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终身学习的几个认知-《翻转式学习》

“翻转式学习”其实也就是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也就是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进行时,社会对蓝领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这是无庸置疑的。我们的生存出路在哪里?就是学习、就是要拓展我们那些不能为人工智能所代替的能力。

一、好奇心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儿童时期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就因为有强大的好奇心。在这一阶段,我们学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说话、走路。而且,只要环境支持,我们可以学会任何东西。

最近网上有一个例子,讲的是北京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自己从加法推导出乘法的规则。

这种无师自通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在孩童时期,实在是太多。比如玩游戏,孩子不教就会;比如电脑,你大人教十遍、八遍都不会,但你会说:这个,我小家伙透精。

但是上学以后,我们必须跟着老师和课程大纲学习;这种无师自通的能力与感觉,就渐行渐远。

所以,为什么美国妈妈,为幼儿园教会女儿“0”而闹上法庭。因为孩子以前看到圆圈,会说出:蛋、苹果、盘子、太阳……若干事物,现在只知道一个。

本书作者美国教育家丹尼尔认为: 天生的好奇心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他1968年办的瑟谷学校,就实行这样的理念。学生从4岁到19岁,随自己的好奇心学习,老师只起辅助作用;没有班级,可以学习任何知识,人人都可以学和教;随时玩随时走;没有考试,只根据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互相认可,来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40多年来,大获成功。他们基本有完善的人格和幸福的家庭、积极乐观,80%以上的人都拿到了大学文凭。现在学校已开了50多所,遍布全世界发达国家。

现在的学校教育也不过150年左右的历史,是为工业革命服务的, 目的是为培养工人(以前的机器很笨)、 培养标准化的螺丝钉的。

二、环境的重要性

以前我看过一个例子,一个是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比尔,研究生时,因为不喜欢导师,试图想毒死他,但败露。他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校长与法官,最后竟获得监外执行;此后又参加了国家的重要科研计划,大获成功,成为著名科学家。

另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汤姆,数学天赋惊人。中学时,因学校离家庭太远,他向学校提议,能否把他的课程集中到上午,遭到学校拒绝。最后缀学,默默无闻一生。

想说的是中产阶级家庭与贫困家庭,教育理念是不一样的。中产家庭,更注重教育孩子的生存理念、最大限度的为自己争取权利与自由;贫困家庭,教育孩子的是顺从、是适应。

环境对学习动力的影响,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官员发现,贫穷地区的孩子们虽然上完小学,但是几乎都是不认识几个字的半文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请来各种教育专家,始终没有效果。最后一位局外人找了一个办法。

这位局外人研究过这个贫民区,知道这些孩子一点也不笨,但这些家庭自律很低,65%以上的家庭没有藏书,大部分孩子根本没听过父母给他们读书。于是他采购了一套卓别林的无声电影,每天在那里免费放映,很快渴求识字的气氛就在学校里出现了,因为学生们都急着想看懂无声电影当中的字幕,这就是学习动力的力量。无论老师教的多么出色,无论学习机会多么难得,一个人没有学习动力( 动力常常是环境引起的),也就学不到任何东西!

三、学习的逻辑(知识的四个阶段)与教育

有时候想知识是总结出来的。知识的层次可以分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举个例子来解释。

如果我们要到故宫,人家告诉你门牌号码,对你能不能去,没有用处。那是数据,最低层次的,要加工。根据门牌号,你发现要向北1000公里 ,才能到那里。这是信息,但是还不能帮助你到达那里。那到底如何做?是坐火车还是乘飞机?这就是知识层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智慧是不可教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修养与修炼。

我们现行的教育问题,一是我们教育传导的基本都是信息,我们教的方向都是向我们老师心里的答案靠拢;考试的答案也常常只有唯一的标准。二是假设了很多不切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去空想、解答。结果是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例子。老师出一个题目:一张纸上9个圆点,让你画四条线全部覆盖,笔不离纸。但是你如果想到一个办法,把纸折叠一下,两条线就好;或者,笔尖够大,超过纸张,一条线就行。结果可想而知,老师不会认可,因为与标准答案不同。老师感兴趣的,永远不是得到解决方案、永远不是各种可能性。

其实考试这种模式也与现实中做事脱离。真正的工作生活中,需要尽快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任何资源和任何帮助;需要主动式。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想模式被固制,整个身心基本还是一个前工业化模式的一个产物,僵化、初级、低层次,依然感觉处在混沌、没有开发与进化的状态。那种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思维的灵活、敏捷、有序,脑神经、脑细胞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左一个想法、右一个点子,嘎嘣嘎嘣跳出来,远远没有到来,甚至我们的一生都无法、不会体验到。

人类与个人-思维与精神的进化,实在是“路漫漫其修远”。

四、终身学习的模式

作者提出一个模式:




201711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顾明远丨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顾明远:核心素养
【今日教育阅读:没有老师的学校】
想要赋予孩子的8种力量之五:提问力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王兆新老师课程分享
小女孩按亮电梯30多个按钮,业主等了十分钟,恶作剧和家教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