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谈列表
[主持人]: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参与,谢谢三位嘉宾的认真回答。我们今后将多多开展此类的讨论,希望大家继续参与到我们的论坛,给予支持,提出宝贵的意见。下期见。 [2011-11-18 11:59:49]

[雷达]:快与慢不是新老作家的分界线,也有老作家写得飞快的,而且不一定不好。新作家也有写的很慢的,也不一定不好。
[网友]:问雷达老师:为什么老作家写作要慢,新作家写作要快,他们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2011-11-18 11:53:22]

[邵燕君]:我也喜欢王尔德《道雷 格林的画像》,他是那种把生活当艺术的人。
[刘晓敏]:我完整读过的书不多,《骆驼祥子》《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余大部分文学作品多是在自考书或是荟萃各家作品的书籍上看的。
感觉中国的文学作品倾向于关注现实生活,着重感情的表达。对社会伦理,社会现状的一种描摹。
西方文学比较注重关注哲学、美学、心理学、艺术学等问题,对人类自身持有一种反观的角度,很多西方作家比较多产,既是作家又是哲学家艺术家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的学识渗透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作家自己的世界观。
我比较喜欢王尔德,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我不赞同,但是我很敬佩他能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且总结出自己的想法,艺术和生活应该是谁为谁,是我最近几年才察觉到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在生活中我发现有些人确实是搞不懂生活和艺术的关系,造成一种混乱,而他自己却并不自知,在接触自考学习外国作家作品之前,我也和他们一样迷茫着。自从参加自考接触了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才对“艺术和生活关系”这个命题关注起来,才反思起自己和周围的和我一样不自知的人来。于是,对王尔德便有了一种由衷的敬佩! [2011-11-18 11:50:17]

[施战军]:让我们共同祝福吧。
[刘晓敏]:想问一下各位老师,中国作家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后有可能会拿到吗? [2011-11-18 11:47:46]

[邵燕君]:从自己出发,与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核心困惑有关系,还有就是特别流行的书。
[主持人]:网友们的问题都很专业,不仅有作品的具体评价,还有文学评价标准、文学发展态势、文学评奖等,这也说明,文学在每个人心目中并没有边缘化。请三位嘉宾介绍一下,在自主阅读时选择书的标准。 [2011-11-18 11:44:20]

[雷达]:文学青年主要还不是靠人为的培养,文学青年应该是自然形成的,每一代自有一代的文学青年,今天他们的视野更为广阔了。要是能进鲁院学习,那就更好了。
[北京日报韩亚栋]:我们今天应当如何培养文学青年,提升我们民族的文学思维? [2011-11-18 11:43:39]

[邵燕君]:首先确实是传统文学的生产体制和审美标准都发生了很大变异。今天的80、90后在成长中文化渊源跟主流期刊关系不大,不是看着文学期刊长大的一群人。他们看日本动漫,大片或其他的,当代文学的脉络恰恰被绕过去了。文学期刊的作者的写作题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内容、背后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今天的80、90后也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说,从作品的内容到精神内涵到审美标准,审美形式都对80、90后缺乏影响力。所以他们就很难进入到这种传统文学的阅读之中。
[北京日报韩亚栋]:邵老师,雷老师,当下很多80后90后对传统文学兴趣不高,你们认为原因何在? [2011-11-18 11:40:11]

[雷达]:长篇小说《古炉》《武昌城》《裸地》《天香》《香火》《湖南骡子》《夏天糖》《春尽江南》《向延安》等等。其他的一时想不起来了。
[北京日报韩亚栋]:三位老师,把时间再缩小一点,今年出版的文学书籍,你们认为最有分量的是哪几本?你们会认为,对文学书籍的评价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吗? [2011-11-18 11:35:15]

[邵燕君]:《鬼吹灯》《盗墓笔记》开启了网络小说中神鬼小说的一个门类,这在传统小说中早已有之。这部小说太男性化了,这是今天的网络小说和传统小说不同的特点。比如金庸小说的核心粉丝可能是男性读者,但也有很多女性读者喜欢,但网络小说的阅读方式更容易把读者细分,在细分下适用人群会更明晰,适合于这类读者的文风特点也就会更为突出。所以,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觉得我很难和这类小说相合。
[YY]: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网路小说曾受到读者的追捧,请各位嘉宾谈谈如何看待这部小说 [2011-11-18 11:30:00]

[施战军]:《刀尖》确实还没看,谢谢你不难为我。
[网友]:呵呵,施老师,是不是没读过呀,没读过就不为难您了. [2011-11-18 11:24:43]

[施战军 ]:《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危机与生机》曾经说过这个问题,说的不对请你批评。
[小屁孩]:在大学里面,学院派的批评家是看不起作协批评家的,施战军老师,你两个系统都呆过,请评价一下两套体系。【备注:雷达老师很厉害。】 [2011-11-18 11:24:00]

[施战军]:所谓文学史的标准往往掌握在史家手里,但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往往都是在卓越的史识之下生发的。两者能统一起来是一种理想境界。
[述而不作]:请问施老师,文学史的评价和对个别作品的评价标准不同。二者各是什么标准? [2011-11-18 11:23:23]

[雷达]:一句话说不清,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请到我的博客看《我心目中的好散文》,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预言]:雷达先生,你们怎么没人推荐散文呢?说说您认为的好散文吧,推荐一下 [2011-11-18 11:23:20]

[雷达]:我喜欢《平凡的世界》中人物“外在的贫穷与内在的高傲”,总有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和改变世界、改变自我命运的渴望,这对每一代青年人都是一种激励。
[网友]:雷老师好!
我非常喜欢路遥。请问您是如何阅读《平凡的世界》的,这部作品已经出版20年了,它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有什么意义 [2011-11-18 11:21:59]

[施战军]:这位黄老师绝对是业内专家,其实您提的问题中已经有了答案。我基本认同您的观点。
[黄某]:首先感谢三位老师作答。
请问施老师:
1、(与《西游记》等经典小说相比较)当代的文学作品,从叙述语言上说,要么流于俗气,要么过于高雅,甚至于晦涩;读了许多作协刊物上的小说,我认为大部分作品的语言已经脱离了大众。我想问:文学作品的语言难道不通俗就不成其为文学吗?
2、从人物个性塑造上说,现代作品的人物常被神圣化或者模式化了,很难引起普通人的共鸣(当然,情感作品中的人物例外)。普通人七情六欲,或者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在当代作品中常常不能被体现。我请问:人物塑造时,真的有必要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吗?
3、从故事情节上说,现代小说的非逻辑性,或者说传奇性太多,把即使是真实的故事也变得不那么令人想信了。
4、从思想性上说,现代小说普遍缺乏大视野,或者说是缺乏思想性。难道文学作品真的到了小切入的时代吗? [2011-11-18 11:17:57]

[施战军]:文学史的评价和对个别作品的评价标准不同,另外,每一位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从业者都有个人的兴趣爱好,这也正是其局限所在。所以出现您说的这种现象,也很正常。
[小屁孩]:请教一下老师,我觉得当前批评界有一个情况,对个别作品评价“还不错”,但是对总体的文学评价不高。一边研讨会上说作品好,回头写文章骂文学,这是咋回事呢? [2011-11-18 11:17:16]

[施战军]:以爱文学的态度和方式,而不是其他的态度和方式。
[爱问]:“内在的锐气和叙述上的新意”,施老师总结的真好:)可惜,这样的小说和小说家并不在大众和媒体的关注里,您能说说您理想中媒体推荐文学书的态度和方式吗? [2011-11-18 11:14:55]

[施战军]:这个问题好难啊。
[网友]:施老师,您同意邵老师对天藏的评价吗? [2011-11-18 11:05:02]

[施战军]:杨镰主编的<中国西部探险丛书>
[诗意]:如果扩展到大文化的范围,你们这几年最喜欢哪本书? [2011-11-18 11:02:48]

[雷达 ]:现在很难说不是文学的时代,难道天天放烟花炮竹才是文学的时代吗?现在正需要文学滋养人心。现在市场要求的快和多,与作家创作的慢和精所产生的矛盾需要调和。但似乎是很困难的。
[默言]:雷老师,都说现在不是文学的时代,请问您是怎样看待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国的长篇小说很多,但是让人记住的却不多。您怎么看? [2011-11-18 11:01:59]

[雷达]:不同类型的好书有不同的标准,我想,有益于社会进步,文明发展和世道人心的书才是好书。比如文学创作领域的书籍,标准有: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是否有广阔深度,作品有无人性的深度,作品文本形式有无创新性,这是我们判断文学性书籍优劣的一个标准。如果这几方面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就是一本平常的书。
[宁宁]: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2011-11-18 10:59:49]

[邵燕君]:前面我说过了,我有一个大胆的预言,如果照目前的势头下去,十年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主流很可能将是网络文学。之所以做出如此大胆的预言,不仅因为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人类文明必须面对印刷文明以来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因为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独具特色——正如伴随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建立起来的作协-专业作家-文学期刊的文学机制目前基本已为全世界独有一样,中国网络文学的兴旺蓬勃也是风景这边独好,而这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中国的畅销书机制和动漫产业远不如欧美日韩成熟发达,使得大众文化消费者一股脑地涌向网络文学,而文化政策管理的相对宽松,也使各种“出位”的内容可以在这里存身,尤其对本身就属于“网络一代”又在价值观上倾向“非主流”的“80后”“90后”群体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伴随社会结构的转型,曾在1950-1970年代以独特方式成功运转、在1980年代焕发巨大生机的主流文学生产机制,进入到新世纪以后,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危机乃至坏死。文学不是在经济社会被正常地边缘化了,而是在一个丧失活力的延续性体制中不正常地圈子化了。无论是作家队伍还是读者队伍都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倾向,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新陈代谢能力。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已经自生自发出一套写作—分享—评论一体化的生产机制,这套生产机制在资本和新媒体双重爆发力下,正在高速铺设其基础架构,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主流文学体制已经失效的机能,甚至网络文学也正在很多方面替代了主流文学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说,主流文学对网络文学的失控不仅是体制上的脱钩,也是文化领导权上的丧失。网络文学对主流文学的挑战不仅是自立王国,而可能是暗接正统。这是我们今天必须正视的。
[北京日报韩亚栋]:请问雷达老师和邵艳君老师,我们文学期刊代表的主流文学不仅在市场上面临边缘化,更是在文学传承上面临严重问题。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你们认为原因何在?作为评论家,你们怎么看这样的现实? [2011-11-18 10:55:31]

[施战军 邵燕君 雷达]:这有很多。菲利浦罗斯的《遗产》,莱辛的《金色笔记》。阿富汗的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库切的《耻》,奈保尔的《印度:受伤的文明》。哈金的《南京安魂曲》,阎连科和余华都用伟大一词来形容这部新长篇。
[水生]: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外国文学作品啊,这几年出了好多…… [2011-11-18 10:54:31]

[施战军]:读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展至今的新生代小说,到《陌生人》这里,有集成之象。新生代小说的特点和局限都典型地体现在其中。
[主持人]:我想问问施战军,你读过《陌生人》吗?它也是网友提交的最喜欢的文学书籍。 [2011-11-18 10:51:15]

[施战军]:阿乙的小说非常值得研究和阅读,有内在的锐气和叙述上的新意,我个人也喜欢。
[爱问]:施老师,能说说您对阿乙小说的观感吗?个人觉得他很不错:) [2011-11-18 10:50:59]

[邵燕君]:我觉得它是一部中国网络文学从大神之作向大师之作迈进的经典作品。它的最大的好处是作家不但成功的运用一般类型小说的寻规惯例写了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更在于作者利用玄幻的特权颠覆了现实成王败寇,弱肉强食的逻辑,使主人公不但人生大放异彩,并且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洁和光辉。小说从网络文学的路径走过来,交通了文学的脉络,路遥和金庸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和传统通俗文学使网络文学产生新变。而且,作家很有文学才华,无论是在思想性人物塑造、场景描写上都不输于当代任何主流作家。
[述而不作]:请问邵燕君老师,您为何觉得猫腻的《间客》就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它好在哪里? [2011-11-18 10:50:07]

[雷达]:《西游记》开启了我国神魔小说的传统,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想象力是无法比拟的。孙悟空、唐僧、沙僧等主要形象都是人间的人格的典型化和代表,能达到这么高的程度实属罕见。如果说《西游记》还有一点瑕疵,九九八十一难前面很好,到后面有些重复。它的出现也是一个奇迹,可以说是横空出世。《三国》,《水浒》各有特色,《三国》是政治历史演义,《水浒》是民间英雄传奇,《西游记》开启了民间神魔小说的艺术传奇。它对今天的中国作家,尤其是那些失去想象力的作家都有很高的借鉴作用。
施占军老师,《西游记》是典型的成长小说,从美猴王到齐天大圣,再到孙行者,最好的斗战胜佛,这其中七十二变的自由成为扛过八十一难的工具,每次被师傅误解赶回花果山那就是成长的泪水。成长终于成佛,小说戛然而止。
[黄某]:请雷、施、邵三位大家各谈一下对《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的看法!
在下几年来读了百余部长篇小说和数不清的短篇小说集,最喜爱的当数《西游记》。作者能够把完全虚幻的题材写得煞有其事,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虽古却朴,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2011-11-18 10:46:08]

[邵燕君]:我对《天藏》的评价特别高,如果我让我来推荐这五年来甚至这二十年来最喜欢的文学书籍,我就推荐这本《天藏》。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真正的知识份子的写作。宁肯从《朦面之城》开始的精神探索,在这里达到了它的高峰,也代表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思考。这本书有思辩,有体验,有灵魂的挣扎,它探讨的既是永恒的人类问题,也是我们这是一代独特的困惑。我认为这部小说是八十年代文学精神硕果仅存的优秀作品。
[网友]:邵老师,听说您对《天藏》评价很高,是不是太高了?淡淡理由 [2011-11-18 10:43:31]

[主持人]:《小春秋》也不错啊 [2011-11-18 10:39:58]

[雷达]:有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这次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一个好的现象是不再是一个文学现象,成为了一个社会事件,争议、质疑,这对处于边缘化的文学无疑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现在看来,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大评委制,多论投票制,评委是否读完了所有作品等,引起争议。这是可以讨论的,究竟是实名好还是匿名好,这可以研究。
瑕疵肯定有,有争论对于变得边缘化的文学来说,是可喜的。一个民族如没有文学思维,对文学的兴趣,没有文学的精神高度,将是很可悲的。
[网友]:雷达老师好!
我有两个问题:1、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在中国作协内部和社会上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2、您认为茅奖评奖程序是否有瑕疵,如果有,您觉得应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2011-11-18 10:29:30]

[邵燕君]:我以前特别喜欢王安忆的小说,我觉得她写的最有意思的小说《叔叔的故事》,应该是九零年的作品。这个小说写的不圆满,但是有很多困惑,一种向上的追求,《长恨歌》之后,王安忆小说越来越圆熟,我认为她是现当代写实最好的作家。但是她的作品缺乏一种深层体验带来的血肉之感。《天香》也是这样。几年前,一位很优秀的年轻批评家,名叫李静,写了一篇非常好的关于王安忆的评论,批评她的写作是一种不冒险的旅程,我认为说到了关键之处,至今王安忆没有走出这个瓶颈。我老实说,《天香》我没有好好看。但我看见这又是一个不冒险的旅程的时候我就不想看了。
[拉拉]:邵老师,评价一下天香和王安忆吧 [2011-11-18 10:28:56]

[主持人]:第一次做论坛,各方面都需要磨合,有点慢请大家原谅。 [2011-11-18 10:25:51]

[雷达]:散文是一种心灵读物,需要静静体味。我们现在实用性、消遣性的阅读太多,真正心灵的阅读比较少。散文写作应该是心灵的清凉剂,这样的文本不是没有,但不多,需要我们用心寻找。
施老师说,读文学不是一件很high的事情,一味要求震撼是不现实的。
[作者]:雷达老师好,请您说说现在文坛的散文现象,为什么写出的散文数不清,却没有轰动效应,包括小说也没有八十年代的效果了,这是为什么,是读者少了吗?还是人们都在向钱看,可是向钱看也是要读书的。 [2011-11-18 10:25:22]

[施战军]:这个问题,卡尔维诺有过精到的解说。请您去找来参考。我觉得在中国,尤其是要强调阅读经典的切要性。经典里有关于人性、人世与自然的真谛、真气。这对一个族群的素质构成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而如今,浅阅读和消遣性阅读已过于昭彰
[红杯子]:问施战军:你曾在不同场合强调如今的阅读仍然要“面向经典”,请您谈谈在这个时代阅读经典的意义 [2011-11-18 10:24:00]

[施战军]:梁启超的《李鸿章传》、阿来的《格萨尔王》
[网友]:请问各位老师这五年来有没有遇到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能否列举一二,供我们学习。 [2011-11-18 10:17:01]

[施战军]:谢谢关心。平时应酬并不多。白天工作,晚上读书。
[网友]:施院长,您再鲁院肯定有不少工作,也肯定有不少爱好和应酬,还要从事相关的研究,那么您如何确保读书的时间,您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2011-11-18 10:13:04]

[邵燕君]:这是一个让我们非常伤心和尴尬的问题。因为就文学期刊生存而临最大问题一个是读者少,但更重要的是读者老龄化。年轻的学生基本上八零后的学生很少有在读文学期刊的。因为我在北大中文系一直主持文学期刊研讨的进修课,这个课程已开设了六年,我的体会是即使是中文系的学生,70后的学生还与那些期刊有亲缘关系,到了80后的学生就跟文学期刊有了深层的隔膜,即使我在课堂上逼着他们读,也觉得他们在审美标准和个人经验上无法跨越这种隔膜。这说明,我们文学期刊代表的主流文学不仅在市场上面临边缘化,更是在文学传承上面临严重问题。
     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短篇小说不如长篇有名。这个很正常,因为长篇小说面对出版市场,与社会有更好的互动和广泛读者群,而中短篇只是发表在文学期刊上,受到重视确实需要文学批评进行解读,评论,而我们现在的文学批评也受出版社研讨会的影响,大家很难去耐心阅读文学期刊,建立批评体系。我们当时作北大评刊论坛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因为中短篇小说往往是新人冒出的基地,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创作。如果没有人关注批评的话,长篇小说出版和创作就没有良好的根基,作家得不到培养。中短篇本身也有许多优秀之作会被忽视。
     印象中的中短篇小说这几年来特别优秀的有以下几个,中篇有曹征路《那儿》,叶广芩的《豆汁记》,严歌苓的《吴川是个好女孩儿》,还有像陈河、陈谦等一些海外作家这些年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短篇中,推荐一个盛可以《缺乏经验的世界》,是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女性写作。
[天天读小说]:邵老师,现在还有人读文学杂志吗?为什么杂志上的小说影响总没有长篇大?文学史上的经典却不分长短?您最喜欢近年来哪些中短篇小说 [2011-11-18 10:09:10]

[邵燕君]:对于网络文学批评界有不同观点,我自己属于现在还是少有的重视派吧!我最近在《南方文坛》发表了一篇文章,叫《面对网络文学:学院派的态度和方法》,在这里我说中国网络文学的强势发展已经到了不仅打破了主流文坛的一统格局,也逼得学术界不得不正视的时候了。甚至在这里我大胆的预言,如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十年之后,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很可能将是网络文学。这里有文学生产体制的原因,有文学新变的原因,网络文学现在泥沙俱下,但是也开出现优秀作品,比如我觉得最近的猫腻的《间客》就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面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我认为学术界应该更加重视,并且不能居高临下,要先沉入进去,并在批评实践中寻找适当的方法。
[bubu]:各位老师好,网络文学近几年异军突起,前几年的耽美,到这些年的穿越,而一些较好文笔吸引人的题材,改编成了电视剧,电视剧火了又一次带动原著的大卖,受到了不少年龄层的读者喜爱,请问各位老师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呢? [2011-11-18 10:05:43]

[雷达]:陕西是农业文化关中平原、游牧文化,三个作家都是农家子弟,血源。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完成很不容易,比如平凡的世界,路遥写了很多年,《白鹿原》也是如此,是作家的厚积薄发之作。至于《秦腔》,《古炉》是贾平凹长期深入生活,多次回到故乡,对相邻的观察才能写出来。这些作品厚实,细节饱满,人物精神世界丰富,很耐读。它们中的三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绝非偶然,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废都》与《秦腔》是不同的,前者写世纪末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无所归依的困苦的精神状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色是文化底蕴深厚,这与地域有相当的关系。有人说,要用陕西话读《秦腔》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几个作家学历不是太高,陈忠实没上过大学,路遥是工农兵大学生。这造成一个错觉,是不是创作不需要深厚学养,不能有这样的误解。恰恰这会制约他们,比如在中西文化的贯通方面人士有限,不能站在更高处认识、理解。他们描绘了农民的理想国,理想的秩序,这是共同特性。也可以这么说,作品也存在现代性的不足,但一句半句说不清楚。在现代转型期,作品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天天读小说]:请问雷达老师,为什么陕西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数量很多,而且路遥贾平凹陈忠实都是中国长篇小说最有影响的作家代表,这跟地域有关系吗?您如何评价他们 [2011-11-18 10:03:46]

[主持人]:本次论坛的议题是:五年来我最喜欢的一本文学书籍。当然,也可以不止一本。有网友在留言中就一口气列出了三四本。议题的重点还是在于喜欢的文学书籍以及为什么喜欢。11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京召开,作代会五年一次,所以我们的议题框定在五年来,也是想看看,七代会以来,究竟有哪些文学书籍受到读者的喜爱。 [2011-11-18 09:57:30]

[主持人]:今天是中国作家网第一次网上学术论坛。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三位网友们都很熟悉的评论家:雷达、施战军和邵燕君。欢迎三位的到来。 [2011-11-18 09:54:35]

[施战军]:鲁院学员男女比例基本上是一比一,有的班男生要比女生还多。鲁院招生对象依据上级要求主体为中青年作家。如果将允许招收资深作家的话,欢迎您报名。
[网友]:施院长好,鲁迅文学院是我爱戴的,可是我发现学员都是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多,那些退休的老人很少,或根本没有,这现象能改变吗?如何改变? [2011-11-18 09:47: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文化输出上,中国有网络文学
都说是陪绑的命,看这五部网络小说再战茅盾文学奖
曹文轩:“我坚持文学是有基本面的” 
有态度 | 邵燕君:“写作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
文学界缅怀金庸:斯人已逝,余响长存
“短篇王”刘庆邦:找准文学与现实的黄金楔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