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约克敦战役

法国著名油画《约克敦战役》。画中左手持剑右手指向右方者是法军指挥官罗尚博,罗尚博左侧者是美军指挥官华盛顿

战役爆发背景

约克敦是美国弗吉尼亚半岛东端的一个小镇,位于美国东海岸中部。该镇的东部为直通大西洋的切萨皮克湾,南部为北卡罗来纳州的成尔明顿和佐治亚洲的查尔斯顿,西部通向美国大陆,北部为沿海大城市纽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约克敦战役实际发生在位于约克河南北两岸的约克敦和格劳斯特。在1781年,这两个地方还只是小村落,当时约克敦约有60座房屋,而格劳斯特只有20座房屋。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决战发生在这两个地方,从而使约克敦永载战争史册。

英国取得北美殖民统治地位后,不断加剧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引起了主要由欧洲移民融合而成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的强烈反抗,并最终于1775年4月19日爆发美国独立战争。5月10日,北美各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任命原英军上校、弗吉尼亚种植场主华盛顿为总司令。由于美、英力量悬殊,独立战争进行得异常艰苦。双方在北、南两个战场进行了一系列拉锯式大战。

1775~1778年间,战争以北方为主战场,英军掌握着主动权。但美军以弱对强,英勇作战,多次大胜英军。1778年2月6日,法、美正式结成联盟。6月17日,法、英开战。18日,英军放弃费城,退守纽约。自此,北方战事进入僵持状态。1778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洲首府萨凡纳,开始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

1779年,主战场转移到南方。英军将主力南调,企图首先控制南方诸州,然后与北方据点纽约遥相呼应,最终控制全美。9月,美法联军围攻萨凡纳,伤亡惨重。

1780年春季,英军指挥官克林顿率领1.4万人从陆海两面包围查尔斯顿,迫使南方美军司令林肯率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4艘军舰、300门火炮及其他装备。6月8日,克林顿率部分英军撤回纽约,留下康沃利斯率英军7000余人据守南方广大地区。

1780年,法国指挥官罗尚博奉命率领6000法国志愿军援助美国革命。同年7月,罗尚博率部在罗得岛登上美洲大陆,协助大陆军,支持北美殖民地独立。

1781年3月15日,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与美军交战,伤亡惨重,被迫向沿海地区撤退。4-8月问,康沃利斯集中南方英军部队退守约克敦,试图从海上与纽约克林顿统率的英军保持联系,借机扭转战局。此时,整个北美战场的英军主要龟缩在纽约和约克敦两个地区。

独立战争中,促成法、美结盟的关键人物之一是法国公民拉法叶将军。2002年,美国白宫宣布,追认曾经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法国名将拉法叶为美国荣誉公民。美国国会两院首先通过了追认拉法叶荣誉公民的法案,随后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这一法案。法案认为,拉法叶将军自愿为美国人的自由付出自己的金钱,不顾个人生命风险,在“美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援助,永遠是自由的象征”。

拉法叶是美国独立200多年来第5位-被给予这一荣誉的人。美国在历史上只给4个人死后授予了荣誉公民称号,他们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籍阿尔巴尼亚人特蕾莎修女、二战期间拯救10万匈牙利犹太人的瑞典外交官瓦伦伯格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的创始人、瑞典空想社会主义者威廉·潘恩。

1757年,拉法叶出生于法国奥弗涅地区夏凡纳的一个名门,由于其与美国独立运动的重要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结为挚友,他于1777年筹集资金冒着风险偷渡到美国,并帮助美国人抗击英国殖民者。他被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任命为将军,成为华盛顿将军的幕僚,当时他还不满20岁。1779年,他重新回到法国后说服法国王室,派出了一支更为强大的法国军队帮助美国打败了英国军队。

战役经过

发生于1781年的约克敦战役,主要分为夺取制海权作战和陆海围攻作战两个阶段。

夺取制海权作战:9月5日~19日

此阶段,法国海军驱退英舰队,夺取了制海权。美法联军陆上兵力在法国舰队的协同下逐次集结并建立了对英军的围攻部署。

约克敦战役纪念馆陈列的画作及火炮。图中下方的英文简介牌大意内容为:华盛顿在约克敦战役打响之时,亲自点燃了射向英军的第一发炮弹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乔治·华盛顿指挥大军接连取胜,南部各州大部分获得解放。康沃利斯等人则率英军分别占领美国东部数个港口,切萨皮克湾成为英军后勤补给的重要入口之一。英海军西印度群岛舰队全力控制这一海域,以维持英军海上补给线。

1781年9月初,法国海军中将德格拉赛率舰队(“巴黎城”号为旗舰,战列舰24艘)从西印度群岛出发,进至切萨皮克湾入口处停泊,以切断英军海上供应线。为打破法军的海上封锁,英国海军格内夫少将率舰队(“伦敦”号为旗舰,战列舰19艘)驶往切萨皮克湾。

9月5日上午,法舰队发现英舰队后,立即下令起锚迎击。德格拉赛舰队绕过亨利角,开始逐步排成攻击队形。当时英军舰队前卫指挥官胡德,试图在对方未形成整齐的队形之前实施攻击,但由于行动迟缓,错过了有利的攻击时机。

14时30分,英法双方舰队的前卫发生战斗,而英军舰队主力和后卫对旗语理解有误,未投入战斗。16时27分,英军指挥官格内夫再次命令舰队主力和后卫接敌并进入战斗,法军舰队主力却故意避战。到日落时,会战结束,英军亡90人,伤246K,法军只伤了221人。

当天夜间,英军舰队抓紧时间进行准备,企图再度发起进攻。之后几天,法军均拒绝交战。双方保持对峙。

10日,英军得知法军后续8艘战舰到达作战海域,前来支援。鉴于对方实力增强,英指挥官格内夫于13日召开作战会议,决定退回纽约。19日,英舰队回到纽约。至此,法国舰队成功驱逐了从纽约增援约克敦的19艘英舰,法国海军掌握了附近海区的制海权,切断了约克敦英军的海上补给线和退路。

此次海战,虽然未歼灭英舰队,但却决定了约克敦英守军的失败命运。因为随着法国舰队掌握了切萨皮克湾的制海权,美法联军之后形成了对约克敦及格劳斯特的围攻部署。

陆海联合围攻战:9月28日~10月19日

此阶段,美法联军首先实施多向突击,突破英军外围据点。

9月28日,华盛顿部大陆军和罗尚博伯爵部法军在弗吉尼亚与拉法叶侯爵部大陆军会合,法美联军共1.7万人完成了对约克镇的合围。在法军舰队的配合下,法美联军从陆海两个方向,对约克敦的康沃利斯英军形成四路包围,并进抵至距英军目标3km以内的地区。为了全歼被围之敌,美军还派出300人的骑兵和700人的步兵封锁约克敦对岸的格劳斯特。

在陆上作战中,法美联军从约克敦南、西以及西南三个方向,使用各种口径的火炮,对英军发起强大炮火突击。在炮火掩护下,联军以构筑堑壕的方式对英军的防御阵地步步进逼,逐步缩小包围圈。英军则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抗击,并以小股兵力实施反冲击。

29日夜间,在美法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英军逐次放弃外围据点,转入内线阵地据守待援。美法联军则建立新的炮兵阵地,使所有英军目标都纳入联军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形成了全歼约克敦的有利态势。

随后,美法联军紧缩包围圈,集中突破英军核心阵地。10月9日晚,美军在右翼连续实施了一整夜的火力突击。10日凌晨,法军炮兵则从左翼打响,连续突击6~7个小时。突击中,联军使用了发射24磅和18磅炮弹的攻城重炮。黄昏时,法军发射燃烧弹,点燃并焚毁了英军装备有44门火炮的“卡仑”号巡洋舰。当天,美军在右翼继续全面炮击,各种火炮实施齐射。11日,法军再次从左翼阵地实施火力突击,造成英军重大伤亡。

12日,美法联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前突进,在第一条围攻线北侧约300m处构筑了第二道围攻线,并重新建立新的炮兵阵地。这时康沃利斯接到克林顿援兵延期、建议他必要时渡过约克河实施突围的信件。14日,联军沿道路发起突然攻击,迅速占领了约克敦南面的两个堡垒,打开了通向约克敦的大门。

15日,英军发起反冲击,但很快被联军击退。16日深夜,康沃利斯企图率部渡过约克河突出包围。他首先组织了一支350人的部队进行试探性突围。当一部分兵力渡过河以后,由于天气突变,风大水急,船只难以驾驶,渡河行动受阻,加上联军的阻击,突围行动失败。17日,美法联军再次逼近英军,并将其团团围住。当日,康沃利斯请求进行投降谈判。

19日早晨,华盛顿列出投降条件送交康沃利斯。下午,约克敦和格劳斯特两个据点的英军向华盛顿将军投降,英国舰队则向法国舰队司令德格拉赛将军投降。当服装整齐的8000余名英国“红衫军”走出约克敦,走過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美法联军的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华盛顿有意让林肯少将主持受降仪式,因为林肯曾经在查尔斯顿战役中被迫率美军向康沃利斯投降,这次给了他一次挽回荣誉的机会。

1781年10月24日,即康沃利斯投降l周后,英国指挥官克林顿才率领7000人的援军由格雷夫斯抵达萨皮克湾,但为时已晚,慑于德格拉赛统率的法国舰队,克林顿率部匆匆返回了纽约。1782年,英国首相诺思被迫辞职。

在整个战役中,美法联军亡75人,伤1991人;英军亡156人,伤326人,投降8077人。

约克敦战役后,除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基本停止。因此,这一胜利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束,是美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美、英经过谈判,于1782年在巴黎拟定《大不列颠和美国最后的和平条约》,并于1783年9月3日在凡尔赛正式签订。该条约也称为《美英巴黎和约》。按照该条约的规定,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战役取胜之法

约克敦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整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军曾多次失利,有的战役甚至是惨败。美法联军能在约克敦取得这场陆海联合进攻战役的胜利,有其必然的原因。

结合当时的战役背景与进程,分析美法联军取胜之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集聚美法两军力量,形成陆海联合作战优势

作战是敌对双方军力的直接对抗。如果说,战略上以弱胜强是可能的,那么,在一次具体的作战中,则必须集中优势力量方可取胜,这也是作战自身的重要规律。约克敦战役就具备了这个制胜的重要条件。

美法联军与英军开战之后,法国投入大量兵力,从而迅速改变了双方兵力对比。在约克敦战役发起前,美法联军总兵力与英军形成了大约2:1的优势,舰船拥有1.6:1的优势。法军舰炮多达2000余门,同时美法联军还集中了陆战炮375余门,包括攻城重炮43门。

约克敦战役之时,美法联军形成了步兵、骑兵、炮兵、海军陆战队和海上进攻力量军兵种较齐全的联合作战力量。

在武器装备方面,法国海军的装备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海军的最好水平。全法有大约45艘舰船随时可以遂行作战任务,其中可以直接用于战斗的舰队更是多于英国。法军舰船设计科学,不仅造型比英国舰船更先进,而且速度更陕、吨位更大。

法国海军的炮手也是经过了更加严格的训练,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打得最准的射手,尤其是远程射击水平远比英国舰艇炮手强。

可以说,联军方面在作战兵力数量、力量结构、装备和训练水平上的综合优势,奠定了实施陆海联合作战的能力基础,也为取得约克敦决战的胜利创造了最为重要的条件。

实施统一的作战指挥,充分发挥联军作战的整体优势

联合作战的关键,不仅在于有多少军兵种参战,而且在于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的统一指挥,在于不同军种之间的密切协同。约克敦战役胜利的事实证明,实施统一指挥是取得联合作战胜利的关键。

法国公民拉法叶是促成法、美结盟的关键人物之一,其被美国白宫追认为美国荣誉公民

自美法联军筹划攻打约克敦之始,双方指挥员就十分注重协调合作,统一进行作战筹划和指挥。首先是共推华盛顿为美法联军总指挥官,统一指挥双方军队的作战行动,同时,建立了4个二级司令部,形成了战役最高指挥官、各方向部队、各攻击群的三级指挥体系。依托这一指挥体系,美法联军制定了统一的作战计划,明确了各方向部队的攻击任务和顺序。在作战过程中,注重对海战和陆战行动进行协调控制,确保了战役行动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英军之所以战败,最主要是败在指挥上。直到战役结束,英军都沒有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司令部,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克林顿虽然是英军在美洲的总司令,但在美国南方作战的英军将领很少与其联系;虽然英军知道夺取制海权是胜利的基础,但在美洲水面上指挥英国舰队的阿布兹罗特却不受克林顿的指挥。陆、海行动都是各行其是,使得装备精良的英国陆、海军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这是导致英军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指挥协同手段运用方面,法国海军也胜英军一筹。在当时的海上作战中已开始使用简易信号系统进行作战协同。1763年,法国海军的比高德莫洛洛出版了《海军战术》一书,详细阐述了战术上集中兵力的各种方法,同时促进了一套实用信号系统的发展。这些作战理论和信号系统在历次演习中已经被广泛运用。约克敦战役中的大多数法国海军指挥官都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具有良好的协同意识和协调技能。其实,英国人当时也有一本《永久战斗条令》,其皇家海军也创造了一套有效的信号系统,但并没有用于实战,直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多年后才被广泛采用。可见,拥有良好的协同意识和较为先进的指挥协同信息系统,对作战的协同具有重要影响。

按照统一计划实施作战行动,占据联合作战的行动优势

此役,美法联军在联合作战行动中密切协同,凸显了多军兵种优劣互补、整体增效的行动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战役协同效果。

在18世纪中叶,独立的海上作战已经很普遍,但在陆海两个战场,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力量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目标协同实施大规模陆海围攻作战,约克敦战役还是第一次。美法联军在作战行动中的协同性可圈可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海军海上运输陆战兵力与陆上机动兵力结合,加快了陆战兵力的集中速度;二是陆上步、骑、炮兵与海军陆战队配合,快速形成了从内陆方向和沿海方向对英军的围攻态势;三是海军兵力从海上对陆上目标的火力打击,极大提高了对濒海目标打击的火力密度;四是海军兵力的攻击行动直接阻止了对方的海上支援,切断了英军海上的退路,对孤立守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西方史学家认为,切萨皮克湾交战这个看上不起眼的海上战斗,在作战全局上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英国海军的撤走,使约克敦英国守军孤守无援,从而决定了康沃利斯必败的命运,也决定了整个战争的最后结局。可以说,这次战役使交战双方更清楚地体会到制海权对陆战的重要作用,也是第一次以海上输送、海上火力打击、争夺制海权等海上作战形式与陆上作战相配合而实施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陆海联合战役。

画作:英军在约克敦战役投降仪式上向美法联军交出象征指挥权的军刀

法国海军与陆上联军部队按时到达约克敦附近地区和切萨皮克湾,在夺取制海权的同时展开陆上攻击部署,是这场联合作战陆海协同最精彩的部分。法国舰队于1781年9月初已经先期到达切萨皮克湾,将法军登陆部队、给养和美军断退阻援的部队送达预定位置,随后法美联军陆上攻击的主力部队到达,陆海联合攻击部署正式完成。

此时,退守约克敦的英陆军与海军却没有建立直接联系,也没有任何协同方案。英海军早于法海军到达了切萨皮克湾,但由于没有协同方案,英海军在切萨皮克湾没有与法海军舰队决战到底,就独自北上纽约了,而这时的约克敦守军正急待海军援助。

如果当时英国陆、海军联合行动,法美联军将很难形成严密的包围部署。更糟糕的是,英军随后向约克敦守军增派7000人的援军于10月24日才从海上抵达切萨皮克湾,这时英国康沃利斯守军已经投降1周,克林顿只好带领援军匆匆返回纽约。

这些重大行动的协同失调,注定英军必然惨败。正如西方战史学家评论:英国人在其殖民地总不能有效协调两支自己的队伍——豪和伯戈因是如此,克林顿和康沃利斯也是如此。但美法两支不同国家的军队在通信联络既慢又不可靠的时代,却显示出较为精确的协同能力,树立了一个密切合作的典范。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伯戈因从北部率领一支英军部队与威廉·豪爵士率领的部队企图把美军在哈德孙河一线打散。但因两支部队缺乏协调联络,1777年,豪的部队受阻,伯戈因的部队被盖茨在萨拉托格击败。

机动灵活地创造和运用新战术,取得作战方法上的优势

此次战役,在作战方法的创新和运用上,英军的僵化保守与美军的机动灵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18世纪,欧洲国家的军队还在运用呆板的步兵横队和排枪齐射。英军在战术上尤其僵化保守,只习惯于在开阔地上以整齐的步伐前进和进行排枪齐射。这种线式作战方式行动迟缓,运转不灵,缺乏独立作战和断机行事的能力。所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英军作战能力的发挥,而且采取这种呆板战术的英军常常成为美散兵进行点射的活靶子。

在切萨皮克湾海战中,英国战场指挥官胡德的“僵化头脑”也受到严厉抨击。他的支队过于遵守刻板的传统,只有机械地按命令行事,缺乏主动性,致使英国舰队失去了有利的作战时机,最终陷入被动而溃退,并丧失了切萨皮克海域的制海权。

在约克敦防御作战中,英军逐层退守、战术呆板、反攻无力,最终导致了全部被歼灭的厄运。与之相反,北美参战的民军虽然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但其不受刻板战术思想的束缚,而是根据作战需要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地打击敌方。

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军队采用散兵线战术,利用地形运用疏开队形作战,着眼于最大限度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加之本土作战,熟悉情况,巧妙利用突然性因素,通过广泛实施夜战近战,取得了良好的歼敌效果。在约克敦围攻战中,美法联军借助强大陆海联合的优势力量,又一改散兵游击战术,集中大量的炮兵火力,采取海上断退阻援、陆海围攻、步步紧缩、集中火力连续突击等手段,使英军无还手之机。

不过,此次战役中,法国海军只把英国舰队赶跑而没有歼灭,使切萨皮克湾海战成为一次“法国海军没有取得明显胜利”的击溃战。究其根源,是法军的防御传统作怪。在18世纪中叶,法国利益经常受到陆上和海上双重威胁,其海军要在世界多个地区转战,当局要求海军尽可能保存舰船。于是当与敌方进行海上交战时,法军经常是向对方舰船的帆进行射击以削弱敌人的战斗能力,将敌方舰队赶跑,而不去进行正面交战,以摧毁和歼灭敌方海上力量。这种保守的作战思想使得联军虽然控制了切萨皮克湾,但也放跑了英国舰队,从而使此次行动留下历史遗憾。

此次战役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进行,并以海上力量协同陆上力量共同实施的陆海联合进攻作战。现代意义的联合作战发轫于此。在战争中,美法联军在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夺取制海权以保证陆上进攻、陆海联合实施火力突击等方面,为之后的联合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人编出来的神话
为何法国要送自由女神像给美国?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标准的要塞攻防战,俄国人以一敌三
一战回眸:德国战败之路(五)
对抗拿破仑 讲点儿英国历史(二十二)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法兰西三名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