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珠集(2/10)

91. 王安石进京应试时,路过江宁马家镇,适逢该镇马员外征联选婿,出句曰: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因赴考心切,只好继续赶路。试毕,第一个交卷时,欧阳修十分赞赏这个年轻考生,因指着厅外的飞虎旗出联曰: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闻后,立即联想到途中的征联,并以此属对,主考官欧阳修十分赞许。王安石回家又途经马家镇时,即以欧公之句对马家之句而得佳偶。不久新婚之日,适逢中进士之喜报,双喜临门,因书写喜字之连体字:“囍”……

     以巧助巧,又双喜临门,真是人生两大快事!

92. 林则徐幼时与父亲一块在池塘边观鸭戏水,其父因出上联曰:

鸭母无鞋空洗脚;

小则徐见公鸡正在啼,因对曰:

鸡公有髻不梳头。

    现成话,似探囊取物,真天籁也。

93. 清人《巧对录》记载:一次,苏轼陪高丽使者出游,闲谈中苏轼对使者说:“我们中华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无论是老年或少年,都能诗善对。”使者将信将疑。走着走着,在宝塔前遇一老翁,使者便以宝塔为题出上联请老翁属对曰:“独塔巍巍,七级四方八面”; 

老翁听罢,连连摇手而去。使者说:“这老翁根本不会对对子。”苏试笑道:“老翁用的哑谜对,意思是说:

“只手摆摆,五指两短三长。”

使者大惊,知道这是苏轼的急智,对其敬佩得五体投地!

94. 《坚瓠集》载:有一回,苏东坡在家宴集嘉宾,大家约定:用“冷、香”二字为联,限时“从一数到二十”为止。旁边专指一人数数,一人监督。首先,他带头吟曰: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时有人因构思未就,有人因超过时间,均未吟成。……忽有人说:“你是宿构的,不算;必须再来一次。”东坡又曰: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顿时,大家惊得目瞪口呆,说他不是凡人,而是天上的文曲星下界……

大脑空灵,天机自到。

95. 东坡《题许昌天宝宫》联曰:

庙貌与天齐,云去云来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

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有如仙境蓬莱!

亦联亦诗,诗味隽永,联才横溢。

96.《素月楼联话》转引《通斋闲览》:有一次苏东坡赴某豪士家宴,有舞姬媚儿容质虽丽,歌虽动听,可惜体躯壮伟,因撰联曰:

舞袖蹁跹,影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婉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身躯伟岸,音量凌云;惜乎,美中不足!

97. 汤先生偕友人游于夜市,走着走着,见前面酒肆悬着一盏方灯,四面各书一个酒字。汤先生因而联兴大发,吟出上联曰: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友人寻思良久,一时不能对好。时夜已深,打更锣者越走越近,友人忽灵感一闪,对曰:

三更夜,两面锣,铛铛铛铛!

境现眼前,声入耳中。

98. 杨深秀,博学多才,每一谈吐,必惊四座。一年,在赴京应试途中,发现有一少女,在街上卖身葬父,他深为怜悯,马上解囊相助。为此他误期迟到,乃要求补考。主考者虽为其行所感,但不知其学识如何,因出联曰:

八抬大轿如船,前后左右,四对人忙碌,主考官守时早到;

杨深秀稍加思索,对曰:

独轮小车非马,南北东西,两千里奔波,应试者行义迟来。

就事言事,不亢不卑。主考官心有稍动,又出联曰:

大船稳坐衡文主;

杨大声对曰:远道飞来报国心!

疏财仗义,读书报国,人品联魂,乃志可嘉。

99. 一回,张鸣诚,因贪看一路风景误时,只好于中途借宿一宵。东道主陈敬元见其年龄约二十余岁,与自己相等,吐属不凡,因道:“小弟有一比联语尚未匹配,请仁兄赐教。”其联曰:

《梁惠王》命《公孙丑》,请《滕文》在《离娄》上,《尽心》《告子》读《万章》;

此乃由《孟子》书中的篇名连缀而成,欲对好良非易事。好在张鸣诚博学多才,思索少顷,乃从容对曰:

《卫灵公》遣《公冶长》,祭《泰伯》于《乡党》中,《先进》《里仁》舞《八佾》。

巧出妙对,天资颖悟,自非凡品!

100. 张鸣城路过风景优美的水乡,得知淑女林佩芸正绣楼选婿,其上联曰:

白面未衰,莫堕桑榆嗟晚景;

因对曰:

红颜始丽,应随桃李嫁春风!

“嫁春风”,双关语,联外有意,巧不伤雅,妙极!

101. 嘉靖间状元林大钦,广东潮洲府海阳县人,幼时父母双亡,由守寡的婶母收养。七岁时,由于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上学读书,常在校外偷听,一年之后被塾师叶老先生发觉,问他叫什么,为什么在校外偷听,他说:“我叫林大茂(这是幼时名字),因家贫,无钱上学,只好偷听。”叶老先生说:“我有一个出句,你若能对得好,就免费收你上学,其上联曰:

竹节初笋,就盼成林大茂;”

林大茂一听,思索后对曰:

梅花魁首,何曾见叶先生。

就这样,林大茂被免费入学。由于他智商特高,加上自己刻苦学习和叶先生的循循善诱,他的学业成绩突飞猛进,成为远近咸夸的神童。

102. 嘉靖已丑年,已更名为林大钦的林大茂,十四岁乡试就中了秀才。有一次,因校邻来了一个铁匠打铁,成天锤声震耳,影响他的教学,他同铁匠商量,请他移远一点。铁匠说:“你是教书先生,我出一上联,如能对好,马上搬开,否则不能从命。……”其上联曰:

铁锤是铁,铁砧是铁,火炉拉旺铁打铁。

他一时没有对好,一个人在家烦闷。时有好友邀他去看戏解闷,看着看着,他灵机一动,马上对曰:

演戏者人,看戏者人,序幕掀开人看人!

触景生情,慧心妙运,令人叹服!

103. 嘉靖十一年(1532),林大钦上京应考,成绩较好,初选他入围了。为核实林大钦真才实学,主考出联曰:

鸡脚兰,兰脚鸡,鸡脚兰下鸡报晓;

林大钦对曰:

凤尾竹,竹尾凤,凤尾竹上凤朝阳!

冲口即妙,思维神到。

104. 经过主考官的介绍,嘉靖召集前十名的考生面试,出联曰:

洛水神龟单献瑞,单数九,双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数终归三大道,道起原始天尊,长生不老;

在十名考生中,有九名只好望文兴叹,惟有林大钦,脱颖而出,朗声对曰:

钟山彩凤双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声直奏九重天,天生嘉靖皇帝,福寿无疆!

语虽阿谀奉承,然对得如此工巧,非天才莫办。

105. 接着,嘉靖皇帝,又命前十名考生写一首七言律诗,用拆字法嵌“嘉靖”二字。十名中只有林大钦吟曰:

士本原来大丈夫,口称吾主祝三呼。

一横端坐乾坤定,二竖交加社稷扶。

加禄加冠添福寿,立纲立纪建皇都。

主人能识真君子,月到中天照五湖!

拆字精当,妙语连珠,神思匠运,文彩照人!

106. 清道光年间,章德府西小梁山脚下,有座古坟,坟前有两根石柱,右柱上刻着:笨石狮,有脚难行路;

左柱子却空白无字。数十年来,文人学士途经此地者不下千百,他们都想对出,但都是“欲罢不能,既竭无才”,只好怅怅而去。

后来,山西陵川举子刘纶,赴京应试经过此地虽废寝忘餐,冥思苦索属对数日,也未对成。三年后在继续赴考的途中,于客栈遇见一客手中扇上有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座古庙,一个和尚,一手托木鱼,一手持钵盂,正向溪中盛水……此刻,他慧心开窃,马上悟出下联:

俏木鱼,无水易伴游。

景自外来,情由景生,犀通一点,开窍通灵。

107. 上海豫园得月楼有一联曰: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约来。

“约”字暗中用典,使人习而不察。

108. 郭沫若题辛弃疾祠联曰: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老巧用典故,赞其人,颂其事,酣畅淋漓

109. 济南千佛山的趵突泉有一联曰: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状景如见,静中有动!

110. 明朱元璋曾代一阉者撰题曰:

双手辟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联外有“联”,妙极!

111. 西湖岳坟前有秦桧夫妇跪像。有人摹拟其夫妇二人互相埋怨的口吻,撰一联以讽之曰: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绘声绘色绘埋怨,入木三分!

112. 林则徐卸任两广总督后,闲居自题云: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才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闲居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朝廷升迁贬黜不当,禁烟大业不成,不怨之怨。

113. 清人邹福保撰联题寒山寺云:

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作主;

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

述历叙事,且作诗评,为寒山寺增辉不少。

114. 著名艺术家姜昆在韩美林家雅集时,大家商定:每人都动笔,或书或画。姜昆画了个牛头,因心情不佳,一时走手,画得太丑。顿时,他灵机一动,在牛头边配上一首诗,曰:

美林画牛我画牛,我画牛头长驴头。

莫道昆兄手艺糙,外星动物逛地球。

急中生智,自我解嘲,“起死回生”,令人解颐。

115. 康熙三十八年(1699),顺天乡试,中举者多为勋贵子弟。落第考生哗然,满城散发传单,抨击矛头直指姜宸英和李蟠这两名主考官,传单上有醒目对联一副,联曰:老姜全无辣味;  小李大有甜头。

联中借为佐料的“生姜”和为水果的“李”,指责二主考,语意双关。康熙闻讯,即传旨另派大员复试,动了真格,真相大白。结果,“小李”革职严办,“老姜”吓死!

116. 康熙五十年(1711)江南乡试(清代江南为“江南省”,辖今江苏、安徽)中举者多为盐商子弟,其中有两个著名蠢材,却荣登榜首!一千多名落第秀才,群情激愤,把财神塑像扛进苏州学府,以铁链捆锁于供奉孔子之明伦堂;把“贡院”匾额改为“卖完”。又散发传单,直指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传单上附有一联曰: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左传》的作者,是个盲人;意指主考官不识人才。“一身是胆”乃斥赵晋猖狂受贿……复试以后,真伪自分。结局是:“左丘明革职,赵子龙斩立决”,名列前茅者,有的处以绞刑,有的畏罪自杀,有的流放充军……

活学活用两个典故,曲笔高灵。

117.有这样一副短联劝学,可作座右铭:

毕生奋发当如烛;  半寸光阴也是金。

比拟妥贴,“半”字精当。

118. 某君自题一联曰: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信笔挥洒,自然音节,悦耳动听。

119. 有人咏下象棋云:

雅趣适情,败中有乐;玄机巧用,胜固自然。

假棋说禅,禅中寓道。

120. 宋代宰相吕蒙正早年家贫,中状元后撰联曰:

五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倖,衣食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今古皆然。

121. 豪门公子张若虚,依仗权势,想娶苏小妹为妻,因寄许多诗、文、联给苏小妹,苏小妹看后批曰:

笔底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东坡阅后,为避免无事生事,因在上下联后各添一字,其意大变,曰:

笔底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张若虚阅后,惊喜欲狂,认为苏小妹看中了自己,要求见面。苏东坡便说:“小妹丑,去年我还嘲以诗曰: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张若虚才作罢。

张若虚不自量力,苏小妹笔峰如剑,苏东坡巧解难题,可作千古美谈。

122. 山中异兽,日无衣,夜无被,不无快乐。年年岁岁,潇潇洒洒,皆因环保法;

笼里珍禽,食有肉,疾有医,却有悲伤。暮暮朝朝,抗抗争争,只为自由权。

“环保法、自由权”别有深意。

123. 炒股能成贾(读古)

读书哪有输。

同音不同义,对照醒目。

124. 词曲家名字,靠歌迷唱响;

演编者声望,亏观众抬高。

红花虽好,靠绿叶扶持。

125. 白瀑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梳织天生成,

袁简斋曰:“口头语,说得出,便是天籁。”此联能当。

126. 清代戍边大将叫杨遇春,一次,与几位好友同游某寺庙,见一尊卧佛躺在那里,似睡非睡。大家恭请杨吟诗助兴,他指着卧佛打趣地说: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

说到第三句后,便不做声,大家忍不住掩口而笑,这时,他却续了第四句曰:江山谁来保?

结句神现而气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有大将爱国风度!

127. 明解缙,才华出众,但为人放荡不羁,恃才傲物。皇上深爱其才,也极恨其傲。总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治他一治。一天,明成祖与群臣在花园里赏花,发现许多红鸡冠花中有一朵白的。他乘人不注意,将这朵白花摘下来纳入袖中。一会儿在翰院让众学士吟《鸡冠花》诗,解缙脱口而出,曰:

“鸡冠本是胭脂染。”皇上闻后问曰:“鸡冠花尽是红的吗?”解缙答曰:“是”。于是皇上从袖中拿出一朵白鸡冠花问:“这是红的吗?”解缙却不慌不忙地吟曰:

“今日为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却戴满头霜。”

临机应变,顺理成章,聪明绝顶。

128. 在一次雪铺大地的郊游中,郑板桥边行边赏雪景。适逢几个秀才在一座亭中饮酒赏雪吟诗。郑板桥闻后,觉其俗不可耐。于是,也上前凑凑热闹。首先吟了两句: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秀才们闻后,嗤之以鼻。郑板桥置若罔闻,接着又吟曰:

“九片十片十一片,”这不象诗,秀才们笑得合不上嘴。只听郑板桥最后吟曰:

“飞入芦花皆不见!”这时秀才们大惊,无不肃然起敬!

末句出奇制胜,灿若晨星。

129. 一天下雨,郑板桥来为一位姓陶的朋友祝寿。陶某捧出纸笔墨砚,请他写祝贺诗,他先写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

这怎么象诗呢?在大众惊诧莫名之际,他接着写道:

“奈何雨祝陶公寿,  寿比滂沱雨更多!”

化平庸为新奇,出人意料。

130. 清袁古香与芮某不和,芮非袁,主东康亲王命宦官封一纸出付二人,题是《贺新婚》,韵限“阶乖骸埋”四韵,外封二银,一重一轻,诗能佳者取重银,不能者取轻封,作路费回家。芮辞不能,袁诗曰: 

裴航得践游仙约,簇拥红灯玉作阶。

此夕双星成好会,百年偕老莫相乖。

芝兰气吐香为骨,冰雪心清玉作骸。

更喜来朝明月满,团圆不为白云埋。

王大欣赏,芮惭辞归。

诗限险韵,化险为夷,奇矣!

131. 从前,几位诗友在一块饮酒赋诗,非常高兴。其中有一人因酒厚失言:“柳絮飞来一片红,”大家闻后甚为惊讶:因为柳絮是白色,怎么会红呢?这是一句死句。其中有一位在此句之前补上一句:

“夕阳明照桃花坞”,大家拍手叫好!

起死回生,甚于华佗治药。

132. 有清一代,宿松吴合模有一首七绝,题为《伤怀》诗曰:

容貌无从忆我娘,  我生三岁我娘亡。

一生不上坟前哭,  怕我娘悲我断肠。

前三句,貌似离题,后一句,文至题生。可知警句固然重要,警篇尤其重要。

133. 吴合模与太湖县施雨人为刎颈之交,二人天资匹敌,平仄和谐,过从甚密,感情融洽,几乎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谁知:天公不作美,使施雨人英年早逝,吴合模悲痛万分。姑录其《五哭施雨人》三首之一云:

当年同住白云窝,君种芭蕉我种荷。

荷傍水亭依旧绿,芭蕉空滴泪声多!

托物伤情,言者心酸,闻者泪下。

134. 一年七夕在旅店思家,吴合模于《旅店题壁》云:

远望银河不几长,  近观鸦鹊架桥梁。

如何只把双星渡,  不渡离人返故乡?

空灵神运,清爽飘逸。

135. 某屠户既贪心无厌,又极狡猾,常卖老母猪肉,凡受骗者深恨之。一天,吴合模为招待贵客,在某屠家买肉三斤,谁知煮了很长时间,还是煮不烂,嚼不碎,真叫他难以为情。因作打油诗以嘲之:

金腿蒙君赐,  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  水煮一锅干。

肉似枯荷叶,  皮如老马鞍。

牙关三十六,  个个不平安。

俗而不俚,淡而有味,讽而有趣。

136. 一年三月初三,仕女踏青,络绎不绝。其中有一女郎,身材矮胖。秃顶,覆以绿伞;大脚,罩以红裙。走路时故意做作……吴合模以诗嘲之曰:

三月初三日,  谁家少妇游?

红裙施大脚,  绿伞盖高鬏。

手短用心甩,  腰粗着力扭。

情人跟在后,  故意卖风流!

刻画人物的外形和心理活动,尽善尽美,闻者叫绝!

137. 清代后期,安庆知府龚得志,路过宿松,止宿枫香驿。是夜,银河高耿,月明如昼,龚知府不知何故,夜不能寐。于是披衣起床,偶得两句云:

“暂就枫香一宿眠,月光何事苦相缠?”写完后,思之再三,仍不能续。第二天清晨,即命人请当地几位学者来续诗,大家来后,虽苦索枯肠,但所续句,均不当意。忽有人提议:请吴合模来续,定有奇句。他来后,问清原委,马上一挥而就,句曰:

“天公有意怜孤客,故送嫦娥到枕边!”

知府大喜,肃然起敬。因即命治酒。席间,二人对酌,谈吐投机,不以名位相上下。龚知府执壶筛酒,最后筛到自己时,酒已完了,因即兴吟道:

“酒尽壶中滴。”欲续下句,一时难就,便让吴合模代续,吴当即脱口而出:

“诗狂墨倒磨!”龚知府品味再三,击节不已。

天才横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138. 吴合模哀妻联曰:

跟我数十余年,咸也吃,淡也吃,想你是苦死了;

放你千斤担子,儿不顾,女不顾,比我还快活些。

本色语,真挚情,从肺腑中流出,不哀之哀!

139. 有某兄弟二人,不学无知,兄不友,弟不恭,虽年近半百,均未娶妻生子。兄名居得,弟名三齐;为了祖上留下的三间茅屋,经常吵闹打架,左邻右舍,虽多次、多方劝解,均无济于事。吴合模睹此,不禁为之一叹!因以其弟三齐口吻,代撰一联曰:

茅屋数间,你居得,我也居得;

鳏夫两个,人三齐,命不三齐!

横批:轮流看守”

切中要害,如警钟雷鸣。

140. 郑读五以《书生》为题吟诗曰:

日对寒窗读破书,  暂时休问价何如?

到他治国平天下,  一字方知是一珠!

读书建国,科学强国,诗教重于言教!

141.郑读五先生在《自嘲》诗中步鲁迅先生《碰壁》原玉写了一首七律:

饥求粥食冷衣求,  事不由人壁碰头。

手掌皮粗难拍马,  嘴唇肉厚拙吹牛。

身无眼亮增心亮,  品爱风流厌下流。

丹桂有香呆似我,  不争春色只争秋。

以拙藏巧,以嘲藏品,不立身分而身分弥高。所以,敢于自嘲之人是勇士,善于自嘲之人是智者。

142.清代大诗人杨次也先生《西湖竹枝词》,写得极其艳丽,数百年来无人可与伯仲。今人郑读五先生《竹枝词》予谓可与并美。惟恐出于自己偏见,兹并录二人各数首于后,请诸位读者品鉴!

附杨次也《西湖竹枝词》三章:

其一

自翻黄历拣良辰, 几日前头约比邻。

郎自乞晴侬乞雨, 要它微雨散行人。

   其二

时样梳妆出镜新, 鄂王坟上小逡巡。

抬头一笑匆匆去, 不避生人避熟人。

其三

白石敲光细火红, 绣襟私贮小金筒。

口中吹出如兰气, 侥幸何人在下风。

附今人郑读五《竹枝词》二章:

其一

杏花亭下饮琼桨, 喜见杯中有玉郎。

低首笑将浆吸尽, 把郎送入妾心房。

其二

玉郎高立看花台, 欲近郎身不敢来。

恰好斜阳能解意, 送郎身影入奴怀。

情真词艳,艳而不黄;二公佳作,各有千秋。

143.香港邓又同先生是清末曾任山西、安徽、贵州等地巡抚邓华熙的嫡孙,他把祖父遗留下的一批文物捐献给广州博物馆。其中有一件是乾、嘉间翰林侍讲梁同书的《恭录嘉庆七年御制骂廷臣诗》,全诗如下:

文武满朝着锦袍,  闾阎与朕无分毫。

一杯美酒千人血,  数碗肥羹万姓膏。

人泪落时天泪落,  笑声高处哭声高。

牛羊付与豺狼牧,  负尽皇恩为尔曹。

嘉庆帝名爱新觉罗·琰,乾隆之子道光之父,庙号仁宗,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二十五年,是清皇朝从“康乾盛世”走向衰落的过渡阶段。在涉及君权问题上,他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所以他一直都重视“惩贪倡廉”。嘉庆四年正月他亲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乾隆的宠臣大贪官和珅赐死。

吊民伐罪,难能可贵。

144. 清代,广州府署题联曰:

不爱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亦是私心!

议论新警。

145. 清朝,桂林城北有李园,园主李秉绶,字芸甫,临川人,高士也,与人无争。尝自撰联云: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

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闲!

水声活泼,山色清闲,高雅。

146. 清人易顺顶,字实甫,龙阳人,光绪元年举人,任民国印铸局参事。曾题联寓庐云:

三闾大夫,胡为而至此;(指屈原)

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

以二贤自况,不高亦高!

147. 清,张英,桐城人,康熙六年中进士,任文华殿大学士,谥文端,曾题联于草堂云: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知足常乐,得闲自清,达人哲语,益我良深!

148. 清,张骐,字伯冶,丹徒人,嘉道年间,任广西巡检官职,曾题门联云:

到此莫问姓名,花草一庭欣有主;

入门自分雅俗,图书四壁可留人。

读联如入室,叫人流连忘返。

149. 一天,苏小妹正与哥哥东坡在书房里吟诗作对,冷不防佛印和尚推门而入。小妹急藏于纱帐之内,暂时躲避。佛印睹此,便开玩笑吟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小妹知佛印乃哥哥好友,对刚才相戏之语并未在意。但佛印和尚却越谈越高兴,久坐不走。时值盛夏,帐内十分闷热,小妹全身香汗淋漓,但拘于礼节,又不能出。因对下联曰:

“清水池边照和尚,水浸葫芦”。

出句形象生动,对句诙谐幽默,以谐对谐。

150. 有一次朱元璋见陶安苦读入迷,枕书而眠,因出联曰:“枕耽典藉,与许多贤圣并头”。陶安睁开睡眼见皇上手摇折扇,扇上画着山水画,马上灵机一动,对出下联:“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上下联末句,借题升华,联外余音。

151. 南京城水西门外,有个莫愁湖,是著名的风景区。相传,南齐时,有一名叫莫愁的姑娘嫁到南京卢家。后来,丈夫从军边戍,莫愁横遭公婆虐待,她忍不住折磨和凌辱,便投湖自尽了。人们为怀念她的操德,乃将此湖命名为莫愁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到此处游玩时,曾题这样一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抚今追昔,怀古情深!

152. 熊廷弼是明万历进士,也是反清排满名将,有一回,他偕友人同游郊外,见农民在田里拔秧插田,因偶感云:

“稻草扎秧父抱子”;出联奇妙,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将稻草和秧比喻父子,草扎秧好象父抱子,形象生动。

熊廷弼正在苦思不就时,见一妇人提着一篮竹笋走过来,马上茅塞顿开,便对曰:“竹篮提笋母怀儿”。

奇出巧对,堪称合璧。

153. 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浙江钱塘人,自幼好学不倦,才学超群。弱冠时,到杭州参加会试,不料与主考官同名。考前点名,当呼名吏喊到“于谦”时,主考官大吃一惊,抬头看时,只见进来的是一个年轻书生,便令近前,出题口试。他见这个考生虽年轻,但才思敏捷,回答问题口齿清晰,准确无误,心中有几分欢喜,继而出上联曰: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联中有两位著名的古人,也同名字。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臣,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主考官在暗示小于谦不应与自己同名字。

于谦听罢,稍微思考后,即朗声对曰: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联也用了两个同名古人: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安釐王异母之弟,号信陵君;长孙无忌是辅佐唐太宗定天下的功臣,后封赵国公。小于谦在这里的引用,不亢不卑。

出联巧,对联妙,借古言情,各抒高见。

154. 这里,补解缙几副佳联:

金陵(今南京市)有一条金水河,是当时著名的江南胜景。解缙八岁时曾随胡子琪前往观赏。胡子琪早闻解缙聪敏,想乘机当面一试,便出上联曰: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一连用了四个金字,且用得十分精当;又采用顶针手法,难对!况八岁童子乎?

解缙一面思索,一面观察周围景物。忽见桥上的玉栏杆,立即脱口而出:

“玉栏杆外玉簮花,玉簮花插玉人头”。

触景生情,信口道来,有如宿构,真天才也。

155. 一年夏天,才满九岁的解缙同父亲去江边游泳,父亲一面将脱下的衣服挂在一棵老树的枝丫上,一面高声吟道:

“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猜出父亲是在有意出对考自己,他望着烟波浩渺的大江,对曰:

“万里长江作浴盆”。

口气大,意境高,就地取材,如探囊取物。

156. 夏日,天气炎热,大地如焚。解缙与几位友人在竹林边纳凉,一友人吟曰:

“山竹无心,空生几双枝节”;解缙把视线投向塘水,见莲藕片片,即对曰:

“塘藕有眼,不沾半点污泥”。

上联借物说禅,下联托物寄慨,各有分寸。

157. 明成祖继位后,擢升解缙为侍读(即伴皇上读书)。有一次,明成祖对他说:“书中有一句子甚难对。”解缙问:“何句?”成祖说:“色难”;解缙随口道:“容易。”

说完,再没有开口。成祖不解其意,追问道:“既云容易,为何不对?”解缙回答说:“臣已对矣!”

成祖思索半响,才恍然大悟,不觉哈哈大笑,连称“妙哉,妙哉!”

原来,上联“色”仄声,指脸色;下联“容”,平声,指面容,以“容”对“色”,恰到好处。以“易”对“难”,既精当,又意带双关,委婉地表明,这样的对联对起来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158. 树大招风,“人怕出名”。解缙奇才出众,声闻遐迩。其时,有一财主,自恃才高,并邀请远近所谓“社会名流”到家,事先宿构一些联句,以便刁难解缙,让他当众出丑。

解缙接到财主请他赴宴的请帖后,艺高胆大,欣然前往。当到达门口时,中门已闭,门上贴一上联:

“马过木桥蹄打鼓”;这时,解缙想起父亲平时将豆渣丢在一只铜盆里喂鸡,鸡吃食时把盆子啄得铛铛响,即对曰:“鸡啄铜盆嘴敲锣”。

大门开了,来到第二重门时,正门已闭,只见门上又贴有一上联云:“风吹马尾千条线”;他郑重地思考一阵后,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这时,财主和众名士只好降阶相迎。一个老秀才指着墙上一幅画吟道:   “百尺飞泉声震谷”;解缙看那画,只见一道瀑布飞泻而下,瀑布前一只猛虎昂首张口,似是长啸,即对曰:    “一声长啸势惊天!”这有力的回敬,压倒元白,财主又吟曰:“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解缙面带讥笑高吟道:“月穿洞壁,这条光棍难拿!”

“光棍”形象生动,妙运双关,风趣有致!

159. 清,愈樾的儿子,因病不能做官,他的孙子陛云,在光绪二十四年探花及第。愈樾题联贺之曰:   

念老夫毕世辛勤,藏书数万卷,读书数千卷,著书数百卷;

喜小孙连番侥倖,院试第一人,乡试第二人,庭试第三人!

后继象贤,当是人生一大快事!

160. 某先生筑一别墅,无边风月,曲径通幽。一时贺章贺联,数以百计,先生阅后,均一笑置之。惟读某名士一联后,三复不已,乃封银五十两,作为谢仪,其人拂袖而去!一时传为佳话。其联曰:

无狂放气,无迂腐气,无名士怪誔气,方称达者;

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是人家!

见解新奇,下语精当,让人爱不释手!更何况视银拂袖而去乎?!

161. 七鸭浮水,数数三双多一只;

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以数字入联,饶有情趣。

162. 五百罗汉渡江,岸侧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望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状景入微,妙极。

163. 和尚撑船,竹打江心罗汉;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视角新奇,镜头微妙。

164. 海印上人题益阳裘公亭联曰:

资水滔滔,淘尽古今人物。问裘公何处?云树犹存。遗址恨空亭,白鹿不来秋色晚;

江风浩浩,吹开天地尘氛。喜海宇荡平,烽烟都靖。名山寻旧约,黄花应笑我归迟。

绘景言情,幽思无限。

165. 龙普成先生题杨贵妃故居联:

一到马嵬坡,玉颜不及寒鸦色;

再寻蝴蝶梦,环佩空归月夜魂。

上下联末句,集腋成裘,天衣无缝。

166. 一八九O年,光绪大婚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赠自鸣钟一具,上面刻了这样一副对联: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

切事物,切身份,立意精深,下语精巧!

167. 清道光年间,安徽全椒黄典五,天资过人,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他为“太白楼”撰联曰:

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青,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空地阔,试凭栏远望,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怪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纻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台。

选材扣题,取舍精当,意象宏阔,内涵丰富!

168.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少时颖悟非凡,十里八乡咸赞为神童。一次,一位名叫兰古春的僧人,见他头梳双髻,因出对曰:

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随即应曰:

狗嘴何曾出象牙!  

如探囊取物,伸手即是,不愧神童。

169. 明代有位巡按大员,来到一座寺院游玩,他指着殿中的佛像曰: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能对。有人建议让小于谦来对。小于谦来后,马上对曰: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人小志大,吐属非凡,令人肃然起敬。

170.河北省井陉县的苍岩山上有一座寺庙,没有和尚,某书生撰联曰:

古寺无僧风扫地;   山林有庙月为灯。

联如曲径,可以通幽。

171. 严恭石道,是宿松十景之一。此石形状,远远望去,俨如一位皓首道者,肃立于半山之腰,他大腹便便,冷眼无语,大有厌恶人间烟火之慨。大自然创作了这尊石道,真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据当地神话传说,此乃修真者戚无何的化身……有人于此撰一联曰:

不泥不木,不肉不皮,瘦骨懒装修,云作衣裳烟作帐;

经风经雨,经雪经霜,禅堂难造就,天为庙宇月为灯。

石道,鬼斧神工;对联,惟妙惟肖。一道一联,堪称合璧。

172. 李调元进京应试时,途经四川,正赶上四川会馆落成,悬赏征联。乃撰联曰: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语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名胜名人,如数家珍。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严谨。

173. 明李东阳、程敏政幼时智力超群,出口惊座。英宗对这两个神童钟爱有加。一天,英宗出上联曰:螃蟹全身甲胄;程敏政对曰:蜘蛛满腹经纶。

李东阳对曰: 凤凰遍体文章。

言情言志,想象超凡,各有千秋!

又有一次,英宗出上联曰:鹏翅高飞,压风云于万里;

李东阳对曰:鳌头独占,亲日月乎重霄;

程敏政对曰:龙颜大悦,开天地之双眉!

    皆咳唾成珠,气势不凡,读后齿颊余香。

174. 传说,张居正幼时,是远近知名之神童。一天湖广巡抚顾应璘出上联曰: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神童张居正对曰: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出句妙,对句奇,以奇对妙,难能可贵!

175. 清人刘凤浩,眇一目,其貌不扬。由于文才好,殿试考中探花。乾隆虽阅卷生爱,却见人讨厌,因出上联曰: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浩对曰:半月依旧照乾坤!

以月喻眼,饶有理趣。

176. 解放前,苛捐杂税,巧立名目,多似牛毛。刘师亮对联大师,愤而恨之,因撰一联曰: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寓愤慨于调侃,奇巧风趣。

177. 有人根据演戏特点,曾撰一联曰:

无端鼓角齐鸣,插雉尾,着龙袍,称霸称王,试问风光能几日?

不觉鬼魔作怪,假头衔,戴面具,非牛非马,焉知尘世少斯人。

一联双意,言近旨远,手法高妙!

178. 三国时,东吴派人骗孙夫人回去省亲,当时又被诸葛亮派赵子龙勒兵断江留下太子阿斗,后又闻刘备被陆逊杀得惨败死于军中,她一痛几绝,望江遥哭,投江而死。明人徐渭撰联曰: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据四川张敬朴先生从《全唐诗》中查出:说此联是从六句唐诗中勾引二字或三字,拼凑而成的。现注明如下: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泪落不能已(唐·孙邻“哭方玄英先生”)

秋月仿佛吴江冷(唐·薛涛“江楼月”)

望帝古祠花簇簇(唐·刘兼“登郡楼书事”)

魂归故国遥(唐·李洞“贾岛墓”)

自古皆传蜀道难(唐·冯涓“蜀驮引”)

果真如此,令人刮目相看。

179. 清,乾隆间,李调元赴京应试。一天,因天雨误路,没有住上旅店,夜晚,只好投宿一家祠堂。这时,祠堂里有数十人正在议事。听过一阵之后,才知原委,原来:这是项家祠堂,项姓与刘姓发生矛盾,由来已久,且越来越趋恶化。双方都是大姓,势均力敌,互不相让。最近,双方都比赛似的新建宗祠,极尽华丽。刘姓在大门两旁贴了一副对联,曰:“两朝天子,  一代军师”。

为了此联,故项姓正集众讨论,但无论如何,均无法超过刘氏对联,李调元得知后,不禁哈哈大笑。全场闻之,大惊大怒,以为是刘氏派来的刺探,欲把他抓起来拷打。李调元说明身份和笑意后,大家愿意请教。李说:“这副对联我可以代撰,不过刘项两家必须化干戈为玉帛,双方都不贴这类对联。”项氏有位族长个别问清对联内容后,既佩且感。于是同李调元一起赴刘氏祠堂说明来意后,双方族长,无不五体投地,甘拜下风,深深铭谢这位排难解纷的鲁仲连。其联曰:

烹天子父,  作圣人师!

历史掌故,人尽皆知;能即兴联想,古为今用,且恰如其分,堪称大匠,巧匠!

180. 李调元主考后,其门生们因在考试中被难题所窘,也想以牙还牙。一天,他们名义上是陪恩师游山玩水,实际上另有用心。走着走着,忽然来到一处,发现一座山嘴塌了一半,路被阻断,溪水有一段是干涸的,旁边竖了一块长方形石碑,碑上凿了一行字: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传说是苏东坡出的上联,可没有对好下联,只好竖碑刻字向后世征对……于是,门生们对李调元说:“恩师是奇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下联您一定能对得好。”李调元心知门生们的用意,只好笑了笑说:“苏东坡已经对好了,不用再对。”当时,门生们围着石碑前后左右看了又看,没有发现下联。李调元说:“这是意对,苏的下联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明明是李调元触景生情的妙对,何曾是坡公的意对呢?至此,门生们无不异常惊叹,都说:“恩师奇才,超过了苏东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意思的对联
秦观迎娶苏小妹时曾被对联难倒 苏东坡扔飞石相助
《楹联趣话》连载(一)
尚书出一上联: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对出下联后尚书吓出冷汗
对对联?古人有一百种方法让你们目瞪口呆!
对联故事:2位才女对对联,90%男人看完之后会想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