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史志网4

南海位于北纬23°37′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抵北回归线,南跨赤道进入南半球,南北跨纬度26°47′,绝大部分海域处于热带气候区,是东亚大气运动动力、热量和水汽的重要发源地。海南省管辖的西、南、中沙群岛位于北纬03°35′~17°08′之间,全部处于热带地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极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开发西南中沙群岛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资源基础,同时也带来风灾和旱灾等不利因素。

一、气候的总特征

西南中沙群岛所处地理位置全属热带,且处于欧亚大陆东南缘、太平洋西部、赤道北侧,陆地面积很小的群岛又散布在辽阔的南海之中,加上北太平洋的黑潮暖流由吕宋岛与台湾岛之间的巴士海峡进入并影响南海,因而在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形成典型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和气温均为全国之冠。但由于所处海域南北纬度差达13°33′,因此其气候不仅有别于北面毗邻的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省区的南部热带地区和海南岛的热带气候,而且三大群岛相互之间的气温与雨量等因素也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由于南海诸岛气象历史资料缺乏,本志主要以西沙的永兴岛和南沙的太平岛为代表来说明西南中沙群岛南北气候的特征。

(一)全年高温,南北有别

西南中沙群岛一年间受到太阳两次直射,太阳总辐射值140千卡/平方厘米,各月份的总辐射值在1114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平均温度≥10℃的年积温高达923010180;按气候学上以10天为一候的候温(候平均气温)均≥22℃,故西南中沙群岛全年为夏季天气,没有气候学意义上的春、秋、冬季;但气温仍呈北低南高趋势,北部西沙永兴岛年平均气温为26.5℃,南部南沙太平岛为27.9℃,南北温差约1.4℃;年温差都较小,也由北向南递减,西沙永兴岛年温差为6.0℃,南沙太平岛只有2.2℃;最热月的平均气温,西沙(永兴岛)和南沙(太平岛)分别为28.9℃(56月)和29℃(45月),呈北低南高、北迟南早态势;最冷月平均气温,永兴与太平两岛分别为22.9℃和26.8℃,也是北低南高。

(二)雨量丰沛,各月不均

西南中沙群岛地处热带海洋季风区,气候长夏无冬,热带海洋水汽蒸发旺盛,导致高温多雨,而以季风雨和台风雨为主,年平均雨量在15001900毫米之间(为多年平均数,其实年际变化是大的,最高年年均可达2000多毫米,最低年低于1000毫米)。雨量的空间分布自北向南递减,北部的永兴岛年平均雨量为1506毫米,南部的太平岛为1842毫米。雨量的时间分配各月多寡不均,永兴岛12月~(次年)5月的月平均降雨量均<70毫米,为少雨期(即干季);611月的月平均降雨量均>140毫米,为多雨期(即湿季)。太平岛15月的月平均降雨量均<89毫米,为少雨期(干季),其中24月更<35毫米;612月为多雨期(湿季),其中9月为高峰期,降雨量达到290毫米,11月为次高峰期,雨量为251毫米。因此一年中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干、湿两季之别。(降雨量季节分配情况见 121 所示)

 

(三)季风交替,台风频繁

西南中沙群岛地处北纬03°35′~17°08′之间,在行星风系上,南部属赤道低气压带,北部属东北信风带,并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冬季亚洲大陆为西伯利亚高压所盘踞,形成干冷的偏北风,而处于热带的西南中沙群岛气压较低,由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在地球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东北风,与东北信风相结合进入南海,导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东北季风盛行期,平均风速为6米/秒,阵风风力67级,天气以少云晴热为主。夏季亚洲大陆增温快于海洋而成为低压区,暖湿的海洋气团以偏南风侵入大陆,与由印度洋进入南海的西南季风和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日射点北移而越过赤道进入南海形成的西南季风结合,导致59月为西南季风盛行期,近地低空的风速为6米/秒,阵风为>10米/秒,天气以多云、阴天为主,有雷阵雨。我国渔民正是利用相互交替的季风在南海上南北往返,冬去夏回,从事南海远洋渔业生产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

台风系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空的强热带气旋,南海和西太平洋北部都是热带台风的发源地。生成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台风,直径约2001000公里,自东向西或向西北方向以每小时1020公里的速度运行,进入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侧,然后迅速折向东或东北方向移动而消失,多数影响我国华南、东南一带;有时也经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海域,影响南海诸岛与海南岛和越南等邻国。生成于南海的北纬12°~22°,东经112°~118°之间海区上的台风,海南渔民称为“土台风”,形成较快,范围较小(直径仅200公里左右),方向多变,主要运行路线是经西沙、中沙群岛和海南岛、广东西部、广西南部以及越南等地,少数由广东的东部、南部沿海登陆或移入太平洋,个别的也消失在南海之中;而南沙群岛南部由于接近赤道,一般不受台风干扰。据气象资料记载,台风的70%来自西太平洋,30%来自南海;而历年袭击西南中沙群岛的台风从数次到10多次不等,19491981年的33年中平均每年发生台风6.7次,但其间的19611968年的8年中平均每年只发生台风4.3次;受台风影响的季节很长,每年45月开始至12月止均为台风季节。强台风对所经过地区带来的后果是利害兼有。一方面它横扫地面,拔树倒屋,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它带来巨大的降雨量,缓解海岛的旱情,特别是给饮水十分困难的南海诸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淡水。

(四)云量较大,海雾较少

西南中沙群岛地处热带海洋之中,热量大,水量丰,蒸发旺盛,因而云系较多,云量较大。主要有高云族中的卷云、低云族中的层云和积雨云组成的冷锋云系,伴随台风出现的螺旋结构的台风云系,出现于南海北纬10°以北由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组成的热带辐合云系,以及台风期前由低云族的白色积云群组成的云团等。以目力所及云遮天空面积的成数(比例)为云量的标尺,则西南中沙群岛全年各月云量均在5成至9成之间,其中北部西沙群岛的云量比南部南沙群岛要大一些,因此阴天(日平均云量>8)的日子也较多,西沙与南沙的年阴天日数分别为169天和129天。( 西南中沙群岛南北云量情况参见 122

 西南中沙群岛海区水气蒸腾,相对湿度较高,但由于气温较高,又缺乏一定的水平温度梯度,因而成雾不多,海区能见度大。如南沙1974年平均能见度达到6.1海里,最低月为3.25.2海里,最高月为24月。这种云多雾少的天气,有利于海上航行和渔业生产。(相对湿度和雾日参见 123 )


二、西沙群岛的气候

西沙群岛为西南中沙群岛最北一群,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风期,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盛行偏北气流;4月至9月为夏季风期,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盛行偏南气流。西沙气候的基本特征是:高温高湿,对流旺盛,降水较多,干湿季分明,风能资源丰富,热带气旋、暴风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频繁。其主要气候要素如下所述。

(一)光照

西沙群岛地处低纬度,太阳投射角大,辐射量相当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在6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其中除12月份辐射总量<400兆焦耳/平方米外,其余各月均在4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辐射量最大的是5月份,达630650兆焦耳/平方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900小时左右,全年有10个月的月日照时数在200小时以上,最多的月份为5月,达300小时左右;最少的月份是11月和12月,月日照时数在180195小时之间。大气透明度较好,年日照百分率在65%左右,各月的日照百分率均在50%以上,最高的月份达75%左右。


   (二)气温

西沙群岛接受太阳辐射量大,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627℃(永乐群岛高于宣德群岛0.5℃左右),各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参见 12);由于海洋调节作用,年平均最高气温只有29℃上下,最热月(56月)平均气温也不太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4.9℃(宣德群岛1969525日)和35℃(永乐群岛1986514日);年平均最低气温25℃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15.3℃(宣德群岛196512日)和16.4℃(永乐群岛198633日)。


 (三)降水

西沙群岛水气来源充足,降水量大,但季节之间分配不均。宣德群岛年降雨量近1500毫米,永乐群岛年雨量近14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期和夏-冬季风过渡期的611月,宣德群岛最多雨月份10月的月雨量达到259.3毫米,最少雨月份2月的月雨量仅11.9毫米;永乐群岛最多雨月份9月的月雨量达302.3毫米,最少雨月份2月的月雨量仅12.8毫米。干湿季分明,宣德群岛每年611月为雨季,降雨量达1283毫米,占全年雨量的87%,12月至次年5月为干季,降雨量仅19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3%;永乐群岛610月为雨季,降雨量1111毫米,占年降雨量的80%,11月至次年5月为干季,降雨量仅271毫米,占年雨量的20%。

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宣德群岛年降雨量历史上最多的年份达2458.6毫米(1973年),最少雨的年份只有729.7毫米(1968年);永乐群岛最多雨的年份达1877.7毫米(1988年),最少的年份只有695.4毫米(1976年)。年降水日数在120天左右,其中宣德群岛约130天,永乐群岛约117天;一年中812月降水日数较多,雨量最多月平均降水日数达到18天(10月份),34月降水日数较少,最少月平均降水日数只有4天(3月份)。


   (四)风
    
西沙群岛地处季风区,受季风环流影响,风的变化较大,年平均风速在56米/秒之间,其中永乐群岛大于宣德群岛。宣德群岛月平均风速在3.9米/秒以上,最大的11月平均风速达到6.3米/秒。永乐群岛风速最小月份的月平均风速也有4.6米/秒,风速最大的11月平均风速可达8.0米/秒。宣德群岛59月盛行偏南风,最多风向为南-西南偏南风;10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风,34月盛行东北偏东风。永乐群岛38月盛行偏南风,最多风向为东南偏南风;9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风。西沙大风日数较多,年大风日数33天左右,但季节分布也不均匀,以1012月份最多,35月份最少。西沙群岛台风旺季为611月(其中最旺月为710月),23月份基本无台风(台风影响情况见 1210 )。


   (五)湿度
    
西沙群岛终年高温,海水蒸发旺盛,年蒸发量近2400毫米,各月份蒸发量都在170毫米以上,最多的月份达245毫米。由于蒸发量大,西沙海区全年各月份的大气湿度都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约81%,年内各月的相对湿度在78%~84%之间。其中,68月份较大,在84%左右;12月至次年1月份较小,只有78%左右(见12-12 )。尽管湿度较高,但西沙海雾却不大(参见前文 123)。

    三、中沙与南沙的气候
    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所处纬度低于西沙群岛,在亚洲东南部季风盛行地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和赤道气候,其中中沙位于北纬10°以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沙群岛绝大部分处于北纬10°以南,属赤道季风气候区。在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副热带高压、热带辐合带和热带气旋影响下,形成了日照长、辐射强、温差小,终年高温高湿,风大雾小,降水丰沛并自北向南递增,干湿季明显等主要气候特征。

(一)日照与辐射

中沙、南沙海域接近赤道,每年受太阳直射2次,因此日照时间长,辐射总量大。据南沙群岛科学考察资料,南沙海域春季(45月)总辐射平均日总量为1929.5c       ,夏季(69月)约为1783c    冬季(123月)约为1502.6c    净辐射春强冬弱,春季净辐射日平均总量约为1472c       ,    夏季约为1289c     ,冬季约为824.5c     。中沙海域实测资料暂缺,日照辐射量情况应类似南沙海域。

(二)气温

 中沙群岛海域的平均气温约为27℃,比南沙略低;气温随季节变化比南沙海域大,气温日变化大至呈一峰一谷型,峰值出现在14时,谷值出现在0时;春秋两季的日变化较有规律,平均日较差>1℃,冬夏两季的日变化不明显,平均日较差<1℃。
    南沙群岛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海温都>27℃,为南海之冠;太平岛年平均气温275,南威岛为277;月平均气温不小于26的达12个月,最高气温288出现在5月份,极端高温达35;低温天气出现在1月份,极端低温太平岛为224,南威岛为211,平均日、月和年温度变化以及冬夏半年之间温度差异都极小,年温差仅23℃,日、夜、晨基本平衡,无四季之分;表层海水温度也保持全年高温,最热月(5月)和最冷月(1月)的月平均温差也很微小,被称为“常夏之海”。(南沙海域平均气温见 12-13


   (三)气压

南沙群岛海面气压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都比较小,夏季比冬季略低。夏季的7月南沙海域处于西南季风控制期内,受赤道高压的明显影响,平均气压约1007.01009.0高度帕斯卡之间;冬季的1月南沙海域处在东北季风控制期内,受大陆冷高压的影响,平均气压约1010.01012.0高度帕斯卡之间(参见 1214 )。


   中沙群岛海面气压也是冬高夏低,但季节变化要比南沙海域大。根据19831984年的6次考察,中沙海域平均气压的季节变化,从夏季到冬季每季约以
6高度帕斯卡的幅度递增;从冬季到夏季则以同样的速度递减,该海区的平均气压年变化在12高度帕斯卡以上(参见 1215)。

 (四)风
  
南沙海域的风场基本与天气系统相配合,主要的风场特征是季风,一般从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份为东北季风期,盛行东北风,气流比较稳定,且持续时间达半年,其中以2月份出现频率最高占75%,平均风速6 米/秒59月为西南季风期,盛行西南风,69月份为最盛期,西南风出现频率约51.4%,风力大,月平均风速为2.44.5米/秒  ,最大风速可达10米/秒,西南季风盛行期也是多台风季节,来自西太平洋的台风经常影响南沙群岛北部5月和10月则为本海域季风交替时期,盛行风向不明显,月平均风速在44.8米/秒之间(参见 1216 )。在季风潮和热带风暴、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下,南沙海域常会出现6级以上大风(其基本频率如 1217所示
)。

 

中沙群岛海域春季盛行东-东南风,其频率高达56%,各单向平均风速在7米/秒以下;夏季盛行西南风,其频率达52%,风力以45级为主;秋季为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季节,各向风的出现频率都非常接近,风力一般为34级;冬季以东北风为主,风力多在6级以上(见 1218 1219)。

西南季风盛行期也是多台风季节,来自西太平洋的台风经常影响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北部。中沙、南沙群岛台风旺季为911月(其中最旺月为10月),13月则极少台风(参见 1220)。

 

(五)降水

南沙海域的降水主要由热带气旋和西南季风带来,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2000毫米,自北向南递增,且降水多集中于612月(见 1221 )。中沙海域的降水几乎都是由积状云造成的,因而持续时间较短,具有明显的阵性特征;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其次为春、秋两季,最少为冬季。

 

(六)云雾

南沙海域年平均总云量为6.0,月平均总云量变化在5.07.0之间(见 1222 );由于缺乏适宜海雾形成的海面条件和适宜风场,因此很少出现雾,能见度比较好,其中能见度>10海里的频率占70%以上(参见 1223)。


   中沙海域的总云量春季最小,夏季最大,秋、冬季次之。全年平均总云量为5.7;海雾出现也较少,能见度比南沙海域还要大,一般在20公里以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沙群岛的台风
中国最小的地级市,你去过吗?
【实用资料】中国沿海各海域各季节主要气象、水文概况
全国人口最少的城市三沙市
纸上谈疆:南海断续国界线的形成
【世界地理31】之地形地理第12篇:太平洋15大群岛和岛屿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