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读书日谈读书

关于读书,我写过太多文章了,也创办了几个读书会,其中一个是安人书院,上面有不少同学问的问题都与读书相关。还有部分问题,也许对你也有所启发,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特抽空整理一下。

1. 为什么人人爱书单?

为什么不少人喜欢要书单,而非建立自己的学习习惯系统。很大原因是,收藏书单的行为,能让大脑立即产生多巴胺,获得实时满足。而,自己独立思考,逐步获取全局认识,往往是一个反直觉的修炼过程,是几个月甚至多年后的延时满足。

不过,对于那些在知识误区中折腾很久的人,我还是乐意给他们提供书单。因为,给大家开设书单的时候,其实是帮助我重温书架上的那些书,帮助我按照不同形态去整理部分读过的书,发现没读过的书。

书单,受益最大的反而是开书单的人。

2. 成年人读书,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成年人读书,最大的误区是以为读书要从易到难。比如很多人,宁愿听音频说书,不愿意直接读原著;宁愿读大众科普,不愿意读更难一点的教科书;宁愿读二手解读,不愿意读更难一点的原始论文。

这个误区在于,你大大低估了大脑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一旦大脑首先被那些错误的思想占据,那么未来想清除,太难了。

成年人的终身学习,与应试教育大不一样。它是认知+技能。认知靠榜样、靠见到足够多的好东西,才能优化你的模式,因此你需要取法乎上,我们不能说所有好书都是难书,但是不少好书都是有门槛的。

而技能,也同样不存在什么由易到难,成年人的技能往往是场景导向的。培养自己场景导向的技能更重要,培养自己能快速从一个场景迁移到另一个场景的元技能更重要。在这些复杂、多变的场景中,由易到难的界定会很模糊。

之前那些你敬而远之的所谓难书,其实因为离真相更近,反而能帮助你更快捷地理解这个世界。你读了一百本行为经济学著作,一千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听了一万个音频,都不如老老实实地读透斯坦诺维奇。

成年人读书,更好的做法是,拿难的书多读几遍,每一轮有每一轮的收获。

3. 你无需从头读到尾

成年人读书,第二大误区是从头读到尾。读文学著作、小说、散文、诗歌,你需要从头读到尾,用身心去读,沉浸第一。但非虚构类著作,最重要的目标是获取信息,改变个人观念,增进对世界的理解。

对于绝大多数非神作、杰作类的著作,都可以采取我的「冷读热读法」。更具体来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针对论文为主的「结构阅读法」;另一种是针对专著为主的「抽样阅读法」。

论文的体裁清晰,只要掌握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主流学科的论文结构、常见研究方法论,即可快速阅读;而专著有些不一样,多数专著是自成体系,需要提炼出其核心信息结构。比如,《人类的演化》就是一本杰作。它的信息结构非常特殊,是通过「社会脑」与「时间分配模型」两个模型,将人类的演化历史阐释得非常清晰。

4. 那些「围绕经典生发的新书」

成年人读书,第三大误区是喜欢追新。未被时间验证过的书,你当炮灰的概率较大。

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连下十四个定义,将阅读经典的意义说得酣畅淋漓。第一个定义最为知名:所谓经典,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 「我正在重读……」而不是 「我正在读……」的书。第十二个定义,可能没那么多人知道了: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

经典帮我们确定在世界中的脉络。但只读经典可以吗?显然并不足够。你还需要阅读那些「围绕经典生发的新书」。什么是「围绕经典生发的新书」?我与多数人的读书法非常不一样,我是用十二年时间深耕一百位到两百多位智者。每隔半年,我会将智者相关的新书都买来阅读。

比如每隔一阵,我会检索宇文所安的相关著作,有一年新出版了一本《异域之镜:哈佛中国文学研究四大家——宇文所安、韩南、李欧梵、王德威》。书中提到的四位学者,宇文所安,出生于 1946 年,专攻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他是将全唐诗数万首诗歌都背下来的人;韩南,出生于 1927 年,专攻中国古典小说。李欧梵,出生于 1942 年,专攻现代文学和文化批评;王德威,出生于 1954 年,研究领域涉猎较多,包括晚清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我熟悉宇文所安、李欧梵、王德威。但我当时不太熟悉韩南,是不是可以补上?关于大师、常读常新;沿着这本新书,我是不是又重温了大师的一些记忆?这就是「围绕经典生发的新书」,而不是真的什么书都乱读。它的反常识之处在于,我们查阅新书的时候依然从经典出发,定期温故而知新。

5. 高手阅读,强在哪儿?

高手阅读,强在什么地方?能快速抓住脉络,厘清权重。从来没有真正的速读,只有基于强大背景知识积累的速读。

反之,新手读书,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难以快速提取出一本书的最大权重。一本好书往往是以一个核心原创概念取胜。然后围绕这一组核心原创概念,编织成文。以《经验的疆界》举例,核心原创概念是低智学习与高智学习。相关编织成文的概念有:各种神话、各种机制、各种主题。那么,读一本书的时候,能否快速识别出核心概念,并理解其相关概念,是读书人的基本功。你需要注意,对一本著作来说,不同概念是有权重的。先吃西瓜,再嗑瓜子。

6. 如何读外文与古文著作?

看自己专业领域的前 100 篇外文论文、前 100 本外文著作,最好都搞生词表,都直接看原版,之后就无所谓了。过了入门门槛后,中文外文都可以。读书最傻的评价是,此书翻译太烂,因此看不下去。如果此书对你真的很重要,你为什么不换一个版本看?为什么不直接看原版?另外,现在中国引进外版的速度已经明显提高,2015 年之前,多数书只能看英文版,但 2015 年后,一般来说,不少好书,1-2 年内中文版就会出版。

再说一下如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中国古典学者的训练是从「小学」入手。小学涉及三类学问:训诂、字书、韵书。但,对于多数非历史学职业学者来说,无需如此训练。先培养兴趣重要。

从《古诗源》、《诗经》、《辛弃疾全集》、《韩愈全集》入手反而是最佳。《古诗源》、《诗经》、《辛弃疾全集》大量文字接近白话文。如果古文对你很重要,那么,《十三经》是务必精通了,那是阅读基本功。

有同学问,用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读《易经》该怎么读?我的答案是,在不懂认知科学之前,在不懂《易经》之前,没必要牵强附会。任何一个大领域,至少工作过多年后,才建议谈融通。一上来谈融通的不是骗子就是文盲。国学骗子就是这么诞生的,用模糊的古典文化解释自己并不精通的专业领域,就有了一位又一位所谓的「大师」。

什么才算精通自己的专业领域?整个领域的高手,你都认识,对方也认识你,与平均水准,至少拉开了 2 个标准差以上。比如,什么才算精通中国古典文化?最基础的一条,不需要借助任何翻译软件,能读懂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用文言文写出足够优美的文字。这个时候,才有资格来做不同文化的印证,不同学术体系的对照。否则,都是妄人。那类人的著作,毒害众人,我一般是买来后就立即扔垃圾桶的。

7. 如何平衡写作、智识阅读与休闲阅读?

写作、智识阅读、休闲阅读,建议时间分配权重是 3:6:1。简单来说,就是每 1 天或 1 周假设 10 个小时阅读与写作,可以 3 个小时写作;6 个小时偏智识阅读;1 个小时偏休闲阅读。

阅读与写作,逻辑还是不太一样。阅读作为一种输入,与写作作为一种输出,是一种极度复杂的对应关系,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

为什么复杂?有层次的差异;有文本长度的差异。不过好的作者都是好的读者。写作,一上来要有宏大目标,但日课也得做,常规写作,每天不得低于 1000 字,冲刺书稿时,可以一天四千字到一万字。

智识阅读需要成体系,与写作是中等强度的相关,不要完全只为写作而读书,那样会视野狭隘,更要为兴趣读书;也不要只为阅读而阅读,容易成为书呆子。比如读诗,写诗是提高理解诗歌的最快路径。放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从输入者视角切换为输出者视角,一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任何占据你一天时间较多的事情,从消费者视角变为创作者视角,获益更大。举个例子,不要天天去刷知识付费平台的音频课程,而是以创作者身份,自己研发一门音频课,很多道理就明白了。同样,天天刷抖音,不如自己做个抖音账号;天天看公号,不如自己写一个号;天天看小说,不如写一部小说。总有人问,那么,我能力有限啊,做不到,写了也没人关注啊。太正常了,你可以先从评论、助教、协助者开始入行啊。视角变换后,对信息的理解与加工会大不一样。

小结

读书也好,写作也好,都是让自己养成一种笃定的习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年岁渐长,失意时多过得意时。那么不妨读书。

阳志平
2020-04-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页书单】帮大人读懂图画书的书:入门篇
教育的目的,是幸福和成功
多读书,读好书,书单推荐!
高效阅读技巧指南
秋生公子-文化艺术-书山有路
想了解社会真相,从这5本经典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