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存照】凤翔城的周日农器杂货集

感悟平凡人的生活点滴,

你也可以做更出彩的自己。

 【第四期】一个人的公众号,一个人的自媒体,简简单单地把周围的一切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站在自己的视角去欣赏、去感悟。公号是面向所有陌生的个体,有的近在眼前,有的却是咫尺天涯,无论我的观点错与对,我只想尽可能地抛去个人化的色彩,把文图中的主角的真实一面原原本本地展现在每一个用心的读者眼前。


【存照】凤翔城的周日农器杂货集

·图  ︱辛 克

周日早晨,凤翔城和往常一样,只是冬天让城市醒的更晚一些。七点多的街道行人寥寥,来来往往大都是晨练者,从南环路东头可以一眼看到西头的南关十字红绿灯。朝九晚五上班的群体可以在周末的早晨睡到自然醒,南关村的村口在天还未亮时就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农器集市,来自全县各处的手工艺人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上百年的老传统又在这个周日的早晨重复上演。

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南关村的集市口已经开始热闹,来得早可以占个好位置,今天的生意或许会因为有利位置而更加称心如意。

铺上一层塑料布,装在口袋里的红辣椒全部摆出来,不知道是自家种的还是从农户收的,希望能在周日集上买个好价钱。

“几年这生意不好做,做啥赔啥,去年这个时候干辣子能卖18块钱,今年12块钱还没人要,我都不知道该干啥好了”,戴着“雷锋帽”的农民大叔无奈地诉说着行情。

早晨虽然冷,与一帮每个周日都能见到的老伙计乱侃一气,似乎能“暖和”一些。

戴着头盔,穿着大衣,还没有从一路渗骨的寒气中回过神来,这会头盔戴着还暖和一些。

沿着路边一溜摆开的辣椒摊,常年累月都是这个地方,大家都已经默契地把这块固定为辣椒摊,别的杂货也不会占到这里。

蹦蹦车上拉着苹果,还有几大袋子的核桃。今年气候适宜,北山涧渠的山核桃按照一斤四块多收购,放在集市卖个八块钱都很难,今天能不能空车而归,实在是难以预料。

戴上帽子,裹上围脖,几个半口袋的旱烟全部摆出来。天气再冷,吃旱烟的老汉们还是要来光顾的。

早晨的第一单买卖,成交了!

南关口的摊位都是笤帚——清一色的高粱笤帚,一把可以使用一两年,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商品美观,但居家过日子还是这种笤帚实用。

全县扎笤帚最集中的就是陈村镇的李家堡和料地村了,早上七点左右从家里出发,电动车后座载上百十把笤帚,十余公里的路程很快就能到达,逢着周日集市,卖些笤帚,赚些零用!

“你不买笤帚拍啥照哩?”卖笤帚的老人如是说。

李家堡和料地村的扎笤帚手艺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最初是为了养家户口,再是致富奔小康,而今天,这门手艺已经没有多少经济效益,还在坚持的大多是年龄长的老者在家赋闲时的副业,“男人的扎一天笤帚还没有女人的在建筑工地打一天零工挣得多”,这是摊主说的实在话。

卖旱烟叶子的老人,或许,他的顾客也都与他相差无几,再过二三十年,还有人记得旱烟的味道吗?

彪角镇散龙村的老木匠,三轮车拉了满满一厢锅盖,零售为辅,批发为主!

做了一辈子的锅盖,拉扯大了孩子,养活了家人,趁着身体还好,自己也闲不住,做些锅盖,逢着周日集赚些零用钱,自己挣来的用着方便。

“咱农民么,没有养老金,身体好就是最大的福气,现在自己还能挣钱,我也喜欢做锅盖,毕竟一辈子都在和锅盖打交道”,简简单单的话语,看得见摸得着的手工制品,一辈子的光阴浓缩在一张张朴素而又坚实的锅盖上面。

又一位来自彪角镇的老者,亲手制作的筛子,年龄不能与身体的康健成正比,就像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

出摊的第一个顾客,老人细致的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光阴可以染白头发,但却磨灭不了老人对于手工制品的热情,每一件产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如此认真,如此耐心。

炕席已经展开,你家火炕有多大,我就能给你家编多大的席子。

“你回去把你屋的炕尺寸量好,我给你留个电话,下个周日集你过来取席子”,集市未开,已经有顾客提前预定。

卖绳的门店,各种绳子,花花绿绿,坚实耐用。

今天天气不错,我把席子全部竖起来!

新式炉具,可以围坐在周边吃饭的高档火炉!

盘笼,铁叉,你屋缺啥就买啥!

买些旱烟卷棒棒!

各种规格尺寸的案板,可以切菜,可以擀面,你屋厨房没哟案板咋弄?

来自尹家务乡老圪塔村的铁制品手艺人,忙活了大半辈子,整天与铁器打交道,家庭发展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年长气质却未减!

热情、爽朗的父子俩,左边的儿子已经独当一面,家里的加工坊已经可以成为厂子,儿子就是厂长,父亲就是董事长!

欢迎你来我的加工厂参观”,张厂长热情的邀约。

“我孙子给我照过相,还上报纸了!你给我照好些”

来尹家务乡老圪塔村的另一位铁器大户,凤翔周日集几乎就是他们的主场,产品从这里走向周边省市的各个角落 !

卖案板的父子俩!

太阳还没升起来,集市照样还没有热闹起来!

南关村本村的“能人”——凡是你能想到的铁器制品,他都可以按照要求加工出来,门前摆放的就是压制肘花的机器。

记忆中的大背篓,我的少年时代最忠诚的伙伴,时代变迁,背篓依然存在,只是当年背背篓的少年已经走出了农村,走出了割草喂牛的辛劳岁月。

卖烟叶的最大摊点,后面的大口袋里全是成品的旱烟叶子,今天的集市上能否全部批发出去?

赶早集来买旱烟叶子,冬天不怎么出门,提早要备下过年的旱烟!

【后记】

每个周日早晨都从南关口的集市而过,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的农村人,总是对这些从小耳濡目染的人和物有着说不尽的复杂感情,譬如旱烟叶子,我的爷爷在世时这是他的最爱,几乎每隔两三周就要去陈村街的集市给自己买旱烟,邻居几位与爷爷同龄的老人都喜好抽旱烟,长长的烟锅杆子,一缕青烟轻轻飘起,屋子里都是带着烟草味的清香,我的童年就是趴在爷爷的大炕上长大的。这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记忆,爷爷已经去世近二十年,村子抽旱烟的老人也愈来愈少,成品卷烟正在替代这个古代的生活习惯。蹲在卖旱烟的老者跟前,我几乎都能想像得到三十年后的情景,估计那时候抽旱烟的老人和眼前卖旱烟的老人都已经成为永远的记忆。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记录下镜头里所能涉及到的一切画面,把光阴定格在冬天的周日集市。

来源:时光捡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集市的散旱烟,几块钱能称一袋,为什么这么受农村人欢迎?
71岁农村老人赶集卖炊帚仅赚25元 饿九小时不舍得吃午饭
农村“奇葩”大爷卖手工编织品,非要摆在“泥汤子”里,不知为啥
82岁老人在集市上摆出笤帚摊儿,有人询价,他说:给钱也不卖
【纪实摄影】时光里的老茶馆
站立的笤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