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第一个“霸王龙”级的大宦官,是怎么养成的?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大太监,你马上能想到谁?

九千岁魏忠贤?“八虎”之首刘瑾? 还是导演了土木堡之变的王振?

这些明朝大太监,虽也算狐假虎威、权倾一时,但跟他们的唐朝前辈比起来,就是街头混混和黑手党的差距。

唐朝的宦官里,出过让皇帝一边凉快的李辅国、逼皇帝退位的俱文珍、闷死皇帝的王守澄、视宰相如草芥的仇士良、给皇帝当爹的田令孜。

这些霸王龙级别的大权阉,随便捏一个出来,都够明朝太监“瞻仰、膜拜”,自愧不如的。

那这些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讲讲唐朝第一个封王拜相大权阉——李辅国的养成记!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辅国

一、五十多岁的咸鱼翻身

李辅国在四十岁以前,一直叫李静忠,按《旧唐书·宦官传》的记载,为闲厩马家小儿,长得难看,很小就咔嚓一声入宫了。(“闲厩马家小儿,貌陋,少为阉,粗知书计”)

作为一种“下面没有了”的职业,出身贫寒几乎是宦官的标配,哪个大户人家也不会阉了儿子送入宫的。

作为一个长得难看的小宦官,李静忠的前半生一直在最底层混。在给高力士做仆人干到快四十岁了,才凭借其人生唯二的亮点——管牲口和略知书计,被调去马厩掌管账目。(“为仆,事高力士,年且四十余,令掌厩中簿籍”)

到这把年纪,混成如此怂样,估计所有人都不会看好他。

但很快,他的人生有了一个小小的转折。

天宝年间,他的顶头上司,觉得他牲口管得不错,推荐他去东宫侍奉太子。(“天宝中,闲厩使五鉷嘉其畜牧之能,荐入东宫。”)

大家别以为李静忠高升了,干的是太子洗(xiǎn)马。

正经八百的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官阶。

只能“粗知书计”的李静忠,在东宫也不过是个管牲口的职务,就算是给太子洗马,也是拿水洗!

此洗马非彼洗马!

太子李亨是个挺倒霉的孩子,干了18年的太子,好容易搬开老爸当了皇帝,不到6年就死了。

而他做储君的漫长岁月里,提心吊胆就是每日必修的功课。

老爸可是有过“一日杀三王”的先例,反正儿子产量高、存量足。

谁知道哪天一不高兴,太子脑袋就换地方了!

李静忠干一份给太子看牲口的职业,怎么瞅着也没啥前途。

按一般人来说,五十多岁还没混出人样来,早就颓了。

但李静忠不同,他依旧每天仔细照料牲口,精心给太子洗马。

终于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牲口的重要性瞬间爆发。

这便是打断了大唐脊梁的——安史之乱。

二、从静忠到辅国

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天险后,李隆基仓皇出逃。

李亨突然发现,决定自己生死的从老爸,变成了胯下的白龙马。

天天侍弄牲口的李静忠,顿时成了关键人物,得以陪王伴驾跟着一起逃跑。

但李隆基走到马嵬坡时,侍卫哗变杀死杨国忠,逼死杨玉环。

当老爸准备继续南逃“幸蜀”时,李亨本来想一起走,但李静忠劝谏太子留下领兵抗敌。

他的道理很简单,你跟着皇帝跑,永远只能是个太子。如果和皇帝分开,你就能独领一方军政大权。(“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

当两厢分兵,李亨北上灵武与朔方军汇合后。李静忠又屡次劝进,拱着李亨称帝。

你想想,李亨太子都干18年了,想当皇帝,想的眼睛都绿了。

于是,在一番扭捏之后,李亨于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十二日(到达灵武三天后),在灵武南门城楼正式登基,光荣的成了大唐第七位皇帝,也顺便将老爹变成了太上皇。

有拥立之功的李静忠,这次真的成了肃宗的左肩右臂、铁杆心腹,李亨特意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

由此,李静忠正式升级为李辅国,走上了BOSS养成的第一步。

不过,此时李亨身边并非只有李辅国一人,太子妃张良娣、广平王李俶(李亨长子,唐代宗李豫)、建宁王李倓(李亨三子),都是李亨的心腹。

李辅国凭借混迹宫中多年,养成的迎奉技巧,迅速与另外三人搞好了关系,顺利成为李亨帐下“四人帮”之一。

此后,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在外带兵平叛,李辅国成了沟通内外的关键性人物,被肃宗赋以兵权,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成了禁军首领和特务头子。

此时的李辅国已权倾朝野,朝臣所奏之事均需先经他手,才能上达天听。为更准确地了解大臣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人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直接上报给肃宗。

李辅国还体察上意的,帮肃宗干了件很想干,不能亲自干的事。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太上皇回到了长安。刚开始,爷俩处的还成,但李亨心里一直有个老梗,但心老爸从太上皇再变回皇帝。

结果,有一日久雨初晴,李隆基站在勤政楼观景。

长安市民望见后,奔走相告,山呼万岁。

当时,李亨正躺在床上养病,知道后沉吟不语。

李辅国自然知道眉眼高低,捏着嗓子说:"这都是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搞的阴谋!"(“此皆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之异谋也。”)

在李亨的默许下,老爸被挪到西内(太极宫)去了。

李辅国只给玄宗配了几个老弱伺候,还把他心爱300匹马收走了290匹。

不久后,为减除所谓的太上羽翼,高力士、九仙媛、陈玄礼都被流放。(《旧唐书》:“矫诏移上皇居西内,送持盈于玉真观,高力士等皆坐流窜”,注意是“矫诏”哟!)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隆基

三、残害宗室,想当宰相

能主动干脏活累活,自然可以获得老板的青睐。

李辅国凭这种青睐,连续清除了路上的障碍,甚至就算大唐宗室也不在话下。

乾元二年(759年),肃宗将宗室贤良李岘(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提拔为宰相。

李岘一直就看不上李辅国,尤其对他“察事”百官动向、随意插手诉讼审判、身带宫中符印,动辄以皇帝颁敕,辖制官员的行径极度不满。

在李岘不断直言进谏之下,肃宗罢了李辅国察事的差事,还下令将敕文发出权重新收归中书省。

被动了奶酪的李辅国,由此深恨李岘。

他经观察发现,李岘虽在朝中德高望重,但他性情耿直,且为宰相后喜欢专断,其他宰相如吕諲、李揆、第五琦等人,都对其敬而远之。

找到突破口后,李辅国便只针对李岘展开攻击,并不断拉拢其他重臣。

终于,在一次已审结的案件中,李岘认为判得太重,直接找肃宗说理。

李辅国趁机在一旁煽风点火,声称李岘忤逆上意,有专权图谋。被触动敏感神经的肃宗,马上将李岘贬出京城,充任荆南营田处置使。

大唐荣耀里的李辅国

李岘被赶去荆南种地,境遇已经算不错了,至少活着还有复起为相的机会。

李亨的三儿子建宁王李倓,就是因不断上书揭露李辅国干预朝政,被他和张良娣联手,以“意图谋害太子”为由害死。(“建宁恨不得兵权,意图谋害太子”)

成功搞垮了李岘和李倓后,李辅国的权势无人不侧目以待。就连宗室贵胄都得尊称其为“五郎”,宰相李揆更更猛,管他叫“五爹”。

最逗的是,李亨为显示对李辅国关怀,还主动给他找了个老婆。

结果这个元家的女儿和元载同宗,元载就是搭着这根风筝线,直入青云,成了宰相(同中平章事,判度支、盐铁转运使)。

《旧唐书》:“(宗室)贵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宰相李揆见辅国执子弟之礼,谓之五父。肃宗又为辅国娶,故吏部侍郎元希声侄擢女为妻。”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元载

这时,李辅国突然有了一个新的追求。

也不知是谁提醒了他,唐朝还从来没有一个宦官做过宰相,成为第一人的念头,顿时充满了李辅国的脑袋。

他跑到肃宗面前,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李亨倒是没明确拒绝,而是表示“以你的功劳,做什么官不可以?但我需要了解一下,官员们的想法!”(“以公勋力,何官不可,但未允朝望,如何?”)

回到家里,李辅国马上通知仆射裴冕,让他发起联名推荐。

李亨也私下询问宰相萧华,“李辅国想做宰相,听说大臣们准备联名推荐,可有此事?”结果,萧华低头不语。(“辅国欲带平章事,卿等欲有章荐,信乎?华不对。”)

李亨又转头问仆射裴冕,裴冕昂然答道:“砍了我的胳膊,我也不联名推荐!”(“初无此事,吾臂可截,宰相不可得也。”)

听到裴冕果决的表态,一边的萧华说出了心中想法,坚决反对李辅国为相。

怀恨在心的李辅国,趁宝应元年四月,李亨卧床不起,大臣都无法觐见的机会,连续诬告萧华专权,请肃宗下诏罢相。

一开始,李亨还坚持不同意,但拗不过李辅国连续不断的要求,只能折中转迁萧华为礼部尚书,相位以元载代替。

等到李亨驾崩,李辅国趁宫中混乱,矫诏将萧华赶出了京城。

四、脑袋去了五谷轮回之地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李亨病得奄奄一息。

张皇后(张良娣)有点坐不住了,她的二儿子(李佋、李侗),一个早已夭折,另一个则尚在年幼。

如果老公蹬了腿,太子李豫登基,那她顿时就成了没毛的凤凰。

心急之下,她开始联系宦官朱辉光等人,准备废掉太子改立越王李系(李亨次子)。

此事被宦官程元振侦知,李辅国亲自出面,将准备奉诏入宫的李豫拦住,并指派禁军严加保护。

而后,李辅国率禁军趁夜色冲入宫中,杀越王李系、兖王李僩,将张皇后囚禁。

宫中兵荒马乱的折腾,不知所以的李亨一紧张,当夜就咽气儿了!

《旧唐书·肃宗本纪》:“四月丁卯,皇后与系将召太子入宫,程元振得其谋,以告辅国。辅国止太子,率兵入,杀系及衮王僩,幽皇后于别殿。是夕,肃宗崩。”

这下身带拥立之功的李辅国更牛了,他凭借遍布朝中的党羽、手握禁军的大权。

对代宗李豫嘿嘿狞笑,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意思就是“皇帝!宫里挺凉快滴,您就在里面多待会儿。外面的事儿,就不劳您费心了,俺一人抡就行!”

面对如此僭君之言,新皇帝李豫心中不快,但奈何李辅国实在是权倾朝野,也只能以“尚父”之名尊称,封其司空兼中书令、博陆郡王。

但私下,李豫却开始实施刨根计划,联络宦官程元振,伺机弄死李辅国。

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十八日,一个身手敏捷的刺客,趁夜色躲开侍卫的耳目,将其一击毙命。

次日清晨,婢女打开房门,发现倒在血泊里的李辅国,不但丢了脑袋,一只胳膊也不见了。

据说,刺客把他的脑袋丢进了粪坑,拿着胳膊去领赏了。

(《旧唐书》“盗入辅国第,杀辅国,携首臂而去。诏刻木首葬之,仍赠太傅,谥号为丑。”)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高力士

李辅国从管牲口的小人物,一步步修炼成大权阉,确实借助了安史之乱的机缘。

但归根到底,还是唐朝的政治结构出现了问题。

当年,高力士也算在唐朝风光无限,上至皇帝,下至朝臣,各个都给面儿。

但其不过是凭个人威望,在政坛混的如鱼得水,既谈不上结党,更不存在弄权。

这说明,初唐、盛唐时期,中央与边关、内宫与外廷、门阀与外戚间的关系,尚能保持平衡。

而历时七年的安史之乱,不但打碎了无数家庭,也打碎了固有的规则。藩镇将领对中央的军事威胁,迫使朝廷不得不重新构建中央军备。

此时,更容易获得皇帝信任的宦官,便成了禁卫军头领的不二人选。

而此恶例一开,便给了李辅国、程元振、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之流,足够废立皇帝的能量,也让晚唐宦官之祸,远超历代。

参考书目: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戎幕闲谈》;

《故相国兵部尚书梁国公李岘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辅国
多行不义的权监李辅国
浅谈唐代的宦官专权
唐朝最嚣张的太监,杖杀亲王皇后并吓死皇帝,死后脑袋被扔进厕所
他是唐朝的“姜子牙”,却惨遭暗杀,幕后主谋竟是当朝皇帝
被宦官拥立上位,却是唐朝斩杀宦官最多的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