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寻旧山水(二)
 还寻旧山水(二)



#国画#【 清 彭暘 《竹林七贤图》 】纸本设色,132×65cm,台湾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写竹林七贤,以山水题材的绘画形式表现,画面中七贤或对弈、或弹琴,人物分置于竹林茅屋之中。近景处过桥逸士皆随童子,山水淡敷青绿,少皴擦,远山更是只做轮廓。竹叶以“介”字法写之。山间留白以表云气环绕之感。



【 明 仇英《沙汀鸳鸯图》 】 仇英较少作花鸟,但画必精工典丽。此图画水汀中栖一对鸳鸯,伴以奇花异石、沙汀竹篁,春意深浓。鸳鸯的姿态生动,颇费经营,刻画精致。图中大片春水,近处清澈见底,水草挺拔,生机勃勃。作者用笔皴擦柔和,敷色层次丰富浑融,深具宋人的写生功力与元人的笔意。



【 元 张观《山林清趣图》】纸本,设色,纵30cm,横54.7cm。北京故宫藏。此图画群山重叠,老树虬枝,树上枯藤缠绕倒挂,一长者沿山径策杖寻幽。山壁陡峭,草木葱茏。笔法劲健,构图简洁,描绘山林“一角”之景。



【 明 佚名 《抚松观瀑》 】轴,绢本,浅设色,155.3×8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中古松参差挺立,有悬瀑从天而下,水气蒸腾,弥漫山谷间,有一位文士手执羽扇,倚靠松身,观赏泉瀑。「高士观瀑」表现的是文人藉由观赏景物,与自然合一的旷达胸怀。此画并无画家款印,旧传为戴进画。



#国画#【 陶冷月 《寒岩松月》 】纸本设色,96×32cm,1931年作。 款识:“蘯舟危巖下,蒙胧月初吐。寒雁忽惊啼,松涛疑夜雨。” 陶氏的夜景,首重烘云托月,笔法自然,气氛祥和,但见清光冷冷,流泻于山水树石之间,微光照物,反光亮眼,折光入胸,妙得蒙胧浪漫之境,可谓 “山水小夜曲”之铭心绝品。



#清初六大家#【 清 吴历 《深山隐居图》 】立轴,纸本设色,122.8×46.1cm。 此为吴历赠与学琴同窗季天球之作。画中松风赫赫、郁勃繁密,山势巍峨沉雄、涧泉溅落,文士屋中鸣琴、动静结合。全画笔法松秀、皴染工细,山石类披麻皴、淡墨晕染、浓重相宜,更增其郁勃沉雄。



【宋美龄《云山初霁》】上个世纪的50年代,宋美龄迷上了中国画,拜国画大师黄君壁、张大千等为师,画兰、画竹、画山水,几达废寝忘食的境界。这位政治舞台上风云一时的传奇女性,在绘画方面也是颇具修养的。



【 宋美龄 作品 《云岩观瀑》】



【 吴石仙《秋山夕照图》】 此图写夕阳斜曛,老汉骑瘦驴过桥而归,童子挑担相随,桥下溪边,渔翁戴笠侧身于船上,柴篱村舍错落于远近山坳,远处寺庙塔影隐隐可见,秋山夕照,归鸦点点,诗意尽在画图中。气势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晕染,烟云生动,人物线条细腻,落笔潇洒,具有晚清上海画派的风格



【明 沈周《两江名胜图》】册页,绢本,设色,纵42.2厘米,横2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绘长江淮河两岸名胜风景,画面剪裁简明,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用笔质朴、凝重,山峦的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对比,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



【 宋 贾师古《岩关古寺图》】夜幕将降,夕辉犹存,构图学马远“一角”式。山石皴法,杂用短钉头,长括铁、小斧劈皴法,由于夕照偏西,山体黝黑,石块画得岐蹭坚凝。山端耸有几棵罗汉青松和古杉,石骨披满劲硬的山草,通幅上色染以汁绿,山石中央一段用赫石水亮出,遂觉森严气氛中有了点媚柔态。



【 清 陈枚 《万福来朝图》 】轴,绢本设色,139.7×64cm,北京故宫藏。由款识而知此图是作者恭祝当朝的雍正皇帝胤祯生日之作。画中绘制了代表“百木之长”、象征延年益寿的松,而且取“蝠”与“福”的谐音绘制了数以万计的蝙蝠飞向苍松所在的仙山,以此祝愿雍正皇帝“福寿如意”和“福寿双全”。



【 明 文伯仁 《四万山水图》① 】四万图屏之“万顷晴波”。纸本,48X123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本图是嘉靖年间(1522~1566年)吴派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整幅画中大量使用了一种名为“清劲”的白描笔法,表现密度极高。本图是文伯仁为友人顾从义而画,作于文伯仁50岁时。



【 元 黄公望 《九珠峰翠图》 】轴,绫本,79.6x58.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杨维祯寓居之“九峰三泖”(在今之上海市松江区)的九峰为背景,画中树木造形及山石的皴法,与《富春山居图》皆有关连相似之处。画山石以披麻皴法为主,长短兼施,淡墨勾皴再用浓墨逐层醒破,笔调变化丰富。



清 王建章《云岭水声图》--- 此图画层峦叠嶂,瀑布挂落,溪流绕岸,小径蜿蜒,云雾弥漫,数间房舍掩映于葱郁的树林间,境界超逸。山石以披麻皴描绘,树木以湿润浓墨点染,画面苍郁沉厚。图右题唐诗:“横云岭外千里树,流水声中三五家。” 诗情画意交融。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 明 王綦 《携杖寻诗图》 】轴,纸本设色,30.5X60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构图简单,意境深远。树石、人物画法及画面构图均为明代晚期风格。画面左上署款"庚申八月既望,王綦"。时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此图曾入清乾隆内府收藏,画面钤"乾隆鉴赏"等内府玺印,并有乾隆御题诗一首。



【 清 石涛 《搜尽奇峰图》 】纸本,42.8×285.5cm,北京故宫藏。图为石涛50岁云游京师所作。山水画上首次有对长城的描绘。该画于奇险中见雄浑,严谨处寓虚空。虽看似笔墨豪放,皴擦点染尽在无意,而在整体上却把握了峰峦层次,云气走向及林木隐现的神韵。构图虽充塞满纸,却丝毫不失疏朗空灵。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唐]李白



《茅屋风清图》 唐寅 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



【 清 陆远 《仿元人岁朝喜庆图》 】立轴,纸本设色,125×60cm,1696年作。 画家以鸟瞰式全景构图,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致入微,又气势磅礴。再加上众多人物喜庆丰收的实景,极得乾隆皇帝的欢心,他欣然御题五言诗一首于画幅之上。



1800

董寿平《雨后黄山》--- 1954年,董寿平赴黄山、富春江写生,黄山给他以深刻的启迪,此后山水画多以黄山为师,《雨后黄山》即是其一。画面以一溪清流为脉,使两岸山崖开合有致;数段云霞飘动在山间,使画面有虚实相生之趣;墨绿基调中的几处浅绛色,若有雨后初晴阳光熹微之感。



【 南宋 佚名 《松涧山禽图》 】页,绢本设色,25.3×2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古松苍劲,枯藤缠绕,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飞溅。山鹊或凌空飞鸣,或栖止啄食于山涧之中、树石之上,形象生动。此图画风工整细腻,用笔苍秀劲健,展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 宋美龄 《云山初霁》 】立轴,纸本,55×30cm。 宋美龄屡与张大千饮茶叙话,畅谈画艺。在宋美龄的一件赠人之作中,张大千欣然题词“峰峦深厚,草木华滋;大而能秀,细而不纤,写生妙手也。”先天的秉赋之质,再有后天名家培养之力,使得宋美龄的国画创作性灵频现,画艺臻至圆熟。



【 元 唐棣 《霜浦归渔图》】立轴,绢本,浅设色,144×89.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细腻描绘了晚归的渔人回家之路的情景。古松参天,粗壮而枝茂,全用中锋细笔写出,凸显出极强的视觉张力。简练的笔法,勾画出变换多端的杂树,以及高低错落的坡岸、迎让有序的山石和蜿蜒而下的山泉。



【 南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 】册页,绢本设色,描金,22.3 x 2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



【 清 袁江 《荷静纳凉图》】绢本设色,99.5×55.8cm,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远处高山峻岭,山石陡峭;近处楼阁华丽,树木葱郁,小桥流水,意境幽美。用笔严谨精到,实处用笔如锥划沙,虚处批擦,意在笔先,淡而有力,虚实相生,使自然的真实与意境的真实融为一体,意境恬淡,别有一番韵致。



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 本幅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宋 马远《踏歌图》--- 此幅为马远传世名作,用笔苍劲简略,大斧劈皴极其干净利索,正是院体的典型特色。树木的枝干有下偃之势,虽不是边角之景,但已融入了边角之景法则,故不以雄伟见长,而以清新取胜。尤其是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绝无北宋山水画那种迫人心肺的压倒气势。北京故宫藏



清 吴石仙《秋山夕照图》--- 此图写夕阳斜曛,老汉骑瘦驴过桥而归,童子挑担相随,桥下溪边,渔翁戴笠侧身于船上,柴篱村舍错落于远近山坳,远处寺庙塔影隐隐可见,秋山夕照,归鸦点点,诗意尽在画图中。气势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晕染,烟云生动,人物线条细腻,落笔潇洒,具有晚清上海画派的风格。



【 清 王时敏 《南山图》】立轴,绢本设色,152×78cm。整个画面峰峦数叠,树高浓郁,远山飞瀑垂帘,近景溪水潺潺,密林中茅屋数座,显示出画家隐居的情思。画法上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间,皴擦点染兼用,更多苍劲浑厚之趣。用墨浓淡兼施,着色上青绿赭石间涉,画面苍老而又清润。



清 袁耀《蓬莱仙境图》--- 这是袁耀一幅优秀的山水界画作品。画家以宽阔的胸怀和超越的想象力,描绘出山川湖海吞吐日月的宏伟场面和壮丽景象。章法曲折有致,气势翻江倒海,令观者惊心动魄。画面上远近山峦,兀立隐现,在云烟幻灭之中宛如仙境。



【 隋 董展 《三顾草庐》】轴,纸本设色,43.8x29.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绘汉末刘备三顾草庐、邀诸葛孔明出山之故实。画中长松修竹掩翳茅屋,孔明羽扇纶巾、依榻凝思,僮仆正应门而出。篱外刘备、关羽、张飞及随从一行,山岭后旌旗戈戟微露,人马仍众。画笔轻健秀润,惟上半山岭系后人补笔。



【 南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轴,绢本,107.2×59.3cm,台北故宫藏。 画面柳堤回环,可见三层。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 密而不乱。



【 吴湖帆 《临摹古画小品》】镜心,纸本设色,28×21cm。 张大千和吴湖帆都是从临摹古画起家的,然张大千重笔,故其画清醒而有神采。比较而言,吴湖帆的画如一位柔秀的少女,具有高贵的气度和修养,但过于腼腆和内向。



【 清 黄慎 《湖亭秋兴图》】立轴,纸本设色,181×102cm,南京博物馆藏。 图中山石岐蹭,古树苍郁,湖水微波,亭内外人物形神皆备,各具情态,笔黑清润沉静。



【 明 文伯仁 《松风高士图》】设色纸本,98.7×27.6cm,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远山用淡色晕染,近山则以渴墨皴擦;山脊草树稀疏,或点染,或草草钩勒。近树着力特大,树干挺拔,枝叶繁密。用笔清秀爽利,墨色浓郁苍润。 文伯仁(1502-1575),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苏州)人。文徵明侄子。



明 王谔《月下吹箫图》--- 此画在表现手法上,其构图采用了南宋马远、夏圭的结构方法,取景布势,简括爽朗。不作全景式构图,取一边角,把选择好的局部环境,布置在一个角落,使得要表现的场景更加集中,主题更加突出。月下吹箫之人神态逼肖,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傅抱石《镜泊飞瀑》--- 此幅气魄逼人,瀑布犹如天上而来,铺天盖地,飞流入溅,生如惊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得以最好的诠释。傅抱石用粗枝秃笔随意横扫,悬崖壁立之势力显眼前,这就是“抱石皴”。近处山石之上,三五游人被这眼前大自然的雄奇所震撼,又被这壮丽的景色所陶醉。



【 清 石涛 《古木垂荫图》 】立轴,纸本设色,175×50.7cm,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江河两岸重山峻岭,古木垂荫之景。江水横流,一桥横跨,对岸远山如拳,烟云缭绕。树木苍翠,山坳丛林中楼阁掩映。以卷云皴、荷叶皴并用画山石,浓墨点苔,树木或点墨或双勾。画面笔墨运用灵活,风格奔放。



#吴门画派#【 清 吕焕成 《秦淮邀笛图》 】立轴,绢本设色,158×47cm。 此图勾皴挺拔秀劲,人物生动细劲,意境幽深,既有“北宗”画法的崇高峻美,也有“南宗”画法的秀润笔致。吕焕成(1630-1705),字吉文,号祉园山人,浙江余姚人。擅长画人物、山水,兼画花卉。早年好作斧劈皴,风格奇古。



陶冷月《洞庭秋月》--- 陶冷月“新中国画”的特点是以传统为基准,以欧法补充,注重写生,讲求形神兼备,大略布景取神,光影空气之变则采用西法,擅画月景,意境清凉静寂。



【 清 张穆 《时来风送滕王阁》】立轴,纸本设色,176×93cm。 题识:时来风送滕王阁。岁次癸酉春三月清明节,集满朝文武大仁学士,登高宴乐,同时得运 一齐上进,略以此图志敬云耳。写于粤省观音山学海楼之西斋,铁桥张穆。



【 清 弘仁 《秋崖长松图》】立轴,纸本,水墨,101.3×54.2cm。 题识:“苟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声。为弘度尊宿拟秋崖句。渐江学人仁。” 此图画山野一角,而松高石伟,坡陀幽深,杂以茂竹瘦梅,在伟岸奇削之中,有一种清刚之气跃出画面,山石略染淡墨,滋润通透而不失浑厚。



【 清 杨晋 《柳荫放牧图》 】镜心,纸本设色,75×31cm。款识:“侬住谷林西畔,柴门恰对湖田。临湖一抹绿杨烟,遮却波光半面。何处牧童驱犊,行来渔父矶边。笛声呜咽夕阳天,吹落红霞万片。杨晋画并题《西江月》一阕。” 杨晋(1644-1728),清代宫廷画家,山水为王翚入室弟子。江苏常熟人。



元 倪瓒《虞山林壑图》--- 此画取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但水中有五道洲渚及一组杂树,远山近坡的淡墨皴染较多。画风较其典型作品繁密。坡石皴擦善用乾笔,风格浑穆,应是倪氏晚期山水画的特点。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唐寅《湖山一览图》--- 此幅绘江南秀丽明净的湖光山色,近处山体、丛林、楼屋,衬托隐约远山,大片空白成为湖面,造成空阔境界,远处舟楫往来。山石以小斧劈法为之,笔法严谨清劲,线条灵活自如,施淡青、淡赭色,清雅宜人。自题“红霞潋滟碧波平,晴色湖光画不成。此际阑干能独倚,分明身是试登瀛。”



明 张瑞图《松山图》--- 此图画奇峰高耸,瀑布悬挂,云烟浮动,苍松挺立。作者充分利用薄绢质地,皴擦渲染并重,笔墨交融,浓淡渗合,使山之雄伟,松之傲然。属于张瑞图的晚年之作。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



李可染《漓江胜景》--- 漓江山水的奇秀和变化万端的四时朝暮晴雨,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美,置身清漓之间,眼目所见,无处不美,但在任何一个角度取景,都会感到玗限,与浏览所得到的心中印象相去甚远。因此,李可染在题词中感慨:“吾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



李可染 作品《杏花春雨江南》



明 蒋嵩《渔舟读书图》--- 画家用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群山绕湖、轻舟横渡的清旷之景。山石虽有斧劈皴的痕迹,但不像马远、夏圭那样坚硬外露,而是落笔草草,水墨晕染浓淡相宜。绢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查士标《空山结屋图》--- 此图画山石坡树,溪流小桥。山间水边树下,散布屋舍房字,其中一屋内有二人对坐而谈。干笔皴擦,萧疏有致,一派高旷清幽之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马远《山径春行》--- 宋人画图,犹如画诗;到了南宋,尤其如此。春和景明,正是四季里最适合外出赏花、踏青、访友的季节。画中高士外出春游,享受的正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春景。



【 傅抱石 《观瀑图》 】轴,纸本设色,96.5×49cm。 作品气势恢宏,一流飞瀑自画幅顶端的巍峨峭壁间奔流飞泻而下,一冲到底,直达画面下方激起层层水幕;巨石横卧、古松虬劲;人行于石上只能与树影相伴、依稀可见。作品意境深幽、层次分明;构图开阔、刻画细腻。其中人物虽小,却被尽心勾绘。



八大山人《彩笔山水图》--- 朱耷此图丘壑布置,远宗董源、倪瓒,近效董其昌,别开蹊径,在画面景物繁密的近中景留出一片空白,其上绘一孤亭,令人产生空灵通透的感觉。山石树木皴笔、勒笔全出中锋,随后秃笔擦染,浓墨横皴,笔墨老辣纵横。此图为其70岁后所作山水画。(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雪霁江行图》,纵:74.1厘米,横:6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运笔疏松灵活而不死板,弯曲穿插随兴而发,配以淡墨晕染,形体感觉很好。作者处理水波和天空时只略勾几笔波纹,用清淡的墨色晕罩画面,使之迷漫着寒江阴霭、水天空阔的情意。全图体现了高度的和谐。



明 杜琼《南村别墅图》--- 该作艺术手法朴素自然,笔墨技法,较多吸收了黄公望、王蒙的长处。皴染缜密松秀,墨韵滋润苍茫,设色清淡明澈,具有文人画儒含蓄的特征



【 明 张鹏 《云山精舍》 】立轴,纸本设色,345.5×140cm。 此图画法宋人院作,写江乡景色,悠远静谧,无明中期后浙派画家的粗犷习气。《图绘宝鉴》说张鹏出身儒林,应是一个有文化的画家,故能画境不俗。此图中远景岗岭被烟云笼罩,望之有身历其境之感,与画传称他“工山水烟雾”甚合。



【 清 张若霭 《画高宗御笔秋花诗》】立轴,纸本设色,188.5x100.2cm,台北故宫藏。作于乾隆十一年(1746)秋七月,画内廷台阁花园景致。秋卉盛开,有鸡冠、秋葵、雁来红、菊、红蓼、凤仙等,丽色缤纷,芬芳满庭。画家为强调群芳争妍,因略去建筑与花卉之客观比例,然宫室仍以界画,并具透视感。



【 明 朱端 《寻梅图》】轴,绢本设色,208.3×124.5cm,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全幅采取半边的构图型式,以占据左方画面的双松为骨干,框出策杖撑伞老翁和两位童子,他们正准备渡江到对岸的梅村。冬季踏雪寻梅,冒寒欣赏梅雪争妍的美景,一直被视为文人雅趣。该幅作品,画面充满着肃穆悠远的诗意。



李可染《阳朔一景》--- 群山叠嶂下山脚的房屋与来往的行人,给山增添了一份亲和力,在如此细密的地方,房屋、亭台、山门井然有序;十来只小船穿行于山水间,增加了韵律感,左侧绵延的水面又使画面有了无限的延伸空间。“黑”的浓烈与“白”的透亮的巧妙运用,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澎湃!



明 唐寅《事茗图》--- 作品描绘苏州文人陈事茗优游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闲生活。景物设置幽雅恬静,居处前临悬崖、巨石、背靠高山、流泉,庄外溪水潺溪,绿树掩映。本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



元 倪瓒《雨后空林图》--- 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少作设色,此图即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干笔淡墨,浓墨点苔,敷色清淡温和。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而有变,景象开阔,意境清淡萧疏,雨霁林空之景,宛然目前。台北故宫藏。



宋美龄 《云岩观瀑》 镜心



明 戴进 《春游晚归图》 --- 这件作品是戴进基于马远、夏圭风格,大胆强调丰富笔墨效果的杰作,绘画技法功力深厚,笔墨灵活而变化多端,奔放中不失法度,严谨中又富有潇洒俊逸的格调,是代表戴进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弘仁 《秋崖长松图》 立轴 --- 题识:“苟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声”。渐江此作画山野一角,而松高石伟,坡陀幽深,杂以茂竹瘦梅,在伟岸奇削之中,有一种清刚之气跃出画面,山石略染淡墨,滋润通透而不失浑厚。



明 蓝瑛《白云红树图》--- 图中以没骨法加青绿重色作红树青山,白云缭绕,山下瀑布溪桥,景物幽胜。画法工整,树石皴点细密。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每种颜色晕染勾描,色彩鲜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陆小曼 1952年作《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而画家刘海粟则评论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陆小曼的画女性画家特征突出,手笔清丽,秀润自然。



宋 范宽 《雪山萧寺图》--- 画面画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群山深谷,山顶密林寒树丛生,山涧布置古刹、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立轴,绢本,淡设色,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 《雪堂客话图》是夏圭传世的一幅精品佳作,设色画江南雪景,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和短线条秃笔直破,从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夏圭的画缺少马远画中那种富贵、矜持的气息,却多了几分散淡、荒率的野趣。



黎雄才 山水《深山万壑暮猿吟》--- 黎雄才在山水画的创作上以写生为主,善于以干擦法处理重色,并配合上飞白相间的画面效果,使他笔下的景色给人一种很实在的观感。黎雄才在文章中写道:“学画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循序渐进;第二是笔墨运用。没有笔墨就不成中国画。没有笔就无骨法;没有墨就无神韵”。



明 沈周《云际停舟图》--- 此图为沈周工笔青绿设色巨制。图中层峦叠秀,石纹繁复,山间云岚缠绕,苍松杂树丰茂。篷船停泊岸边,两人对坐晤谈。表现出高人逸士深山悠游的生活情景。笔法缜密细秀,设色清朗明洁,格调清新。上海博物馆藏。



宋 马远《对月图》--- 作品特点是笔线粗重而带颤动,树石皴法采用侧笔直刷浓淡一笔而成的画法,树干瘦硬如屈铁,树枝斜拖而长,构图布局尤喜作半边一角之景,遂有“马一角”绰号。绢本淡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郭熙《窠石平远图》--- 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台北故宫藏。



宋美龄《云山初霁》立轴 --- 上个世纪的50年代,宋美龄迷上了中国画,拜国画大师黄君壁、张大千等为师,画兰、画竹、画山水,几达废寝忘食的境界。这位政治舞台上风云一时的传奇女性,在绘画方面也是一位颇具修养的高手。



明 朱端《寒江独钓图》--- 朱端善书画,擅山水人物,兼画竹石花鸟。山水画宗马远、夏圭诸家,人物画学盛懋,花鸟画效吕纪,墨竹师夏永,是浙派名家之一。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明 沈周《庐山高图》--- 此幅山石林木笔法仿王蒙,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于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宋 马远《江亭望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雷家七代人为清廷设计修建或完善了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和颐和园等,将清代皇帝的治国理想和美好幻想在建筑上转化为现实。( )



明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台北故宫藏。



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姿态婉然,山石以“米点皴法”,青翠柔丽,使景物开阔、平静而凄迷,显示出春日润湿而有生趣的意境。台北故宫藏。



明 汪肇《观瀑图》--- 此图阔笔斧劈,成跌宕巨石;劲毫顿挫,作屈铁古木。树石黝暗,以淡墨渝润;白云飞瀑,以留白而成。黑白相映,尽显山谷清幽之气。树旁二高士,抡扇举首,遥观飞瀑,神情悠然。衣纹以折芦描出之,与景物峭硬感觉相谐合,属典型浙派风格。



元 唐棣《仿郭熙秋山行旅图》--- 此作画寒林野店,涧石曲径,缀以行旅数人。峰峦高耸,古寺隐现山间。本幅采主峰中立之构图,山石以卷云皴画出,枯枝则运以蟹爪笔,山石灵动,枯枝劲挺,皆从郭熙笔法而来。全幅染多于皴,山石秀润,烟岚飘渺,气氛安适恬静。台北故宫藏。



宋 许道宁《关山密雪图》--- 此图是一幅全景山水,沿用传统的北宋山水画构图,而“崇山积雪,林木清疏”颇得李成的余韵。上端大山陡耸,四面峻厚,密雪覆盖其上,气势极见宏壮。运笔凝重细劲,以短笔布皴,严谨而有法度,故疏而不薄。此画是画家中晚年作品,另具风貌,是北宋时期画雪景题材的佳作。



元 赵原《溪亭秋色图》--- 图绘溪山水阁、草木繁茂,溪水潺流。画家以侧锋勾皴山石,颇带写意之趣,用笔疏率苍简,笔墨圆润苍秀,变化多端,画风纯熟,应为画家晚年之作。台北故宫藏。



明 居节 《潮满春江图》--- 《潮满春江图》是画家的传世作品,中部空白,以虚带实,意为茫茫江水,下部坡坨断续,野树参差。山头用重墨点拈以外,远山近山均施淡墨,意境清旷。自题七绝一首:“潮满春江澹不流,东风扇暖柳初柔,夕阳遥见青山色,吹破浮云落小舟。”



清代 弘仁 戊戌(1658年)作 《林樾寻梅图》 立轴 --- 题识:惠应寺林樾荒古,游屐罕通。元美居士渊穆爱静,停装偃息其中,许子逢尧与俱焉。良友异乡昕夕相对,信足乐也。学人探梅南郊,移筇过访集言两日,颇洽清欢。隔畦普照,海化火逢老导。余至前又出近所作、、、戊戌二月初旬,渐江学人弘仁。



李可染 《山村飞瀑图》--- 此画描绘的是雨后山村飞瀑鸣泉的常见之景。画家运用大片湿墨和淡墨,以泼墨和积墨为主表现山林,山坡上的民居和瀑布以留白表现,以墨与色的明暗变化交待出空间层次,使空间由远及近逐步推进。整幅既有气势,亦有情景,笔墨厚重而通透。



董寿平 黄胄 作品 《黄山之行》



傅抱石 郭沫若《无限风光在险峰》---此幅构图简洁有力,笔触雄劲生动,多层次的烘染使画面浑然一体。整幅章法新颖,构思独特,笔墨洗练,落款潇洒飘逸。傅抱石以其大胆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地表现出毛/泽东诗中的气度和胸襟。“无限风光在险峰”不仅是一种风景,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写照。



宋 马麟《夕阳秋色图》--- 此幅是画家的代表之作。画面着墨不多,且集中于下部,着意于秋色夕阳。远山衔日,山石树木笼罩在一片紫色云雾之中;近景水面上,四只燕子正低飞嬉戏。整个画面虽用笔不多,但意趣横溢。画幅上部题“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阳迟。赐公主”,为宋理宗所书。(日)根津美术馆藏。



白雪石《奇峰耸翠》--- 此幅布局明显地分成远、中、近三段景色,远山笔墨较淡,景色朦胧,只有大概轮廓;近景之山石树木,笔墨浓重肯定,各具姿态;中景之山筋脉络随山体布色走线,虽有隐隐约约之感,但整座山峰独立水中,呈奇秀竞耸之状。再加上淡着的青绿等色,更使山峰生机勃现,春意盎然。



李可染《雨中漓江》--- 此作中雨中胜景的温润湿意扑面而来,远山的迷蒙,以模糊的抽象形体简率地表现出来,而竹楼、渔舟则以浓墨醒笔点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画题旨在“漓江”,不见一波,旨在“雨中”,不着一墨,但烟雨朦胧的感觉使漓江山水顿时跃然纸上。



宋 马远 《梅石溪凫图》--- 这是马远的一幅传世精品。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台北故宫藏。



明 钟钦礼《雪溪放舟图》---《雪溪放舟图》是钟钦礼的代表作,画中表现的是渔人雪后在寒溪上放舟的情景。画面萧寒清幽,远处山峰积雪皑皑,山的轮廓用重墨线勾勒,树枝劲虬弯曲,层次分明,深得雪骨水韵之妙。绢本墨笔,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 钱杜《紫琅仙馆图》--- 此画以平远章法构图,近景有一老翁正在过桥,有高峻层叠的峰峦,白云缭绕,岚光浮动。高处的平台简洁,整个画面给人清丽谨严,妍雅生动而富于变化,并用繁简的对比手法,工谨明丽又带有冷峭幽秀之致,以虚托实,增加了画面的灵动,具有比较浓郁的装饰风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此图描绘的是苏州以西吴县境内30里的天池山胜景,层峦叠嶂、杂木长松、烟云流润、气势雄浑。三棵巨松高耸、杂树林立,茅屋隐约其间。隔溪一大山拔地而起,层层盘桓而上。一池四边石壁陡立,桥阁筑于池中,飞瀑泻水,为点题之笔也。此画构图繁复,但用以勾画的线条和皴笔十分简略。大山通体以赭石铺底,然后以墨青、墨绿层层烘染出高低、远近之层次。《天池石壁图》是黄公望自创的浅绛山水的代表作。 后人对其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誉。北京故宫藏。



明 吴伟《江山渔乐图》---《江山渔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



清 石涛《游华阳山图》--- 此图写华阳山景,近景巨石压阵,虬松居中,高处重山复岭,山间飞流直深涧水长廊,迂回盘桓。浅绛设色,淡雅中见沉厚,丛林中用朱红圈叶,绚丽夺目。布局上突破传统的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的阵式,远山与近景之间留有若隐若现的空白,虚实相见,无画处皆成妙境



明 朱端《松院闲吟图》--- 朱端是明代正德年间的宫廷画家,他的山水画,一方面受当时流行宫内的南宋院体画风影响,近马远;另一方面,也有专学北宋郭熙的一路。《松院闲吟图》就是这类山水的代表作。 整幅作品雄中透秀,工细之中见随意,反映了明代的时代风貌。绢本设色,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品。



【名称】明 唐寅 松溪访隐图 【年代】明代



【 明 丁云鹏 《树下人物图》】纸本设色,146×75.5cm,日本私人藏。作品描绘的是文人隐士在林间品茶赏景。黄衣童子执扇炊茶,青衣居士闲数念珠。石布青苔,地生茵草,湖石清凉,碧树成荫。树石巧妙地环绕成回字型构图,以其深浓繁细烘托淡雅洗练的人物。全幅造型、用笔谨劲细秀,设色典丽清雅。



明 陈裸《画王维诗意图》--- 此图为陈裸佳作,以王维诗句“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为题。图中远山崇冈,劲松翠竹,清流溪石,庭院柴门,一士人席床而坐,潜心研读。笔法严谨,用墨适宜。既雄浑沉厚,又郁茂深秀。上海博物馆藏。



【 明 米万钟 《碧溪垂钓图》 】立轴,纸本,124×46.3cm,香港虚白斋藏。 这件作品描绘的是江边垂钓之景,作品中远山淡抹,近处巨石悬岩之上,古树盘绕凌空而生,溪水泛碧,溪畔杂草丛生,一人拄杖观望,一人执杆垂钓,双目专注于水面,形神兼备。全图气势雄壮而意境幽静。



明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 此图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原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北京故宫藏。



元 吴镇《渔父图》--- 此图取景江南水乡,高树耸立湖畔,树下置一茅棚,有小径穿越敞棚可达湖边,湖沿蒲草萋萋,随风摇拂,对江平沙曲岸,远岫遥岑,更远处一峦秀起,山色入湖,扁舟一叶,水波涟漪之中,生动地描绘出“放歌荡漾芦花风”的情意。笔法圆润,意境幽深,是一帧风情闲逸、清光宜人的佳作。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 王维



宋 马远《雪滩双鹭》纵:59cm 横:37.6cm。此画描绘寒天景致,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在黑白之间,表现出清冷意趣,达到画雪得其清的境界。从岩壁上的枝干,曲折延伸,这种笔势往下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马远”风貌。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 此作是元代名家黄公望雪景山水画的杰作。画的中间是掩映在丛林中的几间茅屋,茅屋的两侧是绵延相连的断崖、山冈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茅屋后面群峰耸立,挺拔秀美,主次分明,脉络相连。



董寿平《雨后黄山》--- 1954年,董寿平赴黄山、富春江写生,黄山给他以深刻的启迪,此后山水画多以黄山为师,《雨后黄山》即是其一。画面以一溪清流为脉,使两岸山崖开合有致;数段云霞飘动在山间,使画面有虚实相生之趣;墨绿基调中的几处浅绛色,若有雨后初晴阳光熹微之感。



《明皇避暑宫图》北宋 郭忠恕 绢本水墨 纵161.5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藏。《圣朝名画评》中评他的界画,为“一时之绝”,列为“神品”。



明 周文靖 《雪夜访戴图》--- 此图画东晋王徽之雪夜乘舟访问朋友戴逵的故事。全画构图简约旷远,用笔虚多实少,着力于对“夜访”主题的渲染,营造了画面的气氛:近处墨色较深,远处墨色朦胧,画中山、石、树木的处理,有马远的笔法,而积雪则有元人韵味。绢本,淡设色,台北故宫藏。



陆小曼 《秋山泻瀑》 立轴 --- 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她擅长戏剧,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刘海粟这样评价说: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



清 袁耀《巫峡秋涛图》--- 此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巫峡秋景山水壮观景色。图中楼阁以界画为之,工整秀丽。山石用小斧劈皴,画法精工。水墨滋润,浓淡乾湿极富变化。构图繁复,景观开阔。



明 沈周《两江名胜图》--- 此二幅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画面撷取富有特征的景物,简明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构思,单纯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隽永。用笔质朴、凝重,山峦的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对比,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



1900

北宋 许道宁 《雪溪渔父图》--- 许道宁擅长的是林木、平远、野水三种景物,林木萧疏,景色荒率,富于野趣,山的皴法风格狂逸。绢本,浅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陆小曼 《山水图》 扇面 --- 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她擅长戏剧。著名画家刘海粟这样评价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傅抱石 作品 《镜泊飞泉》--- 此幅《镜泊飞泉》为抱石先生1965年所作,作品岩石和几处树木均以重墨勾染,衬出水的明亮,顺水流势干湿并用,笔墨精纯,浑厚华滋,雾气苍茫,大笔挥洒,乃傅氏难得之精品。



620

明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 此画画前后两座茅庵,内有一老者端坐蒲团之上。庵后树木掩隐,小溪环绕,古老的石桥横卧,流露无穷古韵。画右如镜的湖水将画面的意境展开,杳无边际,笔简而意远,既有强烈的真实感又有深远的意境。辽宁省博物馆藏品。



北宋 范宽 《临流独坐图》--- 元朝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其作照耀千古,为百代之师。此作是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山水巨制,画幅上有明洪武时苏伯衡等人的题诗,钤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吴元让图书”、“王献臣印”、“希代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绢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可染《黄山松云图》--- 此图作为可染山水晚年成熟风格的经典之一,其山水意象、造型、构图、笔墨语言形式,特别是书法造诣隐迹其间,达到了丰碑式高峰期的炉火纯青之境。黄山烟岚以千峰万壑为主体的视觉图式是李派山水积墨法与素描体面造型法完美融合的图式,也是成功把握自然造化总体气象的经典图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宋时期李唐二十一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四家创始人——沈周精品画集
山水春秋画记
鉴赏之 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南宋 (四)
这个画院画家不一般,竟独创山石皴法!
历代以圣贤雅隐为题材的绘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