赤贫如洗,兄弟姐妹六个早早都承担起了家务。对他们来说,上学简直是天方夜谭。石奶引只在学校间或待过几天,也就识得“石奶引”三个字。

石奶引没有文化,但她勤劳聪慧,被生活裹挟着往前跑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这个少衣少食的家改变什么。她拿出家里那台年久失修的织布机,清理干净上面的尘土,几番捣鼓,织布机竟正常运转了起来。

这台织布机比石奶引的年龄都大,“老胳膊老腿”都不听使唤了,可经石奶引的手一拾掇,别说,工作起来竟也不打马虎眼。石奶引上手一阵挥舞,一匹匹布,竟完整无缺地从里面吐了出来。

大多女孩都喜欢鲜艳漂亮的颜色,石奶引自然也不例外。刚出炉的布,颜色看起来很是单调,于是,石奶引有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动手染布。

染布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从调制染料到布匹浸泡,都有严格的技术把控,不然,染出来的布,颜色洗洗就掉了。

之前,石奶引从来没有亲手染过布,根本没有经验,可真正面对复杂的程序时,石奶引竟没被难倒。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尝试,若不满意,就继续调试,然后再染。染了调,调了染,反反复复,有时,为染出一种心仪的颜色,她甚至要尝试十多次。

后来,石奶引技术越来越精湛,从原始的布匹到色彩鲜艳的布料,石奶引一气呵成。她的布料颜色独特,让人爱不释手,一拿到集市,瞬间就被簇拥而来的客户,一抢而光。为此,石奶引赚到不少零用钱,全用来补贴家用。

石奶引的名气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村子。女孩们都羡慕不已,对她崇拜有加,跑来“拜师学艺”。

一时之间,石奶引家人来人往,热闹程度堪比火爆的技术培训班。

换成现在,这么多粉丝,卖课程都能赚不少钱。

可石奶引并没有这样做。她没有收学费,更没有居高临下看人,凡是来请教的姐妹,她都毫不保留地教。对于领悟较慢的人,石奶引更是三五遍地重复教,直到对方能独立上手为止。

好人缘加上好手艺,让石奶引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姐妹,大家经常坐在一起讨论手艺活。

1977年的一天,她们正火热地聊着刺绣,准备上手练习,不巧,丝线用完了。当即,几个人手挽手出了门,到镇子上去买丝线。

奇缘就是在不经意间撞上的。

石奶引怎么也想不到,当她左顾右盼地寻找丝线摊的时候,大美术家侯一民也在东张西望地寻觅着他笔下的人物。

1977年,画家侯一民接到任务:参与设计第四套人民币正面图案。要求所画图案,必须是真实人物头像。

侯一民闭关苦战一个月,设计出几套方案,可图案连他自己都没能打动得了,一狠心全 “毙”掉了。

为激发新的灵感,侯一民只身前往贵州。在侯一民的印象中,这里聚集着多个民族,人们长相充满当地的民族特色。侯一民想在这里碰碰运气。

多日来,侯一民像星探一样,游街串巷,寻找心目中的“主角”。

真是天涯无处不相逢。

这天,在一巷口,侯一民突然满脸开花,盯着前方,大声喊:

“等一下,等一下……”

前面的路人皆以为在叫自己,“唰”一下,看向侯一民。

侯一民却绕开人群,径直奔向一位美得不可方物的少女。

他微笑着上前,打了个招呼,然后客气地问少女:“我能为你画张画吗?”

美女大多高冷,可这“月里嫦娥”的脸上,反倒像撒了一米阳光,让人感到暖洋洋的。

她疑惑地打量了侯一民一番,看到其背后的画夹时,脸上的疑惑随之绽放开来,爽快地点点头:“嗯!”

石奶引侧身站立在街边。

侯一民赶忙飞舞起画笔来。

打底,起稿,画线。没多久,画便成形了,栩栩如生,都快比得上照片了。

只见画中,石奶引双瞳剪水,眉目如画,一头乌黑的长发,齐肩盘起,“侧颜杀”不禁让人动容。

面对画像,石奶引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抿嘴一笑,用侗族语向侯一民匆忙道了声谢,便离开了。

那个时代没有相机,能看到自己的一张画像,怎能不心生欢喜。这件事,确实给16岁的石奶引,带来了短暂的惊喜。

不过,石奶引并没有沉浸在这份欢喜里无法自拔。她像吃了糖,甜过后,马上又心归平静。

到家后,石奶引未曾向任何人提起画像的事。之后,她便将此事抛诸脑后,忘得干干净净。

通常情况下,能得到画家的欣赏,并上得了画像的人,除了颜值担当,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女孩子若因此提高择偶标准,也在情理之中。好马配好鞍嘛!

可是,这放到美丽的石奶引身上,似乎又成了例外。

见过石奶引的适龄小伙,对石奶引都是一见倾心。对她展开猛烈追求的,更是从村头排到村尾。

说实话,在众多追求者中,不乏帅气多金的,可石奶引不为所动。比起好看有钱的,石奶引更愿意接受父母介绍的,脚踏实地过日子的人。

婚姻大事,石奶引更相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或许,石奶引明白,长相出众只是人生的入场券,金钱也不过是暂时的通行证,唯有努力,才是永久的保证书。

1984年,通过媒人牵线,在父母的张罗之下,石奶引与邻村的石学海闪婚。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孩嫁人,最起码要保证穿衣吃饭不发愁。可是,婚后的石奶引,日子过得还不如单身时。石学海家,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兄妹七个同时挤在一张破床上。

一大家人住是问题,吃更是问题。他们只靠种地勉强维持着生计,除此之外,没有一点额外收入。如果不幸遇到灾年,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更是苦不堪言,三餐都得拿稀汤灌大肚。

后来,石奶引的一双儿女陆续出生,家里又多了两张嘴吃饭,苦日子步步紧逼。石奶引不得不重操旧业,再次拿起织布的手艺,来赚取生活费。

万事开头难。为买织布机,石奶引跑遍了整条村,才勉强借够钱。

织布,石奶引轻车熟路。可毕竟石家人口众多,织布卖的钱,也不足以支撑全家的开销。无奈之下,石奶引又拓宽业务,成批制作绣花鞋和手帕……然后,拿到集市上换成钱。

从此,石奶引的这双手,就没有消停过,不是游走在针头线脑里,就是穿梭在织布机中,亦或是浸泡在大染缸里。

长此以往,她的那双手已经变得惨不忍睹,皮肤粗糙,手指发黑,指甲严重变型到几乎脱离了皮肉,真是让人心生胆寒。

可石奶引并没有被眼前的疼痛打到,她咬紧牙关,继续坚持着。

石奶引滚进烟火丛中以求谋生,就像尘埃里的一株草,没有一点喧闹。

1987年,她却突然惊动了四邻。

这年,4月27日,第四版人民币发行。

新版人民币流通后,石奶引也随之出了名,并吸引来各大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原来,石奶引的画像成稿后,得到所有设计人员的认可,大家一致决定,将其印在一元人民币的正面。

登上人民币,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换作别人,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可石奶引却心如止水。她看到自己的头像时,没有向任何人提及,就连最亲近的丈夫和孩子,她都没有提过只字片语。

原以为自己不声张,事情就会悄无声息地过去,可周围人的眼睛很尖。

他们陆续发现,一元人民币的头像,越看越像石奶引。后来,人们渐渐开始怀疑,那就是石奶引。不过,石奶引本人从来没有出来回应过。

直到众人再三追问,石奶引才亲口承认,头像上的人,就是她。

从此,石奶引登上人民币的事情,方圆几百里都传得沸沸扬扬。

人一旦出名,就会引来媒体的关注。石奶引家的门槛都快被踩塌了,记者走了一拨,又来一拨。至此,村子里,每天人声鼎沸。

村长借势造势,张贴起石奶引的海报,以吸引更多的流量。果然,没多久,村子就升级为火爆的旅游打卡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有所好转。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石奶引还在原地踏步。

她除了有点名气外,经济上没有丝毫改观,甚至还不如从前。之前,他们一家人好歹有低保扶持,日子姑且能过得去。当政策变化后,石奶引家16年的低保被撤销了,生活也每况愈下。

为什么会这样?

是石奶引不够努力,不会变通吗?

都不是。

或许,靠名气发财,对于石奶引来说,就是:站在地上,想天上的事。

实打实做事,才是石奶引的风格。

2017年,果树种植专家凌裕平,来到贵州扶贫,无意间听说了石奶引的故事。凌裕平很是好奇,决定亲自去拜访石奶引。

见到石奶引后,凌裕平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石奶引怎么说也是个名人,生活竟然如此苦哈哈。屋子破败不堪,日子过得更是紧巴巴,经常从牙缝里省钱。

石奶引的脸上,风华已去,只是多了岁月的“馈赠”:深深的鱼尾纹和法令纹。

凌裕平不免有些心疼。“岁月不败美人”,原来都是骗人的话。

凌裕平当即做了个决定:带石奶引走上脱贫之路。

这条路走通后,以石奶引为试点中心,将致富方案进行复制,然后辐射出去。这样,全村致富指日可待。

凌裕平说出他的扶贫计划后,石奶引果断附和,并承诺全力以赴配合他。

凌裕平首先为石奶引家的六块田做了整体规划。

这六块田,之前,以种稻子为主,再无其它农作物。

种稻没错,可是仅靠打理这点稻子就想致富,简直异想天开。

如何改革,还得从长计议。

凌裕平凭借多年的经验和专业,告诉石奶引,要致富,得八方来财。如果只种稻子,收入太过单一,土地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他建议:种上稻子后,再往稻田里,放养一些黄鳝和泥鳅,便可获得更多额外收入。

除此之外,凌裕平还提出,因地制宜。

石奶引家傍山而居,附近还有很多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山地,在上面可以种植大面积的速生林,树苗成材后,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既可养殖,又可种树,石奶引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为掌握这项本领,石奶引拿出了当年学习染布的劲头,没日没夜地攻克“难题”。遇到棘手的问题,她哪怕花三遍五遍,甚至十遍八遍的功夫,也一定要搞懂。

心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众望所归,凌裕平传授的新型养殖和种植技术,石奶引都顺利拿下了。

试点,如期待的那样,大获成功。石奶引的收入线,也开始“抬头”。

但石奶引没有闷声发财,而是大力宣传发展多元化产业的好处。之后,她又腾出大块时间,亲自教授乡亲们新型产业的赚钱门道。

在石奶引的全力以赴下,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呈现陡坡式的上升趋势。

全村人共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值得欣慰。

2019年,凌裕平再次来到贵州,带来新培育好的黄桃树苗,以拓宽石奶引的种植产业链。

务农,石奶引是务实的。这次,她也没有让凌裕平失望,栽种的树苗,成活率超出了预想。她的收入也水涨船高,2021年,由原先的月入2000元,已成功翻倍。石奶引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极大的改观。

生活渐好,石奶引的儿女们也跟随时代的步伐,走出大山,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去寻找出路了。

而石奶引和大多数奶奶一样,在当地的县城,帮忙照看上学的孙子们。一到假期,石奶引便又忙着回去照看她的“产业”,周而复始。

石奶引活得够“真”,够低调。

当年,她被大画家当模特画下来,但没有以此来炫耀;之后,她被印上人民币,依旧不显山不露水;再后来,石奶引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她依然没有脱离田间地头。

网友说:太可惜了。石奶引年轻时,完全可以靠脸吃饭,过上让人羡慕的好日子。

是的。

她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不想靠。可这也着实打了那些绞尽脑汁想红,却红不了的人的脸。

当年,在石奶引面前,摆着两个选择:

一是,炒作赚钱;

二是,归顺生活。

如今,很多人做梦都想发大财,但凡遇到爆红的机会,无论如何都要抓住。

可是,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石奶引却心静如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归顺生活。

或许,石奶引老早就明白:生活,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用攀比、不用羡慕。人,各有归舟,各有渡口,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但求心安,便是福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8年,16岁女孩因长相太美被印上人民币,得知真相时已48岁,满脸皱纹
16岁侗族姑娘,因长得太美被印在1元纸币上,如今怎样了?
石奶引:16岁时因长得太美出现在1元纸币上
16岁少女被画家看中,印在一元纸币上,30年后才知画像是自己
17岁时,因长得太美而被印在1元纸币上的侗族姑娘,如今怎样了?
石奶引:16岁时因长得太美,被印在了1元纸币上,后来她怎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