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巫师到底混得有多横?不但能通灵,还垄断了唱歌跳舞和写诗!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原创内容

在人类文明的蒙昧期,存在一群号称能沟通天地,揣测神意的人,这群人就是巫(萨满)!

他们是不是真能呼风唤雨,我们无从揣测,但巫在历史上金光闪闪的地位,站舞台c位是一定的。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巫”这个神秘的群体。

鄂温克萨满服装

一、从自然神到至上神

所有人类的早期崇拜都是自然神,众多被崇拜的神祗,大致可以分作三类:天空神(天、风、雨、雷、电、太阳)、生殖神(母、大地、丰收、河流、树木)和功能神(战神、匠神)。

其中,所有与天有关的都是主神,这种情况广泛见于世界各地的原始信仰。

如何取悦天神,别让大神不爽,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为此,古代先民们选择了筑高台和焚烧献祭的方式,其目的不过都是拉近与神的距离,跟天神套近乎。

典型的案例便是,玛雅人的金字塔和西藏的煨桑风俗(也包括焚香)。

人类是种有点“贱”的生物,感觉越神秘的东西,越高端!

随便弄个人来主持,万一神不喜欢呢?

一群专门负责跟神套近乎的人,逐渐脱离了生产活动,巫就此出现。

中国的方块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字系统,能完美的记录古代人的想法。

我们先从汉字“巫”的演变,来看看古代人觉得巫是个什么东西。

在甲骨文里,巫被写作——竖+横。

这一横一竖有专家解读为“巧具”,二者相较意为“极为智巧”。

说白了,这东西很可能就是代表法器,说不定就是法杖,或者干脆就是骨头棒子。

不过任何东西一旦和神秘沾了边,立刻就变得牛逼闪电了,一竖隐喻可沟通天地,一横成了可联络世间万物。

巫在上古时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上可通神,下可通灵(万物有灵),有这能力想不横着走都难。

所以,巫才是部落里真正的老大,背后站个大神,谁敢不服?!

随着人类文明进入了轴心时代,信仰开始从多神走向了独神,三位可包罗万象的至上神显形,巫师也开始渐渐失宠。

轴心时代不是第三帝国那个疯子的时代,这一理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培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特指公元前800-400年期间,世界各地的宗教哲学开始成型。

这其中,包括中国的诸子百家、印度的沙门思潮(佛教是其中之一)、欧洲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中亚的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近东的以赛亚信仰(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这些用不同方式显现的大神们,代表着人类从显形的自然神崇拜,向抽象理性的人文神转化。

巫师地位的旁落,导致这一群体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

好在有个奇葩,完美保存了巫师地位的活体样本,这就是南亚次大陆的印度。

我们都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保持了3000多年,把印度人分成4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一群人连入选的资格都没有,叫贱人(达利特)。

婆罗门对应的就是祭祀(巫师),是雅利安人里专门负责取悦神灵的存在。

当雅利安人还处于游牧阶段时,这帮兄弟处于鄙视链的顶端,地位远超武士(刹帝利)和劳动人民(吠舍)。

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认识,以为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把原住民达罗毗荼人打得屁滚尿流,为了便于对他们统治,“发明了四个种姓制度”。

其实,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社会阶层,早在雅利安人还在草原溜达的时候就已存在。

这种被称为“三元分殊”的阶层划分,在古凯尔特人、亚述人、罗马早期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都有表现。最逗的是,古凯尔特人的祭祀叫德鲁伊,就是游戏里那个能变熊的角色。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唯一要区别的是“我们这群白的&你们那群黑的!”

你没看错,种姓(varna)这个词的原义是颜色!

所以,早期的种姓根本不是四个,而是二元阶层——征服者与被征服者。

随后,种姓制度被长期固化,巫师阶层始终处于高端人群,相当于保存了巫师地位原始样本。

德鲁伊

二、巫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由于巫长期占据人类阶层的最顶端,很多别人干不了的事儿,都掌握在巫师的手里。

首先就是医术!

在古代汉字里,“医”有一个从“巫”的异体——“毉”。

这说明,古人身体不舒服,得找“巫”来搞定。

从这个角度上说,鲁迅先生的话:“中医源于巫术”是事实。

毕竟,治病这么神奇的事情,本身就带有神秘的色彩。

《内经灵枢五十八篇·贼风》里有这么一句话:“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人类最开始治病的手段都差不多,基本是找一帮穿得五颜六色的萨满,在你身边蹦跶。

后来中国人在蹦跶之余,发现还是灌药比较靠谱,于是“医”字下面从“巫”变成了从“酉”(酒)。

巫师给你煮一碗树根水喝,那是高档货!味儿是差了点,得兴高采烈的喝!!

要知道,很多人心中无限崇拜的欧洲,长期采用的治疗方式是,在你身上开个洞,一边放你的血,一边请上帝放过你。

就连美国国父华盛顿(1732—1799)都享受过这种待遇,当时他不过是感冒,有点嗓子发炎。

结果医生来了,二话不说放了12个小时,活活给放死了。

除了灌药,巫师还与诗歌、舞蹈有关。

汉字“诗”的演化过程,从上图中的符号A开始,发展到符号B,再到符号C,最后才是从“言”从“寺”。

ABC这三个符号,据研究指的是祭祀时,巫师的某种特定动作(音乐、歌诗或舞蹈)。

等到从“言”从“寺”,也表示这是一种有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寺”最早有规矩之意)。

所以,诗最早一定是用来表扬神、忽悠神的,心爱的菇凉们,您先一边凉快会儿!

至于歌和诗的情况一模一样,神还没享受够呢,人怎么可能先享受?

而且,赞美诗歌这种东西,基本都垄断在祭司手里,别人想唱都没机会。

印度佛教出现之前,原始婆罗门教就出现了,最早两个吠陀版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都是专门唱给神的。

从这点上看,估计早期祭司选拔时,可能有几个标准,一是要长得帅,其次嗓子要好,唱歌哇哇好听。大家都觉得,这哥们去敬神,神肯定能高兴!

一来二去,他就从兼职变成了专职,每天不用劳动,就负责神叨叨的念诗唱歌。

在《梨俱吠陀·原人歌》的等级划分里,“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嘴除了吃饭,也就干不了啥别的事儿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歌咏的地位之高,甚至对文字推广产生了抑制作用。

因为,语言肯定早于文字,而文字的初创期,未必能细致反映歌咏的所有细节。

这么“粗鄙”的玩意儿,遭到了印度人的集体唾弃,梵文出现的很早,但写下来的四吠陀就晚多了。

这个问题反过来想,印度人可能觉得文字“粗鄙”,指不定别处认为文字充满“神性”,只能被神享用呢!

如果这推测成立的话,那西藏象雄文发展的怪诞之处,便有了解释。

很多学者都坚信,公元七世纪藏文产生之前,西藏曾有一种叫象雄文的文字出现。

但诡谲的是,所有象雄时期的墓葬里,均未发现象雄文存在的实物证据。

这个难以自圆其说的现象,长期困扰着藏史学界,而如果早期象雄文是种“神性文字”,只能被祭司掌握,并专用于歌颂神灵,那便有了似乎合理的解释。

把专属于神的东西埋进坟里,这可是亵神之举,你儿子还想不想混了?!

于是,这种仅在巫师中流传的专用文字,便没有了推广的价值。

当政局存亡、宗教起落袭来,受众面太小的象雄文差点绝了种。

巫还和另一件事相关,这就是舞!

当“巫”字演化到了小篆时期,字形变成了一根沟通天地的法杖,两侧各站着一个人。

你当然可以把这哥俩理解为正在朝拜,但更多时候,敬神的仪式上“跳神舞”是必备的仪轨。

“舞”的古字写法,是一个人手拎着两条牛尾(或其他东西)蹦跶。

在商代的龟甲卜辞里,提到“舞”的时候,十有八九会提到雨,“其舞,㞢(有)雨。”

下雨对种地的兄弟们可太重要了,否则老婆孩子都保不住。

拿着牛尾巴跳呀跳的,说不定神一高兴,就下雨了。

这种悦神之舞,从只有祭司跳,到逐渐发展出成套的服饰和面具,弥漫着浓厚的仪式感,足够震慑民众的心灵。

西藏神舞

现在中原地区宗教神舞的痕迹很少了,但在西藏寺院里,跳神舞依旧是重要的宗教仪轨之一。

每当寺院跳神舞时,周围乡镇的信众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起来,一起度过这段欢乐的时光。

现在除了带有表演性质的寺院神舞之外,西藏很多重要事件中,依旧保留着请神谕的环节。

比如,藏传佛教寻找转世灵童过程中,便有请护法神降神谕的内容,在降神谕之前,跳神舞是必备的仪轨。

除了这些,“巫”还有什么和生活相关呢?

战国大帅哥宋玉曾与楚襄王共游云梦泽,楚襄王梦见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二人行极尽欢快之事。

从此,“巫山云雨”就成了男女间那个啥的代名词了。

还有没有呢?当然还有!

汉字“灵”也和“巫”相关,小篆“灵”字的结构是上面一个“雷”,下面一个“巫”。

这意思就是说,看完了这篇介绍“巫”的文章,该点赞的,点赞!该关注的,关注!!

要不降个雷劈你!哈哈哈!!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还有奴隶,印度人如何看待他们的种姓制度?
古印度刹帝利种姓的摩耶夫人会从右胁生孩子吗
印度三大高种姓之首的婆罗门有多厉害?
印度人为什么不试着“冒充”高种姓?
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多可怕!
婆罗门教及其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