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北散文网】戈壁沙漠寻风光

作者简介:彰坤,实名王竹林,湖南永州人,中文大专毕业,央企离职,喜读书,好旅游与摄影,曾走遍大半个全国,现致力于用文字和照片描述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戈壁沙漠寻风光

 作者  彰坤 

                

       2012年10月13日,我和朋友从西安坐飞机到达青海格尔木,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于是,我和朋友商量租车第二天一早去沙漠胡杨林中拍日出,寻胡杨林。早上6点钟,司机准时到达宾馆接上我们,向格尔木西边的柴达木盆地戈壁滩深处进发。一路上,从反光镜里看着车后慢慢地从黑暗到天空出现朝霞,慢慢有些发亮,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显得是那样的美丽。可惜车在行进中,车外温度也只有几度,无法拍下来。由于限速,司机不敢超速,所以直到7点钟时才到达36公里外的胡杨林景区。
       到景区门口,见已有一台车停在门口,有几个发烧友已经先到,进去了。景区护林员告诉我们,前几天胡杨林已经掉叶子了,现在没啥好看的,景区已经关门。经私下里给了他一百元门票钱,才让我俩进去。进入景区以后,看到右边有一条河床,没有水,看到的只是沙子。河床对岸,影影绰绰的是片树林,高耸挺拔,与我们所想象着要拍摄的胡杨林不是一回事。我们向西望去,看到远处有一片沙山,我们想,沙漠背面应该有胡杨林吧。于是,我们穿过河床,进入到一片芦苇丛里。正巧,碰上了先来的那辆车上的几个人,原来他们也是来拍朝霞里的的胡杨林的,没找着,转到这里来了。于是,我们结伴,穿过比人还高的芦苇丛,向沙山走去。
       没登过沙山的人,不知道登沙山的艰难。记得我小时候,住在湘江边,江边有一个沙场。每天,从很多条船上卸下的沙子,经皮带运输机运送到岸上,堆成一个个小山丘。那时是70年代初期,我和一些小伙伴们没有啥东西玩,爬沙山、追逐、嘻闹等等游戏,就伴随着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而又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沙子由于是松软的,一脚蹬上去,抬起另一只脚时,前脚会陷下去一半,并且常常站立不稳,需要另一只脚及时踏实,这样才能站稳,否则容易摔倒,因此,爬沙山是很吃力的。
       我第一个到了沙山脚下,等他们都跟上来的时候,我们开始往上冲。沙山下部大约有10米左右高,虽不高,但坡度陡,有将近50度的倾斜角。到中部时,坡度变得平缓了许多,只有约20度的坡度。回头一看,后面跟着的那些人,有些还在下部坡中,还没冒出头来。上来的那些人,都是气喘吁吁地,坐在沙地上。也难怪,这里海拔3600米,空气相对稀薄,有些缺氧,别说爬山,就是走路快了,有些人都会喘不过气来。还好,由于我经常旅游锻炼,体质较好,没费太大的劲,一口气爬到了沙山最高处。此时,再扭头看看那些发烧友,他们都还在坡中部歇息或拍照呢。
       登上沙山之巅,我迫不及待地放眼四望,只见南边远处沙漠尽头,是连绵无尽的山峦,而叠嶂深处那起伏的雪山,仿佛是笼着轻纱的梦一般,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拉近镜头细看,竟有一些淡淡的云彩在山际间飘荡,那就是气势磅礴的巍巍昆仑山脉。这座被称为“国山之母”的大山,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视为炎黄子孙的祖脉,并贯通了整个华夏文化。中国的神话故事,很多就与昆仑有关,或根植昆仑,或情系昆仑,或源出昆仑,或皈依昆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了中国两大神话体系之一的昆仑神话体系,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西王母、穆天子神游等等,也使这里成为了从古至今万众向往的圣地。往西看去,漫漫沙漠,望不见尽头,对于我们这次之行所要寻找的胡杨林,也是遥远的天边有那么一两颗。再往北边望去,也只见沙丘一片,上面稀稀疏疏地长了一些红柳、梭梭、沙棘之类的耐旱、抗风沙草本植物。没有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胡杨林。当我回头向东边望去的时候,但见东边平坦坦一片戈壁滩,黑黝黝的,望不到边,尽头,天空一片红霞,照在那天边的云层上,反射出光芒,在天空中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云彩,非常绚丽,真是美极了!看着不断升起的朝霞和不断变化的云彩,我不断地寻找角度和位置,拿起相机,啪、啪、啪,把这些美丽,定格在了我的存储卡里,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从沙山下来,意犹未尽,没看到想象中的胡杨林,就这样回去,觉得心有不甘。于是,我与朋友穿过芦苇丛,沿着河床,向那片树林走去。希望能在树林那边看到胡杨林的身影。此时,听到芦苇丛中有响声,仔细一瞧,是牛在吃草 ,原来是牧民(后来司机介绍说可能就是护林员)清早把牛放出来放牧了。牛在芦苇丛里、树林里悠闲地游荡找食,我俩在树林内外寻找胡杨林,怎么也没看到那千年的老古树,真是大失所望。在要离开树林之前,我不死心,给在景区门口等候的司机打个电话,让他问问护林员老胡杨林究竟在哪里?他回电话告诉我,这片树林是胡杨林,不过是人工栽植的,是胡杨林的另一个品种,老胡杨林是有,在西边的沙漠里,顺着格茫公路往西走几公路,有个景区西入口,从那进去就可以找到老树。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失落的心情又好转起来,仿佛希望之火被重新点燃。赶紧出来,坐上出租车向风景区西门行去。
       来到西门,门口售票处没人,我们把车停在门口,司机说他也没来过,就与我俩一起绕过铁栅栏,进入到沙漠里。翻过一道沙梁,哇,终于看到了胡杨林。在远处一望无际的沙漠中,零星地点缀着些胡杨树 ,离我们最近的地方,800米开外,有一片胡杨林,有7、8颗老胡杨树,在那杵着,用他们那粗壮、扭曲的身躯,树枝上残存的几片黄叶,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胡杨树,是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又称胡桐或梧桐。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能力,能生存繁衍在沙漠之中,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有一种说法,说它能活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正由于它有旺盛的生命力,人们给它一个很高的封号:“三千岁”。走近胡杨,仔细端详,但见其形态与一般杨树大不相同:它树干粗大、树皮纵裂、身形扭曲、形态各异,给人以古劲、奇特的印象,而现在这落掉黄叶后的那种沧桑感,更给人一种震撼,让人在它面前,不能不油然而生出一份崇敬:它们甘居荒漠,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锲而不舍、顽强不屈地阻挡风沙,抵御寒风,维护干旱地区的生态平衡,这种思想,这种精神,不正值得我们人类去学习,去效仿吗?

       此行虽然没有拍到想象中的带着金黄色叶子的美丽的胡杨林,但我觉得,在这些沧桑的胡杨林前,能受到震撼,能有所感悟,还是不虚此行的!


投稿须知

 

     1、未在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散文、随笔、文学评论,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投稿邮箱 1056938812@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额济纳之旅
有一种金秋叫额济纳胡杨林,仅30天可赏,想去现在就要准备啦!
胡杨:大景之壮阔,生命之辉煌
偶遇(七十八)——浩瀚内蒙(二)
千年胡杨,千年之约 | 额济纳乌海7日线
[黄石文坛] 徐文英的随笔《秋日私语》(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