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 明·楼英 公元1565年

  《医学纲目》系综合性医书,楼英编撰。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予以刊行。全书共40卷,分11部,以阴阳脏腑分病为纲。卷1~9为阴阳脏腑部,属医学总论,详述阴阳、脏腑、察病、诊法、用药、针灸、调摄、绛忌等。卷10~15为肝胆部。卷16~20为心小肠部,卷21~25为脾胃部,卷26为脾肺部,卷27为肺大肠部,卷28~29为肾膀胱部,分别介绍各脏腑有关病症症治。作者根据病症的症候特点,分别归属脏腑,并分门论述,如将中风、癫痫、痉厥、劳风、瘛、怒气、破伤风、子痫、目疾等症归入肝胆部。所述病症多属常见病,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病症。卷30~33为伤寒部,以伤寒为主,兼载温病、暑病、温疫等。卷34~35为妇人部,述妇人通治、经、带、胎、产等。卷36~39为小儿部,载小儿通治、五脏所主病。卷40为运气部。

  本书资料丰富,纲目清晰,受到后世重视。

曹序

  予夙有志方药,少困举子业,未遑也。岁癸丑,释褐都下,迨丁巳,承乏比部,意通都大邑,良师萃焉,听谳之暇,留心谘访或枚举一二辈,曰∶是出入于公卿之门者,众皆靡然从之,往往不暇考其术业。吁!徇名之弊,岂特仕道然哉。己未岁,先君子以肠背养,闻病不至,是抑不审医之过也,使不孝长抱终天之恨焉。因自顾拙于宦者与世之拙于医者,安可预人家国事耶?遂绝意进取,间取《灵》《素》诸书,反复读之,古奥渊邃,莫知端倪。友人邵君伟元,授予以《医学纲目》四十卷,曰∶是书出于萧山楼全善先生所辑,简而知要,繁而有条,悉本于《灵》《素》,亦犹律之条例,比附不出于礼经也。公以礼律佐时,独不能无蹈是乎?因与伟元暨刘君化卿分帙校,矢志弗措,有不合者,书绎夜思,若将通之,凡再逾寒暑而后就梓。讹者正,缺者补,秩然可观,回视旧本,若草矣。此书二百年来几晦而复明,几废而复举,宁不有定数存乎!书大要本之阴阳以定其准,参之运气以稽其变,则胜复有微其矣;血气有虚实,以立其法,考之同异以正其讹。是故时至有早晚,则民病有征应矣;气位有正变,则胜复有微甚矣;血气有虚实,则调治有逆从矣;气味有浓薄,则约方有轻重矣;营卫有宣壅,则补泻有疾留矣。其说一正于《灵》《素》《甲乙》,而参之以仲景、东垣诸君子之绪论。病必有门,门必揭其纲;治必有法,法必详其目,巨细不遗,详略通贯,参互众说,而折衷之于经。能由此者,谨道如法,万举万全;不由此者,实实虚虚,夭人长命。故览其书,如大都列肆之中,丹砂、玉札、马渤、牛溲,何所不有,而其取裁剂量,则固存乎人焉耳。先生尝曰∶病之千变万化,不越阴阳五行。又曰∶气失其平则为疾,医者意也,不过平其气耳。呜呼!此数言者,又为是书之纲领乎!夫不治刑不知造律者之深意,不治病不知着书者之苦心。先生康济之心甚盛,而几于无所用者,予得而推展之,亦邵、刘二君从臾之力也。同年赵君宗正,实闻而协成之。予与宗正同官比部者也,畴昔毖刑之意,重于杀人,抑此书之行为生人计也,亦重于杀人之虑也。处心积虑,有始终同而不异者,宜得牵连书之,以示后世焉。

  时嘉靖乙丑岁中秋日前进士履斋曹灼撰

自序

  医之为学,其道博,其义深,其书浩瀚,其要不过阴阳五行而已。盖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其禀于人身者,阴阳之气,以为血气表里上下之体;五行之气,以为五脏六腑之质。由是人身具足而有生焉。然阴阳错综,五行迭运,不能无浓薄多少之殊。故禀阴阳五行之气浓者,血气脏腑壮而无病;薄者,血气脏腑怯而有病。阳多者,火多,性急而形瘦;阴多者,湿多,性缓而形肥。阳少者,气虚、表虚、上虚,而易于外感;阴少者,血虚、里虚、下虚,而易于内伤。况乎人以易感、易伤之躯,徇情纵欲,不适寒温,由是正损邪客,而阴阳脏腑愈虚愈实,或寒或热,而百病出焉。故诊病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务在阴阳不偏倾,脏腑不胜负,补泻随宜,适其病所,使之痊安而已。然其道自轩、岐而下,仲景详外感于表里阴阳,丹溪独内伤于血气虚实,东垣扶护中气,河间推陈致新,钱氏分明五脏,戴人熟施三法,凡历代方书甚众,皆各有所长耳。故后世用历代之方治病,或效、或不效者,由病名同、治法异,或中其长,或不中其长故也。姑举一病言之,设恶热病,热病之名同也,其治之法异,四君治血实之热也,四物治血虚之热也,白虎治气实之热也,补中治气虚之热也,麻黄治表热也,承气治里热也,四逆治假热也,柴胡治真热也,泻青、导赤、泻白、滋肾、泻黄治五脏热而各异也,各能洞烛脉证,而中其肯綮,则皆效。其或实用虚法,虚用实法,表用里法,里用表法,真用假法,假用真法,则死生反掌之间,尚何责其效乎。昧者不悟是理,泛用古今之方,妄试疑似之病,每致夭横者不少矣。若是者,虚窃济生之名,实所以害人之生,乱医之真,孔子以乡愿乱德为德之贼,斯则医之贼也。暗损阴骘,神明不佑,可不谨哉!英爰自髫年,潜心斯道,上自《内经》,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昼读夜思,废餐忘寝者三十余载,始悟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乎阴阳五行。盖血气也,表里也,上下也,虚实也,寒热也,皆一阴阳也;五脏也,六腑也,十二经也,五运六气也,皆一五行也。鳞集于鱼,辐辏于毂,医之能事毕矣。是以不揣芜陋,掇拾经传方书,一以阴阳脏腑分病析法而类聚之。分病为门,门各定阴阳脏腑之部于其卷首而大纲着矣。析法为标,标各撮阴阳脏腑之要于其条上,而众目彰矣。病有同其门者,立枝门以附之;法有同其标者,立细标以次之。凡经有衍文错简脱简者,一以理考而释正之。传失经旨,众论矛盾者,各以经推而辨明之。庶几诸家之同异得失,得以曲畅旁通,精粗相因,巨细毕举,同病异法,如指诸掌,名之曰《医学纲目》。藏之巾笥,以便考求,使夫临病之际,自然法度有归,不致误投汤剂,而害生乱医,获罪神明者矣。虽于轩岐心法之妙,不敢同年而语,然亦天地生物之心一助云耳。

  萧山仙居岩楼英全善撰

序例

  凡治法皆以正门为主,枝门旁考之。假如心痛门为正门,其下卒心痛、胎前心痛、产后心痛等枝门,皆以心痛正门治法为主,其卒痛、胎前、产后则旁考以佐之也。

  凡门分上下者,其上皆《内经》之元法,其下皆后贤之续法,如穴法门上、穴法门下是也。标之上下亦然。如针灸上皆《内经》元法,针灸下皆后贤续法是也。

  凡所类之方,皆先贤名方。今号其名,但号所编之人,且如王海藏所编之方有仲景方,有《千金》方,有《易简》方,并种种名方,今但号海藏之名,实不及仲景并《千金》《易简》等方也。

  凡所类之方,独东垣、海藏、罗谦甫、丹溪以扶护元气为主,可纯根据元方,其余诸方多是攻邪之剂。善用之者,必详其人虚实,灼见其实者,可根据元方。若兼虚者,气虚必以四君子相兼用之,或各半作复方用之;血虚必以四物汤兼用之,或各半作复方用之,庶不夭人长命也。

  凡言运气,皆谓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俗谓之天行时气是也。

  凡所载药方,在本条者宜考本条,其有病在本条而方见别条者,详载目录,以便检阅。

  又有方名而无方药者,另立补遗,以备参考。

  凡伤寒药方,六经自相为用,不必另立别条。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卷之十·肝胆部

卷之十一·肝胆部 卷之十二·肝胆部

卷之十三·肝胆部

卷之十四·肝胆部

卷之十五·肝胆部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卷之三十·伤寒部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卷之三十三· 伤寒部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运气占候补遗序 运气占候 邵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名著之《医学纲目》
执和致平是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医学纲目》曹序
楼英辞医官著《医学纲目》
血气不和,百病乃生——调气活血论"衡法"
董熙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