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蕃战争的砝码——南诏国“两头蛮”恶名的由来(下)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创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2020-06-30 07:54:21

上一篇唐蕃战争的砝码——南诏国“两头蛮”恶名的由来(上)讲到,南诏在唐朝扶持下横扫苍山洱海之地,成了云南最强劲的政权势力。

在唐诏配合下,强劲东扩的吐蕃遭遇迎头痛击,被逐至浪穹(云南洱源)盘踞寻机。

但初见成效的唐(南)诏联盟,本身也很脆弱。

唐朝希望南诏成为抵御吐蕃的帮手,南诏则希望借助唐朝,发展在云南的势力。

二者在定位上的巨大差异,成了联盟破裂的根本原因。

随着一系列恶性事件的爆发,南诏王阁逻凤攻姚州(云南姚安县北),杀云南太守张虔陀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领兵攻至西洱河,在南诏与吐蕃的夹击下,6万唐军团灭。

不甘心失败的杨国忠,再招唐军围攻洱海太和城(大理南),因补给困难疫病横行,再次惨败,主帅李宓沉江而死,10万唐军团灭。

两次天宝战争的失利,对唐蕃诏的三角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诏联盟的覆灭,及蕃诏联盟的建立,让川滇战争格局剧变。

李宓沉江的次年,“渔阳颦鼓动地来”,唐朝东北军区的胖子,给吐蕃送去了一份无比豪华的话费充值礼包。

吐蕃在之后四十余年里,豪取河陇、安西数十州郡,成就了一个疆域扶摇万里的大帝国。

而天宝之战折损的近二十万唐军,让本就摊薄的中原军力愈发孱弱,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安史乱军破坏之烈。

一、间于齐楚之心

天宝之战中,为借吐蕃之兵打击唐军,南诏王阁逻凤派遣国中贵族60余人,入拉萨朝觐吐蕃赞普。

赤德祖赞倒履相迎,洒下大把政治饵料,封阁逻凤为南国大诏,号东帝,给金印,约“兄弟之国”,改南诏纪年为赞普钟(意为"赞普之弟")。

又娶南诏赤尊公主(赤尊为尊号,吐蕃时期非特指某人)为妃,结秦晋之好。

再授阁逻凤之子凤伽异“大瑟瑟告身、都知兵马大将”,南诏朝中之官吏,皆受吐蕃封赏。

当就像唐诏联盟一样,蕃诏联盟也很脆弱。

吐蕃向东的强势扩张,同样不符合南诏的国家利益。

虽然天宝之战,让唐朝顿失在云南百年经营结果,吐蕃实现了逆转格局的夙愿。

但南诏却并没想和吐蕃一条道跑到黑,而是在紧跟吐蕃脚步之余,安排了不少自己的小心思。

紧随着天宝之战而来的安史之乱,是唐蕃关系上最具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平叛的过程基本可理解为,唐朝西北军阀镇压了东北军阀。

最有战斗力的西北边兵大量抽调入关,让吐蕃席卷整个河陇地区,并于763年一度攻陷长安。

而南诏则乘唐军穷于对付吐蕃,无暇顾忌西南之机,闷声发大财。

天宝十五年(756年),蕃诏共取嶲州(四川西昌),占会同(四川凉山州会理县)、台登(盐源县泸沽湖镇)、昆明(四川盐源),进据清溪关(大渡河南),会同以下均归南诏所有,矛头直逼成都。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阁逻凤率军向西开路,兵至独龙江流域。

765年,其子凤伽异率军至昆川(云南昆明),筑拓东城,称“东都”

至此,南诏取得了对滇东、滇东北滇南等地的统治权,阁逻凤正式一统云南全境,成了实至名归的“云南王”。

南诏在攻陷西沪县时,俘虏了县令郑回,阁逻凤不但没杀他,相反却格外优待,赐名“蛮利”,并请他担任家庭教师。

凭借太子师的特殊身份,郑回在南诏步步高升,官至宰相(清平官)深受阁逻凤的信任。

同时,阁逻凤在太和城树《南诏德化碑》反复申明,叛唐乃迫不得已,依旧有归化之心。

《南诏德化碑》:“论阻隔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阁逻凤尝谓后嗣悦归皇代,但指太和城碑,及表疏旧本,呈示汉使,足以雪吾前过也。”

这种给自己找好台阶,随时准备换东家的心态,充分说明了南诏国的立国之策——间于齐楚,寻隙而生!

南诏防备吐蕃的军事基地龙首关遗址

二、蕃诏的裂隙

上篇里谈到,唐蕃百年国战中吐蕃占据上风的印象,主要源自河陇地区。

依靠青海甘南草场延绵的地利之便,吐蕃铁骑如滚滚洪流将唐军防线冲得七零八落。

但在川西、安西(南疆)地形地貌的限制,让唐蕃两军都表现的极为挣扎。

另外,虽然安史之乱给唐朝放了一次血,但毕竟唐的国家体量拥有数量级的优势。

经过三十几年挨揍的岁月,唐朝凭借江南、川蜀的赋税渐渐缓了过来。反观吐蕃则是倾其所有的狂攻后,依旧难以突破陇山(六盘山)一线染指关中。

这就像两个拳击手的搏斗,吐蕃是个次轻量级选手,一通闪电快拳,将重量级的唐朝打得头晕眼花,躺地上直哼哼。

但如果打满十二回合,肉多依旧是难以化解的天然优势。

为保持进攻的锐度和频次,吐蕃对其从属势力进行抄家式的盘剥,每攻多以为先锋,又苦于“(吐蕃)责赋重数,悉夺其险,立营侯,岁索兵助防”。

甚至,吐蕃在河西走廊与回鹘对攻,都命南诏派兵协助。

天长日久之下,南诏君臣开始怀念跟唐朝混的岁月,既不用上缴赋税,朝贡还能用土特产换好东西。

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王阁逻凤去世,其子先亡,孙异牟寻即位。

同年,吐蕃、南诏二十大军攻剑南,蜀中震动。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复,唐朝也从装死狗的状态缓了过来。继位不久的德宗李适,命中唐名将李晟率神策军驰援。

李晟取道漏天(四川雅安)连夺飞越(四川汉源县西北)、肃宁等城,横渡大渡河,斩蕃首一千余级。

左金吾卫将曲环领一部唐军,在七盘击退蕃诏联军,克维州(四川理县东北)、茂州(四川茂县)。

各路唐军会合后,李晟率军再渡大渡河,大败蕃诏联军,斩首六千级,“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

唐军的这次大胜,不但稳定了西川局势,也让蕃诏联盟产生了裂痕。

吐蕃将领将锅甩在了南诏身上,认为是诏军战斗力弱导致惨败。

吐蕃赞普将南诏改封为“日东王”,从兄弟之邦下降为臣属关系。

异牟寻惶恐之余,将都城从太和城(大理南)迁至羊苴咩城(大理古城)固守。

蕃诏嫌隙暗生的状态,给了唐人郑回一个机会。

这个几乎堪称卧底的南诏宰相(清平官),凭借当年做太子老师留下的面子,不停的给异牟寻吹风,“中国尚礼义,以惠养为务,无所求取。今弃蕃归唐,无远戍之劳,重税之困,利莫大焉”。

虽然异牟寻深以为然,但摄于吐蕃的威势,也不敢有所异动。

三、弃蕃归唐的轮回

德宗上台后,唐朝外交政策经过了一次,从“和蕃抗回(鹘)”“联回御蕃”的痛苦转折。

四朝老臣李泌结合唐蕃局势,献了一条“北和回鹘、南通南诏、西结大食”的困蕃之策。

作为反吐蕃联盟战略的实施者之一,韦皋于贞元元年(785年)六月,走马上任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他来到成都后,马上便把招抚南诏、诸蛮当做了治蜀之道的出发点,准备“断吐蕃之右臂”。

但直接联系南诏,韦皋有点心里没底,他从诸蛮入手,首先联系上了东蛮的首领。

东蛮部落的所在地在今大渡河以南,本来归于唐属,天宝战争后臣服于南诏。

但作为一个夹缝中的小势力,东蛮与唐蕃诏三国都有或明或暗的联络管道。

韦皋便利用此条件,先从东蛮下手,希望通过东蛮来与南诏搭上关系。

结果,从东蛮口中得知南诏也有了归附之心,并了解到说话好使的郑回曾是唐臣身份。

几乎与此同时,南诏也准备跟唐朝聊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问题。

但异牟寻也不傻,直接遣使入朝风险太高,万一被吐蕃发现不容易甩锅。

他把小弟东蛮推到了前台挡枪,“异牟寻遣其东蛮鬼主骠旁、苴梦冲,苴乌星入朝觐见。南蛮自州陷没,臣属吐蕃,贡者二十余年,至是复通。”

南蛮二十几年没来朝贡过了,一下来了仨,可把德宗乐坏了,“宴之于麟德殿,赏赐甚丰,并封骠旁为和义王,苴梦冲为怀化王,苴乌星为顺政王,各给印绶而遣之。”

就在两边郎情妾意之时,贞元四年(788年)十月,吐蕃发兵十万攻川西,征南诏数万军队屯兵泸北(泸水之北)。

此时,异牟寻尚未下定决心,照例出兵协助。

但韦皋却摸准了异牟寻首鼠两端的心思,趁机下了一剂猛药。

韦皋亲笔修书劝异牟寻弃蕃归唐,却故意让快递小哥送到了蕃将手里。

这封条件优厚的邀约合同,起到了爆炸性的效果。

蕃将遣两万人驻于会州(四川理县西)防御南诏,阻断了南诏军队的入蜀之路。

异牟寻极度不爽,下令班师,两国的裂痕暴露无遗。

失去策应的吐蕃成了一支孤军,被唐、乌蛮联军痛击于清溪关外。

南诏的左右摇摆吐蕃看在眼里,因之也开始动作频频。

吐蕃赞普要求送大臣子弟到拉萨做人质,遭异牟寻断然拒绝。

于是,吐蕃便开始在对南诏周边势力“掺沙子”。

《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吐蕃怂恿南诏勿邓酋长苴梦冲,截断了南诏与唐朝的陆路交通,并分封周边诸蛮为王。

这做法彻底激怒了异牟寻,他暗中联络韦皋,引唐军攻伐苴梦冲。

792年(贞元八年)二月,唐军在三部落(两林、勿邓、丰琶)配合下兵入琵琶川,擒杀亲吐蕃的苴梦冲

8月,韦皋在南诏暗中配合下,围攻重镇维州,蕃军虽凭地形之险堪堪守住,但大将论赞热被擒,朝野震动。

次年五月,韦皋再次兵出川西,连下吐蕃营堡五十余处。

唐军的日渐强势,让弱水流域(大金川水系)的乌蛮诸部开始动摇,歌邻、白狗、弱水等八部脱离吐蕃内附于唐。

异牟寻也派遣三路使者,分别从戎州(四川宜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南(今越南河内)至成都,献生金和朱砂,以生金表坚贞,以朱砂表赤心。

贞元八年(792年),蕃诏间的相互猜疑已达到临界点,“每云南兵至境上,吐蕃辄亦发兵,声言相应,实为之备。”

这时韦皋又推了一把,给异牟寻送去一个实实在在的承诺,“共袭吐蕃,驱之云岭以外,悉平吐蕃城堡,独与云南筑大城于境上,置戎相保,永固一家”。

得到承诺后,异牟寻于贞元十年(794年)2月,尽杀城中蕃使,复南诏旧号,与唐使在点苍山神祠盟誓,约定“共逐吐蕃,以铁桥为界,归汉旧疆宇,共尅金契,永为誓信。”

一手促成“点苍之盟”的韦皋,最牛的地方还不是统一战线的铁拳,而是懂得怎么“洗脑”

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属国要向宗主国派人质。

吐蕃要求送大臣子弟到拉萨并不算过分,大家都用这游戏规则。

南诏归唐后,也主动表示愿意按规矩来。

但韦皋却主动废除了“质子入朝”的旧例,在他看来送几个孩子做人质,能起什么用?

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不但在长安还娶了唐朝公主,他胖爹还不一样反了?!

真正管用的是“洗脑”,大面积深层次的“洗脑”。

要能把南诏大臣都洗成公知那德行,唐朝就保险了。

他在成都办了一所学校,专供南诏大臣子弟学习。

南诏贵族都乐坏了,出国留学呀!还是免费滴!不去是不是傻?!

这一洗,就洗了50年,入学之人多达数千。

洗到了什么高度呢?

异牟寻后的第七代王寻阁劝,从小就被郑回洗刷刷,汉字造诣之深超过了多数唐人。

他的一首五言律诗,赫然录入了《全唐诗》,创彝族用汉文学创作的先河。

《星回节游避风台与清平官赋》

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藤越。

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

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

伊昔颈皇运,艰难仰忠烈。

不觉岁云暮,感极星回节。

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

看不太懂吧?

我也看不太懂,知道写得好就行了。

更逗的是,洗了50年后,大中十三年(859年)节度使杜悰估计是嫌费钱,减少了南诏学生的人数。

第十代南诏王晟丰佑火了,“洗得好好的,说不让洗,就不让洗了,揍丫的。”

《南诏编年史稿》:“由是,丰佑怒,令其贺冬使者留表嶲州而还,不亲至京师,并召回习学子弟,书表词语颇为无礼。”

当然南诏又和唐朝掰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全为了洗澡! 

南诏重步兵“罗苴子“

四、砝码的力量

唐诏“点苍之盟”后,西川战争态势顿时逆转,唐军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

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具有决定意义的维州之战爆发。

韦皋为减轻朔方唐军在盐州的军事压力,以围魏救赵之策,遣步骑2万人9路并进,向吐蕃所属维、保(四川理县北)、(四川松潘)、栖鸡、老翁城等地发起大规模进攻。

唐军在南诏、乌蛮配合下,于崇山间穿插迂回,多次绕至蕃军背后,曾扰唐朝的噩梦,被施加在了吐蕃身上。

至十二月,击溃蕃军16万,取城7座,军镇5座,焚堡垒150个,斩万余人,俘6千余人,降3千余户。

川西巨大压力,让吐蕃赞普坐不住了,他诏谕身在朔方的大相论莽热即刻南下驰援。

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论莽热领十万蕃军入川解维州之围。

韦皋以逸待劳,早就给论莽热准备好一顿大餐。

吐蕃军队昼夜兼程时,前军突然发现有千余唐军阻击。

双方一番激战,唐军渐渐退却,蕃军前锋紧追不舍,不觉进入了口袋阵。

行至一处山谷时,唐军伏兵四起,滚石、火把夹着箭矢,雨点般落下,蕃军人马淤积,难以展开,经一天血战,全军覆没。

论莽热得知前军中伏,忙督中军疾行来援,韦皋算准了他的心理,在谷中二次设伏。

蕃军再次被围后,拼死冲出一条血路,逃过再次被歼的命运。

但十万蕃军折损大半,论莽热也于乱军中遭擒,被韦皋送去长安邀功。他也是唐蕃一百多年国战中,品级最高的吐蕃俘虏。

不过,李适对他还算不错,不但没杀,还在崇仁里赐了一座别墅。

关于维州之战的详细内容,请看前文:《帝国嗜血——唐蕃转折之战

维州之战的意义绝不仅于唐军大胜,此战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南诏、诸羌的作用。

正是他们的协助下,唐军才能灵活自如的纵横穿插,屡屡袭击蕃军后背。

因此,维州之败让吐蕃恨恨未平,但“吐蕃苦唐诏犄角,亦不敢图南诏”,送了个“两头蛮”的“美誉”,斥其“首鼠两端”

南诏王系

吐蕃人给的定义,准确得令人发指。

总结一下南诏国的历史,几乎每换个国王,与宗主国的关系就变一次。

四代王皮逻阁与唐修睦

五代王阁逻凤弃唐投蕃

六代王异牟寻弃蕃归唐

七代王寻阁劝毁约攻唐。

十一代王世隆僭越称帝。

当然,作为夹缝求生的政权,南诏其实也没多少选择,要么间于齐楚,要么死抱一腿。

至于怎么选,全凭当时的力量对比。游走于唐蕃之间,也不过搏个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和人品好坏,没一毛钱关系。

最逗的是,那个在归唐中起关键作用的郑回,其七世孙亲手终结了南诏王系。

也算报了先祖做俘虏的一箭之仇,堪称“君子报仇七代不晚”,下篇就讲讲这个南诏郑氏的传奇履历。


参考书目:

《天宝战争及其影响》_张丽剑;

《南诏郑回的政治思想研究》_雷信来;

《南诏对惠吐蕃和战政策擅变考略》_肖亮中;

《边吏张虔陀与唐朝、南诏关系之破裂》_方铁;

《唐朝、吐蕃及南诏在西南地区的角逐》_李中和;

《论南诏的兴亡及其和唐、吐蕃的关系》_宋蜀华;

《论南诏与唐朝关系的动因及其他》_杨永福、黄梅;

《论韦皋在唐和吐蕃、南诏关系中的作用》_王永兴;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德松赞简介资料 赤德松赞人物传记
大唐的气运之战——天宝之战
8世纪、9世纪唐朝和南诏进行的三次战争。唐与南诏战争
南诏:拳打吐蕃,脚踢大唐,这个东南亚小霸主,最终被大理取代
纵横捭阖,让南诏在西南崛起的南诏孝恒王异牟寻
唐朝衰落的“蝴蝶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