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 强 | 我的自行车变迁史之一:传统自行车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我的自行车变迁史之一:传统自行车

文  |   李  强 

如今,满大街的各家品牌的共享单车充斥路边,随手扫码可骑,又可随处停放。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实在是方便至极。一直在感慨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刚好今天又读到了另一篇关于自行车的回忆文章,我也突然想写一下我的自行车生活。今天是第一篇:传统自行车。

我大约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学自行车的,当时在我舅家镇上中学读书。我家那时还没有自行车的,我舅家因为几个年轻的舅舅在那个阶段都靠收空酒瓶为生,所以,有好几辆自行车的。我就用其中最旧的那辆自行车学车。我舅家旁边几家门口就是一块空碾麦场,我转学过去的时候,刚好是秋季。已经记不太清是来年春天还是当年秋天开始学车的。只记得当时,我们放学后,刚好我舅舅们也干活回来吃饭休息,我们几个孩子,包括年轻的表舅、表妹还有空场地边上人家年龄相当女孩,我们一起玩耍时大家突然提出要一起学车子。其实,没用几次我们就学会了骑车,我外公让我舅舅还给我扶过自行车后座。但确实一开始真难学,不停地摔倒,外公外婆还心疼自行车呢,那是家里一个重要的干活工具,当时,也挺值钱的。而且,有时,刚练几下,舅舅们要骑车去走村转乡收空酒瓶去,我就练不成了。断断续续中,我们勉强学会了骑自行车,但也有一次摔坏了自行车,有时也会掉链子,用小棍棍和手弄半天,油脏得半天洗不干净。我四舅当时挺细心的,给每辆自行车都缠上彩色塑料纸,挺好看的。但接口处很容易挣开。学车子时一摔倒,也会蹭烂塑料纸,就不好看了。

第二年开春,横水会前一周,我给外公说我要骑车回家去叫我爸我妈跟会。我外公还不放心,让我二舅或三舅护送我骑车。一开始老人是不愿意的,当然,也是担心路上安全。当时,我刚能骑到梁上,坐到车座上,因为个子低一点,脚还有些够不着脚蹬,所以,只能是蹬半圈半蹬状态骑车。即一只脚在高处蹬下去,另一只脚只能等另一个脚蹬转上来后再接上。而且,刚学会,就蹬半圈,这样比较伤车,也骑不快的。在回家半路上碰到我三叔坐车,还问我当时为啥上坡半蹬车子,我说刚学会骑车,个子低不完全能够着,也没完全学会蹬满圈。几年之后,在同一个坡的地方,我向下骑车时,车头上挂的馍袋比较重,车闸刹不住。差点和对向上坡大货车撞在一起,多年以后想起来也有些后怕。当时,一直有心理负担怕蹬不了满圈,却没想到时间不长,很自然地就蹬上了满圈,完整地会骑自行车了。

好像是我上高中之后,我家开始有了自行车。有一次周末我回家时,突然发现第二套房子里中间空房里有一个崭新的加重黑色飞鸽自行车,我太高兴了。当时,应该也有一百多或二百多元,加上计划指标等一段时间有货了才能买上。我上高中时,主要是坐车上学,夏天和春天不太冷时,才骑自行车。但我一骑自行车了,我的父亲就不能骑车去干活。我并不太想骑车上学,路挺远的。但我妈希望我骑自行车,不是为了锻炼,而是说节约来回车费。现在想起来,这确实是我妈当时的真实想法。我们村另一初中同学,也曾走路到县城上高中的。

高中一年秋天的一个周末,当时我外婆还在我家住着。我在院里摆弄自行车,来回骑了一会儿。停下车来,飞速搅动后轮,突然启动锁子,一下将车辐条弄弯了,自行车坏了。我吓坏了,急忙推去大队院子修理铺修,人家说要换一个锁子,再将辐条整直。我叮咛外婆晚上别给我父母说,但人家也忙着干活,没时间修理,让放在那里第二天再修。而且,我也没钱给付锁子钱和修理费。所以,父母晚上回来,我硬着头皮说了干的坏事,父母倒还没太生气,就先看我受伤没。说那样最危险的,很容易夹断手指。我也感觉到了害怕,以后就再没那样玩过。我的母亲是不会骑自行车的,坐自行车的时间还多一些。

我在县城上学时,骑车时开始将自行车放大宿舍里,后来换了一次宿舍,也多还是在宿舍里放着,毕竟空间有限,所以,车挤车咬合着,有时,着急还取不出来。周天下午回学校晚了,自行车就没地方放。放在外面还怕丢了。前一篇文章中,还写过我同学在县城东关看管自行车的故事。我们后来那个低个子物理老师家属就在学校看车棚,老师下班了就帮助照看,总会看见收发牌子和挪放自行车,以节约更多空间放新车子进来。在西安来后,都丢了好几辆自行车。新旧和各种档次自行车都有,而且,越来越轻便。买保险或存话费都会送自行车。如今,更是有了共享单车。

我父亲一直骑着那个大自行车,说是习惯了,其实是舍不得。过年时,我傻傻地将自行车借给别人,而父母买完礼当回来后,发现自行车不见了。一问才知道我借给别人了,只是叹气说来人应该等他们在时再说借车,也说我应该说自己也要骑车去走亲戚。好像是在大学期间,我们又买了现在的自行车,同时拥有两辆自行车了。那时,一家一起走亲戚,骑两辆自行车。我父亲骑车带礼品,我骑车带着我妈。

在我上高中期间,有一年一个周末我还骑车驮着我婆去我二舅妈娘家那里看病,车到镇上时我外公在地里干活,还说车胎早瘪了,单程都要骑一个小时呢。让我赶紧找地方去打气,但我就那样负重骑了一个来回。回去之后,果然,车胎内外都报废了。又得花不少钱全换。

我父亲去世后我们写的纪念文章中,提到过我父亲骑车送我堂妹上学报名的生动经历。我工作好多年后,应该是最早那辆自行车送人了。只剩下我父亲后来买的还是那个加重的自行车,我和姐姐自作主张又买了一个无梁的小一号的红色轻便自行车。这个主要是我放寒暑假回老家后骑的。我不在家时,有时,我姐姐也会骑的。在我父亲去世后,就正式归给我姐姐家了。外甥女和我姐姐会偶尔骑一下,我几乎再没骑过。这小巧轻便的新自行车,有一年我们回去之后,我的父亲还陪着他几岁十岁左右的孙女学习骑车呢。爷孙俩那次的接触,最为亲密有趣,亲情无限。

之后,大约两年多我的父亲就突发疾病后去世,他的旧自行车就成了纪念和古董,在三周年纪念过后就当破烂卖掉了,十五元钱。我的父亲特别爱惜自行车,稍一下雨或泥泞就扛着自行车走,回家后仔细地用水洗净擦干。在我父亲手里,只偶尔骑过我的小轻便自行车,说是骑不习惯,其实是怕将新车子骑坏了。旧车子闸都坏了,依然那样修补一下骑着四处干活奔波,有时,甚至全程推着走。

有一次过会前,我说骑一下自行车回我家,我外公还不愿意,确实也是我舅舅们干活要骑自行车。现在想起来,当年,也真是不懂事。大人的劳动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我算是同龄孩子里学会骑自行车比较晚的,比较聪明灵活的孩子,大都是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因为个子不高,所以,都不能坐在座位上,是三角蹬的方式。要不然,就是骑在自行车横梁上,身体悬空着,屁股一拧一拧地。

有一次,特别地危险,在横水半路紫柏坡上向下冲时,对面来了一个大货车,刹车也不好的。那是我骑自行车经历中,最害怕的一次。好像是我在舅家读书时买的第一辆自行车,一直用到我的父亲去世。好像也不是的,中间换过几次自行车,但我的父亲一直坚持买那种加大加重的旧自行车。邻居是邮局职工,骑着那种墨绿色的专用自行车,看着也挺好看的。刚开始时,我只能先停下车子,上去之后,用脚撑着慢慢地启动。再后来,熟悉了,才能蹬着脚踏板,滑行着从左侧上车,有时,后面带的有被褥等时,就得屈腿从前面上车,遇到冬天时,特别地难受,因为我穿的棉裤很厚,经常也会摔倒。前面挂好多东西,双手用力把住。有时,前面还带人的。小个子的同学坐在横梁上,送到田家庄镇好像是他姑妈家,我再饿着肚子回家吃饭,都两点多了。昨天,参加同学婚礼时,提到了上一篇文章中写的静姐姐同学当年看管自行车的事情。住在大礼堂时,里面堆满了自行车,很难取出来,叠加在一起。低个子的物理老师老头,家属是在凤中看管车棚,他下课后,会帮着管理。上大学期间,在重庆好象是没骑过自行车的。那里,山高坡徒弯多,很少有自行车。当然,做小生意的,也有用自行车做为负重和交通工具的。一般人轻装出行的,很少有骑自行车。

初中时在二中上学阶段,也有一个关于自行车的故事。那时,我是英语科代表,转学前秋天一天后两节课是体育课。两节课后课间有20分钟。英语女老师给我五分钱,让我骑她的小车子去不远处镇上给她买一把韭菜,骑车的话来回20分钟就够。而我却因为当时不会骑自行车,而无法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只好,让另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个子也不高的同学去办。这也是促使我转学到镇上之后,很快就开始学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九十年代的姑娘出嫁,一个很重要的嫁妆就是自行车。有些甚至到结婚还不会骑自行车,但照样会有自行车嫁妆。一般为红色二六自行车,车头上绑一个大红花。

自行车里话人生,人生漫骑自行车。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李 强 | 重被拾起的儿时村庄记忆

李 强 | 有一种邻里关系叫前后住

李 强 | 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眼中的贾平凹

李 强 | 转学故事

李 强 |  一封不知道是表扬还是投诉的信

李强: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李 强 | 老家的房子

李  强 | 2017年九月初一烧在灵山的另一炷香

李 强 | 我的红楼二梦

李  强:说不完的岐山臊子面与岐山擀面皮

【散文】李 强 || 岐山臊子面背后的光阴故事


文字审核: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浩强|无车的年代
舅妈患癌,亲友当面说不能人财两空,舅舅一声不吭,舅妈终于发火
二舅
为什么说:“娘亲舅大”?
梁启超外孙女 讲述梁门家风
【文•散文】一副眼镜(作者:会宁李耀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