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威文庙(二)——孔庙

在明清时期建的孔庙是比较有特点的,建孔庙必修文昌宫。武威文庙也是如此,讲究“儒道合一”、“庙学合一”。所以我们游完了文昌宫,通过侧门来到孔庙。

对于武威文庙之孔庙,是没有正门的,而我们是从侧门进去的。

孔庙最南端的建筑,实际就是一堵高墙,这就是“万仞宫墙”影壁。其名称自《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见宗庙之美,不得其门而入,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可见“万仞宫墙”的设置等级之高,非一般人所能有,百官之中也少有。说明其对孔子的崇敬。后人筑“万仞宫墙”于庙前,以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

武威文庙的“万仞宫墙”正面没正大门,武威文庙“万仞宫墙”是一长长的青砖红墙,其南临街,是孔庙建筑群中轴线的起点,为砖砌须弥座影壁,顶部采取庑殿顶形式。日常从文昌宫与文庙连接侧门进出。其东西各有两门,分别为义路、礼门,现两门均未开,祭孔活动时打开义路、礼门。《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万仞宫墙之北为泮池。春秋时期,泮水旁修建的学宫称泮宫。此后学校多名泮宫。泮宫除北,其他三面环以池水,形如玉壁之半,取半壁的意思,称泮池,意为“学无止境”,不可“满”。有记载曰:“泮之言半者,半水者,盖东西以南通水,以北无水也。”后泮池成为文庙建筑群建制中必置之建筑,并形成形制。

泮桥,亦称状元桥

泮池上架石拱桥,名泮桥,亦称状元桥。它的交通作用很小,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形式体现,地方官学的。武威文庙的泮桥只架有一座,即状元桥。有的文庙采用的是三座桥并列的形式,就把中间的一座称状元桥,两边的分别叫探花桥、榜眼桥。在古代,状元桥只能状元和天子亲临才能走这座桥。

今天,在桥两侧的柱上系有红色丝带,是今高考前学子们要从桥上走过,以祈求孔子的佑护。而作为我们这种普通游客也是可以自由行走。

欞星門

我们从桥上走过,站在一座高大雄伟的木牌楼侧,这是一座一四柱三间三楼柱出头式建筑,其牌楼正面书“欞星門”,这就是棂星门位。檐楼为灰瓦庑殿顶,砖雕花脊。

一般文庙建筑群最南端有进入院落的大门,第二道大门才是棂星门。武威文庙因没有正门,所以棂星门是其第一道正大门,也是孔庙的正门。武威文庙没有正大门,其原因是按照文庙的规矩,只有当地出了状元才能打开大门,但从古至今未有考中者,于是没有正大门,棂星门成为武威文庙的正门。

棂星门中的“棂星”也名天田星,专管天田的神。旧石器时期最早出现的祭祀就是祭天,由此传承,至今祭天是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之一。所以在祭祀孔庙的过程中把祭天放在前,先祭棂星,祈求丰衣足食、五谷丰登。同时也表达了各阶级对孔子及其学说至高的尊崇。

欞星門

“灵星门”,始见于《宋史‧礼志二》:“仁宗天圣六年,始筑外壝,周以短垣,置灵星门”。古人祭天,先祭灵星,设灵星门于孔庙,取孔子德侔天地之意。后改为“棂星”。又据孔庙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贤士。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斗拱和梁架结构的处理上是不起承重作用,仅是为了装饰而作。文庙斗拱的形制和结构与明清时期的斗拱有着显著的区别,并且与中原等地也有很大不同,在甘肃地区现存的具有明代风格的木构建筑,能够代表甘肃地区的建筑风格特色。

“灵星门”背面书有“太和元气”匾。“太和元气”,杨朝明按:“太和”取自《易传》,其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与“大”相通,“太和”就是“大和”。但“太”具有“比大还大”的意思,有学者说“太”是“大于大”“最于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太和”具有“根本性”意义与特征。元气,大化之始气。  “太和元气”乃是比喻孔子之道,就像大地上的万物离不开水分与阳光,人类生活也与孔子思想不可分离。

走过“欞星門”,前面是一庭院,院的中央是一孔子像,

孔子行教像

孔子像背面就是戟门。

戟门又称“大成门”,其门因形似古代的兵器“戟”,故又得名。因武威文庙没有大门,戟门就是继“灵星门”后的二门。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呈朱红色,用厚木板所做的、联接而成六扇实门。两扇七路钉,呈七行七列,每扇49颗,每门上装饰有 98 颗铜泡钉。硬山布瓦顶,正脊为雕花砖脊,两端施吻兽,垂脊为素砖脊。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

“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式、庆典才开启,平日人们均从两腋门出入。

金声门

戟门的掖门称为“金声门”和“玉振门”分别位于戟门两侧,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二者均为二柱一间一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檐楼为悬山布瓦顶,雕花砖脊两端施望兽。 “金声玉振”四字出于《孟子》,寓意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其指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典故来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所谓集大成者,就好比演奏音乐时敲击金钟而玉磐也有振动一样。所谓的金声,是节奏旋律的开始;所谓玉振,是节奏旋律的终结。所谓节奏旋律的开始,是智的体现;所谓节奏旋律的终结,是圣的体现。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建于一米多的砖砌台基上,我们沿有五级石梯而上,上面是一平台。大成殿为重檐歇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周围廊。

大成殿正中塑孔子像,旁边塑“四配像”,两侧塑“十二哲”像,这些塑像已非原物。

其内祭奉位于中间主位的孔子像,左旁分别是四配:曾子、孟子;十二哲: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右旁分别是四配:颜子、子思;十二哲: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有子若。

大成殿

上槛间悬匾额“万世师表”,重檐下悬“大成殿”匾额。

尊经阁前面有木牌楼,位于大成殿与尊经阁之间的甬道上,木牌楼及其所连院墙将大成殿与尊经阁分为两个院落。尊经阁牌楼为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悬山布瓦顶建筑。素砖正脊,两端施吻兽,正楼脊中置宝顶,无垂脊。

尊经阁,地方文庙中多见,是文庙中藏书之用。尊经阁位于孔庙最北端,是孔庙建筑群中轴线的收尾。是文庙建筑群中最高大的建筑,也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构建筑。

尊经阁中保存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圣祖御制训饬士子文碑》。

“顶礼文宗”是赵朴初先生于1992年9月为文庙尊经阁题写的匾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庙,至今却打不开正门,到底是什么原因?
明清以后“庙学合一” 孔庙历经千年从家庙成为文庙
全国三大孔庙之一武威文庙
中国第三大文庙 挂44块匾额堪称全国之最 当地却1300年没出过状元
文庙正门500年从来不开,44块牌匾堪称一绝,排名第三有争议
孔庙的建筑元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