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忠嗣有何背景,竟敢违背唐玄宗的意愿?

原创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2019-11-14 08:00:00

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决意攻取唐蕃两国边境上的重要战略据点——石堡城(石堡城的相关内容,请见拙作《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抗命拒战的石堡城,究竟有多难啃

对此,时任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上奏道:“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体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而当唐玄宗命董延光攻取石堡城,王忠嗣协从配合时,他又阳奉阴违故意拖延。

除此之外,王忠嗣还曾多次上书玄宗,奏言深受李隆基宠爱,地位如日中天的安禄山必反。

作为一个脑袋别在裤带上给皇帝打工的大臣,王忠嗣有何背景,敢以直言犯禁的方式,刺激皇帝敏感的神经?

这原因,还得从33年前讲起。

一、因祸得福

王忠嗣本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

其父王海宾,在盛唐如云的猛将中,算不得有多出彩。

如果一切按正常规律发展,王忠嗣不过子承父业做个边关名将,断无机会登上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防区东西横亘数千里的天梯。

他命运的转折,源于开元二年,陇右的一场恶战。

公元714年(唐开元二年)5月,吐蕃大相坌达延给唐朝宰相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他要求,两国先在河源划定边境线,再订立盟约。

当时,唐蕃两国处在金城公主出嫁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期。

因而,唐庭对坌达延请求,并未给予足够的警惕。

虽然,负责谈判的唐使解琬,因曾担任过朔方大总管对边事极为熟稔。但他上书警告玄宗,“在秦、渭等州屯重兵,以备不时之需”的建议,未能得以实施。

结果当年8月,双方谈判尚在进行之时。

吐蕃军队突然发兵十万进犯临洮(甘肃岷县)、(甘肃兰州市)、(甘肃陇西县东南)等地,陇右唐军毫无防备,马场中数千匹军马被劫。

《旧唐书·吐蕃传》:其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寇临洮军,又进寇兰州及渭州之渭源县,掠群牧而去。

10月,初战得胜的坌达延,再携重兵入寇渭源(甘肃渭源县东北)。

惨遭打脸的李隆基暴怒,在长安宫中叫嚣,要征发十万人兵甲,四万匹马,御驾亲征给吐蕃个厉害看看。

在群臣苦劝之下,李隆基总算恢复了理智。

他想起因“滦水谷之败”,被一撸到底的薛讷(薛仁贵长子)还在家里凉快,便大笔一挥,让他白衣之身去陇右抵御吐蕃。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命薛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以右骁卫将军常乐郭知运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帅兵击之。”

结果8日后,薛纳部将王晙在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大来谷,以700精壮死士夜袭蕃营。

吐蕃军队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伤万计。

《旧唐书·王晙传》:“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袭之。贼众大惧,疑有伏兵,自相杀伤,死者万计。”

而后,薛讷又在大来谷外二十里的武阶谷,再败蕃军。

连败之下,坌达延率残部向洮水(甘肃临潭西北)逃窜,薛讷所部唐军在后紧追不舍。

丰安军使王海宾率部昼夜奔袭,在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境)洮河岸边,堵住了蕃军归路。

无路可退的蕃军,拼死冲击王海宾所部防线,眼看阻击的唐军,就像海潮中的礁石即将被淹没。

此时,王海宾身先士卒,跃马冲入蕃阵连斩数人,稳住了唐军阵脚。

但唐军毕竟以寡敌众,在蕃军连续不断的打击下渐渐不支。搏斗中,王海宾身中数刃力战而亡。

主将战死沙场,让唐军士卒也杀红了眼。他们占据一处高岗,死死扼住吐蕃逃生之路。

随后,薛讷率主力赶到,唐军前后夹击,蕃军在洮水岸边惨败,大量士卒被挤下洮河淹死,洮水为之不流。

此战,唐军斩首一万七千余级,逃散各地被歼的蕃军有数万之多,缴获战马七万五千匹、牛羊十四万头。

武街驿之战,为整个唐朝在陇右地区少有的大胜。唐玄宗在欣喜之余,怜惜为国捐躯的王海宾,特意下诏将其幼子王训接入宫中。

当时,王训只有9岁,入宫拜见玄宗时伏地大哭。

李隆基感慨的说:“这孩子就像霍去病的遗孤啊,等长大了再出将入相吧!”(“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随即,赐王训名为“忠嗣”,收养在宫中,这一养便是十几年。

二、震慑边关

在王忠嗣成长的过程中,唐玄宗曾数次考教他用兵的方略。平时沉默寡言的王忠嗣,在谈及用兵治军的方略时,却对答如流条理清晰。

这让当时雄心未泯的李隆基起了爱才之意,特意准许他与太子李亨交往,以为日后治国之臂。

以至于,开元十八年(730年)时,信安王李祎出镇河东,上奏要求调王忠嗣为手下。

唐玄宗还曾特意派人告诫,“这小子身怀父仇,打仗不要命。你要小心点,别坏了他的性命。(“忠嗣敢斗,恐亡之”。)

果不出玄宗所料,王忠嗣出将边关后,确实勇悍异常。

河西节度使萧嵩回朝为相前,王忠嗣对他说道:“我跟随您已有三年,没什么可回报天子的贺礼,请您给我一个出击的机会。”

随后,王忠嗣领数百轻骑杀向吐蕃控制区。

恰逢吐蕃大将在郁标川练兵,部下见吐蕃势大,均想返回。

但王忠嗣不听,“候月乘风,卷旗鞭马”突袭了吐蕃大营,“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

新任河西节度使杜希望,对这个敢玩命的小将也很感兴趣。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河西唐军拓展疆域,准备夺取吐蕃军队构筑的新城军镇。

杜希望特意上书玄宗力荐,“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王忠嗣果然不负众望,以轻骑长途奔袭,打了吐蕃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轻松将新城军镇夺下。

不甘心失败的蕃军大兵前来,欲复夺新城,众将皆惧想要撤军。(“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

只有王忠嗣一面向周边军镇求援,一面整军备战。

当清晨蕃军逼近阵地时,王忠嗣率死士突入敌阵,斩杀数百人,配合从侧翼赶来的援军,大败吐蕃于新城之下。(“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凭借与吐蕃、突厥交战的累累战功,至天宝四年(745年)时,40岁的王忠嗣已兼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防区从朔方到云中,绵延长达数千里,塞北胡人无不震慑。

次年正月(746年),皇甫惟明在河、陇战败,王忠嗣代之为河西、陇右节度使。

至此,他身挂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将印,为有唐以来第一人。(“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三、唯一的裂隙

王忠嗣挂河西、陇右将印期间,从朔方军调拨良马九千匹补充河西唐军。

随后,其帐下的悍将在青海、积石等地,连续大败吐蕃,拓地千余里。

但此时,身居高位的王忠嗣,已从一个好勇斗狠的前锋,成长为主政一方的大帅。

在连胜之余,他开始爱惜唐军士卒的有生力量,谋求以更小的代价,换取更多胜利成果。

为此,他及其重视唐军的训练水平和装备保障。不但做到“训练士马,缺则补之”,甚至在士卒的弓箭上刻上名字,以备复查。

他还对手下将领说:“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但这种体恤国力的方针,不但与帝王的想法背道而驰,也与要更进一步的武将集团相左。

随着,河西唐军不断拓展疆域,边境上重要的战略节点石堡城,逐渐成了帝王目光的焦点。

作为军事主官,当玄宗征求王忠嗣意见时,他上书劝慰道:“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唐玄宗对此很不高兴,但碍于二人间的情谊,并未发作。

石堡城地形

王忠嗣不想取这份功劳,但挡不住别人想取。

天宝六年(747年),董延光上奏攻了取石堡城的计划,玄宗一见马上诏准。

但因为石堡城地形险要“吐蕃举国守之”,唐军在调动董延光部之外,还命王忠嗣所部分兵接应。

对此,王忠嗣故意拖延应对,迟迟不肯发兵。

时任河西兵马使李光弼见状,匹马奔至王忠嗣大营相劝。

“向者大夫以士卒为心,有拒董延光之色,虽曰受诏,实夺其谋。何者?大夫以数万众付之,而不悬重赏,则何以贾三军之勇乎?大夫财帛盈库,何惜数万段之赏以杜其谗口乎!彼如不捷,归罪于大夫矣。”

王忠嗣对李光弼“彼如不捷,归罪于大夫矣”的告诫,淡然相对:“李将军,忠嗣计已决矣。平生始望,岂及贵乎?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归朝宿卫乎!其次,岂失一黔中上佐乎?此所甘心也。”

王忠嗣不愿以“数万人生命谋一官职”的想法,令李光弼非常感动,他感慨道:“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

但唐军在石堡城之下的挫败,最终还是将王忠嗣牵入了旋涡。

宰相李林甫早就想对王忠嗣下手,作为一个以揣测帝王心术起家的臣子,他已深刻感受到了,李隆基对太子态度的变化。

而作为日后留给太子的臂助,王忠嗣也早就不那么重要了。

借着石堡城之败的影响,李林甫让人诬告王忠嗣与太子存有密谋。

因为,王忠嗣曾对人说,“早与忠王(李亨)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

暴跳如雷的李隆基,马上将王忠嗣下狱,命三司详细审讯,几乎定为极刑。

所幸,王忠嗣帐下的悍将,续任陇右节度哥舒翰,跪地苦求,愿以官职替其赎罪。(“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

唐玄宗怒气才稍消,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天宝八年(749年),王忠嗣暴毙,终年45岁。

正是有了王忠嗣的前车之鉴,天宝八年哥舒翰的石堡城之战,别说是拿人命填,就是拿牙啃,也得啃下来。

最终,唐军攻下石堡城,“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言。”

纵观王忠嗣一路走来的经历,父荫导致的高起点是一个重要原因。

自幼被玄宗养在宫中,不只使其功绩可轻易上达天听。甚至,在他与李隆基间,还建立了一种很模糊的“养子亲情”。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李隆基对他有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感觉,因此才有“忠嗣敢斗,恐亡之”的忧虑。

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王忠嗣在边关表现出的勇悍与果决,是其能登上巅峰的重要因素。

正是凭借震慑边关的威名,其帐下的一干悍将,如哥舒翰、李光弼之流,才会对其俯首帖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名将王忠嗣:帮助唐玄宗开疆扩土,最后却因为诬陷冤死
唐朝与吐蕃的五次石堡城之战
[原创]盛唐战神
盛唐』王忠嗣的陨落对安史之乱的发生有什么关系?[玄宗]
盛唐边庭:血战石堡城
通俗西藏史(一百四十二)——绝岭飞鹰石堡城(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