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有顺 | 中国电影的繁华与空洞


     社会正从文字时代过渡到形象时代,这个转型,电影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意味着,阐释的时代正在远去,娱乐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追求意义的时代正在远去,追求感官享受的时代已经到来。

by-谢有顺



谢有顺:中国电影的繁华与空洞




都说看五十部好电影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甚至可以拯救一个人的审美,可这样的中国好电影何时才能出现?4月1日15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开讲《中国电影的繁华与空洞》。

 

讲座由广州电视台主持人杜雨轩主持。

 

该讲坛的“大师艺术课”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南方报业联合打造,昨天首次亮相。


 

谢有顺首先说,主办方告诉我,今天的讲座后台报名的人很多,会场会爆满,我开始不信,因为今天是四月一日,愚人节。没想到确实来了这么多人,可见中国电影的热度很高。

 

因为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谢有顺说,大家可能会想起张国荣,他就是15年前的4月1日去世的。想到张国荣,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大概是2009年,当时的梁朝伟来内陆做活动,他走出机场过程当中,很多粉丝大喊“梁朝伟,梁朝伟”,梁朝伟一直是比较酷的,自己低着头走,完全没有回应这些粉丝的呼喊,后来在人群中有一个粉丝突然大喊:“黎耀辉,你还记得何宝荣吗?”这时,匆匆走路的梁朝伟马上停下来,转身点点头说:“记得。”挺感人的。黎耀辉和何宝荣是电影《春光乍泄》里的人物,王家卫执导的,是梁朝伟和张国荣扮演的角色。我相信这个粉丝的呼喊肯定触动了梁朝伟的记忆,这就是艺术,它可以通过形象的塑造,让我们觉得一个虚构的人像真实的人物一样,好像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春光乍泄》剧照)


谢有顺接着问大家,你们还记得余占鳌和九儿吗?还记得段小楼和程蝶衣吗?还记得马小军和米兰吗?还记得福贵和家珍吗?还记得颂莲吗?还记得秋菊吗?这些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几部著名电影里面的人物,这种记忆,一下子就让我们回到了一个中国电影辉煌的时代,从《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开始,中国电影有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那个时候,世界上所有A级电影节或者B级电影节上,都会有中国电影获奖,那个时候的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很大,包括一些导演、演员,也具国际影响,从艺术上讲,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可是,恰恰也是那个时候,大概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工业濒临崩溃,一方面电影不断获奖,另一方面电影市场越来越差,屏幕越来越少,甚至很多电影院都被改造为了歌舞厅。这是为什么?


 

谢有顺说,中国电影票房从2010年的首破百亿,到2017年的559亿(其中有51部票房过亿),七年增长了五倍。2018年2月电影票房更是单月破百亿。这是前所未有的。按这个趋势发展,中国电影票房破千亿元、超过北美票房估计也是很快的事了。


可谢有顺认为,票房繁荣感觉中国电影进入了另一个黄金时代,但它背后同样有危机,因为很多电影的演员角色配置,包括好莱坞电影出现中国面孔,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票房繁华背后有艺术的危机,很多作品质量低,跟风,堆砌,它们并不能代表中国民族精神或者文化高度,因此谢有顺认为,对于票房的繁华不要过度乐观。“现在票房如此狂飙突进,但大家一年看下来,有多少部电影震撼了我们?又有哪一部电影让我们想看第二遍?哪一个电影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谢有顺认为,社会正从文字时代过渡到形象时代,这个转型,电影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意味着,阐释的时代正在远去,娱乐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追求意义的时代正在远去,追求感官享受的时代已经到来。文字阅读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是求得文字背后的意义,但是图像是一个景观,更多的是一种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的全面享受。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在重视电影商品特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其文化的逻辑。“很多人把二者之间对立起来,好像两者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谢有顺认为,如何在两者的冲突矛盾中找寻一条调和之路,依然值得大家思考和探索。尤其是这一百多年来,电影已经向我们强有力地证明,它能够有效地表达历史、批判现实,包括解析人心里面极其深邃和隐秘的东西,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放弃。


谢有顺认为,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第五代为代表的中国导演的作品频频获奖,开创一个时期的辉煌,是因为这些导演普遍背负着文化的使命感。他们对民族忏悔、文化自新、文化批判怀有使命感,一直在电影里找中国符号,试图发出中国自己声音。“他们觉得他们这一代人有义务还原和追问历史,有义务发出中国的声音,正是这种使命感创造了那个时代的辉煌。”



这个时代已完全不同,烂片很多,骂声一片,能让我们留下印象的,有艺术追求的影片特别少,但也不能说这个时代的影片一无是处。谢有顺认为,这个时代的电影很好地训练了投资人和导演把电影作为工业、产业来经营,这是对电影事业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时期对电影的特技、制作、剪辑,对于如何类型化,如何对观众口味进行分类、如何营销等,都有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层面的进步,电影要作为工业要取得长足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谢有顺强调,中国人也可以拍出艺术成就很高的电影,不仅当年有很多获奖的导演,现在也有很多中国导演拍出了很好的电影,比如李安。中国在电影营销、制作方面也进步很快,但中国导演似乎志向不太高远,盯票房盯太紧,真正有思考、有抱负的导演不多。所以这些年国产电影票房高歌猛进,但国际影响力却在急剧衰退,一些在国内取得不俗票房的国产片拿到国外播放,完全没有人看。


谢有顺认为,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是影片内容的空洞。尤其是过度商业化使中国电影面临精神荒芜、艺术空洞、趣味单一的危机,没有艺术高度就没有国际影响力。


 

谢有顺也分析了电影空洞化的有几个原因。

 

一是不重视编剧,不重视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当下国内很多导演过于自信和专断,很多电影、电视剧编剧名字上都有导演的名字,而且会放在第一位。“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中国导演的傲慢和自信,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事实上,编剧是非常专业的活,如果不尊重编剧的专业精神,肆意改动穿插,肆意设计安排一些角色、场景,怎么会有好的电影?”


谢有顺说,以往很多好的影视作品都是改编自小说,有好的文学基础,但当下很多商业大片都是导演跟几个人一起聊出来的故事,凡是这种聊出来的故事拍的电影,都很难成为好作品。好剧本是根本。“比如,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的对白,那种啰嗦,那种不讲究,寡味,简直不能忍受!”谢有顺说,好的电影的对白是非常讲究,非常节省,甚至没有对白,靠眼神、动作就能让观众印象深刻。“艺术就是要有仪式感,要有欲言又止、只可意会但能给人无穷想象的东西。”你们看过前些天上映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吗?那个六岁小女孩演得多好,全程没有说话,一句台词都没有的,但是演得如此之好,这才是电影。又比如《霸王别姬》里有这样的对白:“说好的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多么痴情,多么令人震撼!现在的电影哪里还讲究这个!



谢有顺说,国产电影空洞化的第二点原因,是导演和制片人都太迷信资本的力量,而缺乏艺术的专业精神、原创精神。比如,当下很多电影人把明星阵容看得比电影质量更重要。事实上,把堆明星堆在那里,不成功的电影也非常多,真正有自信、有能力的导演,是可以培养和塑造新演员的。张艺谋当年可以把电影学院的学生培养成电影明星,现在好像大家都不相信新面孔了。又比如说宣传,完全狂轰乱炸,通过各种买版面,买票房,以为就会成功,而忽视剧情内容的打磨。“宣传比内容更重要,票房比口碑更重要,只记得电影是商品,而忘记了它是一门艺术。”


有没有艺术的原创精神,或者电影里有多少专业精神,这是瞒不了的。比如细节是否有漏洞、场景穿帮了没有、对话准确与否、道具是否讲究,等等,那都需要打磨的,这就叫专业精神。“我很佩服李安导演,他几年拍一部电影,但每部电影都有他全新的思考,在电影艺术方面也是精益求精。像《色|戒》这样的电影,价值观上可以争论,但就电影来讲,这肯定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它不单还原了那个时期民国生活的质感,关键拍得如此地细腻,把人心内部精微的转折捕捉得那么准确,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间关系,从无爱之欢到由色动心,再到用性来救赎自己,这些微妙的转折,李安铺垫得非常充分。包括几场床戏,确实不能删,删完之后,这个电影你就看不懂了。我看过李安导演和龙应台的一个对话,他说,为了找寻那种时代的感觉,电影里面出现的电车,我是按当时的尺寸做的,车牌大小也是按当时的样式做的,易太太他们打麻将的桌子,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找到的民国时期的桌子,后面那个钟馗像也是那个年代的产品。龙应台问他,那街上的梧桐树呢?他说梧桐树也是我自己一棵一棵种下去的。一个这么大的导演,何以要花时间去找桌子、种树、做电车的车牌,做这些看起来毫无智慧含量的工作?这就叫专业精神。一种生活质感的还原,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物的建立,是由一个一个细节累积叠加起来的,没有这些细部的累积,就建立不起那种牢不可破的真实感。



谢有顺还说,他很佩服《十月围城》的导演陈德森,当时他花五千万港币建了一个百年前的旧中环,为了建这个旧中环,他讲他调动了大量的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资料和图片,每个细节都去考证,比如说门牌、招牌、药店里有什么药,他甚至细到什么程度,一栋楼应该住几户人家,每一家应该几口人,他都是经过严密的考证的,没有一个细节让它轻忽过去。令人敬佩。你想当一个导演愿意做这种案头工作,愿意花这种笨功夫的时候,你就知道有一种艺术抱负和艺术雄心,他要拍精品。这才是专业精神啊。所以拍电影光有钱是不够的,有了钱之后,你要有充裕的时间在艺术上打磨,在艺术上有追求。 


第三个原因是价值观有问题。很多导演没有价值观,很多电影不知在说什么,很多电影的价值观既肤浅又可笑。像《琅琊榜》这样的电视剧,看过,制作团队富有专业精神,从服饰到构图、摄影,很讲究,电视剧表达的思想其实是很陈旧的,无非是明君、忠臣,但这个导演还是有想法的,哪怕是关于明君和忠臣的故事,至少也是价值观,可现在大多数的电影是没有任何想法的,一团浆糊。有一次我跟张纪中导演一起参加一个活动,他讲现在一些电影,一个好人都没有。我听了大吃一惊,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还有,你看完张艺谋的《长城》,你觉得他要讲什么?你知道他要讲什么吗?肤浅而怪异。



一个导演固然不能用他的电影生硬地诠释思想或者精神,但又不能没有思想和精神,你要通过你的形象、你的艺术语言完成对这种思想和精神的塑造和呈现,这是有可能的。刚才说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它的电影语言是极其老套的,故事也极其传统,尤其里面还穿插那么长的歌舞片断,手法是很老套的,可这样一个很老套的故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这就够了。手法可以传统,感情是真实的。前一段看迪士尼的《寻梦环游记》,也非常感动和震撼,拍给小孩看的电影,依然有如此深刻的追求。电影告诉我们,人其实活在记忆里的,亡灵也是活在活人的记忆里的。你可以摧毁我的生活,唯独不能摧毁我的记忆,只要这个记忆还存在,就意味着这个人还活在我们中间,记忆消失了,这个人就灰飞烟灭了。是非常深刻的主题。又比如说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片子,一个绝对不愿意杀人,绝对不碰枪,绝对不开枪的一个人,上战场了,本来是匪夷所思的情节,但是导演可以把这样一个不摸枪、不开枪、不杀人的人,变成电影里面的英雄,而且通过情节铺垫,让我们觉得这个英雄是真实存在的,把不可能的拍成可能的。这样一种人格,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如何勇敢无惧,又如何通过这种勇敢无惧折服和感化周边的人。这么深刻,他票房卖得也很好啊。前些年,诺兰的《星际穿越》是科幻片,也是商业片,可也在思考人类往何处去,人类如何才能获得自我拯救,爱在何种层面上能够拯救我们这样伟大而深刻的主题,而且完成度都非常好。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当下中国有一部电影稍微地触及到了这些话题么?有那么一个导演愿意背负这么的精神重担么?没有。

 

在谢有顺看来,多数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平是落到了几十年来最低的时候,烂片前所未有的多,而且看不到有多少导演愿意振臂一呼,做一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东西,这也是他对中国的电影忧心忡忡的原因。

 

“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多希望,作为一个电影的爱好者,对电影怀着很深的感情,哪怕有再多不满,也希望它能够越来越好!”谢有顺一番真诚的总结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凰知道160516:为什么那么多人怀念吴天明?
人物阅读素材: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金马奖,别让巩俐不开心
《捉妖记2》独领风骚,影帝梁朝伟的票房号召力真不是盖的
只要把梁朝伟放在怀旧的精致影像中,就仿佛是误入了一部王家卫拍摄的电影
好事吗?《战狼2》票房超过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电影票房总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