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文学》等4位名刊名编之眼中的“好作品”

每个写作者心中都有一个困惑,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近日,香山文学大讲堂在市文艺家活动中心开讲。《人民文学》《十月》《青年文学》及花城出版社四位名刊名编从散文写作、小说写作、编辑出版流程以及对写作者自身要求等方面,畅谈了他们眼中的好作品标准。

文/本报记者 唐益 见习生 陈雪琴

图/本报记者余兆宇

■创作应着眼于当下生活

《十月》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季亚娅首先从一篇好散文说起。她认为,散文写作者应当从理解传统、理解当下等方面去思考和构思作品。

“现实题材文学的生命力往往就在于对新人新事物新现象迅速且精准的回应。”季亚娅举例说,有人提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故事为什么始于火车又终于火车?因为火车在19世纪的意义不亚于今天的网络,那个时代最敏锐的心智都在讨论它,这是一次文明意义上的改变,是19世纪人类精神和新兴工业文明的一次交织,它意味着全新的时空观念和伦理价值观的出现。托尔斯泰选择火车作为叙事背景,是因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只能发生在这样的时代。对应到现代社会,现代可以有“高铁爱情”“动车爱情”。因此,作者在写作时,应该有意识地让传统与当下构成对应关系。

季亚娅还认为,在散文写作时,作家还应处理好“当代”的关系。她指出,我们今天的乡土社会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乡土社会,当下的散文甚至更广泛的文学创作在表现乡土世界时肯定跟20世纪80年代不一样,它会呈现出新的特质,如果还借助旧有的固定经验去书写变化了的乡土,作品一定会处于失真状态。季亚娅建议作家书写从本地生活生发的新鲜词汇、语言方式、当代文学和思想意识。

“70后”小说家、《青年文学》编辑赵志明从以《繁花》为例,介绍了小说应如何和我们当下产生关系。该书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三个不同出身的上海人从小到大的故事。“书中对上海人的说话方式、生活习惯等虽然做了艺术化的处理,但是我身边的上海人说,他们就是这样生活的。”

■作家需开阔眼界

季亚娅在讲述散文写作时提到,写作者还应当“理解中国”——包括考虑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理解中国的生产方式、了解人口和生活方式以及理解历史逻辑等等,这样才能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她以中山为例,这座城市高度开放的移民文化,人与人之间相处非常和谐,成为最不排外的城市之一。“这些内容都非常有趣,非常开放的人际关系也很有意思。”季亚娅说,这种文化和北上广不一样,写作者可以从本地做起、观察本地的人物性格,再走出中山去观察其他城市人物性格,作品内涵会更加丰富。

“每个人都很容易形成固定的判断,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在谈到“理解历史逻辑”时,季亚娅建议写作者在观察当代生活的同时,要看到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作为一个用笔思考的知识分子,一定要认识到你看待生活的一切要有起源上的理解,就不会被个人恩怨困住。”

《人民文学》编辑赵依,从写作者自身角度出发分析道,作者在下笔之前要明白自己的题材类型,要弄清楚作品的读者定位,在写作过程中反复揣摩读者的思想,为读者而写作。

“一名作者要有自己的品位,写作过程中要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写出好作品。”对此,赵依建议作者多关注一些海外文学,不仅能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还有助于作者跳出自身局限,找到新的写作灵感。

■好作者应学无止境

对于图书定位,现供职于花城出版社的作家安然以“冲市、冲金、冲奖”三个词语做出最直接的概括。这三者之中,至少占据一样,才能被称作好作品。

安然认为一个好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对每篇文稿精雕细琢,反复修改,没有错别字,语法问题,引用的政治、历史材料都准确无误。同时,他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开阔眼界。

安然介绍,一本书需经编辑三次审查、三次校对、封面设计三个步骤才能出版,走向市场,这期间,作者和编辑需有效沟通。她透露,目前,涉及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等类型的题材作品更容易获得出版,为创作者提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写作有何奥秘 ——中国作家网原创作品改稿会(第二期)
文学边缘化的时代,为什么汪曾祺能火三十年?
[今日头条]何鹏的散文集《借我一束光》后记 (留言有福利)
新书 | 秦羽墨:我在今生
【主编推荐】乡土情缘散文初赛投票
涂怀章 ‖ 《布尔什维克群体》序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