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地理原理考前回顾,逢考必过!
〖真题回顾〗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第9—11题)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9.B  10.B  11.A
【解析】9.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错误;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错误;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正确。故选B。
10.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错误。故选B。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第6—8题)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答案】6.A  7.D  8.B
【解析】6.恩斯克堡岛正午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示为南极,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可知恩斯克堡岛的经度约为170°E。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50°,时差为:50°×4=200分钟,因此北京时间大约为:12:00-3:20=8:40,接近2月7日9时。故选A。
7.恩克斯堡岛位于70°S和80°S之间,属于极地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选D。
8.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冰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C、D项错误。故选B。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第6—8题)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6.A  7.C  8.D
【解析】6.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7.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8.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第9—11题)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  10.C  11.D
【解析】9.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②对。故选B。
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故选C。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第4—5题)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
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4.A  5.B
【解析】4.由题中芬兰伊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位于高纬度,而且最佳测试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测试期即冬半年,气候寒冷,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故选A。
5.题中测试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故B对。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地区没有日出;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由于该地纬度高,位于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受东方寒潮侵袭。故选B。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第10—11题)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答案】10.B  11.D
【解析】10.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有极光,则可知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季进入冬季,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
11.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4月28日、6月28日和9月2日太阳直射点都是位于北半球,故选D。
【点睛】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突破口,根据丁地“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可以判断丁地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该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然后在以丁地的纬度为参照,依此判断其他三地的纬度位置。
〖命题探究〗
命题特点——围绕地理主体要素纵向递进考查
〖解题秘籍〗
一、地球运动
(一)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
1.解答“时间计算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2.突破地方时判断的2个技巧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出现“当地正午、一天中日影最短、太阳直射、日影朝正南或正北(有极昼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井底”等信息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时。
3.掌握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2个规律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2)日期变更遵循“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加一天,过180°经线(日界线)减一天”的规律,即“过0时所在经线,东加西减,过180°经线(日界线)东减西加”。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解答“昼夜长短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2.突破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3个技巧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分布
南半球昼夜分布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直射点纬度
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解答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3个分布规律
(1)“近大远小”:距太阳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2)“对称规律”:①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距离直射点的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互余规律”:①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②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二、大气运动
(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二)大气运动和降水
1.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2.突破降水成因的2个技巧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
多 雨
少 雨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
离岸风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
(2)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三)天气系统
1.解答“天气系统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2.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①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a.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b.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c.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
d.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②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
a.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
b.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③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a.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b.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特征
大风降温天气
连续性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
晴空
万里
低压槽上
多降水
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
天气系统
判断
冷锋活动
暖锋或准静止锋
台风活动
(气旋系统)
高压
控制
锋面气
旋活动
高压脊
(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譬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四)气候类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年最低月均温
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大于15 ℃
(热带)
年雨型,各月均在1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0 ℃~15 ℃
(亚热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均匀,50 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于0 ℃
(温带)
夏雨型,夏季超过1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
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
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三、水体运动
(一)水循环
4个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如下:
(1)从时间角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角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二)河流水文特征
2.解答“河流特征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多少决定;
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水位
(汛期)
水位高或低,水位变化大或小(汛期长或短)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
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含沙量
大或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
凌汛
有或无
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结冰期;②有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增加,汛期提前,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减少,汛期推迟,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下游水位变化平稳
水库下游含沙量减少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硬化路面
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地表径流量减少,下渗量增加,水位变化平缓
(三)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洋流相关问题的分析技巧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
(1)等温线判断法
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这样的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这样的洋流是寒流。
(2)纬度判断法
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
(3)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来判断
①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②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3.洋流的应用技巧
(1)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3)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
(4)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
〖押题冲关〗
下图为很多同学见过的反映某类地理原理的典型现象发生时的视频截图,图中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该现象的产生与地形地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该现象发生条件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丘陵山区   B.日出时     C.夏季 D.阴天
2.对图中可见的破碎编织袋运动状态分析,准确的是
A.旋涡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B.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C.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顺时针旋转上升
D.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散——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下沉
3.如果这类现象在足够的尺度上发生,将会造成很大危害,如
A.大面积的干旱   B.阴雨绵绵,食物腐烂     C.低温冻害 D.暴雨
【答案】1.C  2.B  3.D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地面上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竖起,说明垂直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一般受热力因素影响,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结合选项可知,该现象发生条件最合理的是气温高的夏季。故选C。
2.由上题分析可知,导致图中破碎编织袋运动的天气系统是局地气旋,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水平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垂直空气作上升运动。图中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使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故选B。
3.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现象是气旋,如果这类现象在足够的尺度上发生,将会形成强烈发展的气旋,强烈发展的气旋会造成很大危害,如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会形成狂风、暴雨,沿海地区还会产生风暴潮等危害。故选D。
某年11月14日,受某天气系统影响,云南德钦(28°16′N,98°31′E)境内开始普降大到暴雪。下图示意此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德钦降水、气温和露点(空气中的水汽冷却饱和凝结成露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降水、气温、露点   B.降水、露点、气温 C.气温、降水、露点 D.气温、露点、降水
5.图示时段内,云南德钦出现的现象是
A.受冷锋影响,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B.近地面空气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C.云量总体呈增多趋势       D.降雪前,气温一直在0℃以下
6.图中日期内,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   B.东非高原野生动物正处于北迁之中
C.12日12:00当地日影朝向西北    D.雅加达(6°S)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
【答案】4.D  5.B  6.C
【解析】4.本题采取排除法解答最迅速。曲线③14日14时之后才出现,17日14时结束,应该为降水,一定不会是气温或者露点;且③曲线若为气温,2—18℃是一定不会出现降雪的,露点也不会在11月份高达十几摄氏度,因此③一定是降水,只有选项D符合分析,故D为正确答案。明确③一定是降水之后,随之可以判断在降雪期间气温数值较低,在0℃上下,雪后数值升高的①应该是气温。气温与露点的差值越小,表示空气湿度越接近饱和,降水的几率是增大的,所以在①线和②线相交的时候,降雪开始出现。所以判断出①为气温、②为露点。故选D。
5.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A错误;云量的变化会影响降雪量的变化,因为降雪先增后减,可知云量也是先增后减,C错误;从图中看出,降雪前,气温并不是一直在0℃以下,D错误。在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温度的降低,能够使空气中原来未达饱和的水蒸气可变成饱和蒸汽,多余的水分就会析出。使水蒸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就叫作“露点”。由于温度降低过程中水蒸气含量并没有改变,因此,测定露点实际上就是测定了空气中的绝对湿度。如果露点越低,表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露点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近地面空气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B正确。故选B。
6.图中日期为11月14日到17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天山牧场分为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冬季在山麓地带放牧,夏季则在森林带以上放牧。图中日期内应该在山麓地带放牧,A错误。此时,东非高原赤道以北草原枯萎,赤道以南草类茂盛,所以野生动物正处于南迁之中,B错误。云南德钦的地理坐标为(28°16′N,98°31′E),为东七区,12日12:00是指北京时间,当地时间为11点,太阳在东南方位,日影朝向西北,C正确。因为太阳直射点一个月大概移动8°,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动到8°S以南,且正在向南移动,雅加达(6°S)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D错误。故选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高考地理备考63:核心高考专题透析之三自然环境原理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安徽省蚌埠二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10月联考地理【解析】
2012年高考通关设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
2015年高考地理备考易错点专题14等值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