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肿瘤医生学习笔记——肾癌

流行病学

1.肾癌占恶性肿瘤的2%~3%,高发年龄为50~70岁。我国肾癌发病率低为5.75/10万,但因人口多已是肾癌第一大国。

2.我国肾癌发病特点:男性多于女性(2:1),城市高于农村(4:1),东部高于西部。国内数据显示无症状肾癌占60%,初诊发生转移占15%,主要转移至肺骨淋巴结。

3.在美国肾癌发病率居男性第7位,居女性10位。过去10年美国肾细胞癌(RCC)发病率年增长1.6%,但晚期肾癌比例在下降。

4.遗传、吸烟、肥胖和高血压是RCC公认的危险因素。

5.肾癌85%以上起源于肾实质主要类型为RCC,少数起源于肾盂为移行细胞癌。

6.依据是否具有家族遗传特点,分为遗传性肾癌或散发性肾癌。

7.遗传性肾癌是指具有特定基因改变并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的肾癌(占2%~4%),最常见为VHL病,由VHL 基因突变引起的透明细胞癌。

诊断和病理

8.肾肿瘤中RCC占90%,其中,透明细胞癌占85%,其次为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和髓样癌占肾癌不到1%。

9.50%以上肾癌为体检发现、无症状。

10.肾癌三联征血尿、腰部肿块、腰痛,多为晚期表现。

11.低龄肾癌 (≤46 岁)可能是VHL 病。

12.初诊时分期检查:腹部/盆腔CT(增强或平扫)和胸部影像学(胸片或CT)。过敏或肾功不全者可用核磁替代CT明确肿瘤与分期。

13.中央型肿块要与尿路上皮癌鉴别,必要时行尿细胞学和输尿管镜检查。

14.碱性磷酸酶升高或存在骨痛可行骨扫描(非常规检查)。

15.肾癌多为单侧单发肿瘤,多发病灶占10%~20%,常见于遗传性肾癌或乳头状肾癌。

16.术前细针活检意义不大,尤其影像学已明确时。

17.肾穿刺活检适用于积极观察小占位病变、射频消融或进行靶向/化疗需明确病理。

18.肾肿瘤病理分类依据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特征和肾脏疾病背景。

19.肾细胞癌指起源肾小管上皮恶性肿瘤,分为透明细胞肾癌(60%~70%)、乳头状肾细胞癌(10%)、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肾髓样癌、染色体移位癌。

20.WHO/国际泌尿肿瘤协会分级替代 Furhman分级系统,依据核仁明显程度分为1~3级,4级标准为明显多形核、瘤巨细胞、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

21.肾透明细胞癌病理特点为透明细胞及丰富血管网,90%散发透明细胞癌伴有VHL基因突变或甲基化。

22.双侧、多灶、低龄的肾透明细胞癌常见于VHL病。

23.伴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肾透明细胞癌5年生存率15%~22%。

24.乳头状RCC为第二肾细胞类型,儿童多于成人。常见于终末期肾病或获得性肾囊肿病,肿瘤易缺血性坏死和自发性出血。

25.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好于透明细胞癌,分为1型和2型,1型较2型预后好。

26.嫌色细胞癌占5%~7%,预后好于肾透明细胞癌,5年生存率78%~100%。

27.集合管癌高度恶性,诊断时多已转移,对治疗不敏感,多在2年内死亡。

28.髓质癌为高度侵袭肿瘤,患者生存以月计算。

29.多房囊性肾癌没有复发和转移的倾向。

局部和局部晚期肾癌

30.TNM 分期和组织学亚型是治疗方案选择主要依据。

31.术式分根治性肾切除术或保留肾单位手术。根治性肾切除范围:肾周筋膜、肾周脂肪、区域淋巴结和同侧肾上腺。

32.腹腔镜或开腹行根治性肾切除疗效相当。

33.比较肾癌根治术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两者OS、DFS无差异。区域淋巴结清扫可提供预后信息,但不能改善预后。

34.术前影像发现或术中触及淋巴结肿大可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35.CT 示肾上腺异常或肾上极巨大病变时切除同侧肾上腺,非肾上腺侵犯高危患者不建议切除肾上腺。

36.部分肾切除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类似,肾癌根治术增加慢性肾病风险。

37.Ⅰ期(pT1a,肿瘤≤4cm)首选部分肾切除术,T1b(最大径≤7cm)可行部分肾切除术。

38.Ⅱ/Ⅲ期肾癌选择肾癌根治术,而不是部分肾切除术。

39.单发小病灶、孤立肾、肾功能不全、双肾病灶或遗传性肾癌选择部分肾切除术。

40.射频消融与常规手术治疗比较,局部复发率增高。

41.早期肾癌术后复发率20%~30%,肺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占50%-60%),中位复发时间1~2 年,多在3 年内复发。

42.S-TRAC是首个RCC辅助治疗取得阳性结果研究。纳入局部高危肾细胞癌(n=615),随机分入舒尼替尼组(治疗1年)或安慰剂组,5年DFS由51.3%显著提高至59.3%。但ASSURE和SORCE研究均未证明靶向药助治可带来DFS和OS的获益。

晚期肾癌

43.肾癌药物治疗分三个时代,已过去的细胞因子时代,正在进行的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即将走向的免疫治疗时代。

44.MSKCC预后评分(5个因素):高LDH(超过1.5 倍正常值)、高血钙血症、贫血、诊断到全身治疗时间<1 年、KPS <80 分。0项预后好为低危(中位OS30个月),1~2项为中危(中位OS14个月),≥3 项预后差为高危(中位OS5个月)。

45.IMDC预后模型(包括6个因素):高钙血症、贫血、诊断到全身治疗时间<1 年、KPS <80分、血小板大于上限和中性粒细胞大于上限。0项为低危组(中位OS 43个月)、1~2项为中危组(中位OS 27个月)、≥3 项为高危组(中位OS8.8个月)。

46.MSKCC预后评分基于细胞因子治疗时代数据,而IMDC预后模型基于靶向治疗时代数据。

47.细胞因子代表药物白介素和干扰素,有效率5~15%,OS1年左右年,但毒性较大。

48.靶向治疗选择考虑因素:病理类型(透明细胞或非透明细胞),IMDC评分(中低危或高危)及既往病史(高血压,心脏病史、肺病史)。

49.Ⅳ期肾癌可从手术中获益。

50.原发灶合并孤立可手术转移灶者可手术治疗。肺、脑和骨孤立转移灶均可切除。手术可同期或分期进行。

51.减瘤性肾切除术可能获益为肺转移、预后良好的患者。

52.SWOG 8949和欧洲肿瘤研究治疗组织行随机试验,对行或不行肾切除的患者予干扰素治疗,联合分析显示手术联合干扰素组的中位生存优于单用干扰素组(13.6个月对比7.8 个月)。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

53.目前包括7种抗血管生成药物: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阿昔替尼、贝伐珠单抗、卡博替尼和乐伐替尼;2种mTOR抑制剂:替西莫罗司和依维莫司;1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单抗。(加粗部分为我国上市药物)。

54.舒尼替尼抑制VEGFR1~3、PDGFRα/β、c-KIT、Flt3等靶点,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

55.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癌Ⅲ期研究(n=750),随机分入舒尼替尼组(50mg,每日一次,用4周停2周)或干扰素组(3增至9MIU,每周3次)。PFS从5个月显著延长至11个月,ORR由12%提高至47%,OS由21.8个月显著延长至26.4个月。

56.中国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CC的Ⅳ期数据(n=105),PFS14.2个月,OS30.7个月。

57.舒尼替尼主要毒性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腹泻、手足综合症、乏力。

58.舒尼替尼4/2方案转为 2/1 方案,疗效未下降但耐受性增加。

59.帕唑帕尼主要靶点VEGFR1~3 、PDGFRα/β、c-KIT。

60.纳入既往未治疗或细胞因子失败的VEG105192研究(n=435),接受帕唑帕尼或安慰剂治疗。帕唑帕尼将PFS由4.2个月显著延长至9.2 个月。因对照组为安慰剂受到质疑,又进行后续COMPARZ研究。

61.COMPARZ研究为舒尼替尼与帕唑帕尼头对头比较的非劣效研究(n=1110)。帕唑帕尼和舒尼替尼组PFS分别为8.4个月和9.5个月,ORR分别为31%和25%。OS分别为28.3个月和29.1个月,均无差异。结果显示两者疗效相似,但帕唑帕尼的耐受性更好。

62.舒尼替尼与帕唑帕尼为目前NCCN和EAU优先推荐一线药物选择。

63.索拉菲尼首个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的靶向药物 ,开启晚期肾癌靶向治疗时代,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64.索拉菲尼可抑制VEGFR1~3, PDGFRβ 、Flt3、c-kit、RET。

65.TARGE研究纳入细胞因子治疗失败晚期肾透明细胞癌(n=903),分为索拉菲尼组或安慰剂组。ORR分别为10%对比2%,DCR74%对比53%,PFS5. 8个月对比2. 8个月。

66.索拉菲尼治疗中国晚期肾癌多中心研究(n=62),PFS11.7个月,OS24个月。

67.索拉菲尼治疗肾癌标准剂量为400mg,每日2次,对标准剂量失败耐受性好患者增量至600mg是一种选择。

68.贝伐珠单抗联合干扰素对比干扰素的Ⅲ期AVOREN研究(n=649)。贝伐珠单抗将PFS由5.4个月延长至10.2个月,但因需与干扰素同时使用毒性较大。

69.阿昔替尼抑制VEGFR1~3,特异性强。

70.阿昔替尼为透明细胞癌二线治疗。与索拉非尼相比(AXIS研究),阿昔替尼ORR更高(19%对比9%)、PFS更长(6.7 个月对比4.7个月)。

71.RECORD1研究奠定依维莫司二线治疗地位。纳入VEGFR-TKI 治疗失败者(n=410),依维莫司较安慰剂显著延长PFS(4.0 个月对比1.9个月),但依维莫司组PR1%、DCR为64%。

72.国内依维莫司二线治疗研究(L2101试验),纳入TKIs治疗失败患者(n=89),ORR5%,DCR61%,PFS6.9个月。

73.mTOR抑制剂干扰代谢,导致高血糖和高胆固醇血症,血糖控制不佳者慎用。

74.卡博替尼抑制 VEGF、MET和AXL。

75.METEOR 为随机Ⅲ期研究,证明在一线抗VEGF治疗进展患者,卡博替尼较依维莫司具有PFS优势,7.4个月对比3.8个月,ORR21%对比5%。

76.Ⅱ期研究对比乐伐替尼、依维莫司、乐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二线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活性。乐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PFS14.6个月,OS25.5。因为显著生存获益,FDA基于Ⅱ期研究批准乐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用于二线治疗。

77.CheckMate-025研究,纳入抗VEGF治疗失败肾透明细胞癌(n=821),随机分入纳武单抗组或依维莫司组。武单抗组和依维莫司组中位OS分别为25个月和19.6个月,ORR分别为25%对比5%,PFS分别为4.6个月和4.4个月。

78.GOLD研究为目前唯一有关三线研究,纳入1种抗VEGF治疗和1种抗mTOR治疗失败的患者(n=570),随机分入索拉菲尼或多维替尼组。结果证明三线使用TKIs依然有效,索拉菲尼组PFS为3.6个月,OS为11个月。

79.纳武单抗在活动性自身免疫病中避免使用。

80.舒尼替尼早期研究有心衰报道,既往高血压或心脏病选择时要注意。

81.严重肺部疾病,mTOR抑制剂要慎重。

82.骨髓功能储备不足避免使用舒尼替尼。肝功能差避免使用培唑帕尼。舒尼替尼乏力明显。索拉非尼手足综合症最为明显。索尼替尼可使皮肤变黄

83.从理论基础、毒性累积和性价比来说,现阶段TKI-mTOR-TKI(TMT模式)序贯模式似乎更有优势。

84.脲素软膏和马油是预防和处理轻度手足综合征。皮肤角质增生可使用积雪苷软膏和脲素软膏。肿胀疼痛使用利多卡因软膏。溃疡表面使用康复新液或人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85.高血压处理优选ACEI或ARB类药物,可联合利尿剂,避免应用CYP3A4代谢通路的钙离子拮抗剂,以免与TKI类药物间相互作用。

晚期肾非透明细胞癌的治疗

86.非透明细胞癌约占所有RCC25%,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15%),嫌色肾细胞癌(5%)和多种其他罕见亚型如集合管癌、髓质癌、易位肾细胞癌和未分类的肾细胞癌

87.肉瘤样分化相关肾细胞癌,是一种所有肾细胞癌组织学中都可以发生的变体,发生率15%。

88.透明细胞癌主要依赖VHL基因失活,而非透明细胞癌机制不明。

89.依维莫司治疗非透明细胞肾癌的REACT研究(n=75),治疗持续时间12周,ORR1.3%,DCR49.3%。

90.依维莫司治疗晚期乳头状肾癌的II 期RAPTOR试验,中位PFS7.3个月。

91.舒尼替尼治疗非透明细胞癌II 期数据,ORR 为36%,中位PFS 为6.4 月。

92.舒尼替尼或依维莫司组治疗非透明细胞癌的II期ASPEN试验(n=108),舒尼替尼组PFS更长(8.3个月对比5.6个月),ORR更高(18%对比 9%)。

93.含有肉瘤分化的肾细胞癌以及非透明细胞癌可行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多柔比星或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

94.无论组织学类型如何,具有肉瘤样分化特性的患者具有更具侵袭性的疾病表型,OS6~10个月。

95.第一项肉瘤样RCC随机试验(ECOG 1808),分为舒尼替尼或舒尼替尼和吉西他滨。联合组ORR20%,舒尼替尼组11%。联合组PFS为23周而舒尼替尼组为13周。

96.肾髓样癌以化疗为主。

97.肾集合管癌生物学行为与尿路上皮癌有相似,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ORR26%,OS10.5 个月。

良医汇全球会诊中心—远程视频会诊

【良医汇全球会诊中心】是良医汇旗下专业肿瘤会诊平台,良医汇与国内外权威肿瘤医院及肿瘤医生保持长期合作,患者可通过会诊中心,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专业的医院,最权威的医生进行肿瘤会诊!让大牌专家为您量身定做治疗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发/难治性转移性肾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期待!“靶向 免疫”联合疗法,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PFS、ORR翻倍,死亡风险降低40%!FDA批准卡博替尼联合Opdivo一线治疗肾癌
【前沿】“免疫+靶向”,强强联合!94.7%靶病变直径总和减少!
晚期肾癌:一线靶向联合免疫,不依赖免疫与基因突变
肾细胞癌的联合治疗:每位患者的最佳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