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歌中一句话引发争议,作词者田汉都想改,周总理却坚决保留
userphoto

2023.10.10 陕西

关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每当慷慨激昂的旋律悠扬响起,人们一瞬间被带入到那段热血澎湃的岁月,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哪怕没上过学,也会唱这首歌。

徐悲鸿

1949年9月27日,徐悲鸿缓缓走上主席台,在纸上写下歌名《义勇军进行曲》,激动的对小组成员说道:“我提议,将这首歌作为国歌。”

一曲唱完,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眼看就要举行开国大典,大家纷纷投出赞成票,毕竟在那个年代,组织里很少有专业的艺术创作者。

正当大家拍板决定的时候,一名党员站了出来。

“这首歌好是好,但有句词得改。”

这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待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众人纷纷点头叫好,甚至原作词田汉也觉得改一改更好,但周总理眉头紧锁,在他看来,这句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更改。

那么,当年引起争议的词是哪一句?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

据党史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了选定国歌,许多音乐家夜以继日的进行研究,甚至开放入口,在民间有奖征稿,进而掀起一阵全国性的创作浪潮。

在这一时期,蒋介石和国民党高级将领撤退至台湾阵地,国军士兵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短短几个月的功夫,全国九成以上的地区得到解放。

4月份,共产国际发来电报,打算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但在当时,中央人民政府还没有成立,苏联方面根本没办法取得合法沟通,斯大林左思右想,敦促毛泽东等人尽快建立政权,以便和西方势力进行对抗。

当时的中国,基本处在无政府状态,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要靠党内的有识之士进行治理,所以非常着急,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决定提前成立新中国,震慑西方。

于是,筹备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在6月的时候,中央已经下发文件,新政协共同担任中国国号、国徽、国旗、国歌的设计工作,并且不能盲目求快,避免出现纰漏。

首先是中国的国歌问题,在中南海的新政协筹备会上,大家认真讨论国歌奏乐问题,参会人员各有各的看法,很难达到统一意见。

有人说,应该继续沿用孙中山时期的《国民革命歌》的唱调,把词稍微改改就行,这样既省事,又方便传播,毕竟很多人都对这个版本的国歌留有深刻的印象,如果弄个新国歌出来,恐怕民众接受不了。

对此,有人表示认同,也有人表示,这是在走败军之路,新中国应该有全新的面貌,这是对百姓最基本的负责。

一时间,组织成员争论不休,为了筛选出更合适的作品,中央发布了几份征稿文件,呼吁民众一起想办法,顺便看看老百姓都是怎么想的,或许能有一定的收获。

几天后,全国各地开始张贴国歌征集启示,诸如《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也开始宣传此事,征集活动在头版头条挂了整整八天时间,吸引大量民众参与其中。

没想到这一征稿活动很受百姓欢迎,短短两个月不到,中央就征集国歌歌词632件,歌谱694首,令人感动的是,很多人都是匿名交稿,完全是为爱发电,不图任何回报。

在筛选期间,人们注意到1934年由音乐家田汉创作的《风云儿女》电影,其中有一首主题歌赏心悦目,歌名叫《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曲子并不是电影的核心,但是和无数观众产生共鸣,尤其是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直击中国人民的心弦,每次唱到高潮部分,都不由得热泪盈眶。

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这首歌又被人们翻了出来,田汉解释道:“虽然从飞机上看,万里长城算不上什么,但它却是历朝历代华夏儿女反抗侵略者的重要设施,所以中国人要团结起来,用身躯建起真正的铜墙铁壁。”

鲜为人知的是,这篇歌词的初稿,竟然是写在香烟盒纸上,只可惜年代久远,原始资料早已不见踪影,被永远的尘封在历史长河中。

而音乐家田汉加入共产党,也是因为巧合,当时全国动荡,人们更多的追求食物和生活资源,对音乐、电影等艺术并不感兴趣,普通人也没机会接触这些东西。

在这情况下,田汉和其他艺术创作者一样,作品很少能被传播出去,搞艺术上街卖艺讨饭,都是常有的事情,正当田汉打算放弃的时候,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注意到他,并拉拢田汉加入共产党。

田汉大半辈子都在搞艺术,从未涉足政治和军事领域,因此他有些担心,自己不能为组织做贡献,拖累大家的后腿。

但他心里清楚,共产党是为无产者打天下的政权,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经历一场大变革,或许艺术创作能改变人的思想,促进中国走向发展的快速路。

1932年,经过深思熟虑的田汉终于加入共产党,他在党内担任文化宣传工作,平时没什么事情,田汉就会打磨自己的舞台剧本,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传播出去。

也就是这一年,聂耳了解到《风云儿女》的故事情节,他对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很感兴趣,为此专门找田汉聊过,觉得这首歌郎朗上口,所表达的意思也很简明,很可能在民间广泛传播。

但他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大文豪,在讨论过程中,聂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歌词有几处要改,比如“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为了增加情感基调,还把结尾的“前进”改成了“前进进”。

不幸的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溺亡,没能参加国歌的设计工作,成为他此生最大的遗憾,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大街上拉起横幅:“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句简单的歌词,几乎成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口号,所以新政协在统计资料时,发现这首歌的票数最高,似乎映射了大部分民众的心声。

虽然在同一时期,还有《自卫歌》、《自由之哀歌》等优秀作品,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深得人心,对群众来说接受度更高,这是大家无法忽视的优势。

为了尽快敲定国歌,郭沫若、田汉、茅盾等中国元老级文学家齐聚一堂,认真讨论歌词和曲目的细节,按照规定,票选进度要在报纸上公开。

经过十几轮的选拔,《义勇军进行曲》几乎完胜其他作品,所以党内人士认为,这首歌作为国歌已经没有任何悬念,纷纷投出赞成票。

但在一次会议上,一句歌词引发争议,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有人认为,这首歌是抗日时期兴起的,但是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眼下只剩大西北地区的匪帮和台湾没有彻底解决,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再这样唱似乎不太合适。

实际上,持有这种观点的党员不在少数,就连田汉本人都表示支持,但周总理认为,这句词恰恰能映射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不断激励后人,时刻保持警醒。

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下来,于1949年10月1日由国家音乐团演奏,台下的民众听到国歌响起,纷纷流下激动的眼泪,这代表中国即将书写新的篇章。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歌竟然还有过另一个版本,让这篇老课文惊着了!
1949年,众人要求修改国歌歌词,周恩来不赞成,毛主席:坚决不改
“不行,我反对将它作为国歌!”1949年9月的开国大典讨论会上,
国歌中一句话引发争议,作词者田汉都想改,周总理却鼎力保留
1978年版国歌歌词还有多少人记得?
聂耳谱写国歌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