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版“鲁滨孙”:传奇经历被写进美军作战手册

著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传奇的中国人,他曾独自在海上漂流133天,堪称中国版“鲁滨孙”。这个人叫潘濂。

船难的唯一幸运儿

1918年,潘濂出生在海南农家。那是一个连海岛都不能免于势力纷争的年代。云南土司出身的龙济光与李烈钧苦斗不休,令海南弥漫着不安的气息。几乎不等到成年,父亲就将潘濂托付给闯荡南洋的哥哥。毕竟那时,下南洋已从走投无路的代名词变成了出人头地的时髦机遇。

在哥哥的帮助下,潘濂成了一艘英国客轮的侍应生。他多年后回忆,那并不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华人侍应生注定是一座海上城堡的最底层,繁重的劳动与无所不在的歧视令人窒息。稍有积蓄后,潘濂就辞职去了香港,做起了机械工学徒。但命运注定要将他带回海洋,随着日军铁蹄逼近,香港也不再是避风港,为谋生计,他投靠了在英国武装商船“贝洛蒙号”上任职的亲戚,当上了二等侍应生。

对潘濂而言,“贝洛蒙号”是一个绝佳的栖身之所,船工半数是华人,令他倍感安慰。而此时中英两国因在亚洲一致对付日本而走得很近,华人船员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但这艘船却命途多舛,总共20年的服役历程,名字改了几次,还一度被转卖给了希腊人。也正因如此,“贝洛蒙号”没有补给停靠的母港,跨越重洋也无军舰护航,这种落单的流浪船只成了德国潜艇的最佳猎物。

1942年11月23日,潘濂永生难忘的爆炸事件发生,德国王牌潜艇U172射出的鱼雷击中了“贝洛蒙号”。此时这艘英国商船正在从开普敦驶向苏里南的航程之中,甚至来不及发出求救信号,就在短短两分钟内沉没。潘濂在惊慌中套上救生衣,成了这次船难的唯一幸运儿。上帝对他很眷顾,不久又让一只8英尺见方的救生艇从他眼前漂过,这成就了他接下来3000余小时的“诺亚方舟”漂泊经历。据他回忆,德国潜艇发现了他,但不愿为这样一个小角色再浪费弹药。殊不知一年之后,潘濂由于奇遇一夜成名时,U172却已葬身鱼腹。

茹毛饮血的海上猎手

潘濂原本期待着救援人员的到来,但战火纷飞之际,谁会去搜救一艘據说悉数遇难又无甚背景的商船呢?随着洋流漫无目的地漂泊,是潘濂生活的全部。要命的是,他在船上工作数年,却依旧不谙水性,为防止滑人大洋,他用绳子把自己与救生艇捆在一起。好在上帝待他不薄,救生艇上备有40升水、数罐饼干、一袋糖、几板巧克力、两支信号弹与一把手电筒,这就是他在大洋求生的全部资本。

起初,潘濂的求生欲望很强,每天都数着日出日落,至少他日后能回忆起“我的食物在第55天耗尽”。再往后,由于食物匮乏加之精神恍惚,他逐渐失去了时间观念,只记得月圆月缺。

让他的求生欲大受打击的是两次与获救擦肩而过。一次是有商船驶过,他发射了几乎被遗忘的信号弹。商船发现了他,并缓缓开过来,就在他几乎能看见甲板上来来往往的人脸时,商船却又忽然弃他而去。潘濂多年之后对这一幕仍然耿耿于怀,他固执地相信,商船上的人看清了他的黄皮肤,于是毫不犹豫地将他弃之不顾。另一次是两架飞机低空掠过,发现了他的身影。只是天公不作美,当时下着暴雨,飞机几度盘旋着尝试施救未果,最终只能作罢。据《芝加哥论坛报》1943年的采访,那位好心的飞行员事后还曾去医院看望潘濂。

获救未遂的他,愈发像是20世纪的鲁滨孙了。尽管他或许并不知道鲁滨孙是何方神圣,但他却要干一番鲁滨孙式的自救了。

毋庸置疑,要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是淡水。潘濂从救生衣上撕下帆布,绑在小艇的木桅上收集雨水。食物是更大的挑战,毕竟几罐饼干坚持不了多久。为了节省干粮,潘濂几度被饿晕,但他最终意识到挨饿不是长久之计,捕猎才是唯一出路。

也许是厄运激发了人类的猎手潜能,与在孤岛挣扎的鲁滨孙一样,潘濂并无充足的经验,也无必需的武器,但一切都可以动手造出来。他先是从手电筒上拆下零件拗成鱼钩,又从捆着自己的麻绳上拆下一段作为鱼线,掰开仅存的几块硬饼干当鱼饵。这简易的工具带来了几次小小的收获,但并不令他满意。他用了几个日夜冒险从救生艇上卸下一枚铁钉,这样就有了对付大鱼的利器。又用铁钉将铁皮的饼干罐划开.慢慢磨出一把简陋的刀。有了这些“先进武器”,他可算成了一个合格的渔夫。每天忙于钓鱼,将鱼腹剖开,拴上麻绳晒在木桅上,连储备粮都可以渐渐积攒起来了。

小鱼干还带来了意外收获,吸引了海鸥的光临。半是出于护食半是出于无聊,潘濂试着徒手捉海鸥,还成功了几次。只不过捉到手的海鸥也只能喝血吃肉,好在他也一天天适应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为了避免肌肉萎缩,他还不时捆上绳子在小艇旁游上几圈。

无垠的大洋里,最令他不安的是暴风雨和鲨鱼。暴风雨可能随时打翻他的小艇,更不用说一并将他的小鱼干卷走。激荡的海水涌进救生艇时,辛苦收集的淡水也会毁于一旦。每每在暴风雨过后,他都要抓只海鸟来喝血解渴。既然提到了血,也避不开嗜血的鲨鱼。潘濂回忆,他曾不止一次遇到鲨鱼撞击救生艇底部,然而他手上没有称手的兵器,只能甩出那枚宝贝钉子,像掷鱼叉一般袭击鲨鱼。这一幕,像极了《老人与海》里面用船舵打退鲨鱼的圣地亚哥老人。

幸运着陆,奇遇震惊世界

在他几乎习惯了海上流浪汉的生活时,陆地出现了!孤帆漂流133天之后,潘濂的小艇抵达了巴西沿岸。

或许被巨大幸福感砸晕,或许是如释重负后的疲惫感作怪,他居然昏睡过去。再醒来时,三个巴西渔民围在他身边。好心的渔民将他送往三天路程之遥的贝仑城,在那里他得到良好的治疗,传奇故事也由此天下尽知。英国媒体不敢相信“贝洛蒙号”居然有生还者,纷纷涌来。他们向全世界通报他的状况:133天瘦了8公斤,幸运的是还能走路,吃到获救后第一顿巴西烤鱼时兴奋得又笑又唱……

等到身体恢复之时,潘濂的奇遇已经惊动了英国王室。乔治六世向他颁发帝国勋章,以表彰他在蒙难之际展现出的勇气、刚毅和应变能力。他还应美国海军之邀,还原了漂流133天的求生之术,以丰富美军作战手册上的求生指南。他的求生技能,没准如今还在海军陆战队队员之间流传。

随着镁光灯不再聚焦,生活安定之后。潘濂申请移居美国,却遭到了歧视。早在他获救的1943年,《麦诺森法案》的通过,已经宣告了1882年排华法案的作废。然而,即便在中国领事馆的干预之下,他还是只能拿到临时旅行者的签证,先后以零件检查员和炊事员的边缘身份打零工。1949年,在曾邀他传授求生之术的海军少校斡旋下,美国国会方才批准了他的永久居留权。而一切手续办理停当,已是1952年,那一年的《麦卡伦一沃尔特法案》令美国对华人的态度有了决定性的松动。可以说,经历了133天海上传奇后,他又见证了美国排华的尾声。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在美国轮船公司上班,以侍应生领班的身份退休,在纽约颐养天年,直至1991年离世。他将故事原原本本讲给了一位撰稿人,却并不愿在镜头前吹嘘自己的传奇往事。无数次被问及孤身在大洋漂流133天的人类极限纪录时,他通常只有淡淡的一句:“这种悲惨的纪录,以后还是不要被人打破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8年前小伙大西洋漂流半年,路过船只见死不救,登陆后大喊五个字
这款小艇号称永不沉没贵的吓人
二战时的真人版绝地求生 中国人领着外国海员无人岛极限生存75天
希特勒得不到的孩子——救生艇宝贝,罪恶战争中的生命传奇!
他掉进大西洋133天,饿到神经不正常,船只见他是中国人:不救!
食人救生艇读后感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