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小说,怎样做到吸人眼球


0 1

撷新去陈,根据时代需要选材

短篇小说的题材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凡是人类涉足的领域、产生的事件,都可以经过选择作为作品的题材。

但是,从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考虑,我们就必须撷新去陈,尽量选择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题材来写。

0 2

以小见大,根据体裁特点选材

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的形式特点,要求作者不能象写长篇小说那样写人生的纵剖面,而必须写人生的横断面

就象是横着锯断一棵树,察看年轮可以知道树龄一样。


短篇小说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也就可以窥见整个人生。

鲁迅、 茅盾、巴金等作家为了在短篇小说中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在写作短篇小说时,都是选取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段作为题材的。

因此,有经验的小说家在谈创作经验时就指出,创作短篇小说必须善于'截取'、'选择'。

王蒙在《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中就说过,短篇小说构思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广阔的、浩如烟海的生活事件里,选定你要下手的部位。

它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它可能是一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它可能是一个美好的画面,它也可能是深深埋在你的心底的一点回忆,一点情绪,一点印象,而且你自己还一时说不清楚。

这个过程叫作从大到小,从面到点,你必须选择这样一个'小',否则,你就无从构思无从下笔,就会不知道自己写什么。'

0 3

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生活选材

一般来说,作者应该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因为这些题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写起来容易驾驭,而且能写得生动、深刻。

当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大多是从写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人和事开始走上小说创作道路的。


选材是短篇小说写作中的第一个重要的环节。

选材的目的在于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取可以写入小说中的题材--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具有从纷纭的生活现象中'捕捉'题材的能力。这种'捕捉'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的能力,对于小说创作极为重要。

茅盾在他的《短篇小说选集后记》中指出:'在横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各样环节茫然无知;

在纵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看不清,那么,你就很少可能在繁复的社会现象中,恰好地选取了最有代表性、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一事一物,作为短篇小说的题材。

所以,短篇小说在选材时,不能只着眼于事件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而要着眼于把生活的侧面、片断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上去考察,要把握住社会的'纵'的和'横' 的两个方面。

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住不平凡的东西,从而由时代和社会的一角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全貌,使读者从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看出奔腾澎湃的大海。


对于短篇小说题材的'开掘'--主题的提炼同样要十分重视。

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作家心中首先想到的总是小说的主题,或者说思想内容。

他构思小说的情节是为了表达这一主题,创造人物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好的小说总是有一个好的主题的。

 衡量一篇小说的美学价值,重要的并不是看题材本身,而是看作者对于题材所开掘的思想的深度--主题提炼的程度。

所谓开掘,就是要深入发掘生活素材所内涵的本质意义的东西

 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本质意义开掘得越深入,主题思想就越深刻,作品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 美学价值也就更高。

所以说,一篇没有好的主题的小说,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李师东在《一个新的文学层面的诞生》中评论九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时出:'八十年代的文学,是以对表现疆域的拓展的掘进、对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验为其显著特征的。

与前几茬作家相伴随的是冲突和对抗、张扬和摒弃、试验和沿袭、超前和后、创新和守成、反拨建立等源远流长的话题。

如今我们仍然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感受到来自不同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的冲撞和对举。

在九十年代新的时空下,这一茬更为年轻的青年作家得以走上文坛,正在于他们明显疏离了前几茬作家习惯关心的话题,而与社会的新的变化和进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趋势……

把个人的情绪与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处境勾连在一起,谋求与九十年代社会的契合,体现中国社会新的进展,这正是他们的努力。

以一种消解的姿态, 达到对文学的整合,以反先锋的方式,回归到朴素的情感姿态,以个人化的方式,进入到文学创作之中,这正是这个新生代作家群的文学用心。  

一个文学作家应当走的'创作过程'的道路,是和社会科学家研究过程的道路相反的。

社会科学家所取以为研究的资料者,是那些错综的自然的现象,文学作家的却是造成那些现象的活生生的人。

社会科学家把那些现象比较分析,达到了结论;文学作家却是从那些活生生的人身上。

从他们相互的关系上,看明了某种现象,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它,如果作家有的是正确的眼光,深入的眼光,则他虽不作结论而结论自在其中了。

因此,小说作者的分析工作是与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观察、感受,对生活的体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分析是理性的,但是它是融化在形象思维中的。


许多小说作者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有的作品的主题是在人物之前产生的,而有的主题是在有了人物之后才确定的。

例如茅盾创作《春蚕》,是先有了主题,'其次便是处理人物,构造故事。'(《我怎样写〈春蚕〉》)而王蒙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并不是先有了主题然后再去写的。

他说:'《夜的眼》是什么先行呢?是感觉先行,感受先行,是对城市夜景的感受先行。这里头有我个人的感觉,但又不全都是。

……《夜的眼》就是写一个长期在农村、在边远地区的人对大城市、对我们生活的感受。

……这个感受饮食着深思对我们生活的深思,这个深思还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它充满了深思。

王蒙又说:《夜的眼》还有一个主题,这也是我在最近才明确的,就是写了我们生活中的转机。

……所谓'转机',充满了艰难,充满着历史的负担,但又开始有了新的东西,大有希望。

《夜的眼》里既有负担,又有希望; 既有伤痕,又有跨越伤痕向前进的努力;既有思索,又有感受;既有想不清的地方,又有相当清楚的地方。

我觉得《夜的眼》里包含的东西是比较多的。

总之,我们对小说的材料必须深入开掘,对主题必须刻苦提炼。

而在构思时、写作中,是不能将主题提炼、人物刻划割裂开来的。可以是主题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还可以是感受先行。

而且,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即写成多主题的小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对小小说写作题材选用
小说写作技巧
写作基础知识-小说的写作
契诃夫:感情细腻的讽刺与幽默大师
演讲笔录: 怎样写小说?瓶颈期如何继续
探讨“小小说”的真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