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粤语身世之谜:南蛮鴃舌还是华夏古音?

前段时间,我们讲到了粤语作为一种地方语言,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普通话。这导致了在中国各地,关于粤语的网络言论往往就会出现两种极端态度——喜欢羡慕的粤语粉,就盛赞她是华夏古音;讨厌妒忌的粤语黑,就贬低她是南蛮鴃舌。

那么粤语究竟是华夏古音还是南蛮鴃舌呢?她的地位和影响力又是如何建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她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图源网络

先秦时期,岭南还处于百越民族部落的统治之下,文字史料非常少。有研究认为,当时岭南人使用的语言应该属于壮侗语系,兼具古楚语与百越语的特征。

秦始皇灭六国后,就开始派兵征服岭南,在公元前214年建立了番禺城作为统治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广州。而秦始皇驾崩没多久后,天下大乱。南海郡尉赵佗自立南越国,将番禺城定为国都。

▲南越王宫博物馆,图源网络

南越国统治岭南的93年间,推行和辑百越政策,任用越人做官员,鼓励来自北方移民与当地越人通婚,加快了语言文化的交流。于是,以秦晋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与当地百越民族的百越语逐渐融合,形成了早期的粤语。

汉武帝挥军攻灭南越国后,岭南地区就纳入了中原皇朝统治。随着岭南与中原的交流越来越多,来自中原的语音、词汇、语法对于岭南古粤语的影响就越来越大。

特别到了唐宋时期,一方面,许多像苏东坡这样的饱学之士被贬到岭南,对当地文人的读书音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北方战乱频繁,亦有大量中原移民不断南下,改变了岭南的人口结构。

▲图源网络

到了南宋,理学宗师朱熹就说:“因说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盖彼中地尚中正。”意思是,现在各地的语音变得很离谱,但广东人说得还好,比中原人说得还中正。宋朝人诗文中提到的“广中”,都是泛指广东。

这位博学的大儒当然不会信口开河,因为这时候汉语演化出现了一个分水岭——中原汉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影响较大,而南方汉语反而较完整地保留唐宋时期的中古语音系统。

所以到了现在,源自北方方言的普通话,连中古汉语的入声都没能保留下来,但粤语依然能够比较好地契合唐诗宋词的平仄用韵。

▲押入声韵的代表作《声声慢》,图源网络

其实,对粤语的评价无论是华夏古音还是南蛮鴃舌,都是从古代中原汉族皇朝的世界观出发,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天下先进文明的中心,而把周边的其他民族当作落后的蛮夷,这也就是所谓的“华夷之别”了。

但到了今时今日,大家都知道,身处地球其实无所谓中心,而语言文化亦无优劣之分。况且,语言和语言之间,在历史上都是互相影响融合,从而不断产生演化的。

说到这里,或许有网友会问,如果说南方方言都比较好地保留了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但为什么又只有粤语,能够拥有仅次于普通话的地位和影响力呢?而吴语、客家话、闽南话却不行呢?

这是因为,粤语在近现代有着两次非常独特的历史机遇。

在明清两代直至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基本采取了所谓“一口通商”的政策,洋人来华只能在广州通商。

为了经商和传教方便,外国人很早就开始对粤语进行系统化整理。在1888年,英国传教士湛约翰就设计了第一套粤语拼音方案“粤语标准罗马拼音”。而相比之下,直至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才颁布了一套注音符号作为当时国语的拼读工具,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拼音,则要到1957年才正式颁布。

▲湛约翰与妻子,图源网络

在没有录音机的时代,有了拼音系统,一种语言才比较容易形成稳固的标准音。而且广州是整个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虽然各地的粤语口音众多,但基本都默认以广州话作为标准音,彼此的沟通并无大碍。

这是其他南方方言所不具备的条件。就如在中国内陆一般以梅州话作为客家话的代表,但遍布各地的客家人之间,口音往往差异很大,甚至不少梅州以外的客家人是听不懂梅州话的,这自然限制了客家话文化的发展。

▲图源网络

另外,因为经济发达,广州人除了会把钱花在吃喝上,自然也会花在玩乐上。清末民初,民众最喜爱的娱乐形式当然就是戏曲表演了。清末的粤剧,使用所谓的“戏棚官话”演唱,但民初的粤剧改革后,就逐渐改为使用粤语演唱。于是,粤剧剧本的创作就催生了粤语书写的需求。

伴随着全国白话文运动的发生,当时广东许多的知识分子,就考据出很多粤语本字的书写方法,并创制了一批原来书面语所没有的粤语字,例如“嘅、乜、啲、佢、冇”等等。

▲图源网络

当时,除了粤剧剧本之外,报纸杂志也经常使用粤语白话文来写文章,使其更加接地气,就连大学者胡适都曾经用过粤语来写诗。

当然,粤语书写方案之中也有一些考据不够严谨的地方,例如“佢”字在古书其实是写作“渠”,而“乜水”在古书其实是写作更为雅致的“物谁”。但无论如何,粤语还是形成了自成一格的书写方案,为日后粤语文化的创作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胡适所写的粤语诗《黄花岗》,图源网络

如果说,粤语的形成和标准化归功于近代广州,那么粤语流行文化的创作传播就要归功于现代香港了。

香港未开埠之前,本地语言是围头话,也是粤语的一种,和广州话大致相通。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广州十三行也开始衰落,所以不少广州有钱人为了继续外贸生意,亦开始移居香港,使得广州话成为了香港民间的主要语言。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又起,大量内陆移民流入香港,其中不少都是文化精英。到了1967年,港英当局为了普及文化教育和方便政府宣传,就将广州话定为在港华人的通用语言。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图源网络

19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宽松的创作环境,以及电视广播的普及,为粤语电影的复兴,以及粤语流行歌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许冠杰几兄弟出道后,一系列优秀的粤语流行文化作品就像井喷般涌现。

没多久,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内陆正是百废待兴,非常缺乏娱乐节目。这些优质的港产粤语流行文化作品,自然也跟随着港人北上的步伐,迅速风靡全国。我记得,在1980年代,就有很多广州人都在屋顶竖起鱼骨天线,收看香港电视节目。

▲图源水印

当时,广州的报纸还专门批判这种现象,刊载文章指香港电视是“心灵的癌症”。不过,从1992年开始,广东有线电视网络就正式收费转播香港电视节目,从此香港的粤语流行文化作品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输出到内陆了。

因为香港的电视、电影、流行歌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就导致了一种现象,许多在广东讲粤语的人,口音都会向广州话靠拢,而本来讲潮汕话和客家话的人,也逐渐学会了粤语。

▲图源网络

在上世纪末,亦有所谓“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的说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广东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内陆年轻人,背井离乡前来打工,当他们在广东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粤语流行文化熏陶后,自然也会将对粤语的喜爱带回了家乡。从此,粤语文化亦传播到全国各地了。

另外,早期移民到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华人,大部分亦是有出海之便的广东人,这自然让粤语在当地华人社区之中占有发展先机。当改革开放后,国内想吸引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回国投资,自然也会想到使用粤语,所以就允许电视电台设立专门的粤语频道了。

▲图源网络

抛开个人感情色彩,粤语之所以能够成为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普通话的语言,从历史来看,其实是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几方面因素同时在起作用的,而不少因素往往是带有偶然性,并且难以重复。

既然粤语有着如此辉煌的过去,那为什么在进入2010年之后,粤语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又会面临传承的危机呢?点赞、关注、评论,我们下一期再讲!

各位自己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放过那些不会说粤语的广东人吧
如何才能听懂古人说的话?讲一口流利粤语都不抵用
广东地区粤语-广州话
粤语源流考
为什么粤语的文化输出如此强势?
“养方堂”广州记事征文二等奖作品展播(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