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藏早期文明的“三国演义”——小邦国时代篇

原创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2020-05-24 16:17:45

西藏早期文明的“三国演义”——石器时代篇里,我们讲述了西藏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聚落——昌都卡若文化遗址、拉萨曲贡文化遗址、藏北细石器文化。

这三个早期文明,虽相距遥远,但互相之间存在着交融和影响。

因此,石器时代的西藏版“三国演义”核心是交融。

除了文明层面的交融外,人种间基因的交流也在发生。

昌都的卡若族群代表着——从黄河上游南下的氐羌系统;

拉萨的曲贡族群代表着——西藏高原本土的土著居民;

阿里藏北的族群代表着——北方草原南下的游牧群体。

这三大族群,共同构成了藏族的基本来源。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西藏的文明也在持续向前发展,从石器时代走向金属时代,从母系氏族走向父系氏族。

在这种不断前行中,西藏历史进入了“小邦国时代”

随着小邦国间惨烈的兼并融合,在“小邦国时代”的末期,西藏出现了三个国家联盟。

这三个分别叫象雄、苏毗、吐蕃的政治势力,几乎就是石器时代卡若、曲贡、藏北文明群落的翻版,不论在经济类型、人群组成上,都极为相似。

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让高原版“三国演义”再次上演。

这次还是温柔的融合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藏文字母拼写的《九九乘法口诀》(敦煌文书,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品)

一、小邦国时代

西藏历史在进入中央集权之前,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小邦国时期。

从《贤者喜宴》、《敦煌吐蕃文书》等藏文资料所列的小邦表来看,目前已知地望的小邦国有:

象雄——今阿里地区,都城为穹窿银城

——在如若切卡地方,“娘若”疑似为今后藏年楚河流域。

罗昂——在娘若香波地方,“娘若”同上。

森波——在岩波,即今拉萨河以北的彭波

——在吉若,疑似为今拉萨河流域。

——在贡地方,在今林芝地区境内。

——在娘地方,即今林芝地区的尼洋河流域。

达——在达地方,在今林芝地区境内。

亚松——在松地方,即苏毗,在今唐古拉山南北一带。

从以上有记载的小邦国来看,其分布范围极广,几乎遍及西藏高原各地。

《贤者喜宴》还称,“这些小邦喜欢征战残杀,不分善恶是非。四边之王(指汉地、印度、大食、格萨尔)时常侵害,以至兵员日减,,饮食不济,饥渴难忍,陷入极度痛苦之中。”

由此可以推测,在这些见诸史端的小帮外,应该还有数量众多,实力相对较弱的部落邦国。

否则,以这些小邦分布之广,还别说日日征战,就是从一地走到另一地,几乎就要了亲命。

但各小邦间彼此弱肉强食、残酷倾轧兼并,几乎是必然的。这也是从分散小邦,走向邦国联盟的必经之路。

既然有了邦国,出现以“王”、“大臣”为代表的阶级差异,自然也不难理解。

所以,西藏的小邦时代,也是从部落公共资源时代,走向奴隶制的阶段。

为争夺劳动力资源(奴隶),各邦国发动战争互相洗劫,让这段人类文明的蒙昧时期,染上了漫漫血色。

在残酷的战争状态下,堡塞成了维系邦国的必需品。

这种传统深深影响了西藏后世所有政权,它们无一例外的选择筑宫于山顶,除了山神崇拜外,便是小邦时代的记忆遗存。

本教雍仲纹

二、象雄的文明曙光

小邦的残酷倾轧必然导致报团取暖,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原上逐渐出现了三条大腿——象雄、苏毗、吐蕃

以目前的资料来说,象雄联盟出现的时间,可能要早于另外两条大腿。

本教文献中对其疆域范围的描述,大的令人难以置信——西临波斯,东至昌都,横跨数千公里。

考虑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难以管理如此庞大的领土范围。

有学者认为,象雄并非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尤其是早期的象雄,或许只是一个较大和较松散的部落联盟。

所以,《五部遗教》中称之为“一切象雄部落”

抑或,这种庞大的领土概念,更多的基于文化范畴——均属于本教信仰的势力范围。而作为本教的发源地,象雄是所有信徒们心中的圣地。

再有一点,象雄庞大的“控制范围”,可能在不同时期,也存在很大变化。

因为,这个范围已包含苏毗国的全部,以及吐蕃的一部分。

但随着苏毗、吐蕃的相继崛起,象雄的控制区域逐渐向西退却。

故在同一本文献中,也有“东面和蕃接壤,有时也受蕃管辖”的描述。

同时,在唐史《册府元龟》中记载;“大羊同(象雄)国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

这些不尽相同的史料记载,可能是基于不同时期,象雄疆域的变化而成。

作为最早出现的邦国文明,象雄在很长时间里,居于西藏文明的领袖地位。

象雄文、本教的出现,都是其领袖地位的标识。

尤其是本教,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占据了信仰体系的最高点。

这些文明元素,两个后起之秀(苏毗、吐蕃)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毗早期位置

三、苏毗的崛起与败亡

苏毗也是西藏较早出现的小邦之一,在敦煌文献《小邦列表》里,亚松(苏毗)就是“十二小邦”之一。

关于苏毗部落最早的发源之处,目前上不甚清楚,据推测可能在襄曲和流域(今玉树及川西北一代)。

考虑到象雄疆域的变化,苏毗部落早期可能归于象雄治下,宗教信仰也为本教。

据本教文献记载,当时位于雅砻河谷地区的吐蕃,曾从苏毗引入本教仪轨。故以此推测,苏毗早期的文化应比吐蕃地区发达。

随后,苏毗部落逐渐向西发展,估算在公元6世纪左右,进入拉萨河(吉曲)流域,在今拉萨以北的彭波为中心建国。

至此,苏毗成为雅鲁藏布江北岸的霸主,周边一干小邦均臣服于苏毗女王足下。

此时,苏毗疆域可能东至昌都,北邻突厥,西部则在冈仁波齐附近与象雄接壤,占据多半藏北羌塘地区。

因此《隋书女国传》中才有,“气候多寒,以射猎为业,出朱砂、麝香、牦牛、骏马、蜀马。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

但这个一度强盛的邦国联盟,却是三条大腿中第一个垮掉的。

吐蕃自雅砻河谷崛起时,恰逢苏毗政治斗争激化,在其国内贵族的配合下,吐蕃赞普囊日论赞(松赞干布之父)倾国之兵北上,一击而亡苏毗。

三国演义的位置

四、后来居上的吐蕃

吐蕃在高原早期的“三国演义”中,属于后发至上的类型。

目前关于吐蕃政权的划分尚有歧义,在藏族人的划分里,吐蕃王朝从初代赞普聂赤开始算起,松赞干布为其33代王。

但藏史学界的划分方式为,将松赞干布标定为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此前的吐蕃政权,一般称为“吐蕃王国”、“吐蕃部落”或“雅砻部落”。

因为,吐蕃初代赞普聂赤统一雅砻(西藏山南)周边“六牦牛部落”时,不过是散落于西藏土地上的小部落联盟,距王朝所需的中央集权体制甚远。

聂赤赞普在降服“六牦牛部落”的过程中,本教势力显然给予了重要帮助。

在传说中,聂赤赞普为“天神六兄弟之子”,从天而降、代天牧民,“十二智苯”发现他后,将其扛在肩上拥立为王。

神话中的“天神六兄弟”,原型可能是六个各自为政的部落,最终六部落形成联盟,以聂赤赞普为首。

作为雅砻地区部落联盟的发轫,九传于于此的本教,无疑是必须倚仗的力量,由此才有“十二智苯”拥立之说。

聂赤之后的几代吐蕃赞普,相继建立本教寺院、从象雄迎请本教上师(本辛)供奉。

至第八代止贡赞普时期,本教势力在雅砻地区,已膨胀到威胁王权的地步。

出现了“王辛同治”、“辛始至于王者之上”状况,止贡赞普为维护王权“灭本”七年,已被人谋杀告终。

南喀诺布先生认为,“止贡赞普灭本的原因,是基于吐蕃本教徒即作为其后台象雄王室的威胁”。

可见,当时的雅砻部落与象雄部落间,存在征服与反征服的矛盾冲突。

随着苏毗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崛起的步伐,雅砻河谷的吐蕃也在不断征伐与扩张。

至31代赞普达日年赛(松赞干布祖父)时期,西藏高原的政治版图从“诸侯割据”走到了“三国演义”。

阿里、拉萨、雅砻三个政治集团呈现鼎足之势,留给其他小部落的选项,只有臣服或灭亡两种。

在“三国”之中后起之秀,先是在囊日论赞时期灭亡苏毗,而后松赞干布又灭亡象雄,三国归于一统。

吐蕃统一高原后的行政划分

五、为何是吐蕃完成统一

上一篇《高原文明的石器时代》中,曾提到:

昌都卡若文化是定居的农耕兼有狩猎群体;

拉萨曲贡文化是定居农耕兼有渔猎的群体;

阿里羌塘(藏北)是游牧狩猎为主的群体。

小邦国时代的三国演义,完美继承了石器时代的文明特征。

阿里的象雄游牧+商业的经济体;

拉萨的苏毗农耕+游牧+商业的经济体;

雅砻的吐蕃农业+畜牧的经济体。

决定三个经济体特征的显然是自然环境,阿里高原平旷而寒冷,农业立国几乎没有可能,且高海拔导致草原畜草量低,只能以游牧+少量农耕的方式生活。

苏毗虽拥有拉萨河谷之类可供农耕的领土,但其版图的大部分依旧属于高海拔牧场,故形成了定居农耕+游牧的经济类型。

而雅砻河谷地区拥有适宜农耕的气候,定居农耕成了吐蕃邦国的经济基础。

吐蕃雍布拉康宫下的青稞田

那为什么游牧为主的象雄,会首先爆发文明点呢?

在部落林立时代的背景下,支撑文明的首要基础是——交流

在游牧的过程中,各部落间交流融合相对比较便利,更容易触发融合及学习。

尤其,阿里地区位于中亚、西亚、南亚、东亚的交汇处,从象雄墓葬中发现的丝绸、茶叶、黄金面具、玻璃珠等文物,可知其很早便与周边文明发生过交流。

甚至有些学者研究后发现,本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古波斯祆教的影响。

苏毗则与象雄在溜达的问题上具有相似性,故这两国相继走上了文明爆发的道路。

反观吐蕃,因雅砻河谷地形相对封闭,外出溜达的机会不多,以自我发展埋头苦干为主。

这有点像,一个是喜欢四处交朋友喝酒撸串的人,而另一个则闷头研究技术的理工男,如果两人都发朋友圈,谁的点赞会比较多?

但交流所触发的优势,并不足以支撑国家经济命脉。

当吐蕃的兄弟们,埋头苦干将耕田、灌溉、冶金的科技树都点满后,稳定的农耕收益,迅速超越了不稳定的游牧和贸易所得。

而且,喜欢在高海拔地区溜达的象雄、苏毗,也架不住天天在家咣咣生娃的吐蕃。

于是稳定取代流动,成了支撑吐蕃崛起的动力。

所以,吐蕃最终兼并象雄和苏毗,除了英雄人物的睿智外,还是稳定的农耕经济,战胜了不稳定的游牧经济。


参考书目:

《苏毗初探》_杨正刚;

《苏毗诸部浅析》_朱建中;

《西藏文明向东发展史》_石硕;

《象雄至吐蕃经济史研究》_石越;

《论古代象雄与象雄文明》_霍巍;

《吐蕃“十二小邦”年代考辨》_张云;

《象雄历史地理考略—兼述象雄文明对吐蕃文化的影响》_黄布凡;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赞干布有哪些功绩?
汉文史籍中“古象雄”称谓「羊同、杨童、女国」
西藏古代为何称“吐蕃”?
古象雄王朝的历史谜团
最早的佛不是源于印度,而是源于距今约2万年的西藏文明?
敲开西藏文明的圣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