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利九窍的一味草药

细辛上品植物篇

产地分布:南起云南,北至陕西、吉林、黑龙江,西至西藏成熟周期:5~7月采挖。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细长芳香的根状茎。花单生叶腋,贴近地面,常紫色,钟形。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原文】

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

【译文】

细辛,味辛,性温。主治咳嗽气逆;头痛眩晕;全身关节拘挛抽搐,风湿痹痛,肌肉坏死。长期服用能明目,通利九窍,

【集解】

《名医别录》载:细辛生于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陶弘景说:现在用东阳临海所产的也较好,但味辛烈不及华阴、高丽所产。用的时候要去头节。

李时珍说:按沈括《梦溪笔谈》所说,细辛出自华山,极细而直,柔韧,深紫取消,味极辛,嚼之习习如椒而更甚于椒。《博物志》上说杜衡乱细辛,自古已然。大抵能乱细辛的,不止杜衡,应从根苗、色味几方面来仔细辨别。叶像小葵,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的是细辛。叶像马蹄、茎微粗,根弯曲而呈黄白色,味也的是杜衡。杜衡干则作团,又叫作马蹄香一茎直上,茎端生叶如伞形,根像细辛微粗直而呈黄白色,味辛微苦的是鬼督邮像鬼督邮而色黑的是及己。叶像小桑,根像细辛,微粗长而呈黄色,味辛而有臊气的是徐长卿。叶像柳而根像细辛,粗长呈黄白色而味苦的是白薇。像白薇而白直,味甘的是白前。

细辛根

[修治]雷学说:凡使细辛,切去头、土,用瓜水浸一夜,晒干用。必须将双叶的拣去。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徐之才说:与曾青、枣根相使。与当归、芍药、白芷、川芎、丹皮、藁本、甘草同用,治妇科疾病;与决明子、鲤鱼胆、青羊肝同用,治目痛。细辛恶黄芪、狼毒、山茱萸。忌生菜、狸肉。畏消石、滑石反藜芦。主治能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结,除喉痹、鼻息肉,治鼻不闻香臭,风痫癫疾,下乳结,治汗不出,血不行、能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名医别录》

添胆气,治咳嗽,去皮风湿痒,疗见风流泪,除齿痛,血闭,妇人血沥腰痛(甄权)

含之,能去口臭。(陶弘景)

润肝燥,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王好古)

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李时珍)

[发明]寇宗爽说:治头面风痛,不可缺少细辛。

张元素说:细辛性温,味大辛,气厚于味,属阳,主升,入足厥阴、少阴经血分,是手少阴引经之药。李时珍说:气厚者能发热,为阳中之阳。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适宜使用。口疮、喉痹、齿痛等病用细辛,取其能散浮热,则火郁亦能发之。辛能泄肺,所以风寒咳嗽上气者,也能用。辛能补肝,所以胆气不足、惊痫眼目等疾病,宜用。辛能润燥,所以能通少阴经及耳窍,便涩的人宜用。

【百草堂】

细辛的药用部位是根部,于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彩集

《本草纲却》引《本草别说》:“细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并在细帝条筋方项约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方宁说:“细辛去叶芊两,丁香二钱年,为末。每服一钱(其中实含细三分之二钱).柿蒂汤下。

而对于现代中青年妇女约多发病

偏头痛而言,细辛是一味相当不错约宁药,偏头痛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细辛含在口中每日两次,直至愈,复发率低

对症下药

病症 配方 功效

女子宫冷不孕

细辛同芎、归、芍、丹皮、薬本、甘草、白薇。

暖宫

咳逆上气及筋骨疼痛

细辛同五味、白芍、甘草、肉桂、炮姜、黄耆、苏梗。

清热泄肺,解毒止痛

风湿痛

细辛同白芍、甘草、桂枝、木通、归身。

去湿解痛

虚寒呕哕饮食不下

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次用柿蒂汤送服一钱。

益肝胆,助消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卷一百六十一
常用中草药(细辛)
本草易读 卷三细辛四十三
细辛
《苏沈良方》论细辛
中药材细辛的鉴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