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录——大文豪是怎么想出好点子的

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子”的村上春树作为连续七年的陪跑选手,一直为中国读者所牵挂。他从1979年一路写到现在,属于少见的高产作家。他说他保持创作灵感的方法其实就是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跑步。在《在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一书中他写到:“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我们普通人可能觉得跑步很无聊,大作家却能发现不断变化的风景。

由此可见,哪怕是闻名世界的作家,也得一点一点的积累创作的素材。就像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说,创意不会凭空发生,它是我们日常接触的素材在大脑中积累发酵之后产生的。我们一直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就是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永动机,任何创意产品的输出都是需要以输入为基础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易上手的方法让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想出好点子呢?好像日本人对此都颇有研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已经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了: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记录并活用笔记,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意

奥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十余年,但他可不是书呆子。他最牛的一点是在多年的工作中创造了个人独有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这使他成为了日本商务圈的大明星。本文中我们将基于知名“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的观点谈一谈,如何通过记笔记活用笔记,创建个人“智库”。


记笔记——搭建素材库

2016年第三季英国迷你剧《黑镜》开播,所有人都特别担心,好像AI明天就要占领地球了。不过话说回来,未来究竟会有多少工种被AI替代,这恐怕是科学家才有能力去忧心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害怕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学着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里讲,我们每天要接受无数的信息,不仅仅是在深入阅读的时候,走在街上或做着家务时,大脑都不知疲倦地接受和加工着信息。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么多信息,为什么没有产生出创意呢?因为信息就是小火花,转瞬即逝,我们没有留住它们并进行处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奥野宣之笔记法的优点有三:1、简单易学2、个人独有3、有效发掘创意

1、简单易学

Ø  核心:一元法

全部记录,不分类。所谓一元法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一股脑的记录在笔记本上,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也可以是剪贴收集报纸段落,旅游时偶得的一片树叶。原则上来说,想记什么记什么。

Ø  技巧:“三化”

a)    时序化:在开头写上记笔记的日期,如:2018年5月1日即为20180501

b)    索引化:在日期后面写上笔记的概括,如:20180501 关于AI的思考

c)    清晰化:注意页面、字体整洁,必要的时候用分割线隔开不同内容

Ø  内容:“葱鲔笔记法”

“葱鲔火锅法”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奥野宣之在吃东西的时候想到的。本质上来说很简单,就像寿司,一片鱼和一块米放在一起吃。应用起来就是一段原文,一段自己的感想,两者穿插记录。爱吃鱼就切大块,爱吃米就放多米——我们可以调整是以原文为中心还是以感想为中心。当然重点还是“感想”,就像大多数人还是爱吃鱼的,斤称不足的餐厅恐怕也会被顾客投诉。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原理就是:人为的记录大脑接收的信息,还原并深入推进思考的过程。开发创意就要对我们的大脑进行锻炼,就像健身房的教练无法代替我们健身一样,一元化的笔记无法代替大脑进行思考,但它就像器械,为思考提供了不同的抓手,引导着大脑向正确的方向运转。

2、个人独有

Ø  关联性

一元化笔记记录的是记录者个人的经历以及这给记录者带来的思考与灵感。毛姆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其实就是说,生活中的琐事都潜藏着世界运转的原理。比方说本文开头谈到村上春树爱跑步的事,可能我从未读过他的书,但我碰巧读到了“村上春树认为在坚持长跑中他超越了昨天的自己”,觉得挺逗的:“嘿,没想到作家也不都是‘家里蹲’啊,竟然有作家喜欢运动”,于是便记录了下来。在看完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后随意翻阅笔记,灵光乍现,便将“灵感源于生活”这一相似观点联系了起来。


Ø  全面性

笔记记录的一个要点就是不必为记录什么而纠结,只要有一点触动就赶紧记下来。这样我们在拿到笔记本时,就会感觉特别踏实。因为就算我们不知道我们想要的东西藏在哪,它也逃不出这本笔记。这种安全感就像懒癌患者打开淘宝一样自然,从来没想过有什么找不到的,还总能有意料之外的消费。


Ø 趣味性

前几年涂色绘本《秘密花园》大火。有人说画画不是小孩子才喜欢的事吗,然后自己每天花一个小时涂色,画完之后开心的不行还发朋友圈。记笔记也是相同的道理。随着记录时长的累积,笔记本厚度的增加,记录者可以获得无法用言语形容成就感。其实大家内心深处都住了一个小孩子,用积木垒高楼会特别开心。


用笔记——形成新创意

活用笔记是“有效发掘创意”的要义。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谈到的创意形成方法主要分为四步:记录、重温、发酵、形成。

1. 记录:用一元化笔记法记录所有事物及个人感想

2. 重温:不断根据笔记回顾当时的记录,并填充新的想法

3. 发酵:在重复前两项的过程中,信息在潜意识层产生连接,出现“顿悟”

4. 形成:“顿悟”的时刻与当下要做的事联系起来,创意产品形成

形成创意实际上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水多的地方自然会形成水道,我们要做的是将信息的涓涓细流汇集,不能任之挥发。获取创意就是将这四步不断重复,并积累经验。说来玄乎,创意的产生就像“炼丹”,属性不同的药草丢进一个大铁锅,用不同的火来煎能炼出不同的丹药。能不能成,得看炼丹师药材找的地不地道,火候控制的合不合适,开锅的时候拿捏的准不准。



不论是在夜市撸串还是在书店读书,大脑都像雷达一般时刻接收着周围的信号。创意的获取,不一定非在学校,也并不复杂,就是特别简单的两个字“生活”。大作家狄更斯,其实没怎么上过学,一直在给别人打工,但是他特别绝的一点是善于观察生活,把所有讨厌的人都写进了书,还写的惟妙惟肖,让读者觉得特别有意思。这点倒是和现在许多新媒体工作者挺像的,把自己的前男友、烂闺蜜全写进推送里,让上万网民消遣痛骂。既解恨又挣了钱,可以说是非常痛快了。

所以说,善于发现、收集并活用信息的人具备真正的创造力。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可以从把对生活的吐槽写进笔记本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写读书笔记?
怎样读书
书读过就忘?可能你还不懂这些……
一个能让你获得灵感并记录人生历程的笔记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书评
赠书 | 一本解答你所有关于旅行手帐问题的答案之书
书评:向麦肯锡学习“如何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