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岁考上耶鲁的秘诀:高中生不得不学会的底层能力

他,18岁进耶鲁大学,22岁入职高盛集团,25岁考取哈佛大学MBA,大学四年均获全额奖学金,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

他就是李柘远,一个典型的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汪涵称他“国民学长”,苏芒称他“鸡血男神”。用一个集美貌和智慧的年轻人来形容李柘远再合适不过。

李柘远和大部分人一样,普通城市,家境一般,距离世界名校距离很大。

那么他如何做到的呢?

“因为我掌握了一种底层能力,它比智商,努力都更重要。它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差距。”李柘远说。

01

别人可以那么优秀

我为什么要平凡?

在高中之前,李柘远一直是该吃吃该玩玩,过的十分平淡,没有什么特别的。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高中之后,一次电视新闻报道一个孩子被世界名校录取。

李柘远深感震撼,当时打心底问自己:为什么他可以那么优秀,我就要平凡?

于是李柘远下定决心要冲击一流大学,第一眼看中的就是耶鲁大学。说干就干,就在高三那一年,他休学两个月着手准备报考耶鲁大学的考试。

老师当时就觉得这孩子疯了,那时候李柘远成绩还算不错,甚至十分有机会保送清华北大。这样的机会,就被他放弃,而选择了虚无缥缈的耶鲁大学。要知道当时整个福建省都没有一个考上过耶鲁的人。

同学老师的不理解,加上破釜沉舟的做法,让李柘远压力山大,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除了不眠不休近乎走火入魔的学习以外,李柘远没有任何办法来改变现状,一时间李柘远变得十分手足无措。

02

找到底层能力,逆袭超级学霸

每天玩命学习,过不了多久终于到了瓶颈,学不动了,效率也大大降低。考虑到在四个月之内,要想考上耶鲁,那可谓是天方夜谭。这样下去一定会失败的。

于是李柘远开始寻求出路,变通的方法。

李柘远开始向任何牛人请教,包括查阅历年学霸的采访视频,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

了解到其他人学习方法后,李柘远逐条分析,试用各种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最终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高效学习理论,包括:5分钟精读法、“5W2H”的阅读方法,提高复习效率的“康奈尔笔记法”等。

李柘远的学习笔记

四个月之后,李柘远打了所有人的脸——他考上了耶鲁大学。并且成绩让所有人惊诧。

“要成为优秀的人,不光要努力,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式。”李柘远谈到。

在学校之际,也不乏发生过很多尴尬事。例如李柘远口语并不流利,在对话中被莫名嘲笑了之后,他也不生气,潜心练习,彻底变成了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李柘远的作息时间

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耻下问的精神在李柘远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使得他充分的受到了外国同学的认可,没有人再嘲笑他这个外来生了。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敬佩。

03

方法大于努力

和表妹聊一次天就帮她涨100分

家中有学霸,亲人更不愿放弃这天然的资源,于是李柘远的小姨找到他聊表妹的学习成绩。全校垫底,这样一看,这不可能考得上一本。

表妹难道真的不是学习的料?

转念一想,他很快打破了这种思维。

和其他的学生一样,表妹只是使用普遍思维,将老师传授知识复制到大脑中,最终产生的只是复制粘贴式的学习。不但效率不高,而且重复性强,流失性也很强。

于是李柘远便教表妹四个步骤学习方法

表妹不解:那么多题,怎么做得完?心里想的都是(你在逗我?你当我是神?)

李柘远没有反驳她,直接拿出一道错题来分析,这一道题是和很多错题都是一个类型,或者是这道题的轻微变形。这样理解下来,化三成一,也就明白主攻的点,解一能反三了。

结果,果不其然,表妹也考上了211。

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很重要,不要一遍遍重复自己的错误。

李柘远说,这就是自己找到的差生和优等生拉开差距的最关键点。

后来,李柘远听说国内流传一种说法:哈佛的图书馆灯火通明,4点半都有人在学习,甚至24小时都有人在学习。

为了求证此事李柘远特地在4.30来到哈佛图书馆,他发现图书馆空无一人。于是他向国内的学生解答了这一假事件,并解释自己对于“毒鸡汤”的看法是不赞成。

如果只一味的无脑努力,你与好学生的距离只会越差越大。真正的好学生是要看效率和方法的,效率第一,其次才是努力。

04

家庭教育,功不可没

作为李柘远的父母,始终和李柘远关系非常好,就像朋友一样。从小教育的方式就是“无为而治”,只要三观不跑偏,什么都没问题。

小时候,在睡前读物上面就不会放水,大人看什么版本他就听什么版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岁考上耶鲁,25岁就读哈佛:这种底层能力,请'逼'孩子养成
上了名校才知道,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就是这一点(18-40岁必看)
真正好的教育,都是拼这4个字!
上了名校才知道:18-40岁,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就是这一点
上了哈佛才知道:这个能力要逼自己学会,越早越优秀
李拓远:美国不肯放回的天才,拒绝千万高薪回国,28岁登上福布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