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虹夕诺雅在安缦对面开了间传统旅馆,创造了东京酒店圈新高



“虹夕诺雅”和“安缦”的暗中较劲终于演变为正面交锋了。上月20日,已在轻井泽、京都等地以革新的日式居停理念艳惊四座的虹夕诺雅品牌,在距离东京安缦不到100米处开出旗下第一间城市酒店。除了邻里关系外,他俩的身段也惊人相似——两者客房数都是84间!


而虹夕诺雅的这场城市首秀并不孤寂。本月底,喜达屋豪华精选也会在东京揭幕一间高空酒店。这轮风潮还在继续,除了刚拆除主楼的老店大仓将在2020奥运前建起全新的玻璃酒店塔楼外,朗廷也宣布将在2019年入驻高贵的六本木(会是一家当代风格的“郎豪”牌酒店),四季也在上周刚宣布,将携手三井登上大手町(又是大手町,似乎誓与同区的安缦和虹夕诺雅血战到底)一座39层大厦的顶部六层(下图中Tower B顶部),重返东京一城双四季时代(如今的东京椿山庄曾是四季酒店)。


虹夕诺雅向来每开一间酒店都要玩一款新理念,轻井泽玩的是治愈系山间水居、京都玩了贵族书院改造、冲绳试水仿古海岛村落、富士尝试了高端营地。

为此,如何在东京玩出新花样让星野集团掌门人星野家路极为烧脑。他最终把思路切换到早已在东京绝迹的传统日式旅馆。


于是,他和自己的御用设计、景观和灯光排挡沿着“传统旅馆重返东京”的路线规划虹夕诺雅东京。


——虹夕诺雅 东京——

I. 入店式


为了在东京市中心打造一座传统旅馆而非酒店,虹夕诺雅的地面入口没有车道,隐秘的入口藏在一座“漂”着小舟、插满桶式盆栽的“小森林”尽头。以此向住客抽象地灌输“枯山水”、“湖泊”、“森林”等概念。


贵客带着堆积如山的行李“穿越丛林”当然不易,为此,旅馆让现代化的汽车钻隧道入店,不过客人在跨进移门前还是得俯身穿越门帘。

不管你脚蹬Berluti还是NicholasKirkwood,要去2楼的Reception办Check-in前,所有宾客一律得在这条幽径前的玄关脱鞋,在外带鞋在走廊一侧的鞋盒墙里收纳后方可放行(尽管这是日式旅馆传统,但放到东京市区总透着Soneva Fushi “No Shoes, No News'岛规的赶脚)。


Reception移植了虹夕诺雅开篇之作——轻井泽旗舰的屏窗长廊大堂理念,而小舟型的前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占地受限,传统平层日式旅馆不得不以垂直叠加形式呈现,84间客房平分给14个楼层。为了稀释西式酒店的理念浓度,虹夕诺雅东京还将房卡做在一个木壳中,“房卡”套是一个和风布袋。


II. 日式旅馆版“行政廊”

每层的六间客房都环绕一间休息室,简单一个空间将工作、阅读、休憩、餐饮功能一并聚集。

同层6间客舍的住客在这里享用因时而异的茶点、和工作人员或其他住客畅聊、或遨游书海、或端详空间内某件日式手作的玄妙。


这些每层标配的茶水间或许相当于传统酒店的行政廊,但绝不俗套地大开门类齐全的自助。
而是用健康的早间轻食、极具美感的茶艺表演和精选清酒、咖啡折射纯粹质朴的日式居停美学,也是客房空间的美妙延伸。


III. 客房

东京虹夕诺雅的客房走廊同样满铺榻榻米、客房门隐藏在绵延的和纸屏风门间。

主流客房50平米上下,一式两款,分别以樱和百合为营造主题。尽管百米开外的东京安缦同样在客房里玩弄传统日式居停概念,但电控升降的电视机和落地窗外的无敌城景还是瞬间出卖了其现代化的本性。
这里插播东京虹夕诺雅的外形,这座18层大厦的造型灵感源自日式传统食盒。

玻璃幕墙外裹着一件满是江户时期花纹的金属蕾丝外套,以此向周围的现代化建筑示分庭抗礼的决心。

金属蕾丝外套同时也表达了“日式旅馆”对于都市胜景的不屑,顺便过滤外界的喧嚣。

透过客房的和纸屏窗观赏江湖时期花纹的印象派影像,不失为回转时光的妙招。


青竹衣柜、榻榻米地面、日式被褥、星野独创的家居单品——榻榻米沙发汇聚一堂,即便室内屏蔽了电视在内的科技和娱乐设施,你依然可以借助精心设计过的灯光系统,体验遨游日式美学的迷幻旅程。
主流房型的浴室如同玻璃橱窗,让人在通透的空间内从容享受泡汤之乐。当水蒸气在“橱窗”里畅快地弥漫、欢腾、飞舞,虹夕诺雅的美学营造又增加了一大功绩。

第三款客房是酒店面积最大的“菊”主题套房,位于每层的转角位置,利用额外的30平方米空间和更充裕的双面光照,创作了功能更完备、分区更鲜明的旅居盛筵。



IV. 大手町温泉

旅馆除了额外提供Spa、地下连通健身房、出门即可绕皇居护城河慢跑、在餐厅供应出神入化的日料外,虹夕诺雅还将自己招牌的冥想温泉搬到了东京上空,


这处仅限住客独享的温泉位于建筑17层,温泉取自大手町地下1500米处,温泉贯穿室内外。你可以仰望星空,享用温泉,卸除疲惫。


——东京酒店进化论——


I. 帝国崛起

东京的豪华酒店史得从创立于1890年的帝国饭店说起,这座酒店是恢宏的政府机构日比谷迁移计划的一部分。


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外形是德国和日本建筑师相互交流的成果,尽管最初草图出自德国设计师,但这座拥有60间客房的豪华酒店还是由日本建筑师Yuzuru Watanabe主持。酒店建筑实际是砖木结构,但特地漆出了石质效果。这间酒店一直以供应一流的法国美食和接待各国皇室而闻名。


可惜酒店在1922年威尔士王子访日期间起火焚毁,所幸所有人员当时都忙于花园派对,无人伤亡。

于是,世人将聚焦点投降了由建筑大师赖特操刀的全新帝国酒店。尽管“赖特楼”最终未能免于拆除的命运,但这座带有金字塔型屋顶的玛雅复兴风格建筑依然是建筑史上留下过的美妙篇章。

赖特版帝国饭店甚至还与迪拜哈利法塔、纽约帝国大厦等一同入选乐高建筑系列,被开发为玩具供孩子们建筑启蒙。

如今的东京帝国饭店尽管依然以传奇酒店自居,但俨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不过内部依然留存着怀旧气息和赖特的影子。


东京早期的豪华酒店决不能遗漏“东京站”。这座豪华酒店凌驾在东京火车站之上,开业之初就以其58间欧式客房深得达官贵人的芳心。江户川乱步、川端康成、松本清张等文豪都爱入住这间交通枢纽酒店寻找创作灵感。

如今,住客依然可以一下新干线就立马跨进这间身处东京最美建筑中的酒店,其悠长的客房走廊(登上过《PEN》杂志“治愈系酒店特刊”封面)仿佛随时能邂逅某位独自徘徊的文豪,而面向穹顶内侧的客房依然能窥探车站内繁忙的人流。


II. 摩登时代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召开催生了大批面向外国人士的高级酒店。前两年因主楼拆除计划而引发“拯救大仓”运动的大仓饭店就是这一时期孕育的典范。


尽管同期的宫殿酒店等同样在建筑上极具造诣,但东京大仓才算真正奠定了现代日本的建筑和室内美学。

建筑师谷口吉郎领衔设计和艺术团队,将日本屏风门、日式花纹巧妙地运用在空间中。让大堂化身日本与西方、传统与当代的交汇点。


四边花卉造型的墙面装饰和六边形吊灯成了其中的点睛之笔和招牌形象。
这间酒店始终是皇室成员的最爱,戴安娜王妃和格雷斯凯莉都将其钦定为东京行宫。


由于酒店身处美国领事馆隔壁,还深受老美青睐。美国总统向来爱入住美使馆/领馆,大仓因此成为东京白宫。

此外,乔帮主如果依然在世一定会和BV创意总监Tomas Maier、《MONOCLE》主编Tyler Brule等人一同站在“拯救大仓”的阵营。他之前曾说过,东京大仓是他最爱住的酒店。尽管反对声不断,但拆除依然状态绝佳甚至崭新的建筑在东京依然司空见惯。

东京大仓饭店的主楼最终在一片哀叹中闭门并静候拆除,2015年8月31日其运营最后一日,大批忠粉和媒体在大堂聚集,酒店用一场大堂音乐会一同伴随老楼驶向其闭门钟声的敲响(当晚11时)。

不过新建的大堂将由老楼设计师的儿子参与重建,保留原先的一切景点元素,延续老楼开业之初的风华。


III. 柏悦独舞

我自认为住过的酒店不算少,但每当别人问我住过的最爱的酒店是哪间,头脑中第一个浮现的城市酒店始终是东京柏悦,即便开业已20年,但酒店的一切依旧前卫到让新开酒店都难以赶超,只有电话间默默出卖了酒店的年岁。


1994年,由丹下健三操刀的Park Tower在新宿落成,柏悦酒店随即占领其顶部的三个阶梯排布的玻璃金字塔。


这间酒店教会了东京酒店只取用建筑物顶端的空间,打造景观更佳、规模更精品、氛围更幽谧的酒店。此外,这间酒店还打破了大仓、帝国、新大谷等日本本土品牌垄断东京酒店圈的状况。

45平米的乞丐房、空中泳池、私宅客厅般的接待厅、价值连城但妙趣横生的艺术藏品、还有John Morford梦境般的室内场景营造(能淹没脚踝的地毯和抹茶色的丝绸壁面),并将日式美学提高到全新的高度。

索菲亚科波拉在2003年拍摄的那部《迷失东京》更将这座酒店的一切优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在东京柏悦上演绝非偶然,一切都归功于酒店时任总经理Malcolm Thompson,他年轻时的演员生涯促使他说服影片在东京柏悦拍摄。

尽管影片拍摄给酒店运营带来了重重阻碍,但《迷失东京》的空前成功及在奥斯卡的骄人战绩令酒店成为了影迷争相膜拜的圣地。


我也是无数因本电影而特意在该酒店订房的影迷之一,但实地体验依然会完美到盖过影片赋予的光环。


这一时期(上世纪90年代)尽管也有威斯汀、四季(椿山庄)、索菲特(1994年开幕,2007年不幸拆除,主要原因是被批太丑,见下图,东京真的是一言不合就拆掉的都市)的加入,但柏悦顶上的聚光灯盖过了一切。

柏悦的影响力在东京始终存在,即便挑剔的东京人如今依旧会用“真的很特别的酒店”来评价她。


IV. 百家争鸣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里,不怎么崇洋的东京接连迎接了至少7间足够重磅的国际品牌酒店。这波浪潮的起头者是2002年10月开幕的丸之内四季,收尾的是2009年3月登陆的香格里拉。


四季在东京的梅开二度一反常态,酒店藏身毗邻东京站一座31层商用大楼的底部7层,体量袖珍到仅区区57间房,过于先锋的设计调调也与四季惯用的经典路线大唱反调。

不过,和办公楼共享建筑物,或化身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组成部分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亚洲豪华酒店先驱文华东方和香格里拉分别登上了日本桥三井塔和丸之内信托塔顶部,两座酒店外形雷同,并恰好处在对望距离内。两者呈现的垂直森林理念和空中水晶瀑布创意都可圈可点。

客房也以各自的空间美学比拼了细节、品位和新派和风。 


另一对同区邻居君悦和丽思卡尔顿分别是新兴综合体“六本木之丘”和“东京中城”的组成部分。


当年让东京柏悦美进《迷失东京》的Malcolm Thompson在惜别柏悦后投入了半岛家族,旨在让东京半岛与世无争。

这间半岛不仅刷新了东京的乞丐房面积,还是最先让独立化妆间成为客房标配的半岛。
半岛向来不与他司同一屋檐下,于是,有了皇居一隅的这栋灵感源自日式灯笼的华厦。

当然,更少不了半岛霸气的豪华车队和无敌的高科技植入。


V. 献礼奥运

2000年的第二个十年则混搭着安达仕这样的潮牌和安缦这样初入都市的归隐牌,实话说,季裕棠和Kerry Hill在两座2014年出生的酒店里上演的过招着实将东京酒店推入了全新的进化阶段。



当然还有东京站、Capitol和皇宫饭店这样的“本土老店新开”类,他们的重生让我们对日本国牌刮目相待。


朗廷大仓、大手町四季更像是奥运献礼篇,我默默期待朗廷和新四季的风貌打造以及新大仓对大仓昔日芳华的传承。

写完此文,本以为住遍了东京一切想住的酒店的我又痛苦地长了草,好在,这座世界最宜居城市榜单上连年第一的城市及其出品的酒店很少叫人失望。



9月9日-11日[民宿客栈与地产创新两岸研讨会 _ 厦门站](>>>戳此查看课程详情)隆重开讲!

两岸出发,汇集台湾、大陆的多位经典民宿和精品酒店的操盘手,通过更丰富和更深入的实践案例,从不同角度解析民宿客栈与地产创新。


台湾民宿&文创酒店

创始人及操盘手案例剖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都8大顶级酒店,再贵也值得住
东京酒店进化史 | 读完绝不再嫌东京酒店贵
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去这些新酒店!
东京安缦酒店客房解析
Hot!丨秒速五厘米: 愿与你在日本温泉中,遇见一场樱花雨
听说来虹夕诺雅的人,都一定会后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