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国领地

 

                                                                  法国本土


        法国本土指的是位于欧洲非岛屿的法国领土,按级别划分为: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地方行政区。大区是最大的行政划分,由大区委员会管理。大区议会每六年由直接普选产生,议会参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大多数事务的管理和财政拨款。每一个大区还有一位大区省长,由政府提名,他的任务是负责区级的政权,比如统筹公安事务等。科西嘉地方行政区域的地位较特殊,跟一个大区相当,但拥有更多权力。

 

        96个省,省是比大区低一级别的行政区域,每个大区包括数个省。跟大区相似,省由每六年直接普选产生的省委员会管理和对其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事务进行财政拨款。各省是在1790年法国大革命中建立,标准之一是所有的公民能够在一天内到达专区政府所在地。今天,省的职责范围经常与大区重叠。同大区相似,每个省有一个省长管理行政事务。

 

        329个区,每个法国省份又被分割为数个区,驻有专区区长,职责是辅佐省长的事务。3879个县。每个区再划分为县,县的角色实质上是提供成一个选举基层网:在县级选举中,每个县推选一名成员代表其参与省委员会。在城市区带,一个市镇通常涵盖几个县;而在乡村地区,一个县通常由一些小镇组成。因此主要行政部门一般集中于县政府所在地。

 

         36568个市镇,市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小的行政分划,对应一个乡村或者城市。即使一大市镇涵盖了数个县,也只下归于一省之区。市镇由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治理,后者由市长主管。他们的权限不一,拥有自己的财政预算。人口最多的三个市镇(巴黎、马赛、里昂)又被分划为45个市区。相当于附属市镇,拥有(市区的)区长和区议会。某些市镇也同时涵盖数个居民点、村庄或镇:这些镇通常源于极少有人居住的居民点、或是地处过于偏僻而无法安置自治行政管理机构,因而被归于邻近的市镇,同时也可能来源于人口迁移计划,例如有一些“新城”被建立在一个或数个市镇区块上,或是基于山区中的车站而建。

 

        法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上述的任何部分都不握有权力。这种划分方法,对于省、区、县和市镇可以追溯至1789年;而大区是比较晚近的划分,建立于五十年代,然后从省行政权的联合发展成为带有议会和独立预算的地方行政区域。过量的市镇以及,实质上有冗赘之虞的划分制度(大区-省),向来引发关于重新划分的讨论,然而到目前为止,甚未有任何新的模式被考量过。不过,为了改善各邻近市镇在公共交通、经济区域等方面的合作,还有许多共同体,整合了不同层次的协作。目前,有32223个市镇(即88.1%的法国本土市镇)归入2510个共同体:14个城市共同体,等级最高的市镇间合作,下辖多于50万个居民,并且包含至少一个人口多于5万的城市,职能甚广,包括经济规划、交通管理、用水管理、垃圾处理等等。156个城郊共同体,针对位于一个至少15000人口的城市的周围,5万以上居民规模的社区,职能通常比城市社区小。2334个市镇共同体,没有人口限制,职能更小。6个新聚落自治会,一个行将消失的类别。最后,从1995年起,还有一个行政划分:地域,如布列塔尼地域。地域代表了一个具有地理、经济、文化或社会一致特性的大地区,宗旨是在协商的名义下团结民意代表以及经济要角,为当地的利益服务。


                                                                   海外领地


        法兰西共和国也有位处法国本土之外的不同行政级别,这些级别大致对应于它们相对本土独立的程度。

                                                          海外大区(省)


        在法国有4个海外大区:瓜德罗普、法属圭亚那、马提尼克以及留尼汪。自2003年始,这些大区与本土的大区有着同样的地位。但它们也同样是一个海外省,自从1946年。这个新的单一省结构(既是大区亦是省)或许随着大区议会和省议会的合并而将要消失,除非有新的省份建立(有提议在留尼汪的南部新建立一个省,使得该大区由两个省组成),不过目前尚处於假设阶段。这些海外大区被进一步划分为:13个区156个县 114个市镇(县的数量多于市镇的数量,与法国本土恰好相左)同样,每个行政划分和它们本土的同级有对等的地位。另外,至2005年1月1日,共有15个共同体结构,集合了88个市镇(77.2%的海外市镇):9个城郊共同体 6个市镇共同体。

                                                         海外行政区域


        2003年后,有6个地位各异的海外行政区域:

        法属波利尼西亚,被命名为一个“海外属国”,具有一个相当自治的地位。它有一个地方政府,由“法属波利尼西亚总统”领导。它的居民具有特殊公民身份,可以投票参加地区议会选举,后者拥有有限的法律权力。地方政府同样可以与各国及各国际组织谈判协议。法属波利尼西亚下辖5个子行政区域,下分48个市镇。
        马约特的地位与一个省相当,拥有一个省委员会。根据2001年7月11日法律,它确切地应为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并且有权利在2010年选择成为全权的法国省。马约特下辖17个市镇,组成同样数量的县。东非国家葛摩也宣称对马约特拥有主权。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具有一个接近与省的地位,有一个省委员会。它的地域被分为两个市镇,没有行政区或乡级划分。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拥有一个特别的地位。

        这块领土由三个王国组成:阿罗、锡加维和乌韦阿,同时定界了三块区域。三个王国的国王负责地区委员会,后者还包括三名来自法国的国家代表。而单院制的法律权力掌握在普选产生的地区议会手中。人口最多的乌韦阿区域被分为三个区:Hahaké、Hihifo及Mua。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既没有行政区,也没有县、镇等行政区划。
        圣马丁岛的法属部分於2007年2月22日脱离瓜德罗普成为独立的海外行政区域。
        圣巴托洛缪岛与同样於2007年2月22日脱离瓜德罗普成为独立的海外行政区域。


                                                          新喀里多尼亚


        就像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也是一个海外属国,拥有很大的自治权。直到为期最早为2014年的公投决定其独立与否之前,它的地位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域”它有一个地区议会,选举产生其政府。新喀里多尼亚的法律自治权目前是所有法国海外领土中最大的。它下分3个行省和33个市镇。
                                                              其他领土


        另外仍有3个其它类型的行政结构对应于法兰西共和国的领土,由于它们缺乏常住人口,并无法组织地方选举:

        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划分为四块区域:凯尔盖朗群岛,阿姆斯特丹岛和圣保罗岛,克罗泽群岛以及阿黛利地(南极)。对于最后这块区域,由于法国已在1959年签订《南极条约》,它的主权已经被放弃。它们从前由巴黎的一个高级行政官员直接管理,从2004年12月起由驻在留尼汪的一名省长管理。
        印度洋上分散的小岛,由驻在留尼汪的一名省长代表法国政府管理,属于海外事务部管辖。
克利珀顿岛,太平洋公海上的小岛,它被列入国家公有财产列表中。它处于总理管辖下,被托管给法属波利尼西亚共和国高级专员。

 

        法国行政划分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


       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


        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汪。


        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该领地的行政长官驻地——在法国海外省留尼汪岛。)


         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法属圭亚那

 

        法属圭亚那是法国海外省地处赤道附近,西与苏里南相邻,东、南与巴西接壤,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320千米。法属圭亚那位于南美洲的东北海岸上,法属圭亚那是如同爱尔兰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小一样。在东方和南方毗邻巴西,北为大西洋,西方是苏里南,围绕着马罗尼(马罗韦纳)和利塔尼河为边界区域。法属圭亚那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属地和一个地区。北临大西洋,东部和南部紧邻巴西,西边与苏里南相接。该国狭窄的海岸线低于海平面,因而逐渐形成大草原。内陆自丘陵到高山地带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内陆平均气温80F(27℃),湿度很大,不过,信风可使海岸一带气候很舒适。每年两个雨季—11月到1月和4月到6月,多为骤雨,没有连绵不断的降雨。约90%国家的居民几乎不住在热带雨林,在巴西的边疆上,从沿海的长滩,逐渐地向谦虚的Tumac-Humac山升起。大多数的圭亚那人,沿着大西洋海岸居住,此区域包含国家大多数有限的道路网。海岸主要与红树属植物沼泽地连成沙滩。动物包括猴子,中南美洲的鳄鱼、马来貘、美洲豹猫和食蚁兽。法属圭亚那是很湿的国家,甚至当不下雨时,空气中湿度也重。因国家处于赤道雨林带上,气温环绕在30°C,且年雨量超过250cm。雨季是从1月到6月,5月雨最多。首府卡宴,和大西洋海岸一样,较适合居住,大部分的内陆区域较闷热。境内沿海地势低平,南部是圭亚那高原向东延伸部分,多丘陵、低山和瀑布。主要河流有马纳河、马罗尼河和奥亚波克河。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1946年法国宣布法属圭亚那为法国的海外省。1977年法属圭亚那又同时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区。1982~1983年,法国社会党政府推行改革,把处理地方事务的某些权力下放给地方议会,但反对对法属圭亚那的行政区地位进行任何改动。法属圭亚那有两个议会,即省议会和地方议会。它们为两个并行机构,共同管理地方事务。两议会议员均由普选产生,任期6年。法国委任的省长为最高行政负责人。政府由省长、两议会议长和在法国国民议会中的议员和参议院议员组成。主要政党有圭亚那社会党、保卫共和联盟、圭亚那民主运动、法国民主联盟等。以农、林、渔业为主,工业很少。农业生产集中在沿海地区,主要生产水稻、木薯、甘蔗和蔬菜等。森林覆盖率达90%,拥有热带特有的各种硬木及可提炼香精的花梨木。矿产主要有铝矾土、高岭土和黄金,旅游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热带自然风光和内陆印第安人村落对游客有很大吸引力。1989年法属圭亚那国内生产总值估计为2.66亿美元。货币名称为法国法郎。该省无铁路,公路总长713千米。法属圭亚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法国援助,大部分制成品、食品和能源需进口。作为法国的一部分,法属圭亚那为欧洲共同体成员。法属圭亚那有铝土、等矿藏。主要出产木薯稻米玉米甘蔗硬木。还开采少量黄金和铝土。沿海产鱼虾。工业仅有制糖、酿酒等小工场。输出海虾、木材、黄金等,输入机器、粮食、石油产品、日用工业品等。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法国援助,大部分制成品、食品和能源需进口,林业、渔业和旅游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法属圭亚那的原来的居民是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印地安人。1498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来到圭亚那的海岸。一百多年后荷兰人开始在这里殖民。1604年法国开始侵入,建立居民点。1616年法国殖民者首先侵入。1676年被宣布为法属领地,称法属圭亚那。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当地居民奋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遭残酷镇压。1794年法国宣布废除奴隶制。1808年英、荷又占领该地。后英国荷兰、法国和葡萄牙相互争夺此地,直到1816年该地复归法国。在1848年的奴隶制度废除以后,种植园的产量,从来无法配合法国的加勒比海殖民地,本地的工业几乎崩溃了。在大约相同的时间,法国决定减少监狱的费用,将受刑人移民至圭亚那,贡献殖民地的发展。约有70,000罪犯-包括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和亨利内在1852年和1939年之间到达。刚开始,许多流放的罪犯,熬过了恶劣的环境,大部分都死于疟疾和发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圭亚那仍然是罪犯的殖民地。1946年法国宣布法属圭亚那为法国的“海外省”。从此以后,许多土著的号召自治,尽管从法国独立之恩惠只有5%,部分因法国的政府供应更多的津贴。从1947年开始法属圭亚那拥有有限的自治权。从此该地区在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会有两个议员席。1968年欧洲在库鲁建立了一个航天发射场,亚利安火箭在这个发射场发射。在库鲁,欧洲太空计划,使法属圭亚那的这个角落,变成了现代的世界,并吸引了一些移居到此工作的力量。1977年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区。法属圭亚那的教育制度与法国的教育制度相同,实行10年免费义务教育。整个欧洲航天局的几乎所有航天发射任务都是在库鲁航天中心发射的,给法属圭亚那带来了不少的收入。经过圭亚那人民的艰苦奋斗,有一部分领土获得解放,成为今天的圭亚那人民共和国,而有一部分领土依旧没有办法夺回,故继续被法国人占领,称为法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人,主要是信奉罗马天主教,且法语是官方的语言。几乎每个人都说本国的混合语克里奥尔语,当时逃亡的黑奴,且美洲印地安人,维持他们自己的宗教,并且说阿拉瓦克语、加勒比语、埃默里永语、瓦亚纳语。标志符号都和法国连结,法郎、警察和人行道咖啡馆都混合法国的影响苏里南是主权国家,圭亚那(圭亚那合作共和国)也是主权国家,历史上这三个地方都叫圭亚那,圭亚那(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独立前是英属圭亚那,苏里南独立前是荷属圭亚那。

 

                                                                法属波利尼西亚

 

       法属波利尼西亚位于太平洋的东南部。西与库克群岛隔海相望,西北临莱恩群岛。由社会群岛、土阿莫土群岛、甘比尔群岛、土布艾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等组成,共有120个岛屿,位于社会群岛的塔希提岛最大。属热带雨林气候,11月~4月为雨季,年均降水量1625毫米。3月份为气温最高月,达28℃,8月为气温最低月,达20℃,年均气温26℃。法属波利尼西亚面积 416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521平方公里。官方语言为法语塔希提语,通用波利尼西亚语。1595年,西班牙人蒙达那首先登上马克萨斯群岛。此后的三百年间,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先后发现了这些群岛并开始争夺所有权。1880年,塔希提岛沦为法国殖民地。至19世纪末,其他岛屿亦被法占领。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56年与法国政府达成自治框架协议,1957年正式命名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由总督管理,领地议会和政府委员会协助其工作。1977年开始实行地区自治,1984年实行内部自治,但法国仍掌管外交、国防、财政和司法权,政府委员会的权力,尤其是商务方面的权力有所增强。法国委派高级专员取代总督为最高行政首脑,管理政府委员会。1984年9月改政府委员会为部长会议,主席由领地议会选出。加斯通·弗罗斯当选为首任主席。1991年4月、1996年5月和2001年5月弗罗斯连任主席。1999年10月,法国参议院提出宪法修正条款,允许该岛增加自治权,并首次就该岛的未来达成协议。波利尼西亚的地位也将从海外领地变成海外国,波也将有权与其他太平洋国家签署国际条约。2000年1月,该修正款提交参众两院联合会议通过,迄今未果。领地议会为领地权力机构,由各群岛选出49名成员组成(2001年5月前为41席),任期五年。领地议会选出7~9名成员组成常设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大会,下设五个地区、市政议会。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旅游业已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自1966年以来,由于法国在南太平洋进行核试验,在波驻军日益增多,促使建筑业和服务行业急剧发展,外来劳务人员大量涌入塔希提岛,使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经济遭到破坏。农业长期投资减少,使农产品出口变成进口,约80%的食品靠进口,椰干因国际市场价格低落而出口锐减。每年靠法国政府提供援助补贴财政亏损。1995年法国与波利尼西亚达成协议,1996年~2006年,法国每年将提供283亿太平洋法郎援款;并于1996年初最终停止核试验。该协议有望能促使波利尼西亚发展多样化经济,增强长期坚持独立的倾向。为增加财政收入,1997年10月政府宣布实行增值税。波是太平洋共同体成员,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获得该共同体的援助、技术指导和培训。波政府正在努力寻求与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发展紧密的经贸关系,以促进其出口的能力。波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在于服务业和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这两个行业为波创造了可观的就业机会。波的珍珠养殖行业则增长较慢,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日本经济衰退的影响,而日本是黑珍珠的最大进口国。90年代后期波经济持续增长,1998年增长6.2%,99年增长4%,2000年增长4%。波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法国的财政支持和波的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农产品有椰子、蔬菜、柑橘、菠萝、香草、咖啡等。主要港口帕皮提,远洋轮船定期在此停泊。有塔希提国际海运代理公司及其他几家海运公司,航线通往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美属萨摩亚新喀里多尼亚智利、斐济及其它欧洲和亚洲国家。该岛主要进口商品有大米、糖、面粉、水泥、石油产品及机械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椰油和人工养殖珍珠。波利尼西亚群岛一百一十八个岛中的最大之岛,位于南半球,纽西兰东北方,夏威夷之南,目前仍属法国海外殖民地,官方语言为法语。大溪地是玻里尼西亚群岛国际机场和首府所在地,总面积约一千平方公里,形状从空中鸟瞰似尾鱼,鱼头鱼身被称为“大大溪地”,鱼尾叫“小大溪地”。自一八五一年成为法国殖民地,至一九五八年波利尼西亚人方取回自治权,但因常年以来脱离不了法国的经济资源和金援而甘心为臣。法国势力在此巨大地影响了当地的信仰、食物、文化和人种。1966年起,法国一直在穆鲁罗瓦岛和土阿莫土群岛进行核试验。1975年-1992年,法国在该岛共进行135次地下核试验和52次大气核试验。1995年,法国新当选的总统希拉克宣布继续于1年内在该岛进行8次核试验。1996年初,波利尼西亚独立科学家小组发表了关于法国核试验场有放射性化学物质渗漏到该岛海域的报告。法国政府对此予以承认,但否认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威胁。1997年底,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在日内瓦发表一篇有关穆鲁罗瓦岛核试验场情况的报告,指出从1963~1996年在核试验场雇佣的1万~1.5万人员中,18岁以下的占10%,16岁以下的占60%以上,因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因此,法国政府于1997年着手拆除核试验场设施,1998年7月完成拆除工作。1999年,法国政府被行政法院判决向波利尼西亚赔偿2.04亿太平洋法郎。

 

                                                         大洋洲岛屿

 

    太平洋仍然是一片尚未征服的海域。它的面积比地球上所有陆地加起来还要大,海面上撒布着大大小小25000多个岛屿,这些岛有一半还荒无人烟。有很多岛都没有名字,一岛多名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无法统计出]名称 

        在大洋洲岛屿中,除新西兰的南、北二岛外,其余绝大部分位于太平洋中部,犹如繁星散布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30度和东西经130度之间浩瀚的热带海洋里。太平洋岛屿是一个群岛套群岛的“万岛群岛”。陆地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占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的11.6%。太平洋岛屿中最大的岛屿为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其面积78.5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大洋洲岛屿人口占大洋洲总人口的23.3%。按地理特点和当地原有居民的肤色、语言等特征,太平洋岛屿可划分为三大组,即位于西南部赤道以南,180度经线以西的美拉尼西亚(意为“黑人群岛”),自西北向东南延伸;位于西北部绝大部分在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密克罗尼西亚(意为小岛群岛),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延伸;位于东半部的180度经线以东,南、北纬30度之间的波利尼西亚(意为多岛群岛),自西北向东南分布。这三大群岛处于亚、澳和南、北美洲之间,东西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又联系着各大洲的海、空航线和海底电缆经由之地,其中关岛、威克岛、中途岛、瓦胡岛等都是太平洋航线之中途要站。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太平洋岛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然条件

 

        大洋洲岛屿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后者又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伊里安岛和美拉尼西亚的大多数岛屿都属于大陆岛,面积较大,既有高大崎岖的山地,也有宽窄不等的沿海冲积平原,有利于发展农业,最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矿藏。波利尼西亚的夏威夷群岛就是典型的火山岛,迄今仍有火山活动,这种岛屿海拔较高,火山熔岩、火山灰经长期风化,土壤肥沃,森林茂密,适宜发展农业,也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密克罗尼西亚以珊瑚岛为主,面积较小,地势低平,水分渗漏严重,土壤肥力较低,对农耕不利。部分岛屿储藏有丰富的磷酸盐矿。礁湖和环礁有缺口同外洋联系,往往形成船只避风的良好港湾。

       大洋洲岛屿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热带(雨林、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5°~ 28℃,年较差一般不超过 5℃。年平均降水量大多为2000~30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4000毫米,如夏威夷群岛中的考爱岛,其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2 040毫米,是世界降水量最多地区之一。西部各岛由于受大陆影响,季风显著。在密克罗尼西亚的加罗林群岛附近和波利尼西亚的中部,为台风的发源地。

        大洋洲岛屿除珊瑚岛外,植物均甚繁茂,生长着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椰子、咖啡、可可、香蕉、菠萝、甘蔗、橡胶树等。在沿海地带牧草茂盛,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美拉尼西亚热带森林茂密,盛产白檀木、红木等珍贵木材,世界驰名。太平洋岛屿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最重要的是磷酸盐矿,分布在瑙鲁、基里巴斯的大洋岛及所罗门群岛等。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金、铜、铬、镁、石油等的储量也比较多。此外,还有钴、银、铝土矿等。波利尼西亚中部的莱恩群岛盛产珍珠。
                                                             经济概述

 

        在长期殖民统治和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下,太平洋岛屿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畸形,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了片面的发展,例如瑙鲁和基里巴斯的磷酸盐矿、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铜矿、斐济的甘蔗、汤加的椰子和香蕉等,都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收入或其出口总值中占到50%以上,个别国家如基里巴斯高达90%。然而粮食生产却非常落后,长期不能自给,依赖国外进口;制造业基础异常薄弱,工业产品依靠输入,形成典型的“单一经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者,把太平洋岛屿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它们农矿产品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60年代以来,新独立的国家正在改变和克服过去在长期殖民地和外国垄断资本控制下所形成的“单一经济”的状况,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多样化经济,来增加国民收入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例如瑙鲁从1970年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对磷酸盐的开采和出口,利用垃圾填平废矿区,积极发展农业,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提倡远洋捕鱼,兴办航运事业,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生产。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在战后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向多种经营发展。 

       大洋洲岛屿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和采矿业,次为新发展的旅游业,近些年来,民族工业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棕榈、甘蔗、菠萝、香蕉、芒果、咖啡、可可、橡胶等。椰子分布较为普遍,以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斐济、所罗门群岛、西萨摩亚等国为最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椰子种植园为主,多为外国资本控制。年产椰子240~260万吨,占世界的6~7%,大部分供出口,占世界椰子出口总量的10~12%;年产椰干33~36万吨,占世界椰干出口总量的8~9%。棕榈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地,年产棕榈仁、棕榈油分别为6万吨和16万吨。甘蔗主要分布在斐济、夏威夷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其中以斐济种植最多,收获面积6万公顷左右,年产甘蔗350~420万吨,集中在维提岛和瓦努瓦岛的西部。甘蔗种植园多被英国控制。菠萝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西萨摩亚、库克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地,年产量2~3万吨,其中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产量较多。香蕉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西萨摩亚、斐济、新喀里多尼亚等,年产香蕉110~120万吨,其中巴布亚新几内亚占大洋洲总产量80%以上。芒果主要产于库克群岛。咖啡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为最多,年产可可豆3.4万吨,绝大部分供出口。橡胶主要集中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次为西萨摩亚。此外、还有汤加和库克群岛的柑桔、柠檬和酸橙,汤加和斐济的凤梨等水果。新赫布里底群岛的白檀木、乌木等珍贵木材以及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香草等也较有名。除经济作物外,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有薯类、玉米、水稻等。薯类以木薯较为重要,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汤加等。玉米产于斐济和新喀里多尼亚。水稻主要栽培于斐济、所罗门群岛等。畜牧业比较发达的有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等。渔业以西萨摩亚最为重要,鱼类是当地居民的主食。其次,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等捕鱼业亦较发达。

     (2)采矿业是大洋洲岛屿的第二大经济部门。主要有磷酸盐、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开采。磷酸盐矿藏丰富,质量高,含磷37%以上,开采方便。战后年产量近300万吨,主要分布在瑙鲁,其领土仅有24平方公里,但约有2/3的土地蕴藏着磷酸盐矿,其产品之高为世界之最。第二次大战前的1939年出口量占太平洋岛屿的3/5以上。1968年瑙鲁独立,1970年成立国家磷酸盐公司,使磷酸工业国有化,其开采、处理、运输全部机械化,使磷酸盐的开采有较大的增长,年出口量 200万吨,主要运销澳、新、日、英等国。磷酸盐矿是瑙鲁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国外的房地产收入,而农业所占的比重很少。80年代估计,瑙鲁磷酸盐矿蕴藏量为2 400万吨,按目前每年200万吨的速度开采,到20世纪末将告罄。所以近几年来,磷酸盐的开采及其出口均比以前有所减少,主要是磷酸盐储量减少,瑙鲁政府控制开采和控制出口的缘故。其次,基里巴斯的大洋岛曾盛产磷酸盐,年产量60万吨,由英、澳、新合股经营,70年代末已停产,磷酸盐矿合罄。太平洋岛屿的有色金属开采主要有镍、铬、锰、铜等。其中镍矿开采的历史较长,镍矿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岛,其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镍5万吨左右,居世界前列。金属镍主要运往美、英等国。铬矿开采较为重要,产量亦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锰矿开采在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铜矿的开采集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干维尔岛上,储量9.44亿吨,年产精铜砂约60万吨,占国民总产值的1/3和出口总值的1/2,在太平洋岛屿中居首位。太平洋岛屿的采金业比重重要,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1988年产黄金31900公斤)、斐济(2864公斤)等,此外还有采银业。

     (3)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大洋洲岛屿的旅游业发展很迅速。维提岛、塔希提岛、瓦胡岛、关岛等,均处于国际交通线上,还有许多岛屿由于山水绮丽,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也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现在,旅游业在太平洋岛屿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收入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汤加的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3以上。汤加对外贸易的逆差部分,主要由旅游收入和侨汇来填补。斐济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的1/4,仅次于蔗糖的出口,占第二位。关岛、法属波利尼西亚、西萨摩亚、图瓦卢、瓦努阿图等也大力发展旅游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专门建立了旅游机构。总之,旅游业的发展为太平洋岛屿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增加了外汇收入,而且也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并提供了就业机会。

     (4)近20年来,大洋洲岛屿的民族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战前,这里的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几乎全被美、英、法等国所控制。战后日本等国垄断资本乘机渗入本区。但自60年代以来,太平洋岛屿随着新兴国家的相继独立,其民族工业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如瑙鲁的磷酸盐工业,斐济甘蔗制糖工业,汤加、图瓦卢等国的椰子加工业,所罗门、基里巴斯、瓦努阿图等国的渔产加工以及西萨摩亚的木材加工等部门也有一定的发展。

        由于大洋洲岛屿处于亚洲、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通道上,又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位置上十分重要。太平洋岛屿的海、空、铁路、公路运输相当发达,特别是海、空交通使得各岛与世界各地有了广泛的联系。海洋运输除了本地区岛屿之间的联系外,同其他各大洲主要国家的重要港口的贸易往来最为重要。太平洋海底电缆通讯尤为重要,经太平洋岛屿最主要的海底电缆线有:从北美洲经瓦胡岛的火奴鲁鲁、中途岛、关岛到亚洲;还有从加拿大的温哥华经芬宁岛到斐济维提岛的苏瓦,这些都是电讯往来的重要线路。目前,美国在太平洋设有卫星站,对太平洋地区电讯往来有一定的影响。太平洋岛屿的航空运输也占重要地位。有不少岛屿修有飞机场,如威克岛设立现代化的航空站,即是横渡太平洋航空线的中间站。瓦胡岛上也有铁路分布,主要运输矿产品和农产品等。太平洋岛屿公路线长约3万公里,大多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的维提岛、夏威夷群岛等,公路一般为环岛式,以运输农产品为主。

        大洋洲岛屿的对外贸易输出的农产品主要有:椰子、椰干、椰油、棕榈仁、棕榈油、咖啡、可可、蔗糖、香蕉、菠萝、柑桔、水产品、橡胶、木材、珍珠、贝壳等;矿产品有;铜砂、磷酸盐矿、镍、锰、铬、黄金、白银等。主要进口有粮食、食品、饮料、燃料(石油)、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纺织品、日用品等。贸易对象主要是美、英、法、德、澳、新等国。

                                                           主要岛屿

 

        关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的最南端,面积540平方公里、人口12.8万。其两有天然良港——阿加尼亚。战前属美国管辖,由于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日本占领。现为美国“未合并的领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海、空基地主要栽培椰子、咖啡、可可、甘蔗、烟草,种植玉米、稻谷等。工业主要有炼油、纺织、食品加工等。关岛的安德逊空军基地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个重要战略空军基地。美海军在阿加尼亚设有航空站,在阿卜拉港有潜艇基地。战后旅游业兴盛,每年游客近50万。瓦胡岛位于夏威夷群岛的东部,面积1554平方公里,人口近70万。岛上有10余个飞机场。南岸中部是世界著名的珍珠港。1911年美国建成巨大的海军基地,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海、空基地之一。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在两小时之内毁伤在港舰艇的一半,造成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战后经过恢复,现有铁路通至火奴鲁鲁,也是太平洋海、空交通枢纽和国际商港。盛产甘蔗、菠萝、香蕉等。工业主要有炼油、炼铝、制糖、水果罐头等。威克岛位于关岛和夏威夷群岛之间,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太平洋的踏脚石”。 1898年被美国占领。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 000多,为美海、空军人员。是美国民航和军用飞机从檀香山到关岛、东京的加油站。1962年建成现代化机场。1974年被用为导弹试验基地。从70年代中期至今,这里已成为美空军紧急降落基地。它不仅是横渡太平洋的中间站,而且还是夏威夷群岛与关岛间海底电缆相通之地。维提岛是斐济的最大岛屿,面积10490平方公里,人口20万,盛产甘蔗、咖啡、椰子、香蕉等。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及开采黄金等工业较为重要。苏瓦是个自由港,为南太平洋经济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有空期海、空航线联系英、美等国。塔希提岛是社会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经济活动中心,面积1042平方公里,人口9万多,适宜栽培椰子、甘蔗、香蕉、咖啡、香草等。主要矿物为磷酸盐。帕皮提是个重要海港,能停泊远洋巨轮。战略地位重要。航线通往美国、巴拿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输出椰干、香料、珍珠、贝壳、磷酸盐等。战后,法国在此建有飞机场和核试验站。目前旅游业发展较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国国土面积不大,但专属经济区面积却排名世界第二
法国人眼里的法国有多大?地跨六大洲,面积超100万平方公里
法国在太平洋试验核武?
法国拥有1169万平方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世界第一
世上唯一领土跨五洲的大国,不是英国……
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岛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