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俗共赏(高三58分的应试作文)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感受到纳兰性德的凄疏悲寂;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感受到苏轼悼妻的深沉之痛;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寻得陶渊明的怡然自得。诗歌如画,在那些大文豪的笔墨中散发着独有的光彩。

或许正是因为中国诗词独有的光彩,才让《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人们对此节目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传承古诗词的大好时机,也有人认为这是吸引观众眼球,只知背诵的表现。可我认为古诗词应该雅俗共赏,我们应该一起加入诗词的狂欢。

中国高雅的古诗词诗是历史长河中一颗永不落幕的启明星。既然有这么优秀的文化,为何不借此发扬传播呢? 《中国诗词大会》就做到了这点。如诗如画的舞台设计,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以诗为剑,一较高下。最小的年龄5岁到最大的年龄76岁,跨越时空的界限,只为诗词来到这里。有街边以擦鞋为生的老人,有北大读书的博士生,有乳臭未干的孩童,不分职位,不分年龄,将诗词广泛地传播,并深入到每个平民百姓的心中。现场专家的点评更是为诗词大会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读诗论世,品析世态,剖解蕴意,像极了古代文人相邀的题诗大会、这是当代的诗词文化盛典,它让每个平常人都有机会了解到古诗词的韵味。

可为什么如此具有活力与文化气息的诗词大会,还是有人反对呢?我想这应该来自他们对于诗词的固化认识,而这种认识从儿时必背的“唐诗三百首”就已经根深蒂固了。所有的背诵都是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的,所有的平仄对仗都是随着诗人的情感跌宕起伏的。吸引观众眼球的不是节目的娱乐化,而是诗词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中国诗词大会》不是一场做秀,如果你认为它是做秀的话,那么之前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都是逢场作戏吗?不,绝对不是。因为这些节目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汉字文化,是对当代“提笔忘字”现象而产生的。

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文化的权利,可怎样去享受这份权利是你的选择。或许你只是嘴上谈谈,显摆才华;也或许是痴迷诗词,为它疯狂。不管你是抱着何种心态,中国诗词,你我雅俗共赏。



时隔一年,再次看到曾经高三在考场上写的这篇应试作文。我此时的感想是写得不好,这篇作文不值58分(满分60),可能是老师想早点改完卷子下班吧。首先是题目的不准确性,雅俗共赏的对象指的是中国诗词,作文中的观点强调的完全是诗词高雅的方面。然后,那时的我可能想表达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赏诗词,所以取名为雅俗共赏。现在回头看,虽然题目看着很高大上,实则却存在着偏差。从文章的架构或者思路来说,是比较清晰的,每一句的开头都是提出问题,表达观点进行论证。只是里面的内容就比较浅薄了。但对于一年前的我,书读得少,其实写成这样还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把这篇作文拿出来,其实是有许多感慨的。回看这一年来,高考结束后,我坚持看书,坚持写作。虽然大学里没有读到我热爱的新闻专业,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也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同时也很感谢这篇作文,因为这篇作文,我之后的作文都在50分以上,但语文基础差了,成绩还是不如意。我想起高三时班里语文最高分一般都是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她基础很好,而我作文却很好。即使这些作文现在看来挺糟糕的,但那时看到我的作文被班上的同学传来传去,还是挺有自豪感的。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件事,更多的是喜欢它所带给你的成就感。我从写作中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属地,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挥之于笔下,而我就像个大侠一样,花前月下,一壶清酒,记录江湖流传的奇闻怪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来几个“武亦姝”又何妨
中国诗词大会美中尚有不足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止背诵
2018年中考真题及答案-凉山-语文-1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传统文化
特级教师反思诗词大会:你看见的是明星,我看见的有晨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