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欧洲地理大发现背景、过程与影响

初探西北新航路及其发现

老卡博特领导的英国首次远航探险

1、背景

  15世纪末,当葡萄牙、西班牙在积极进行或筹备远航探险的时候,英国人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15世纪下半叶,英国已成为先进国家。在政治上,1453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485年红白玫瑰战争结束,英国政局稳定,建立了都铎王朝,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形成。在经济上,英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发展的比较快,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上,15世纪时,农奴制已被消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崛起,是资本主义萌芽生长得最茁壮的国家之一。在航海方面,15世纪初成立了“商人开拓者”公司,与汉撒同盟竞争,从事海上货运。英国商船出现在西欧沿海各地,并有武装护航。英国的渔业也快速发展。英国渔船常到北大西洋深海捕鱼,甚至常到冰岛一带捕鱼。作为海岸线最长的岛国,英国的航海业也迅速成长起来。在这种国情下,英国于15世纪末挤进了航海探险地理发现的行列,不过它这时还只能扮演配角。

2、过程

  当时,英国西南部的海港重镇、渔业中心布里斯托尔成为英国人航海探险地理发现的中心和基地。从1480年起,布里斯托尔的商人们便开始陆续派出船只,去寻找传说中神秘的亚特兰蒂斯(大西洲)、巴西群岛和安的列斯群岛,并寻找新渔场。这年,一个叫约翰·介伊的人出资组建了一个探险队,去寻找据说在爱尔兰以西很远的巴西岛。这次探险虽然无功而回,但从此开始了几乎每年一度的持续的航海探险。布里斯托尔的商人们在得知哥伦布的发现后,加快了探险的步伐。他们出资装备了一个英国探险队准备西航,并由移居此地的意大利人约翰·卡博特担任探险队领导。1496年3月5日,英王亨利七世颁发了给卡博特父子的许可敕令。敕令授权他们“以充分的和自由的权利航行至东海、西海、北海(按:指英国以东、以西、以北的海洋)的所有海域、区域和海岸,去寻找、发现和考察位于世界任何部分的、迄今为基督教世界所不知的、异教徒和不信神者所居住的一切海岛、陆地、国家和地区。” 国王约定从探险的收益中提取1/5的利润,并在敕令中故意不指明可以向南航行,以避免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发生冲突。

  1497年5月20日,卡博特率以其妻子命名的三桅帆船马修号和18个成员,离开布里斯托尔向西航行。此次探险主要以开辟去东方的新航路、获取香料为目的,他们采取等纬度航行法,一直把航线保持在北纬52度的纬线上。6月24日,他们发现了陆地。卡博特称其为“首次见到的陆地”,这里是纽芬兰岛的北端。他们在最近的一个港湾登陆,举行了占领仪式,插上蓝底红十字的英国国旗和威尼斯国旗(卡博特是威尼斯籍)。他们在这一带没有见到人,但发现了有人活动的证据,如猎捕动物的套索、织网的骨针和被砍过的树。卡博特然后向南偏东航行,考察了纽芬兰岛的全部东部海岸线,并绕过纽芬兰岛向东南凸出很远的阿瓦朗半岛,到达了北纬46.5度,西经55度。在阿瓦朗半岛周围的海域里,卡博特等看到了大群的鲱鱼和鳕鱼,这样就发现了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的纽芬兰大浅滩(Grand Banks)。这是世界上鱼类资源最丰富的海区之一。卡博特正确的估价了他对大浅滩渔场的发现,他回去后宣布,英国人可以不再到冰岛渔场而可以到新发现的渔场捕鱼了。7月20日,卡博特开始掉头走原路返航,8月6日回到布里斯托尔。约翰·卡博特认为他到达了东亚、中国,发现了“大汗的王国”的大片陆地,并绘制过一幅他首次远航探险的地图,可惜未能流传下来。亨利七世则把卡博特“首次见到的陆地”改名为“新发现的陆地”,即纽芬兰(Newfoundland)。

(二)卡博特父子的第二次远航探险

  卡博特的首次远航探险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他们认为自己没花多大力气便取得了与西班牙人一样、比葡萄牙人还抢先一步的巨大成绩,因为卡博特首航发生在哥伦布首航之后,达·迦马首航之前。于是,英国很快组织了对“中国”的第二次远航探险。1498年3月,亨利七世下达了批准令,5月初,以约翰·卡博特为首的探险队启航。这次共有5条船,约200人。其中一艘出航不久便损坏,停靠在爱尔兰,退出了探险。

  关于这次航行探险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人们推测,老卡博特在航行途中病死了,小卡博特·塞巴斯蒂安自然接替了父亲的指挥权。根据英国史学家伊莎贝尔·巴克利和西班牙地理学家拉斐尔·帕拉西俄斯(Rafael Palacios)的研究,此次探险从布城出发后驶向西北,先后经过了格陵兰岛、巴芬岛、后来由法国人卡提耶尔命名的圣劳伦斯湾,绕过了上次发现的纽芬兰,沿大陆海岸线继续向西南航行,一直到了马里兰(美国)后直接返航。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第二次探险耗费巨大,但无任何收益,得不偿失。实际上水手们没有注意到或没有认识到那一带的毛皮财富和森林资源。奇怪的是,人们获知卡博特父子第二次远航探险的地理发现成果并不主要来自英国的历史文献,而主要来自西班牙的历史文献。制图家胡安·德拉·科萨于1500年绘制的地图是已知最古老的画出了新大陆的著名地图。原图长186厘米,宽96厘米,彩色,制于羊皮上。

  15世纪末卡博特父子的两次北美航行探险具有较大的意义:

1.他们继诺曼—维京人之后,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和大航海时代首先发现了北美广大地区,从而开始了发现北美洲的进程。

2.他们在北纬52度至北纬36度的水域两次横渡北大西洋,从而把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扩展到北美和北大西洋。

3.他们发现了盛产鱼类的纽芬兰大浅滩,以后从16世纪初便吸引了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的渔民前去捕鱼。

4.他们的航海探险使英国加入地理大发现的行列,也是英国这个后来最大的殖民帝国、海洋霸王海外扩张的嚆矢,还是北美洲后来成为英语区的滥觞。

5.他们的航海探险证明,北美东北部没有香料、黄金、珍珠,没有城市,没有人眼。他们遇到的(二航时多次登陆并遇到)不是高度文明的中国人,而是身披兽皮,极其落后的印第安人。北美东海岸绝不可能是中国、日本、印度的东海岸。他们的航海探险从而促进了美洲是一块新大陆的认识的发展。此后,加上维斯普奇的发现,英国人开始把北美和东亚逐渐区分开来。

(三)小卡博特的北美航行探险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小卡博特·塞巴斯蒂安在第二次远航后,可能是因父亲去世而伤心,不再去北美探险了。英国人由于失望灰心,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也不再进行沿西北航线前去东亚的任何新的认真的尝试了。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卡博特后来又在大西洋北部、美洲东北部高纬度地区进行了两次独立的远航探险和发现活动。

  第一次发生在1504年。这年春天他率布里斯托尔商人提供的两艘船出发,到达了北美大陆,但不知他到了哪些地点。6月他们开始转向返航,秋天回到了布里斯托尔。这次远航的地理发现成果不清楚。但在经济开发方面,两艘船带回了从纽芬兰地区捕获腌制的40吨咸鱼和7吨贵重的鳕鱼肝脏。

  第二次远航探险是1508—1509年。小卡博特指挥由英王提供的两艘船,先经过冰岛和格陵兰岛,到达拉布拉多。小卡博特考察了直到北纬64度的拉布拉多东海岸。为了寻找通向东亚的西北新航路,他钻进了一个海峡。据保存下来的他的报告所提供的的信息判断,海峡位于北纬61度与64度之间。他们沿海峡向西北穿行了约10个经度,约540公里才得以通过。然后转向西南,进入一个开阔的大海,小卡博特称之为“太平洋” (Τихий Οкеа)。(这时麦哲伦所横渡的太平洋还没被发现和命名)。这实际上是,继诺曼人之后,小卡博特首先发现了哈得逊海峡和哈得逊湾。由于船员们惧怕严寒和浮冰,小卡博特退出海峡,沿北美东海岸向南航行到今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带的纬度,然后返航。今天,以卡博特父子姓氏命名的地名只有加拿大不太重要的卡博特海峡。但这不表明卡博特父子几次北美航行探险发现不甚重要,也不说明他们的历史地位无足轻重。


威洛比、钱瑟勒对东北新航路的首次探险

(一)背景与原因

  16世纪中叶,英国的商业经历了一场衰退,贸易额急剧下降。伦敦的一些商人去请教年迈的老探险家塞巴斯蒂安?卡博特。在他儿子小卡博特的倡议和帮助下,一些伦敦商人于1548年组成了“商人企业家协会”(《Двинская Летопись 》),“目的是探索和发现人们至今未知的地域、陆地、海岛、国家和领地,并通过海路航行到迄今人们至今未访问过的地区。” 当然,协会当前最直接的努力目标是开辟东北新航路到达中国。协会的三位主要发起人卡博特、诺森伯兰(郡)公爵达德利和学者约翰?迪也如此主张。其中约翰? 迪深受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的影响,他们推测,欧亚大陆的最北端为北角(North Cape,在挪威),或塔宾角(Cape Tabin,在北亚),此后,海岸线将向东南倾斜直到中国,因此,东北航路的大部分航程将处于温带水域。

  英国人热衷于东北新航路有着自身的经济上的原因。当时英国的主要货物是呢绒、毛料、毛纺业,养羊业是英国的民族工牧业。而这类厚型衣料、织品在南亚、东南亚这些热带地区显然没有什么销路。而在东北航路沿途的寒冷的文明开化地区,则有销路(这一点后来在俄国实现了)。当然,沿途未开化的土著蛮族是不能提供市场的,但北角和中国之间可能居住着属于中华民族、语系、文化的文明的民族,有希望同他们贸易。

(二)经过

  基于当时的情况和上述的考虑,商人企业家协会购置了3艘船,任命威洛比为探险队队长兼旗舰好望号船长,钱瑟勒为慈善号船长。3艘船共370吨,乘员115人。探险队员们立下誓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任何人泄露协会的秘密,以免协会因此而蒙受损失和亏本。” 。1553年5月中旬,探险船队驶出了泰晤士河河口。由于风暴和逆流,钱瑟勒的慈善号与船队失散了。而威洛比船队则到达了新地岛西南的突出角古斯地。这样,英国人在俄罗斯渔猎人之后重新发现了新地岛。不过它在西欧被称作“威洛比之地”达两个世纪。1554年冬季(11—12月),俄罗斯白海沿岸的居民在诺库耶夫岛之外的海区、瓦尔泽纳河河口发现了两艘船。人们在船上找到一份商人的遗嘱,从中得知,威洛比和他的大部分同伴一直坚持到1554年1月,之后全部罹难,无一幸免。1555年,在莫斯科移交给钱瑟勒和英国商务代办的有那两艘船、威洛比及其同伴们的骨灰,以及船上的给养货物、航海日记、日记和其他一些文献。

  钱瑟勒的“慈善号”在与威洛比走散后,顺利地驶抵瓦尔德港。他们在那里等候威洛比一星期,然后决定单独继续探险。慈善号驶进白海,1553年8月24日进入北德维纳河河口,到达俄国白海重要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钱瑟勒上岸后乘雪橇到莫斯科晋见沙皇。伊凡四世接见了英国使节,表示愿与英国通商贸易。1554年3月,沙皇派人护送钱瑟勒回国。钱瑟勒返国后,商人企业家协会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正式承认,1555年改组为莫斯科公司,这是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卡博特任公司总经理。1555年,莫斯科公司派遣钱瑟勒率船前往俄国通商,双方达成了一些商业协议。钱瑟勒返回英国时,沙皇使节涅比同行。当他们行至苏格兰附近时,那艘船不幸失事,钱瑟勒遇难。涅比得以逃生,并到达英国,受到礼遇,成为俄国派往英国的第一位官方代表。

(三)成就

  1553年的威洛比—钱瑟勒航行是寻找东北通道的首次探险。探险队重新发现了新地岛和其他一些小岛,查明了挪威北部的大陆海岸线,弄清了它们没有如维拉札诺等担心的那样、延伸到北极或与北美洲相连。这次探险开辟了西欧大国英国与东欧大国俄国之间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新航路,从而开始了英俄间稳定的密切的直接的海上联系。在此之前,莫斯科大公国、沙皇俄国(1547年大公始称沙皇)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都还没有出海口,俄国与西欧的海上联系也受汉撒同盟的掣肘。这次航行是地理大发现以来最悲壮、损失最惨重的探险之一,也是从卡博特起探寻北方航路以来最悲壮、损失最惨重的探险,2/3的船员被活活冻死。继狂风巨浪、坏血病以后,第三个巨大的魔影——酷寒和冰冻向航海家探险家逼来。这表明和预示着在寒带极地冰海航行探险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威胁。

英俄新航路的扩展和西欧对沿途地区的了解

  英俄新航路开通后,英国的“商人探险家”从俄国人那里了解到有可能源于亚洲腹地的鄂毕河,便希望能溯河而上前去中国。1556年,他们派斯蒂文?巴罗率一艘仅10人的小船前去鄂毕河。巴罗参加过钱瑟勒的探险。关于这次航行,巴罗写过一份很有趣的报告,他的所谓“发现”没有超出俄国人已知的范围,但他的报告成为西欧文献中首次提到有关北部冰海航行的详细而准确的资料。从巴罗起,西北欧开始注意收集有关北极的自然地理资料。另外,巴洛直截了当的指明了俄罗斯白海沿岸的居民当时已航行于北冰洋海域,并沿着新地岛两侧完成的地理发现。

  参加过钱瑟勒探险和巴罗考察的理查德?约翰逊,于1556—1557年遵照莫斯科公司的安排,收集和编写了许多关于北亚地区的情报资料许多关于北亚地区的情报资料,流传至今的有它的两本笔记。其中一本笔记援引了“一个芬兰人”的话报道了鄂毕河以及鄂毕河流域各民族的情况。第二本笔记言明,其中关于鄂毕河两岸与河口沿海岸涅涅茨人地区的报道,是从俄文资料译过来的,叙述的是去过此地考察的俄罗斯人费多尔?托夫特金的探险活动。1557—1559年间,约翰逊又同安东尼?詹金森一起去中亚游历过。

  英俄新航路打通后,英国商人、探险家忙于英俄贸易,并又设想通过俄国去波斯和中亚,再去中国。这方面最著名的行动是詹金森的旅行探险。1557年5月詹金森率4艘船到达白海,然后登陆到达莫斯科过冬。第二年春,他沿着伏尔加河到达里海,渡里海到东岸,骑骆驼穿越沙漠到达阿姆河,12月到达阿姆河中游流域的中亚商业中心城市布哈拉(Bokhara,今属乌兹别克)。詹金森盘桓了几个月,因听说东去的路上战争不息,便原路返回。这条看似可行的去东方的新通道既不近捷也不安全,不能发挥航海水运的优势。此后,英国商人、航海家、探险家忙于用海盗形式与西班牙斗争,忙于探寻西北航路,暂时放松了探寻东北航路。

  1580年,英国人恢复了开辟东北新航路的探险。此时,英国人已经从俄国人那里得到了关于欧洲东北海岸、鄂毕河以及北方洋冰海的充分可靠的资料,同时他们还吸取了威洛比失事的惨痛教训,总结了巴罗失利的原因。莫斯科公司准备了2艘船,总吨位仅70吨,乘员约20 人,由彼特和杰克明指挥。他们拟先沿巴罗走过的航线到达瓦伊加奇岛甚至喀拉海,然后再往东航行,到达中国及其领地,并要在中国境内到达汗八里城(北京)和行在(杭州)。从彼特和杰克明的名义下达的三个训令和根据彼特的航海日记编纂的一本笔记,是此次探险保存下来的4份重要文件。从这些文件可知,他们在1580年5月底驶出泰晤士河河口,但后来由于航线不清、气候恶劣,8月22日两船失散,彼特于1580年12月才返回英国,1581年2月,杰克明的船与一只丹麦船一起驶向冰岛,后失踪不回。此次航行,英俄新航路扩展延伸到喀拉海南部。不过,由于俄罗斯的地理发现也在进行,所以他们到达的地区仍是俄国人已到已知的地区。其中的一些地理发现(如发现尤戈尔海峡)只能算重新发现或二次发现。

  从此,英国人打通去中国的东北航道的希望破灭了。在东北航路上发现陆地并把它们变成英国领地的希望也破灭了。他们不再做新的努力,尽管他们已到达的海湾与鄂毕河河口海湾鄂毕湾只隔着一个不很大的半岛亚马尔半岛(宽200公里,长550公里)。而鄂毕河的上游源头已到了蒙古高原西北部,进入了中国新疆(支流额尔齐斯河),抵达蒙古国西北边陲(干流)。一些英国史家认为,此后1584年,还有莫斯科公司的人员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启航,渡过喀拉海到达了鄂毕湾。如果确有其事的话,有关此次探险的人名、船只、人员、航线、文献、文物等各种情况均不得而知。



德雷克环球航行

(一)背景

  英国自15世纪末开始海外探险和地理发现后,把注意力集中于探寻西北通道和东北通道。在这两个方向的探险可以不受西班牙葡萄牙威胁,对英国来说也相对近便,并也取得较大的成就。从16世纪中叶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长,英国开始西、葡传统的海外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进行渗透,觊觎富饶的亚热带、热带海洋和地区。于是,英国人开始在大西洋上袭击从墨西哥和中美洲载运贵重金属返回西班牙的船只和从西非贩运黑奴岛美洲的西班牙船只。

(二)经过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1—1596)是英国反西班牙海盗活动的最活跃人物。1577年,德雷克开始了他一生冒险事业中最重要的行动。这次行动的结果也是他始料不及的——使他从大海盗冒险家成为航海家、探险家、地理发现者。这一行动就是他继麦哲伦后第二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伊丽莎白女王和一些大臣用个人的钱支持、帮助了这次冒险。德雷克一共准备了3艘排水量约100吨的海盗船,两艘小一些的补给船,乘员共160多人。这次航行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与西属美洲以南的居民通商,探索传说中的南太平洋中的未知陆地,狠狠抢劫打击西班牙人。

  1577年12月中旬,德雷克船队离开普利茅斯,先沿旧大陆海岸到达佛得角群岛,然后斜渡大西洋于1578年4 月到达南美拉普拉塔河口,接着沿海岸向南航行。在南纬47度一带的巴塔哥尼亚海岸,英国人得到巴塔哥尼西人的友好接待和帮助。6月底,他们进泊麦哲伦曾经越冬的圣胡利安港。德雷克抛弃了给养已基本耗尽并已破损的两艘补给船,船上的有用物资被转移出来。德雷克还把旗舰鹈鹕号改名为金鹿号。这样,船队缩小到3 艘船。8月下旬,英国船队驶进了麦哲伦海峡,随队牧师弗雷斯·弗莱彻首次报道了所目睹的火地岛人的情况。9月上旬刚驶出海峡,船队就遭到了经久不息的风暴袭击,风暴持续到10月底。在风暴中一艘船失踪失事,一艘船被逼回海峡,在那里避风等待了一个月后被迫返航。旗舰金鹿号则被风暴向南推移了5个纬度,到达了合恩角一线。这样,德雷克取得了第一项地理发现:发现火地岛不是南部大陆的一个海角或半岛,而是一个海岛,海岛之外,仍是广阔的海洋。三个世纪后,当探险家们发现南极洲后,人们把火地岛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峡称为德雷克海峡。

  金鹿号挺过风暴后仍按计划向北航行,11月底,进泊南纬43度一带的奇洛埃岛,受到岛上印第安—阿劳堪人的驱赶,并有两人被打死。德雷克只得离开此地,继续北上,在奇洛埃以北的智利海岸,受到了印第安人的友好接待,并得到了一位领水员的帮助,顺利到达了南纬33 度的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英国海盗大肆抢劫了这座西班牙移民城市,并夺取了一艘泊在港中德载着酒和黄金的西班牙船。德雷克继续向西北航行,并通过实地探查“割去了”西班牙人在地图上向西多画出的10万平方公里的智利西海岸土地,因为这些土地实际并不存在,或者是西班牙人故意这样画的。这样他便取得了远航以来的第二项地理发现。德雷克航行之后,南美洲的轮廓在欧洲出版的地图上便与今天人们在地图上所看到的差不多了。

  金鹿号驶过南回归线后,抢劫了一些西属港口。其中在卡亚俄港(今秘鲁利马)的一次干得最得意,缴获了许多宝石, 13箱银币,80镑黄金和26袋银锭。在美洲西海岸频频得手的金鹿号可以返航,“满载而归”了。德雷克推测,原路返回十分危险,损失惨重的西班牙人很可能在麦哲伦海峡一带等候着他(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于是这个惯于冒险的冒险家决定探一次险,北上穿越西北通道,环绕美洲大陆,东渡大西洋回国。金鹿号于是沿美洲太平洋海岸北上,沿途又在尼加拉瓜、墨西哥海岸外抢劫了西班牙人及此,其中包括大贵族唐·札拉特的财物。到达北纬42度后,下起大雪,船上滴水成冰,风暴迭起,在他们到达了48度线附近(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后,他们决定返回温带的纬度。6月中旬,英国人又南下到了北纬38度一带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他们在这里停泊和整顿,并在岸上建立了一个营地。英国人和当地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友好相处、互赠了礼物,得到了补给。双方还达成共识和协议,当地居民和土地归附英国。德雷克把这一带取名为新阿尔彼荣之地。7月中旬,德雷克离开新阿尔彼荣之地,决定横渡太平洋前往摩鹿加(马鲁股)群岛,环球航行回国。1580年6月中旬,金鹿号绕过好望角,8月中旬越过北回归线,最后于9月下旬回到普利茅斯港。这样,金鹿号和56名幸存者在离开英国后经历了2年零 10个月的漫长航行,完成了世界史上第二次环球航行。金鹿号载回了满船的金银、财宝和香料。估计价值为50万英镑,等于王室一年的收入。女王亲自登舰祝贺,下令把金鹿号保存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并封德雷克为爵士。

(三)意义

  德雷克的环球航行在地理发现史、航海史和探险史上的意义在于:他自始至终指挥完成了环球航行;他们发现了火地岛和德雷克海峡;他们一口气考察了从火地岛到温哥华的长达数万公里的新大陆西部海岸线,这些海岸线大部分是已发现过的,小部分是新发现的(如加拿大西海岸),一部分则被他们修正落实了(如智利西海岸)。这样,新大陆西海岸从南纬56度起到北纬48度止,共达104个纬度的海岸线都被比较正确地绘制在地图上。新大陆西海岸最北达到北纬71度,按直线跨度算,82%的海岸线就被发现和认识了。另外,德雷克环球航行还带回了一些关于印第安人的民族志、历史志等珍贵资料。

  德雷克环球航行后,英西关系急剧恶化,双方的敌对从海盗游击逐步走向全面战争。1588年夏,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舰队(有正在抗西的荷兰舰队配合)打败,标志着西葡海上霸权的丧失和新的海上强国英国、荷兰的崛起,西葡从此退出了地理发现航海探险的主要舞台,只是在发现已占据的地区进行殖民、移民、开发,英、荷则跃为地理发现航海探险的新的主角。

对加拿大北极群岛、戴维斯海峡和哈得孙湾的发现

(一)弗罗比歇的三次探险和地理概念

  16世纪70年代,在卡博特父子探寻西北通道后大半个世纪,英国人又探寻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通道,以便绕过北美大陆或从海上、从某条海峡穿过北美大陆到达中国。这是因为推测设想中的这条航路比绕过南非的葡萄牙航路和绕过南美的西班牙航路都近得多,又不受西、葡控制威胁。比之更近的去中国的拟议中的东北通道,经过威洛比、钱瑟勒和后来巴伦支等人的探寻看来也很不容易开辟。而且沿途发现大片无主陆地的希望很小,因为西欧人所抵达的北欧大陆沿岸、后来抵达的北亚大陆西边沿岸都有俄国人居住和活动。还有,此时在地理学上、探险实践中已确定了新大陆美洲、新大洋太平洋。比之卡博特时期,开辟西北新航路似乎更多了科学性和现实性,少了盲目性和想象性。所以,尽管英国人已向西、葡的西南航路和东南航路渗透,但仍把开辟西北新航路提上日程,付诸实践。

  重新探寻西北航路的第一人是著名的海盗马丁·弗罗比歇(1539?—1594)。他的资助人是一些官员和商人,其中最主要的是洛克家族(Lok),他们为他装备了3艘排水量20—25段的多桅小帆船,估计召集了几十个人。1576年6月,弗罗比歇船队绕过了苏格兰。8月20日,他们在北纬63度处发现了一个较窄很凹入的海湾,弗罗比歇把这个海峡认作他渴望已久的西北通道的关键海峡,并与麦哲伦攀比把它取名为弗罗比歇海峡,这实际上是巴芬岛东南半岛东南部的弗罗比歇湾。在这条“海峡”里,欧洲人首次遇到了爱斯基摩人,同时找到了一种呈黑色闪光的石块,弗罗比歇认为是金矿石。8月底船队返航,10月初驶进泰晤士河。

  伦敦很快成立了一个以迈克尔·洛克为首的“中国公司”,伊丽莎白女王也是入股人。从1577年到1578年,弗罗比歇共率领了三次远航,带回了大量的“金矿石”,使黄金热席卷了全英国。1578的第二次远航的船队共有大小船只15艘,是英国迄当时为止派出的最大的远洋船队。同年4月底的第三次远航,弗罗比歇初步发现了哈得孙海峡,还向西北前进了200英里才折回,并认为这条海峡是去中国的更佳通道。此后,弗罗比歇率船队向东北航行,发现了雷索卢申岛等小岛,然后到达弗罗比歇湾。此时,弗罗比歇产生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在大西洋的西北部海面,北美大陆以北存在一个巨大的群岛(的确如此,我们现在称其为加拿大北极群岛)。弗罗比歇还发现,浮动冰山融化而成的水是淡水,不是咸水。由此他做出了正确的结论:冰山形成与陆地,然后滚入海洋,正像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滚入山谷一样。所以他还是第一个研究冰山有成的学者。

  英国和欧洲的矿冶家并没有从载回的金矿石中炼出一粒黄金,弗罗比歇的探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发起探险的公司倒闭了,弗罗比歇也不再从事探险发现,而转入反西海盗活动和反西战争。但他的主要发现成就有:开始了对巨大的巴芬岛的发现进程;发现了弗罗比歇湾;初步发现了昂加瓦湾和哈得孙海峡;发现了拉布拉多半岛的部分北部海岸;发现了一些小岛;开始了对浮动冰山的研究;第一次报道了爱斯基摩人。

(二)戴维斯的三次探险和发现

  尽管弗罗比歇的探航没有成功,但寻找西北航路的夙愿仍萦绕在英国人的心头。1583年,英国德文郡达特茅斯港的航海家约翰·戴维斯(1550—1605)向女王的首席秘书沃尔辛厄姆提出了新的探航计划。两年后,沃尔辛厄姆和一些伦敦商人出资购置了两艘排水量约35—50顿的船只,集合了42名船员,由戴维斯率领去“发现通往印度的海上通道”。戴维斯率领船队分别于1585年、1586年、1587年三次探航西北通道。在第四次的请求被资助者谢绝之后,他随即参加了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以后到西印度航行过多次。1592年8月,戴维斯最先发现了今英阿争议的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 1605年12月戴维斯在东方被日本海盗所杀。

  戴维斯在探寻西北航路方面的主要地理发现成就有:发现了戴维斯海峡;发现了格陵兰至北纬72度的西海岸;发现了北纬72度以下的巴芬岛东海岸和北纬52度以上的拉布拉多东海岸(其中一部分属重新发现或考察);发现了坎伯兰湾、加弥尔顿湾、霍尔半岛;发现了一些小岛;进入巴芬湾达四个纬度,初步发现了巴芬湾;深入到北纬73度,这是迄今为止在西北通道方向到达的最北点。

(三)哈得孙的探险和遇害

1、经过

  戴维斯探航20年后,1607年春,英国莫斯科公司的商人们准备了一艘排水量约80吨的帆船好望号,组织了12 名船员,由亨利·哈得孙指挥,又去探寻西北通道。1607年5月1日,哈得孙从布里斯托尔启航。6月,他们到达了北极圈以北不远,7月中旬到达北纬80度 23分,这是有史以来探险者航海者到达的最北点。哈得孙在此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冰层,只得掉头返回。途中在北纬71度附近发现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即4年后被荷兰探险者杨马延再次发现的杨马延岛。9月中旬,哈得孙回到了伦敦。哈得孙的首次探航发现了格陵兰东海岸从北纬67度到73度的上千公里的海岸线,发现了一些小岛,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到达了北纬80度23分。这个纪录比巴伦支还北上了约半个纬度,保持了许多年都没被打破;发现了北冰洋海区的一块即今天的格陵兰海有大量巨鲸海兽水产资源。英国、荷兰的渔猎手们旋即接踵前往。

  次年,莫斯科公司又派哈得孙率原船原班人马去探寻东北航路。4月下旬他驶出了泰晤士河,因为浮冰的阻拦,结果他两手空空于8月下旬回到英国。伦敦的商人们因哈得孙屡不成功而不再重用他。哈得孙便转而为新成立的(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服务。1609年3月下旬,哈得孙率一艘船驶出了须德海艾瑟尔湖。9月2日,他们驶进了维拉察诺首次发现的北纬40.5度的哈得孙河。哈得孙在三周里溯河而上了240公里,但仍没有找到西北通道,只好退出大河返航。

  第二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莫斯科公司共同发起了对西北通道的新探索。他们重新起用了哈得孙,给他提供了一艘排水量55吨的发现号帆船,派出了23名船员。1610年4月17日,哈得孙驶出了伦敦港。这次他们接受了英国探险家魏茅斯的建议,到北美东海岸北纬62度一带寻找海峡和通道。7月5日,他们终于在北纬62度处驶进了一条真正的海峡(哈得孙海峡)。7月11日,他们遭到风暴袭击,偏向南边,这样再次发现了昂加瓦湾。此后他们继续西进,完成了对拉布拉多半岛整个北部海岸的发现。8月2日,哈得孙在北纬63度23分发现一个海角(实际是索尔贝斯里岛)。次日他们绕过“海角”向南进入一片辽阔平静的海洋,海上没有浮冰,可以自由航行。这样哈得孙完成了对哈得孙海峡的发现,初步发现了巨大的哈得孙湾,并于9月底到了哈得孙湾的最南部詹姆斯湾。 11月初,在北纬53度的詹姆斯湾南岸附近,船被冰块包围了,水手们只得把船只拖上岸就地越冬,寒带艰苦的漫长的越冬生活使许多水手怨恨他们的船长。 1611年6月中旬,冰层变成了浮冰,船队开始向西北航行。但一个星期后,因各种原因,极度不满的水手于6月22日掀起了暴乱。为首者格林和朱叶特把哈得孙父子和忠于他的另外8个人(其中一些是病人)赶到另一条小船上,不留给养和武器,自己返航。1611年秋季,发现号回到英国,生还者只有9人,哈得孙等 10人则永远失踪了。

2、成就

  亨利·哈得孙连续进行的四次探险远航,三次探寻西北航路,两次探寻东北通道,三次进入北极圈,扬帆畅行于大西、北冰两大洋。他发现了格陵岛东岸上千公里的海岸线;发现了丹麦海峡;完成发现了拉布拉多半岛北岸、哈得孙海峡;初步发现了哈得孙湾;完成发现了哈得孙湾东岸(拉布拉多西岸);深入考察了哈得孙河,发现了许多海岛和海湾。他的探险和发现奠定了荷兰人移民哈得孙河流域的基础,为英国人提供了大部分加拿大的宗主权要求的理由。历史和后人给了哈得孙巨大的荣誉。由维拉察诺首先发现,由哈得孙上溯探查的那条北美大河后来被称为哈得孙河;由哈得孙完成发现并首次通过的那条中型海峡后来被命名为哈得孙海峡;由哈得孙初步发现并深入探察的那个巨大海湾(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被叫作哈得孙湾。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众多航海家、探险家、发现者、地理学家中,他在这方面享有的殊荣仅次于维斯普奇·亚美利哥,与哥伦布等同。

完成对哈得孙湾、巴芬湾和格陵兰西海岸的发现

(一)英国人继续探寻西北航路

  哈得孙最后一次探险的幸存者刚一回到英国,英国就成立了一个“伦敦商人探寻西北通道公司”。公司们的股东们认为,从哈得孙的西海(哈得孙湾)到东亚不会太远,英国人很快就能够与中国、日本、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国家、甚至与所罗门群岛(于1567年被西班牙航海者内拉发现)展开商业贸易。于是他们装备了两艘船,其中一艘哈得孙用过的发现号,任命托马斯·巴顿(?—1634)为指挥。他们同时也想寻找哈得孙等人。

  1612年夏季,巴顿探险队穿过了哈得孙海峡。他们先发现了较小的雷索柳申岛,后发现了较大的南安普顿岛。在北纬57度处,发现了注入哈得孙湾的纳尔逊河。 6月份,巴顿启程返航,在纳尔逊河河口以北不太远处发现丘吉尔河河口。后来又在北纬63度处发现了哈得孙湾的另一个出入口,南安普顿岛和大陆之间的罗斯·韦尔克姆海峡。9月下旬他们回到英国。巴顿这次探航发现了纳尔逊河以北的哈得孙湾西岸,后来,丘吉尔河河口一带的海湾也被称为巴顿湾,但他们没有带回一点关于哈得孙等人的消息。

  1615年夏天,西北通道公司又派出发现号去探寻西北航路。这次船长是罗伯特·拜洛特。他至少参加过哈得孙的第四次远航,并最后领导残存者架船回到英国。他的领航员—主舵手是既年轻、又有经验的威廉·巴芬(1584—1622)。船队在9月上旬回到英国。此次航行他们发现和穿过了福克斯海峡,初步发现了南安普顿岛北岸和梅尔维尔半岛南岸。1616年5月,拜洛特和巴芬又率发现号和17个人去探寻西北通道。这次他们调整航线,沿戴维斯海峡东岸(格陵兰西岸)北上,先后发现了格陵兰的梅尔维尔湾和赫依斯半岛。接着,发现号完成了环绕巴芬湾的航行,8月底回到英国。巴芬还绘制带回了巴芬湾一带的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地图,并以探航的赞助人的名字命名了出入巴芬湾北部的那三个海峡。

  拜洛特和巴芬第二次探险所取得的地理发现成就是巨大的。他们发现了格陵兰最大的边缘岛,西海岸的迪斯科到;发现了从北纬72度到北纬77度的好几百公里的格陵兰西海岸,包括梅尔维尔湾和赫依斯半岛;完成发现了比波罗的海还要大的巴芬湾(69万平方公里);初步发现了史密斯海峡、巨大的埃尔斯米尔半岛(19.6万平方公里);开始发现了琼斯海峡、德文岛、兰开斯特海峡、拜洛特岛(19世纪时发现它是巴芬岛隔开的大岛)、巴芬岛的一部分东北海岸。他们在西北通道方面向北挺进到78度45分,比他们的先驱戴维斯又提高了5个纬度。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两个多世纪。

  1631年,英国人再次沿传统方向探寻西北通道。布里斯托尔的商人请托马斯·詹姆斯指挥他们提供的根利耶塔·玛丽娅号;伦敦的商人和查理一世国王则任命卢克·福克斯领导他们资助的70吨金戈·奇尔斯号。两艘船都于1631年5月上旬分别从布里斯托尔和伦敦驶出,各奔北美。

  1631年7月底,福克斯航行到哈得孙湾。他进一步探察了罗斯—韦尔克姆海峡,确定了南安普顿是个较大的岛,发现了哈得孙西岸边的小岛马布尔岛(大理石岛),发现了纳尔逊河以东、詹姆斯湾以西的哈得孙湾南海岸,并在这一带的西经83度处与詹姆斯相遇。这样,福克斯得出了在哈得孙湾西岸没有西北通道的结论。之后,福克斯纵行贯穿了哈得孙湾,并继续北上,横渡过福克斯海峡,发现了巴芬岛的西南凸出角福克斯半岛。接着他进入了福克斯湾,9月22日他到达北纬66度35分,即到了北极圈上,福克斯湾的近一半处。福克斯从这返航,10月底回到英国。1635他去世前出版了他的探险游记《来自西北的福克斯》。

  7月中旬,詹姆斯先来到哈得孙湾,进湾后又率先发现了哈得孙湾南海岸。与福克斯分手后,詹姆斯继续东行,不久发现了海岸急转南下,便以船名把这个转角命名为根利耶塔·玛丽娅角。他们沿海岸驶入了詹姆斯湾,发现了它的全部西海岸和最南端,发现了湾内的阿基米斯基岛,最南部的查尔敦岛和注入湾内的奥尔巴尼河等河流。 1632年10月22日,詹姆斯一行回到了布里斯托尔。在巴顿、福克斯和詹姆斯的探险考察后,哈得孙湾的全部海岸线,湾内全部岛屿和注入湾内的大河,就都被发现了并标入了地图。加上拜洛特和巴芬两次探险发现的结果,西北航路看来就只可能在北极圈内尚未被深入探察过的福克湾沿岸寻找了。

(二)发现西北通道小结

  英国人一面在北美洲适宜居住的今美国地区积极殖民移民,建立殖民地新英格兰(广义),一面在寒带地区积极探索西北通道。由于16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30年代对西北通道的探寻,发现了北美东北部的哈得孙湾地区,格陵兰西部地区,世界第二大群岛、仅次于马来—南洋群岛的加拿大北极群岛的近一半地区,从而取得了重大的地理发现成果,并接触到了新的种族、民族集团——爱斯基摩人。开辟西北通道的一半活动是在北极圈内进行,这样便大大发展推进了远洋航行探险的第四阶段——(近岸远洋航行、跨洋远洋航行、环球航行)极地冰海航行探险。在寻找西北通道的探险,许多人罹难,其死亡率比同时期在温带、热带地区的航行探险高得多,所以寒带冰海航行探险是最危险最艰难的航海探险,而且西北通道方面的极地冰海航行探险与寻找东北通道还有所不同,它远离探险者的祖国、远离文明地区,不能就近得到支援。因而探寻西北航路方向的极地冰海航行探险是整个地理大发现时代最艰难最危险最困苦的,也是最能体现人的坚韧不拔、好奇冒险精神的。

  在探寻西北新航路的新阶段中,英国人充当了绝对的主角,这多少显示了英国实力的增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尽管西欧人(葡萄牙人)已于1498年、1514年和1543年从海上抵达了印度、中国和日本,但探索西北航路的重要的直接的动因仍是想走捷径到达中国、日本、印度,可见中国等亚洲文明国家仍是吸引西欧航海家、探险家从事探险和地理发现的磁铁和引力场。探寻西北通道的出资者有君主、政府、官员、公司、商人等,这进一步说明航海探险发现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参与。在探寻西北航路中,英国人所遇到的爱斯基摩人是比较友好的,这多少说明民族的不同(盎格鲁·撒克逊人与伊比利亚人),时代的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等。虽然在探寻西北通道时所发现的大片地区并没有带来什么经济收益,没有什么贵重的值钱的资源(除了一点渔业),也因严寒不适合移民定居开发。但探航仍前仆后继地进行,这样的探航便已具有较多的探险性、求知性和科学考察性。

  两个世纪后的19世纪,西方又开始了西北航路的探寻。这个时候探寻除了具有探险性质外,还有较大的科学考察性和一定的体育竞赛性。19世纪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已有了极大的发展和质的提高,但极地冰海航行探险仍十分危险和艰苦。其中最大的悲剧是1845年英国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率领的两艘蒸气船129人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寻找富兰克林的一艘蒸汽船在英国探险家麦克卢尔率领下,从太平洋、北冰洋进入加拿大北极群岛,但有三个冬天被困在冰雪地里。后来他们弃船乘冰雪撬穿过陆地和封冻的海洋,有幸碰到了从大西洋方面前来救援的船,最后于1854年回到英国。这样,英国人首次完成了海、陆、冰结合的穿越西北通道之行。
初探西北新航路及其发现

老卡博特领导的英国首次远航探险

1、背景

  15世纪末,当葡萄牙、西班牙在积极进行或筹备远航探险的时候,英国人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15世纪下半叶,英国已成为先进国家。在政治上,1453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485年红白玫瑰战争结束,英国政局稳定,建立了都铎王朝,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形成。在经济上,英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发展的比较快,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上,15世纪时,农奴制已被消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崛起,是资本主义萌芽生长得最茁壮的国家之一。在航海方面,15世纪初成立了“商人开拓者”公司,与汉撒同盟竞争,从事海上货运。英国商船出现在西欧沿海各地,并有武装护航。英国的渔业也快速发展。英国渔船常到北大西洋深海捕鱼,甚至常到冰岛一带捕鱼。作为海岸线最长的岛国,英国的航海业也迅速成长起来。在这种国情下,英国于15世纪末挤进了航海探险地理发现的行列,不过它这时还只能扮演配角。

2、过程

  当时,英国西南部的海港重镇、渔业中心布里斯托尔成为英国人航海探险地理发现的中心和基地。从1480年起,布里斯托尔的商人们便开始陆续派出船只,去寻找传说中神秘的亚特兰蒂斯(大西洲)、巴西群岛和安的列斯群岛,并寻找新渔场。这年,一个叫约翰·介伊的人出资组建了一个探险队,去寻找据说在爱尔兰以西很远的巴西岛。这次探险虽然无功而回,但从此开始了几乎每年一度的持续的航海探险。布里斯托尔的商人们在得知哥伦布的发现后,加快了探险的步伐。他们出资装备了一个英国探险队准备西航,并由移居此地的意大利人约翰·卡博特担任探险队领导。1496年3月5日,英王亨利七世颁发了给卡博特父子的许可敕令。敕令授权他们“以充分的和自由的权利航行至东海、西海、北海(按:指英国以东、以西、以北的海洋)的所有海域、区域和海岸,去寻找、发现和考察位于世界任何部分的、迄今为基督教世界所不知的、异教徒和不信神者所居住的一切海岛、陆地、国家和地区。” 国王约定从探险的收益中提取1/5的利润,并在敕令中故意不指明可以向南航行,以避免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发生冲突。

  1497年5月20日,卡博特率以其妻子命名的三桅帆船马修号和18个成员,离开布里斯托尔向西航行。此次探险主要以开辟去东方的新航路、获取香料为目的,他们采取等纬度航行法,一直把航线保持在北纬52度的纬线上。6月24日,他们发现了陆地。卡博特称其为“首次见到的陆地”,这里是纽芬兰岛的北端。他们在最近的一个港湾登陆,举行了占领仪式,插上蓝底红十字的英国国旗和威尼斯国旗(卡博特是威尼斯籍)。他们在这一带没有见到人,但发现了有人活动的证据,如猎捕动物的套索、织网的骨针和被砍过的树。卡博特然后向南偏东航行,考察了纽芬兰岛的全部东部海岸线,并绕过纽芬兰岛向东南凸出很远的阿瓦朗半岛,到达了北纬46.5度,西经55度。在阿瓦朗半岛周围的海域里,卡博特等看到了大群的鲱鱼和鳕鱼,这样就发现了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的纽芬兰大浅滩(Grand Banks)。这是世界上鱼类资源最丰富的海区之一。卡博特正确的估价了他对大浅滩渔场的发现,他回去后宣布,英国人可以不再到冰岛渔场而可以到新发现的渔场捕鱼了。7月20日,卡博特开始掉头走原路返航,8月6日回到布里斯托尔。约翰·卡博特认为他到达了东亚、中国,发现了“大汗的王国”的大片陆地,并绘制过一幅他首次远航探险的地图,可惜未能流传下来。亨利七世则把卡博特“首次见到的陆地”改名为“新发现的陆地”,即纽芬兰(Newfoundland)。

(二)卡博特父子的第二次远航探险

  卡博特的首次远航探险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他们认为自己没花多大力气便取得了与西班牙人一样、比葡萄牙人还抢先一步的巨大成绩,因为卡博特首航发生在哥伦布首航之后,达·迦马首航之前。于是,英国很快组织了对“中国”的第二次远航探险。1498年3月,亨利七世下达了批准令,5月初,以约翰·卡博特为首的探险队启航。这次共有5条船,约200人。其中一艘出航不久便损坏,停靠在爱尔兰,退出了探险。

  关于这次航行探险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人们推测,老卡博特在航行途中病死了,小卡博特·塞巴斯蒂安自然接替了父亲的指挥权。根据英国史学家伊莎贝尔·巴克利和西班牙地理学家拉斐尔·帕拉西俄斯(Rafael Palacios)的研究,此次探险从布城出发后驶向西北,先后经过了格陵兰岛、巴芬岛、后来由法国人卡提耶尔命名的圣劳伦斯湾,绕过了上次发现的纽芬兰,沿大陆海岸线继续向西南航行,一直到了马里兰(美国)后直接返航。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第二次探险耗费巨大,但无任何收益,得不偿失。实际上水手们没有注意到或没有认识到那一带的毛皮财富和森林资源。奇怪的是,人们获知卡博特父子第二次远航探险的地理发现成果并不主要来自英国的历史文献,而主要来自西班牙的历史文献。制图家胡安·德拉·科萨于1500年绘制的地图是已知最古老的画出了新大陆的著名地图。原图长186厘米,宽96厘米,彩色,制于羊皮上。

  15世纪末卡博特父子的两次北美航行探险具有较大的意义:

1.他们继诺曼—维京人之后,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和大航海时代首先发现了北美广大地区,从而开始了发现北美洲的进程。

2.他们在北纬52度至北纬36度的水域两次横渡北大西洋,从而把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扩展到北美和北大西洋。

3.他们发现了盛产鱼类的纽芬兰大浅滩,以后从16世纪初便吸引了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的渔民前去捕鱼。

4.他们的航海探险使英国加入地理大发现的行列,也是英国这个后来最大的殖民帝国、海洋霸王海外扩张的嚆矢,还是北美洲后来成为英语区的滥觞。

5.他们的航海探险证明,北美东北部没有香料、黄金、珍珠,没有城市,没有人眼。他们遇到的(二航时多次登陆并遇到)不是高度文明的中国人,而是身披兽皮,极其落后的印第安人。北美东海岸绝不可能是中国、日本、印度的东海岸。他们的航海探险从而促进了美洲是一块新大陆的认识的发展。此后,加上维斯普奇的发现,英国人开始把北美和东亚逐渐区分开来。

(三)小卡博特的北美航行探险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小卡博特·塞巴斯蒂安在第二次远航后,可能是因父亲去世而伤心,不再去北美探险了。英国人由于失望灰心,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也不再进行沿西北航线前去东亚的任何新的认真的尝试了。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卡博特后来又在大西洋北部、美洲东北部高纬度地区进行了两次独立的远航探险和发现活动。

  第一次发生在1504年。这年春天他率布里斯托尔商人提供的两艘船出发,到达了北美大陆,但不知他到了哪些地点。6月他们开始转向返航,秋天回到了布里斯托尔。这次远航的地理发现成果不清楚。但在经济开发方面,两艘船带回了从纽芬兰地区捕获腌制的40吨咸鱼和7吨贵重的鳕鱼肝脏。

  第二次远航探险是1508—1509年。小卡博特指挥由英王提供的两艘船,先经过冰岛和格陵兰岛,到达拉布拉多。小卡博特考察了直到北纬64度的拉布拉多东海岸。为了寻找通向东亚的西北新航路,他钻进了一个海峡。据保存下来的他的报告所提供的的信息判断,海峡位于北纬61度与64度之间。他们沿海峡向西北穿行了约10个经度,约540公里才得以通过。然后转向西南,进入一个开阔的大海,小卡博特称之为“太平洋” (Τихий Οкеа)。(这时麦哲伦所横渡的太平洋还没被发现和命名)。这实际上是,继诺曼人之后,小卡博特首先发现了哈得逊海峡和哈得逊湾。由于船员们惧怕严寒和浮冰,小卡博特退出海峡,沿北美东海岸向南航行到今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带的纬度,然后返航。今天,以卡博特父子姓氏命名的地名只有加拿大不太重要的卡博特海峡。但这不表明卡博特父子几次北美航行探险发现不甚重要,也不说明他们的历史地位无足轻重。


威洛比、钱瑟勒对东北新航路的首次探险

(一)背景与原因

  16世纪中叶,英国的商业经历了一场衰退,贸易额急剧下降。伦敦的一些商人去请教年迈的老探险家塞巴斯蒂安?卡博特。在他儿子小卡博特的倡议和帮助下,一些伦敦商人于1548年组成了“商人企业家协会”(《Двинская Летопись 》),“目的是探索和发现人们至今未知的地域、陆地、海岛、国家和领地,并通过海路航行到迄今人们至今未访问过的地区。” 当然,协会当前最直接的努力目标是开辟东北新航路到达中国。协会的三位主要发起人卡博特、诺森伯兰(郡)公爵达德利和学者约翰?迪也如此主张。其中约翰? 迪深受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的影响,他们推测,欧亚大陆的最北端为北角(North Cape,在挪威),或塔宾角(Cape Tabin,在北亚),此后,海岸线将向东南倾斜直到中国,因此,东北航路的大部分航程将处于温带水域。

  英国人热衷于东北新航路有着自身的经济上的原因。当时英国的主要货物是呢绒、毛料、毛纺业,养羊业是英国的民族工牧业。而这类厚型衣料、织品在南亚、东南亚这些热带地区显然没有什么销路。而在东北航路沿途的寒冷的文明开化地区,则有销路(这一点后来在俄国实现了)。当然,沿途未开化的土著蛮族是不能提供市场的,但北角和中国之间可能居住着属于中华民族、语系、文化的文明的民族,有希望同他们贸易。

(二)经过

  基于当时的情况和上述的考虑,商人企业家协会购置了3艘船,任命威洛比为探险队队长兼旗舰好望号船长,钱瑟勒为慈善号船长。3艘船共370吨,乘员115人。探险队员们立下誓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任何人泄露协会的秘密,以免协会因此而蒙受损失和亏本。” 。1553年5月中旬,探险船队驶出了泰晤士河河口。由于风暴和逆流,钱瑟勒的慈善号与船队失散了。而威洛比船队则到达了新地岛西南的突出角古斯地。这样,英国人在俄罗斯渔猎人之后重新发现了新地岛。不过它在西欧被称作“威洛比之地”达两个世纪。1554年冬季(11—12月),俄罗斯白海沿岸的居民在诺库耶夫岛之外的海区、瓦尔泽纳河河口发现了两艘船。人们在船上找到一份商人的遗嘱,从中得知,威洛比和他的大部分同伴一直坚持到1554年1月,之后全部罹难,无一幸免。1555年,在莫斯科移交给钱瑟勒和英国商务代办的有那两艘船、威洛比及其同伴们的骨灰,以及船上的给养货物、航海日记、日记和其他一些文献。

  钱瑟勒的“慈善号”在与威洛比走散后,顺利地驶抵瓦尔德港。他们在那里等候威洛比一星期,然后决定单独继续探险。慈善号驶进白海,1553年8月24日进入北德维纳河河口,到达俄国白海重要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钱瑟勒上岸后乘雪橇到莫斯科晋见沙皇。伊凡四世接见了英国使节,表示愿与英国通商贸易。1554年3月,沙皇派人护送钱瑟勒回国。钱瑟勒返国后,商人企业家协会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正式承认,1555年改组为莫斯科公司,这是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卡博特任公司总经理。1555年,莫斯科公司派遣钱瑟勒率船前往俄国通商,双方达成了一些商业协议。钱瑟勒返回英国时,沙皇使节涅比同行。当他们行至苏格兰附近时,那艘船不幸失事,钱瑟勒遇难。涅比得以逃生,并到达英国,受到礼遇,成为俄国派往英国的第一位官方代表。

(三)成就

  1553年的威洛比—钱瑟勒航行是寻找东北通道的首次探险。探险队重新发现了新地岛和其他一些小岛,查明了挪威北部的大陆海岸线,弄清了它们没有如维拉札诺等担心的那样、延伸到北极或与北美洲相连。这次探险开辟了西欧大国英国与东欧大国俄国之间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新航路,从而开始了英俄间稳定的密切的直接的海上联系。在此之前,莫斯科大公国、沙皇俄国(1547年大公始称沙皇)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都还没有出海口,俄国与西欧的海上联系也受汉撒同盟的掣肘。这次航行是地理大发现以来最悲壮、损失最惨重的探险之一,也是从卡博特起探寻北方航路以来最悲壮、损失最惨重的探险,2/3的船员被活活冻死。继狂风巨浪、坏血病以后,第三个巨大的魔影——酷寒和冰冻向航海家探险家逼来。这表明和预示着在寒带极地冰海航行探险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威胁。

英俄新航路的扩展和西欧对沿途地区的了解

  英俄新航路开通后,英国的“商人探险家”从俄国人那里了解到有可能源于亚洲腹地的鄂毕河,便希望能溯河而上前去中国。1556年,他们派斯蒂文?巴罗率一艘仅10人的小船前去鄂毕河。巴罗参加过钱瑟勒的探险。关于这次航行,巴罗写过一份很有趣的报告,他的所谓“发现”没有超出俄国人已知的范围,但他的报告成为西欧文献中首次提到有关北部冰海航行的详细而准确的资料。从巴罗起,西北欧开始注意收集有关北极的自然地理资料。另外,巴洛直截了当的指明了俄罗斯白海沿岸的居民当时已航行于北冰洋海域,并沿着新地岛两侧完成的地理发现。

  参加过钱瑟勒探险和巴罗考察的理查德?约翰逊,于1556—1557年遵照莫斯科公司的安排,收集和编写了许多关于北亚地区的情报资料许多关于北亚地区的情报资料,流传至今的有它的两本笔记。其中一本笔记援引了“一个芬兰人”的话报道了鄂毕河以及鄂毕河流域各民族的情况。第二本笔记言明,其中关于鄂毕河两岸与河口沿海岸涅涅茨人地区的报道,是从俄文资料译过来的,叙述的是去过此地考察的俄罗斯人费多尔?托夫特金的探险活动。1557—1559年间,约翰逊又同安东尼?詹金森一起去中亚游历过。

  英俄新航路打通后,英国商人、探险家忙于英俄贸易,并又设想通过俄国去波斯和中亚,再去中国。这方面最著名的行动是詹金森的旅行探险。1557年5月詹金森率4艘船到达白海,然后登陆到达莫斯科过冬。第二年春,他沿着伏尔加河到达里海,渡里海到东岸,骑骆驼穿越沙漠到达阿姆河,12月到达阿姆河中游流域的中亚商业中心城市布哈拉(Bokhara,今属乌兹别克)。詹金森盘桓了几个月,因听说东去的路上战争不息,便原路返回。这条看似可行的去东方的新通道既不近捷也不安全,不能发挥航海水运的优势。此后,英国商人、航海家、探险家忙于用海盗形式与西班牙斗争,忙于探寻西北航路,暂时放松了探寻东北航路。

  1580年,英国人恢复了开辟东北新航路的探险。此时,英国人已经从俄国人那里得到了关于欧洲东北海岸、鄂毕河以及北方洋冰海的充分可靠的资料,同时他们还吸取了威洛比失事的惨痛教训,总结了巴罗失利的原因。莫斯科公司准备了2艘船,总吨位仅70吨,乘员约20 人,由彼特和杰克明指挥。他们拟先沿巴罗走过的航线到达瓦伊加奇岛甚至喀拉海,然后再往东航行,到达中国及其领地,并要在中国境内到达汗八里城(北京)和行在(杭州)。从彼特和杰克明的名义下达的三个训令和根据彼特的航海日记编纂的一本笔记,是此次探险保存下来的4份重要文件。从这些文件可知,他们在1580年5月底驶出泰晤士河河口,但后来由于航线不清、气候恶劣,8月22日两船失散,彼特于1580年12月才返回英国,1581年2月,杰克明的船与一只丹麦船一起驶向冰岛,后失踪不回。此次航行,英俄新航路扩展延伸到喀拉海南部。不过,由于俄罗斯的地理发现也在进行,所以他们到达的地区仍是俄国人已到已知的地区。其中的一些地理发现(如发现尤戈尔海峡)只能算重新发现或二次发现。

  从此,英国人打通去中国的东北航道的希望破灭了。在东北航路上发现陆地并把它们变成英国领地的希望也破灭了。他们不再做新的努力,尽管他们已到达的海湾与鄂毕河河口海湾鄂毕湾只隔着一个不很大的半岛亚马尔半岛(宽200公里,长550公里)。而鄂毕河的上游源头已到了蒙古高原西北部,进入了中国新疆(支流额尔齐斯河),抵达蒙古国西北边陲(干流)。一些英国史家认为,此后1584年,还有莫斯科公司的人员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启航,渡过喀拉海到达了鄂毕湾。如果确有其事的话,有关此次探险的人名、船只、人员、航线、文献、文物等各种情况均不得而知。



德雷克环球航行

(一)背景

  英国自15世纪末开始海外探险和地理发现后,把注意力集中于探寻西北通道和东北通道。在这两个方向的探险可以不受西班牙葡萄牙威胁,对英国来说也相对近便,并也取得较大的成就。从16世纪中叶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长,英国开始西、葡传统的海外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进行渗透,觊觎富饶的亚热带、热带海洋和地区。于是,英国人开始在大西洋上袭击从墨西哥和中美洲载运贵重金属返回西班牙的船只和从西非贩运黑奴岛美洲的西班牙船只。

(二)经过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1—1596)是英国反西班牙海盗活动的最活跃人物。1577年,德雷克开始了他一生冒险事业中最重要的行动。这次行动的结果也是他始料不及的——使他从大海盗冒险家成为航海家、探险家、地理发现者。这一行动就是他继麦哲伦后第二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伊丽莎白女王和一些大臣用个人的钱支持、帮助了这次冒险。德雷克一共准备了3艘排水量约100吨的海盗船,两艘小一些的补给船,乘员共160多人。这次航行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与西属美洲以南的居民通商,探索传说中的南太平洋中的未知陆地,狠狠抢劫打击西班牙人。

  1577年12月中旬,德雷克船队离开普利茅斯,先沿旧大陆海岸到达佛得角群岛,然后斜渡大西洋于1578年4 月到达南美拉普拉塔河口,接着沿海岸向南航行。在南纬47度一带的巴塔哥尼亚海岸,英国人得到巴塔哥尼西人的友好接待和帮助。6月底,他们进泊麦哲伦曾经越冬的圣胡利安港。德雷克抛弃了给养已基本耗尽并已破损的两艘补给船,船上的有用物资被转移出来。德雷克还把旗舰鹈鹕号改名为金鹿号。这样,船队缩小到3 艘船。8月下旬,英国船队驶进了麦哲伦海峡,随队牧师弗雷斯·弗莱彻首次报道了所目睹的火地岛人的情况。9月上旬刚驶出海峡,船队就遭到了经久不息的风暴袭击,风暴持续到10月底。在风暴中一艘船失踪失事,一艘船被逼回海峡,在那里避风等待了一个月后被迫返航。旗舰金鹿号则被风暴向南推移了5个纬度,到达了合恩角一线。这样,德雷克取得了第一项地理发现:发现火地岛不是南部大陆的一个海角或半岛,而是一个海岛,海岛之外,仍是广阔的海洋。三个世纪后,当探险家们发现南极洲后,人们把火地岛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峡称为德雷克海峡。

  金鹿号挺过风暴后仍按计划向北航行,11月底,进泊南纬43度一带的奇洛埃岛,受到岛上印第安—阿劳堪人的驱赶,并有两人被打死。德雷克只得离开此地,继续北上,在奇洛埃以北的智利海岸,受到了印第安人的友好接待,并得到了一位领水员的帮助,顺利到达了南纬33 度的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英国海盗大肆抢劫了这座西班牙移民城市,并夺取了一艘泊在港中德载着酒和黄金的西班牙船。德雷克继续向西北航行,并通过实地探查“割去了”西班牙人在地图上向西多画出的10万平方公里的智利西海岸土地,因为这些土地实际并不存在,或者是西班牙人故意这样画的。这样他便取得了远航以来的第二项地理发现。德雷克航行之后,南美洲的轮廓在欧洲出版的地图上便与今天人们在地图上所看到的差不多了。

  金鹿号驶过南回归线后,抢劫了一些西属港口。其中在卡亚俄港(今秘鲁利马)的一次干得最得意,缴获了许多宝石, 13箱银币,80镑黄金和26袋银锭。在美洲西海岸频频得手的金鹿号可以返航,“满载而归”了。德雷克推测,原路返回十分危险,损失惨重的西班牙人很可能在麦哲伦海峡一带等候着他(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于是这个惯于冒险的冒险家决定探一次险,北上穿越西北通道,环绕美洲大陆,东渡大西洋回国。金鹿号于是沿美洲太平洋海岸北上,沿途又在尼加拉瓜、墨西哥海岸外抢劫了西班牙人及此,其中包括大贵族唐·札拉特的财物。到达北纬42度后,下起大雪,船上滴水成冰,风暴迭起,在他们到达了48度线附近(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后,他们决定返回温带的纬度。6月中旬,英国人又南下到了北纬38度一带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他们在这里停泊和整顿,并在岸上建立了一个营地。英国人和当地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友好相处、互赠了礼物,得到了补给。双方还达成共识和协议,当地居民和土地归附英国。德雷克把这一带取名为新阿尔彼荣之地。7月中旬,德雷克离开新阿尔彼荣之地,决定横渡太平洋前往摩鹿加(马鲁股)群岛,环球航行回国。1580年6月中旬,金鹿号绕过好望角,8月中旬越过北回归线,最后于9月下旬回到普利茅斯港。这样,金鹿号和56名幸存者在离开英国后经历了2年零 10个月的漫长航行,完成了世界史上第二次环球航行。金鹿号载回了满船的金银、财宝和香料。估计价值为50万英镑,等于王室一年的收入。女王亲自登舰祝贺,下令把金鹿号保存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并封德雷克为爵士。

(三)意义

  德雷克的环球航行在地理发现史、航海史和探险史上的意义在于:他自始至终指挥完成了环球航行;他们发现了火地岛和德雷克海峡;他们一口气考察了从火地岛到温哥华的长达数万公里的新大陆西部海岸线,这些海岸线大部分是已发现过的,小部分是新发现的(如加拿大西海岸),一部分则被他们修正落实了(如智利西海岸)。这样,新大陆西海岸从南纬56度起到北纬48度止,共达104个纬度的海岸线都被比较正确地绘制在地图上。新大陆西海岸最北达到北纬71度,按直线跨度算,82%的海岸线就被发现和认识了。另外,德雷克环球航行还带回了一些关于印第安人的民族志、历史志等珍贵资料。

  德雷克环球航行后,英西关系急剧恶化,双方的敌对从海盗游击逐步走向全面战争。1588年夏,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舰队(有正在抗西的荷兰舰队配合)打败,标志着西葡海上霸权的丧失和新的海上强国英国、荷兰的崛起,西葡从此退出了地理发现航海探险的主要舞台,只是在发现已占据的地区进行殖民、移民、开发,英、荷则跃为地理发现航海探险的新的主角。

对加拿大北极群岛、戴维斯海峡和哈得孙湾的发现

(一)弗罗比歇的三次探险和地理概念

  16世纪70年代,在卡博特父子探寻西北通道后大半个世纪,英国人又探寻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通道,以便绕过北美大陆或从海上、从某条海峡穿过北美大陆到达中国。这是因为推测设想中的这条航路比绕过南非的葡萄牙航路和绕过南美的西班牙航路都近得多,又不受西、葡控制威胁。比之更近的去中国的拟议中的东北通道,经过威洛比、钱瑟勒和后来巴伦支等人的探寻看来也很不容易开辟。而且沿途发现大片无主陆地的希望很小,因为西欧人所抵达的北欧大陆沿岸、后来抵达的北亚大陆西边沿岸都有俄国人居住和活动。还有,此时在地理学上、探险实践中已确定了新大陆美洲、新大洋太平洋。比之卡博特时期,开辟西北新航路似乎更多了科学性和现实性,少了盲目性和想象性。所以,尽管英国人已向西、葡的西南航路和东南航路渗透,但仍把开辟西北新航路提上日程,付诸实践。

  重新探寻西北航路的第一人是著名的海盗马丁·弗罗比歇(1539?—1594)。他的资助人是一些官员和商人,其中最主要的是洛克家族(Lok),他们为他装备了3艘排水量20—25段的多桅小帆船,估计召集了几十个人。1576年6月,弗罗比歇船队绕过了苏格兰。8月20日,他们在北纬63度处发现了一个较窄很凹入的海湾,弗罗比歇把这个海峡认作他渴望已久的西北通道的关键海峡,并与麦哲伦攀比把它取名为弗罗比歇海峡,这实际上是巴芬岛东南半岛东南部的弗罗比歇湾。在这条“海峡”里,欧洲人首次遇到了爱斯基摩人,同时找到了一种呈黑色闪光的石块,弗罗比歇认为是金矿石。8月底船队返航,10月初驶进泰晤士河。

  伦敦很快成立了一个以迈克尔·洛克为首的“中国公司”,伊丽莎白女王也是入股人。从1577年到1578年,弗罗比歇共率领了三次远航,带回了大量的“金矿石”,使黄金热席卷了全英国。1578的第二次远航的船队共有大小船只15艘,是英国迄当时为止派出的最大的远洋船队。同年4月底的第三次远航,弗罗比歇初步发现了哈得孙海峡,还向西北前进了200英里才折回,并认为这条海峡是去中国的更佳通道。此后,弗罗比歇率船队向东北航行,发现了雷索卢申岛等小岛,然后到达弗罗比歇湾。此时,弗罗比歇产生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在大西洋的西北部海面,北美大陆以北存在一个巨大的群岛(的确如此,我们现在称其为加拿大北极群岛)。弗罗比歇还发现,浮动冰山融化而成的水是淡水,不是咸水。由此他做出了正确的结论:冰山形成与陆地,然后滚入海洋,正像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滚入山谷一样。所以他还是第一个研究冰山有成的学者。

  英国和欧洲的矿冶家并没有从载回的金矿石中炼出一粒黄金,弗罗比歇的探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发起探险的公司倒闭了,弗罗比歇也不再从事探险发现,而转入反西海盗活动和反西战争。但他的主要发现成就有:开始了对巨大的巴芬岛的发现进程;发现了弗罗比歇湾;初步发现了昂加瓦湾和哈得孙海峡;发现了拉布拉多半岛的部分北部海岸;发现了一些小岛;开始了对浮动冰山的研究;第一次报道了爱斯基摩人。

(二)戴维斯的三次探险和发现

  尽管弗罗比歇的探航没有成功,但寻找西北航路的夙愿仍萦绕在英国人的心头。1583年,英国德文郡达特茅斯港的航海家约翰·戴维斯(1550—1605)向女王的首席秘书沃尔辛厄姆提出了新的探航计划。两年后,沃尔辛厄姆和一些伦敦商人出资购置了两艘排水量约35—50顿的船只,集合了42名船员,由戴维斯率领去“发现通往印度的海上通道”。戴维斯率领船队分别于1585年、1586年、1587年三次探航西北通道。在第四次的请求被资助者谢绝之后,他随即参加了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以后到西印度航行过多次。1592年8月,戴维斯最先发现了今英阿争议的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 1605年12月戴维斯在东方被日本海盗所杀。

  戴维斯在探寻西北航路方面的主要地理发现成就有:发现了戴维斯海峡;发现了格陵兰至北纬72度的西海岸;发现了北纬72度以下的巴芬岛东海岸和北纬52度以上的拉布拉多东海岸(其中一部分属重新发现或考察);发现了坎伯兰湾、加弥尔顿湾、霍尔半岛;发现了一些小岛;进入巴芬湾达四个纬度,初步发现了巴芬湾;深入到北纬73度,这是迄今为止在西北通道方向到达的最北点。

(三)哈得孙的探险和遇害

1、经过

  戴维斯探航20年后,1607年春,英国莫斯科公司的商人们准备了一艘排水量约80吨的帆船好望号,组织了12 名船员,由亨利·哈得孙指挥,又去探寻西北通道。1607年5月1日,哈得孙从布里斯托尔启航。6月,他们到达了北极圈以北不远,7月中旬到达北纬80度 23分,这是有史以来探险者航海者到达的最北点。哈得孙在此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冰层,只得掉头返回。途中在北纬71度附近发现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即4年后被荷兰探险者杨马延再次发现的杨马延岛。9月中旬,哈得孙回到了伦敦。哈得孙的首次探航发现了格陵兰东海岸从北纬67度到73度的上千公里的海岸线,发现了一些小岛,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到达了北纬80度23分。这个纪录比巴伦支还北上了约半个纬度,保持了许多年都没被打破;发现了北冰洋海区的一块即今天的格陵兰海有大量巨鲸海兽水产资源。英国、荷兰的渔猎手们旋即接踵前往。

  次年,莫斯科公司又派哈得孙率原船原班人马去探寻东北航路。4月下旬他驶出了泰晤士河,因为浮冰的阻拦,结果他两手空空于8月下旬回到英国。伦敦的商人们因哈得孙屡不成功而不再重用他。哈得孙便转而为新成立的(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服务。1609年3月下旬,哈得孙率一艘船驶出了须德海艾瑟尔湖。9月2日,他们驶进了维拉察诺首次发现的北纬40.5度的哈得孙河。哈得孙在三周里溯河而上了240公里,但仍没有找到西北通道,只好退出大河返航。

  第二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莫斯科公司共同发起了对西北通道的新探索。他们重新起用了哈得孙,给他提供了一艘排水量55吨的发现号帆船,派出了23名船员。1610年4月17日,哈得孙驶出了伦敦港。这次他们接受了英国探险家魏茅斯的建议,到北美东海岸北纬62度一带寻找海峡和通道。7月5日,他们终于在北纬62度处驶进了一条真正的海峡(哈得孙海峡)。7月11日,他们遭到风暴袭击,偏向南边,这样再次发现了昂加瓦湾。此后他们继续西进,完成了对拉布拉多半岛整个北部海岸的发现。8月2日,哈得孙在北纬63度23分发现一个海角(实际是索尔贝斯里岛)。次日他们绕过“海角”向南进入一片辽阔平静的海洋,海上没有浮冰,可以自由航行。这样哈得孙完成了对哈得孙海峡的发现,初步发现了巨大的哈得孙湾,并于9月底到了哈得孙湾的最南部詹姆斯湾。 11月初,在北纬53度的詹姆斯湾南岸附近,船被冰块包围了,水手们只得把船只拖上岸就地越冬,寒带艰苦的漫长的越冬生活使许多水手怨恨他们的船长。 1611年6月中旬,冰层变成了浮冰,船队开始向西北航行。但一个星期后,因各种原因,极度不满的水手于6月22日掀起了暴乱。为首者格林和朱叶特把哈得孙父子和忠于他的另外8个人(其中一些是病人)赶到另一条小船上,不留给养和武器,自己返航。1611年秋季,发现号回到英国,生还者只有9人,哈得孙等 10人则永远失踪了。

2、成就

  亨利·哈得孙连续进行的四次探险远航,三次探寻西北航路,两次探寻东北通道,三次进入北极圈,扬帆畅行于大西、北冰两大洋。他发现了格陵岛东岸上千公里的海岸线;发现了丹麦海峡;完成发现了拉布拉多半岛北岸、哈得孙海峡;初步发现了哈得孙湾;完成发现了哈得孙湾东岸(拉布拉多西岸);深入考察了哈得孙河,发现了许多海岛和海湾。他的探险和发现奠定了荷兰人移民哈得孙河流域的基础,为英国人提供了大部分加拿大的宗主权要求的理由。历史和后人给了哈得孙巨大的荣誉。由维拉察诺首先发现,由哈得孙上溯探查的那条北美大河后来被称为哈得孙河;由哈得孙完成发现并首次通过的那条中型海峡后来被命名为哈得孙海峡;由哈得孙初步发现并深入探察的那个巨大海湾(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被叫作哈得孙湾。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众多航海家、探险家、发现者、地理学家中,他在这方面享有的殊荣仅次于维斯普奇·亚美利哥,与哥伦布等同。

完成对哈得孙湾、巴芬湾和格陵兰西海岸的发现

(一)英国人继续探寻西北航路

  哈得孙最后一次探险的幸存者刚一回到英国,英国就成立了一个“伦敦商人探寻西北通道公司”。公司们的股东们认为,从哈得孙的西海(哈得孙湾)到东亚不会太远,英国人很快就能够与中国、日本、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国家、甚至与所罗门群岛(于1567年被西班牙航海者内拉发现)展开商业贸易。于是他们装备了两艘船,其中一艘哈得孙用过的发现号,任命托马斯·巴顿(?—1634)为指挥。他们同时也想寻找哈得孙等人。

  1612年夏季,巴顿探险队穿过了哈得孙海峡。他们先发现了较小的雷索柳申岛,后发现了较大的南安普顿岛。在北纬57度处,发现了注入哈得孙湾的纳尔逊河。 6月份,巴顿启程返航,在纳尔逊河河口以北不太远处发现丘吉尔河河口。后来又在北纬63度处发现了哈得孙湾的另一个出入口,南安普顿岛和大陆之间的罗斯·韦尔克姆海峡。9月下旬他们回到英国。巴顿这次探航发现了纳尔逊河以北的哈得孙湾西岸,后来,丘吉尔河河口一带的海湾也被称为巴顿湾,但他们没有带回一点关于哈得孙等人的消息。

  1615年夏天,西北通道公司又派出发现号去探寻西北航路。这次船长是罗伯特·拜洛特。他至少参加过哈得孙的第四次远航,并最后领导残存者架船回到英国。他的领航员—主舵手是既年轻、又有经验的威廉·巴芬(1584—1622)。船队在9月上旬回到英国。此次航行他们发现和穿过了福克斯海峡,初步发现了南安普顿岛北岸和梅尔维尔半岛南岸。1616年5月,拜洛特和巴芬又率发现号和17个人去探寻西北通道。这次他们调整航线,沿戴维斯海峡东岸(格陵兰西岸)北上,先后发现了格陵兰的梅尔维尔湾和赫依斯半岛。接着,发现号完成了环绕巴芬湾的航行,8月底回到英国。巴芬还绘制带回了巴芬湾一带的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地图,并以探航的赞助人的名字命名了出入巴芬湾北部的那三个海峡。

  拜洛特和巴芬第二次探险所取得的地理发现成就是巨大的。他们发现了格陵兰最大的边缘岛,西海岸的迪斯科到;发现了从北纬72度到北纬77度的好几百公里的格陵兰西海岸,包括梅尔维尔湾和赫依斯半岛;完成发现了比波罗的海还要大的巴芬湾(69万平方公里);初步发现了史密斯海峡、巨大的埃尔斯米尔半岛(19.6万平方公里);开始发现了琼斯海峡、德文岛、兰开斯特海峡、拜洛特岛(19世纪时发现它是巴芬岛隔开的大岛)、巴芬岛的一部分东北海岸。他们在西北通道方面向北挺进到78度45分,比他们的先驱戴维斯又提高了5个纬度。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两个多世纪。

  1631年,英国人再次沿传统方向探寻西北通道。布里斯托尔的商人请托马斯·詹姆斯指挥他们提供的根利耶塔·玛丽娅号;伦敦的商人和查理一世国王则任命卢克·福克斯领导他们资助的70吨金戈·奇尔斯号。两艘船都于1631年5月上旬分别从布里斯托尔和伦敦驶出,各奔北美。

  1631年7月底,福克斯航行到哈得孙湾。他进一步探察了罗斯—韦尔克姆海峡,确定了南安普顿是个较大的岛,发现了哈得孙西岸边的小岛马布尔岛(大理石岛),发现了纳尔逊河以东、詹姆斯湾以西的哈得孙湾南海岸,并在这一带的西经83度处与詹姆斯相遇。这样,福克斯得出了在哈得孙湾西岸没有西北通道的结论。之后,福克斯纵行贯穿了哈得孙湾,并继续北上,横渡过福克斯海峡,发现了巴芬岛的西南凸出角福克斯半岛。接着他进入了福克斯湾,9月22日他到达北纬66度35分,即到了北极圈上,福克斯湾的近一半处。福克斯从这返航,10月底回到英国。1635他去世前出版了他的探险游记《来自西北的福克斯》。

  7月中旬,詹姆斯先来到哈得孙湾,进湾后又率先发现了哈得孙湾南海岸。与福克斯分手后,詹姆斯继续东行,不久发现了海岸急转南下,便以船名把这个转角命名为根利耶塔·玛丽娅角。他们沿海岸驶入了詹姆斯湾,发现了它的全部西海岸和最南端,发现了湾内的阿基米斯基岛,最南部的查尔敦岛和注入湾内的奥尔巴尼河等河流。 1632年10月22日,詹姆斯一行回到了布里斯托尔。在巴顿、福克斯和詹姆斯的探险考察后,哈得孙湾的全部海岸线,湾内全部岛屿和注入湾内的大河,就都被发现了并标入了地图。加上拜洛特和巴芬两次探险发现的结果,西北航路看来就只可能在北极圈内尚未被深入探察过的福克湾沿岸寻找了。

(二)发现西北通道小结

  英国人一面在北美洲适宜居住的今美国地区积极殖民移民,建立殖民地新英格兰(广义),一面在寒带地区积极探索西北通道。由于16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30年代对西北通道的探寻,发现了北美东北部的哈得孙湾地区,格陵兰西部地区,世界第二大群岛、仅次于马来—南洋群岛的加拿大北极群岛的近一半地区,从而取得了重大的地理发现成果,并接触到了新的种族、民族集团——爱斯基摩人。开辟西北通道的一半活动是在北极圈内进行,这样便大大发展推进了远洋航行探险的第四阶段——(近岸远洋航行、跨洋远洋航行、环球航行)极地冰海航行探险。在寻找西北通道的探险,许多人罹难,其死亡率比同时期在温带、热带地区的航行探险高得多,所以寒带冰海航行探险是最危险最艰难的航海探险,而且西北通道方面的极地冰海航行探险与寻找东北通道还有所不同,它远离探险者的祖国、远离文明地区,不能就近得到支援。因而探寻西北航路方向的极地冰海航行探险是整个地理大发现时代最艰难最危险最困苦的,也是最能体现人的坚韧不拔、好奇冒险精神的。

  在探寻西北新航路的新阶段中,英国人充当了绝对的主角,这多少显示了英国实力的增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尽管西欧人(葡萄牙人)已于1498年、1514年和1543年从海上抵达了印度、中国和日本,但探索西北航路的重要的直接的动因仍是想走捷径到达中国、日本、印度,可见中国等亚洲文明国家仍是吸引西欧航海家、探险家从事探险和地理发现的磁铁和引力场。探寻西北通道的出资者有君主、政府、官员、公司、商人等,这进一步说明航海探险发现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参与。在探寻西北航路中,英国人所遇到的爱斯基摩人是比较友好的,这多少说明民族的不同(盎格鲁·撒克逊人与伊比利亚人),时代的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等。虽然在探寻西北通道时所发现的大片地区并没有带来什么经济收益,没有什么贵重的值钱的资源(除了一点渔业),也因严寒不适合移民定居开发。但探航仍前仆后继地进行,这样的探航便已具有较多的探险性、求知性和科学考察性。

  两个世纪后的19世纪,西方又开始了西北航路的探寻。这个时候探寻除了具有探险性质外,还有较大的科学考察性和一定的体育竞赛性。19世纪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已有了极大的发展和质的提高,但极地冰海航行探险仍十分危险和艰苦。其中最大的悲剧是1845年英国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率领的两艘蒸气船129人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寻找富兰克林的一艘蒸汽船在英国探险家麦克卢尔率领下,从太平洋、北冰洋进入加拿大北极群岛,但有三个冬天被困在冰雪地里。后来他们弃船乘冰雪撬穿过陆地和封冻的海洋,有幸碰到了从大西洋方面前来救援的船,最后于1854年回到英国。这样,英国人首次完成了海、陆、冰结合的穿越西北通道之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理大发现年表【710】(1600-1700年)
西北航道和北美殖民
加拿大的三条大河之三 纳尔逊河—萨斯喀彻温河
扬帆
一只爱探险的哈士奇
拉丁美洲史——二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