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喀纳斯
喀纳斯湖的北端入湖口

我国的西北角,有一坐山峰叫友谊峰,海拔4374米,是阿尔泰山的主峰。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犹如一块光洁的白玉,耸立于群峰之巅。友谊峰的四周冰川密布,似玉龙飞舞。其中有一条冰川,长达10公里,名叫喀纳斯冰川。其消融的雪水缓缓而流,在冰川消融而下的15公里处形成了“丫”形的阿克库勒湖。阿克库勒湖的湖水又从东北向西南形成长约30至40 公里河流,河水呈网状汇入喀纳斯湖,是喀纳斯湖最北端的入湖口,因有一条千米枯木长堤而成为喀纳斯湖奇观,称为“浮木长堤”。喀纳斯河穿过喀纳斯湖,继续南下,转而向东流入禾木乡,接纳了禾木河的水,更名为布尔津河。因而,喀纳斯河是布尔津河的上游段,是布尔津河的主要支流。从这里,布尔津河南下流向布尔津县,在布尔津县流入额尔齐斯河。我们今天的行程就是离开布尔津,沿着与布尔津河相望的S232省道北上,而到达喀纳斯风景区。

2023年6月11日,早上8:00,离开神湖大酒店,离开布尔津。沿神湖路西行,上G331国道,这是一条到哈巴河县的国标道路,在过布尔津西大桥,穿布尔津河而过,欣赏晨早布尔津河风光。转而上S232省道,向北直走到喀纳斯风景区。

早上的阳光下布尔津河面波光粼粼,河水中的绿树垂在清澈的水中。真是“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随着布尔津河的远去,沙漠也就进入到我们的视野。随后又是绿草茵茵的大草原。紧接着是白沙山,这里不仅有大面积的沙漠丘陵,还有连绵起伏的沙山。过了白沙山,约9:20到了石头房子检查站,在那里我们休息,这里有个高大的传统建筑构成的木质门,上书“雪都阿勒泰,净土喀纳斯”。9:30太阳出来了,一扫出门时那种阴霾的天气。在往前就是山地草原,这里河床密布,水系丰沛,一幅幅田园牧歌。过情侣松、石头房子。10:30到贾登峪,换乘区间车到景区深处。12:00到喀纳斯游客服务中心。在次乘车到双湖码头乘船欣赏喀纳斯湖美景。

来到湖边,踏百米栈桥而入,乘坐游船驰向湖心。喀纳斯是美的,可惜天空不美,乌云密布而夹着小雨,虽然在新疆干旱之地细雨贵如油,但对我来说影响的是无法看到阿尔泰山著名的友谊峰。然而阴云下喀纳斯湖又是另一种美。

荡漾于喀纳斯湖,有一种远离尘世的喧嚣,留下寂静而安详,只有游船的“突、突”的马达声。喀纳斯湖面那点点浪花,像一掬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时光的记忆。突然间,水鸟扑楞楞掠过水面,在静静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我扶窗而望,湖岸山石连绵,松岭叠翠,墨绿如春风划过,尤如下凡的神仙,悠然地漫步而行。后来,又上到船的顶部,扶着船栏,让清凉的微风吹拂,碧波翻卷,湖光闪烁。人们争相拍照,将这片美景留住,也留下了自己在这湖水荡漾下的足迹。远望是傲立于群山之巅的洁白的雪峰,层层叠叠,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11:15左右,我们从新疆文旅喀斯湖码头上岸,这里,依然是一片美景,远处的皑皑的雪山,绿色的森林和蓝色湖水,一条银白的游船从这里划过,层次分明,美不胜收。离开湖畔,拾级而上,就是一片绿色的宽阔的草坪,一条弯曲的道路通向区间车车站。举目右方,远方雪山映照,草坪茵绿下更加美丽。我们在那里休息、拍照、欣赏着美景。而此时的天空因为乌云的遮挡,阳光不是那么的强烈。静静地看着那片片乌云,仿佛如层层天幕,美的无法比喻。

喀纳斯湖

2:30之后,来到区间车乘车点,在那里上车,乘车沿S232省道南行,来到2公里外的哈纳斯老村,一个蒙古族图瓦人聚居的村落。这里地处喀纳斯河河谷地带,四周山峦叠翠,山顶白雪皑皑。这里的图瓦人世代沿袭传统的原始的生活方式,也是最美古镇古村之一。也是游客观光、摄影、体验图瓦人生活的好地方。

一眼看到的是道路两边坐落着的一排排具有欧洲风格的小木屋,这些尖顶、方基的木质房屋,虽然结构简单,但却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这些小木屋,是原木垒建而成啊,不用一根钉子的,地基打得很深,约两三米。因为那里的冬天,雪特别的大,屋顶极易积雪,如果说房屋是平顶的话,房子就很容易地被损坏,所以他们都搭了这样的尖顶的建筑。我们看到这些小木屋啊,都是最原始的,图瓦人就居住在这里。

我们是在一个称着“托托山庄”的院落吃的午饭,这里游客很多,因而等了一会,才吃上饭。然后在那里休息。

约16:30,我们走进的图瓦人的民俗生活,走进一个叫“那奇家访”的图瓦人家庭。当进入房间时,房间很大,可容纳约50至60人。因为,安排另一个团队先我们团进去,从里向外依次而坐,我们这个团跟着进去,这样,我就坐在了前面。距离图瓦人的表演很近。

主人热情的端上糖果、松子等款待我们,并热情的给每位客人斟上奶茶,当第一碗茶水喝完后,会续上第二碗。在图瓦人家喝奶茶时一定要喝两碗,因为你是用了条腿走进来的,喝完两碗奶茶,你再用两条腿走出去,吉祥平安。

当大家坐定后,这时一个约30多岁的自称蒙古族图瓦人站在前面。自我介绍说:“我是本地的图瓦人,你们现在来的就是我的家,这后面的房子都是我的啊。”,一会儿,又接着说:“欢迎这么多,远方的朋友来到新疆喀纳斯,来我们图瓦人家做客”。

根据这位小伙子的介绍,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现在有2900多个人生活在阿勒泰地区三个村,哈巴河村、禾木村、哈纳斯村。我们这里是哈纳斯村,全村现在有700多个人呢,图瓦人有自己的语言,不过没有自己的文字。图瓦人的学校主要学习的是汉语和蒙古语。

我跟着学习了图瓦语“你好”,怎么说呢?阿么加倍。

“图瓦人以前是怎么生活的呢?过去是一边放牧,一边打猎为生的,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国家对种物保护了,对不对?所以我们已经不打猎了,那现在呢,就是放牧这一主要生活方式了,另外就是靠这个旅游。以前,旅游还没开发的时候,图瓦人的生活特别艰难,怎么说呢,那时我们还太小,当时交通也很差,没有柏油马路,连一个车都进不去。自己上学到学校、生病到医院,都不太方便。”

“那我们最难的是什么?我们最难的是生病,咱们生病了,在村里,连看病的地方都没有。那去哪里看病呢?只能去布尔津,大家都路过布尔津县吧?那你们都要想想,那时我们这里一个车都没有,怎么去呢?只能骑马?跟我们骑马骑多长时间才到布尔津呢?”。小伙子用手比划了下,伸出四根指头说道:“四天”。

“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啊,那我们的交通、学校、医院等基础建设都建立起来了、水、电等也都修通了,喀纳斯地区的旅游也搞得很不错。那我们图瓦人的这个收入、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而我的桌面放着两个管状植物,我十分的好奇。经“那奇家访”的主人介绍,原来这种管状植物是图瓦人的传统民族乐器,长约50厘米,叫做楚尔,又称草笛。而制作楚尔的材料,叫芒达勒西。要寻找一根上好的芒达勒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枯死一年左右,修长笔直、没有裂缝,是制作楚尔,最佳的原材料。相对于寻找材料制作楚尔,更为简单,取芒达勒西的茎秆,用刀剔除表皮,截取与吹奏者手臂相当的长度,然后在笛管的下端开三个孔,笛孔开好,一支楚尔就制作完成了。楚尔发出的乐声古朴、苍凉,与喀纳斯美景天然交融,是图瓦人与大自然相融和谐的对话。

这时,进来了一位老者,是原生态的音乐人,请老人家吹奏一首楚尔。听音乐时闭上了我的眼睛,静静的聆听、楚尔之声悠扬动人。是我一生之中从未听到的那种乐章。据说这位老者,是图瓦人叶尔德西的传人,编奏的也是叶尔德西的作品“美丽的喀纳斯湖波浪”。

当老人离开之后,又前前后后地进来了六个30来岁后生,手里拿着各种不同乐器。从衣着、发型等奇异的装束都透着一种音乐人的气质,也可能是图瓦人独特的民族风格。当他们坐定后,其中一个头戴蓝色发带的人开始讲话了:“啊,大家有没有听过'呼麦’”,游客中有人回答:“听过”、“在电视里听过”,又问“啊,现场都听过没有”回答:“没有”,“没有,好的,那么今天就现场感受一下图瓦'呼麦’”,接着,给我们介绍了各种乐器:“图瓦三弦”、“马头琴”、“图瓦鼓”、“图瓦马头琴”,“啊!图瓦马头琴,在我们当地的名称又叫做'里特俄(音)’,这种乐器呢?大家很少见到的啊!”、“吉他”。

接着,又介绍一下“呼麦”。其中,一个手弹“图瓦马头琴”的成员首先发出了“呼麦”的唱法,细细品味其声音“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接着另两位成员也采用了“呼麦”的唱法,但风格上约有不同。头戴蓝色发带的人接着介绍:“'呼麦’呢不是口技啊,'呼麦’是丹田运气,喉咙发音的一种喉音艺术,是一种原声态的唱法,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呼麦’的三种唱法。由于,我们是原生态的音乐,干唱,没有麦克风,没有音响。而演唱的音量有限,大家如果想听到最好的效果的话,保持安静来听,好不好?喜欢说话的朋友呢?坚持一会,喜欢拍摄的朋友呢,不要来回走动,这样会干扰到我们的演出,或者干扰到别的观看演出的朋友,我们中间的朋友呢?不能站起来,你们站起来的后面两边都看不到的啊,所以后面的朋友们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可以站起来“。这算是强调了下纪律。

这些图瓦人在独特乐器的伴奏下,采用了“呼麦”的喉音唱法,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独有的艺术魅力。所谓“呼麦”,就是演唱者利用喉部的声音震动,发出两个不同音阶的声部,形成低音和高音的共振。这种声音艺术是图瓦先民在牛羊驰骋、山河奔流的自然环境下,通过表达内心的快乐和欢愉,所感悟和创造出来的。

图瓦人表演

随后,给大家带来的第一首图瓦歌曲,这首歌呢翻译过来就是“漂亮的走马”,这首歌形容的就是这匹马跑起来步伐特别帅气,特别潇洒,而且他身上披着很多漂亮的装饰。在演奏完“漂亮的走马”后,又送上了图瓦歌曲“故乡”。接着就是身穿深紫色长裙的图瓦小妹表演精彩的民族舞蹈。舞蹈结束后,又上来一穿白色长衣的小伙子,给我们送上了一曲蒙古族歌舞“鸿雁”,那浓郁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沉醉其中。随后,我们出了房间,来到院内,白衣小伙又带着大家跳舞,伴随着节拍,大家翩翩起舞,如美丽的蝴蝶般飞舞着,像柳条样在风中扭动,婀娜多姿,美的让人陶醉。

我们又一次来到喀纳斯湖景区换乘中心,坐上通向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在到贾登峪门票站的区间车。约5:30汽车出发了,沿喀纳斯河南下,行4公里,20分钟后到神仙湾。这里是喀纳斯河在山涧低缓处形成的一片浅滩。下午的此时,天空依然阴云笼罩,远处的山顶之上有白雪覆盖,河水将森林和草地分成若干似连似断的小岛,站在观景台上望着这山水画卷,河水流光溢彩,处处散着银光,树木随风摇曳,仿佛如披在身上的衣装。湖光与山水相互映照,给人一种超凡脱俗、梦似幻境的仙界般的感觉。我们站在围栏之内,静静地欣赏这美景。不会像一些游客不尊重管理者的警示,跨过围栏,踩踏绿色草地。而是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离开神仙湾,在乘车南行3公里,就到了月亮湾。月亮湾是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时,突然转折,远望如反“S”形的弧线,犹如月亮镶嵌在这葱茏的峡谷中,喀纳斯河水随着两岸林木色彩的变化、天空阴晴之色的转换,而呈现出多彩多色变化,曼妙动人。月亮湾迂回蜿蜒于河谷间,水面平波如镜,在河湾的左岸还发育出两个酷似脚印的沙滩,很是奇特,被当地人称为“神仙脚印”。这月亮湾也像一条长长的蓝色纽带,缠绕在雪山之下。月亮湾两侧峰峦叠嶂,原始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是喀纳斯河畔一个靓丽的明珠。这里人很多,非常拥挤,我们行走在约一米宽的山道上,也时而登高,时而下行,尽收此中之美景。

如果在南行1.3公里,就是卧龙湾了。卧龙湾水面宽阔、平静,柔波浮动,清澈透明;湖的中心是一块植物沙洲,酷似一条静卧在水中的浅龙,卧龙湾以此得名。河曲两侧,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树成荫。我们稍加停留,就返回了,乘车回贾登峪。

时间下午8点左右,离开贾登峪下一目的地,神仙居住过的地方“和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饶永豹 ▏喀纳斯湖 (北疆游记之一 )
新疆是个好地方(04)——喀纳斯新村旧村
美哉!喀纳斯
十万多步,我差点累死在喀纳斯
寻找喀纳斯
国庆好去处—新疆喀纳斯全攻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