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孝老敬亲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您生活的笔记本

又是九月九,重阳复重阳。在这个节日,孝老敬亲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秉承起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用“心”孝敬老人,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题记

让孝老敬亲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作者:刘建生

最近,慈父因病住院,先后在县医院、市中心医院住院23天。在陪护的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急诊输液室,凡是小孩生病输液,必然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等一群人前呼后拥。同时,我也看到若是老人生病输液,大多数是独自前来,孤独地挂完针又悄然离去。

我承认,有时眼睛会欺骗自己,偶然现象并不代表事实,但观察了好多天,似乎天天如此。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感冒发烧,爸爸雪天背着我从陡坡路蹲着滑行着艰难行路。我也想起了在医院亲眼目睹的人和事:

一位七十岁高龄的老人得了重病,被送进了重病医学科(ICU)抢救,需要切气管,每天费用高达万元,出院后还要购买价值两万多的呼吸机、制氧机。患者儿子告诉我,来市中心医院之前,家属召开家庭会议后一致认为患者年龄大,花费巨大,所以决定放弃治疗。远在西安工作的儿子闻讯花高额租车费连夜赶回,力驳众议:“父亲含辛茹苦抚养我们成人,现在怎能眼睁睁看着他忍受病痛放弃治疗?钱省下了,人没了,我们良心过得去吗?从现在起,谁要是再说放弃治疗的混账话,我就用䦆头挖死谁!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尽最大努力为父亲看病。社会这么好,我想让父亲多享几天福。这样,我才不会留下遗憾。”这位曾经当过兵的凤翔汉子的话掷地有声,令我感动。

同样的现实,另一群人则交出了别样的答卷:病人同样在ICU抢救,抢救室外,亲属间的争吵则引起了众人围观。原来是当公务员的儿子给父亲仅仅交了一千元后就玩起了隐身,大女婿交了一万,二女婿交了五千,妹妹们骂哥哥狠心、不够人。

一正一反两则实例,仅是代表,诸如此类事例,并不鲜见。当然,孝老敬亲者多,众人敬之。惜财虐老者少,众人恶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流淌在中华民族血管里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是人类繁衍代际交替最好的循环模式。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应该是每个人的自觉意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应该是每个人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

在这里,我不想大谈为什么要孝老敬亲,这是连动物都知道的浅显道理,因为“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如何孝老敬亲?古人二十四孝的故事早就给出了答案,每个故事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侍奉父母的精神。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我们读《二十四孝故事》,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形式,让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有“孝”之一字!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由于“孝道”源于原始的氏族社会,发展于和强化于封建社会,因而它必然带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成了官方“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之后,产生了逆来顺受的、愚孝的、迷信的、因果报应的观念,甚至有与人性相背离的地方,如“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埋儿奉母”,“闻雷泣墓”等,所有这些都是不能吸收和提倡的,即使是“刻木事亲”虽然表现出丁兰的至诚之心,但是在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可笑,都应予以抛弃。今天我们提倡的孝应该是文明的、合乎理性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去吸收“二十四孝”中的一切。总之,在今天这个文明的、法制的社会中,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哺育子女,子女有责任和义务孝敬父母。当今有不孝顺父母的子女,也有把自己亲生儿女遗弃、卖掉、甚至有将其扼死、溺死或杀死的父母,这些都是丧失了人性和违法的行为,是社会和人类的良知不能容许的。因此,要提倡“父慈子孝”,继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精华。

那么如何孝老敬亲?其实环顾左右,你就会发现许多感人的事例。

凤翔县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也许是受千年东湖的浸润和东湖柳的拂尘,也许是受秦文化和苏轼文化的熏陶,凤翔自古孝老敬亲成风。每年重阳节,领导都会分头到老寿星家里登门看望慰问。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都在县城北边的民乐园颐养天年,安度余生。全县大力弘扬孝老敬亲好风尚,一年一度的“十大孝子”“孝老敬亲儿女”评选,更是树立典型,引得家家争相模仿,孝老敬亲蔚然成风。君不见:公交车上,每遇到老人上车,小学生急忙让座。虽是小事,但可见孝老敬亲已经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上。每逢重阳节,县音乐舞蹈协会会员们会自发赴民乐园、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奉献精彩的节目,给素不相识的老人带去欢乐……去年,文友张克瑶亲自登门拜访了我县城关镇高王寺村107岁老寿星,撰文配照片,托我在县作协微信公众号《凤翔作家时光捡漏》发表。惊叹之余,细究原因,老人高龄,除了子女孝敬,更是生逢盛世。国家对七十岁以上老人,按照年龄不同发高龄补贴。每逢早晚,在东湖、城墙遗址公园、西区体育场、十二生肖广场、凤鸣广场等处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舞剑、抖空竹、跑步的老年人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图书馆里,老年人手不释卷。老年大学,老年人虚心学习书法绘画、弹古筝、练合唱等,晚年活得有滋有味。“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叫人敬佩。如果你留意,“红枫叶”老年艺术团常年活跃在县城大街小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朋友,孝敬自己父母吧。这是做人的良知,更是为子女树立榜样。今天的父母,就是未来的自己。今天,你怎样对待父母。他日,孩子怎样对待你。

朋友,善待别人的父母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孝老敬亲的意识,在凤翔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文化历史积淀的广袤大地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陪老人去旅游,去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陪老人聊天,别让手机电脑隔断了亲情。

老人想吃什么,立即买。老人想穿什么,别犹豫。父母陪我们的日子屈指可数。孝敬父母不能等。

有位朋友告诉我,每逢雨雪天,下班途中经过长城超市门前,她都会专门在小菜摊前买老人的菜,哪怕是一把青菜、一把蒜苗,为的是老人早点卖完,早点回家,免得感冒。我很感动,也仿效她。

又是重阳至,为努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特倡议如下:尊敬长辈,赡养父母,让老年人随时得到家庭的温暖;注重和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所思、所想、所盼;不侵犯老年人的权益,反对各种不孝顺、不道德的行为;关心老人的健康状况,确保老人有病时能及时得到救治;尊重周围的老年人,主动为他们让座、领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能实实在在感受社会和家庭的温暖。

以上倡议望大家积极响应,首先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内形成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好风气, 掀起一股敬老爱老的新高潮。让我们大家用爱心、孝心、细心、耐心,去关心和爱护老人!愿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因为,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

附:《治家百言》对子女言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

生儿育女历尽艰辛

父母有过婉言谏进

父母教诲谨记在心

父母有病精心侍奉

求医诊冶搀扶护送

千方百计减少病痛

久病不愈坚持始终

媳对婆翁应与女同

婿待岳丈依照子行

上有父母下有子孙

前车后鉴将心比心


 作者简介

刘建生,教师,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凤翔县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县楹联诗词协会会员。迄今为止,先后在中国散文网、《陕西青年》、《宝鸡日报》、宝鸡广播电台、《凤翔视窗》、《一览》等报刊、电台及《美文微刊》、《中国教育论坛》、《美篇》、《时光捡漏》等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通讯等作品140多篇、项。

精彩悦读

刘建生 | 致 农 民 工

刘建生 | 学习狼道 共建和谐

刘建生 | 师恩难忘

刘建生 | 山村教师

刘建生|感恩大东湖

刘建生 | 念人好处天地宽

『教苑心语』刘建生|用爱的心灯点亮沉睡的心灵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  魏晓兰



长按关注【时光捡漏】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作文
浅论《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其现代意义(冀培)
弘扬孝道文化 创建文明城市作文1000字左右
21.正确看待儿女的孝与不孝
话说尊老敬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