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事说 ·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否有趣,取决于故事戏剧性的发掘。戏剧性的来源有多种,人物与事件的反差、欲望与结果的反差、行为与环境的反差、意义与行为的反差,等等,都可以营造戏剧性。




寻找故事事件的戏剧性


巨大反差

一个贼不去偷盗,反而阻止同伙对受害者实行偷盗(《天下无贼》);一群强盗去剿灭另一群强盗,其目标不是为了钱财,居然是“公平”(《让子弹飞》);一个和尚万里迢迢去取经,途中要面对无数的妖魔鬼怪,他肉眼凡胎,毫无辨别危险能力和自保能力,而且他自身是妖魔鬼怪的首要攻击目标(《西游记》);没有枪、没有经费、主张和平主义者、具有“萨姆弹情结”的人,要去公开刺杀,完成“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借枪》);妓女比贵妇更高贵(《羊脂球》);等等。试想,如果“老鬼当家”(《小鬼当家》)、“青年与海”(《老人与海》),这样的故事又该如何讲述呢?堂吉诃德生活在17世纪,但脑子却停留在骑士时代(《堂吉诃德》)。他披挂整齐、骑驴游侠天下的时候,我们就想知道:两个世纪的碰撞会怎么样?

中国有四大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讲述的是贫穷的人间小伙与貌美富足的天仙的故事;白娘子与许仙是“人与妖”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因化为蝴蝶而获得永久的幸福。国外也有许多“屌丝与白富美”的故事,比如贵族子弟与妓女(《魂断蓝桥》《茶花女》)等,还有一些经典的“偷情故事”(《安娜·卡列尼娜》《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在这些爱情故事中,人物的行动与自己的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反差还存在于行为与结果之间比如,反抗悲剧命运的行为却导致悲剧命运的加速到来(《俄狄浦斯王》《无极》等);想要摆脱某种坏的东西,抛弃了之后却发现是最宝贵的东西,因此而失落(《人生》《黑骏马》等),或者相反,没有摆脱掉却因此而受益(《疯狂的石头》等);得到了一直想要的东西,最终却发现不可能再拥有或者已经没有价值(《三杆大烟枪》等)。这些故事有些是悲剧,有些是喜剧,有些是滑稽剧,但种种反差存在于其间。戏剧性只关乎趣味,无关乎主题。


超越日常


《太平广记》《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中,他们来自生活,却非凡、特立独行、难以解释。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这样或那样的癖好,这样或那样的经历。英雄传奇、历史演义中的“大人物”“大事件”决定国家命运、历史走向。还有幻想故事,我们就想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之外,还有什么样的生活。比如,“从前,有一块木头,叫匹诺曹。这块木头落在木匠安东尼手里,木匠用斧柄敲敲木头,木头竟然大喊:‘很痛呀!’ ……葛培多将木头刻成木偶,嘴巴刻好了,匹诺曹马上伸出舌头来做鬼脸。刻好了手臂,匹诺曹又立刻伸手把葛培多头上的假发拉掉。脚刻好了,匹诺曹拔腿就跑……”(《匹诺曹》)


异质生命

他们或是来自偏远的地方,或是遥远的过去,比如《边城》《大淖记事》《马桥词典》《商州》等故事。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人与事件或许在“量”上处于绝对劣势,边缘化,不被理解,现实中并无多少人愿意模仿,但是他们仍旧有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在生活方式及意义上,并不像在数量上那样处于以寡敌众的绝对劣势,相反他具有独特的“传奇”价值:“一个人有一套这样道理这样想这样做,另一个人却有另一套道理那样想那样做,而竟然这样也对,那样也对。”这让我们不由得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真的那么优越、正确。





确立核心事件与核心动作


故事以事件为核心,一个故事至少由三个事件组成,其中必有最紧要的事件,我们称其为“核心事件”。它是故事的中心,相较于其他事件,起到聚合目标的作用,失去它,故事的其他事件就失去了方向。就小说而言,“核心事件是小说情节的‘纲’,并跟小说的题旨直接相关,是小说情节的总枢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核心事件与故事的核心行动相关,应有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参与。在这些故事中,其中有些事件是用以说明、设置人物的经历、性格等“外部生活”“内心生活”以及二者的不一致,但是它们在功能上只是为将要发生的事件做铺垫、解释,交代随后的事情为何发生以及发生的方式,重点在人物将要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





提供新的感受与见解


故事总是伴随着见解与感情,小说、剧本故事让见解与感情从故事中自动流露,散文或诗歌故事则要通过作者、诗人去揭示。但是每部成功作品,都能给这个世界习以为常的世俗生活提供新的感悟。反过来说,这些新的感悟构成了新故事的核。因为从这个“核”,可以生长出新的故事。

《婚前试爱》表达这样一个见解:“你爱一个人,首先就先要伤害他,因为内疚是维系爱情最好的方法。”“内疚是维系爱情最好的方法”,这句在现代都市迷狂状态下的爱情感悟,似乎是长久以来类似爱情境遇的极端表达。虽然难以接受,但不无道理,在很多经典爱情故事中,深爱或者更爱,都是建立在“内疚”或“愧疚”的基础之上,只不过话语表达方式不是这样。“伤”了一个人,才更爱一个人;伤害至死,于是遗恨一世,才深爱一生。李寻欢(《小李飞刀》)对林诗音的爱,其实建立在对林诗音无穷无尽的“悔恨”与“愧疚”之上。他亲手将自己深爱并深爱他的爱人送给一个无赖,最后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爱人的儿子。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伤害,李寻欢会那么“悔恨”与“愧疚”吗?没有那么多的“悔恨”与“愧疚”,或许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爱。这种关于“爱”的解释,大大丰富了我们对爱情题材的认识。


故事其实就是作者通过虚拟一些人物,在设置的场景里,去虚拟地解决自己设定的问题,通过他们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生活与世界的认识,故事就是世界观,对现世世界与永恒问题的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陈词滥调没有价值。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用三种叙述方法,把故事讲清楚说明白
编辑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塑造(2)
做足108条人物小传,难怪这部电影口碑会爆
头条号标题没推荐量?大神用了钓鱼法则,推荐量从2万涨至200万!
“国际章”由来!陈婷查岗张艺谋,在房间发现章子怡!
案例[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