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2 || 康永平:骑着自行车上凤师

写在前面的话

弘扬凤师精神,助力凤师腾飞!

各位校友与各界人士,感谢关注与支持《情系凤师》编辑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大《情系凤师》征稿(编委会专用邮箱:  qxfs100@163.com )的覆盖面与知晓率。编委会将会在知名原创文学公众号“时光捡漏”陆续推发投稿作品后期所有作品经编委审定之后,再确定是否录入《情系凤师》一书。如果稿件编采需要作者本人协助,编委会将会与作者及时联系。

传承凤师精神,我们责无旁贷!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一起期待《情系凤师》的华丽面世!

凤翔师范学院《情系凤师》编委会

《情系凤师》   来稿选登
NO. 32
骑着自行车上凤师   文 / 康永平 

凤师,被誉为“西府大地教师的摇篮”,她的全名是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从学历层次来说,她属于中专行列,考上这所学校的学生就被大家称作“中师生”。在国家百废待兴,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时培养出了大批栋梁之才。当年,能考上凤师的学生,确实是初中生中的尖子生,考不上的学生才会上高中,然后考大学。谁考上了凤师,也就意味着端上“公家饭碗”,成了国家人了。

(一)自行车

1984年暑假的一天,万里无云,艳阳高照,陈村一中一位个子矮小姓孔的男老师骑着一辆轻便旧自行车东问西问到我家里来报喜,他说作为应届生的我二哥把凤师考上了。我妈非常激动,二哥脸上也乐开了花。左邻右舍听说后都赞叹说:“这家老大去年才把大学考上,今年老二又把凤师考上了,一个比一个学习好!”不大懂事的我瞅着孔老师的轻便自行车,左摸摸,右看看,心想:还有这么小轮子的自行车,我长大了也要买一辆。

要知道,在当年,自行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才开始普及,是特别珍贵的东西。加重自行车后座上既可以带人,又可以驮东西,车型最流行了。因为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扯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买自行车也要供销社的供应票,没有票基本上是买不到的。当时,青年男女谈婚论嫁最期望的几大件就是“三转一响”。三转指的是使用时可以转动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指的就是能收听到广播电台的收音机。这和现在年轻人新婚时所讲的房子、车子、票子这三大件可以相提并论吧!

二哥刚开始去凤师只能从镇上步行到位于凤翔县城秦凤路的学校,单程30多里路要走3个多小时。爸妈看到来回步行费时间,又辛苦,于是让二哥坐凤翔经陈村到宝鸡的班车。那时,班车车次特别少,错过了车次又得步行,再加上陈村到凤翔单趟的车票要3毛钱,每月光往返坐车就要花费近3元钱。要知道,当时一碟面皮才2毛钱,确实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

在尹家务乡政府工作的爸爸当时骑着一辆70元钱买来的旧加重永久牌自行车上下班,车的三角梁上面是焊接过的。他和妈妈商议,买辆新自行车自己骑,让二哥骑着旧自行车上凤师。

到底买辆什么牌子的新自行车呢?当时,关于自行车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红旗轻,飞鸽利,不骑白山不生气。意思是红旗牌自行车结实,骑上轻快;飞鸽牌自行车牌子最亮,价钱最贵,骑上利落;白山牌自行车很一般,骑上比较死,上路特气人。1984年左右,加重飞鸽牌自行车要卖200多元,轻便飞鸽牌自行车卖185元,加重红旗牌自行车卖190元。听听价钱和牌子,爸爸犹豫再三,最后决定还是买辆价格合宜的红旗牌自行车吧。

1984年临近春节,每年都要养头猪的妈妈把家里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卖了,和爸爸辛辛苦苦积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凑在一起,才凭票购买了一辆崭新的加重红旗牌自行车。要知道,爸爸当时每月的工资才36.98元。后来我问过爸爸,工资的这个数字为什么记得这么准,爸爸说这个工资数他一直领了近十年,没有变过。

直到二哥凤师毕业,他一直骑的就是那辆旧永久牌自行车。

(二)考凤师

凤师,在当时农村学生和家长的眼中是最有名气最高级别的学校。考个凤师,当年到底有多难!

1983年陈村一中的毕业班仅有1个人考上了中专;1984年的毕业班5人成功考上了中专;1987年我们这一级的毕业班创造了校史的辉煌——12人成功考上了中专,其中7人录取到了凤翔师范。也许,凤师在校名前冠有“陕西省”三个字吧,她在其他中专院校录取前就优先将好学生录取了。其余5人有上宝鸡市卫校的、农校的、财校的,个别人还上了省上的其它中专学校。教学质量很一般的初中学校有的甚至一个中专生也没有考上。

看到这么多学生从初中直接考上学,不但转成了商品粮,而且中专毕业后国家还会安置一份固定工作,所以有大批的初三学生开始复读,也有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的学生重新返回初三复读,导致当年能考上学的大多数是复习生。

我上初一的时候,有6个班360多名学生;到初二的时候,变成4个班约280名学生;读初三的时候,只剩下4个班不到250名学生,还包括三(1)班复习班的学生,好多学生由于家境贫困等原因中途就辍学搞副业(打工)去了。看看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多好呀,国家免费,可以保证每名学生有学上、有书读。

当年上学,我的目标就是和二哥一样考上凤师。6月中旬,我们步行到紫荆中学参加初试。7月上旬,我们上预选线的近30人在老师的带领下统一乘坐东街酒厂给我们派遣的大卡车,到县城西街小学参加为期2天的复试,那可是我人生第一次坐汽车,甭提有多高兴了。当晚,我们统一住在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复试成绩出来了,我,上线了!8月中旬,我们7人顺利地通过了凤师面试。17岁的我终于鲤鱼跳龙门成为了一名“中师生”!

想想,那么多初中生中才考1个中专生真是不容易呀!

(三)上凤师

1987年6月,刚毕业的二哥前脚跨出了凤师大门,同年9月,我后脚又跨入了这座美丽的校园。

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又成了我上凤师的交通工具。那年暑假,我才学骑自行车,先学滑行,再学蹬三叉,最后才学会了上梁骑行。爸爸也给我示范了从自行车前面怎么上车,从后面怎么上车、下车,再三叮嘱我是新手,这是旧车,在路上骑自行车千万不要带人。爸爸还给我把前后车闸的闸皮换成了新的,因为他知道从陈村到县城有两处大坡,车闸一定要好。我有自行车了!我可以骑自行车上学了!那几天,我把那辆旧自行车擦得一尘不染。

9月16日吃过早饭,爸爸用他的自行车驮着我的被褥等行李,我脚上穿着当时最流行的黑松紧黑布面白塑料底的板鞋,骑着旧自行车,两个人一起向县城出发了。那天,天格外蓝,云格外白,杨树叶格外绿,风格外爽。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和行人很多,偶尔才碰到一辆班车或者手扶拖拉机从身旁驶过。公路还是砂石路,时不时会碰到大坑小窖,只能小心避让。

1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学校,注册时只缴了96元,包含三年的书费、本子费。那时,上凤师是不缴学费、住宿费的,伙食费也全部由国家负担。主粮券男生每月发30.5斤,女生每月发29.5斤,菜券每人每月发19.5元。看看我们住在楼房,水电齐全,衣食无忧,有安心学习的环境,爸爸好高兴。安排好宿舍以后,爸爸叮咛我要好好念书,和同学搞好关系,自己就返回陈村了。

我们几个早到的同学到校门口转了转,看到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非常洋气的路灯,学校新修的校门高大气派、宽敞壮观,整个呈金黄色的主色调,黄色瓷砖锃亮反光,校门顶部“凤翔师范”四个大字分外醒目。校门口有几个修鞋、修自行车的小摊,为师生服务。我们在门口的小商店里购买了脸盆、搪瓷碗、牙膏、牙刷等日用品后就回宿舍了。

凤师的年级是按照入学的年份来命名的。我们八七级一共有10个班,每班48人,也没有分音乐班、体育班、美术班那样的专业班,都是普班,所以我们的毕业证上所填的专业都是“普师”。

当时凤师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从农村来的,比较淳朴、实在、好学、善良。由于国家统一实行的是六天制,离家近的同学每周六下午放学就会骑自行车或坐班车回家,周日下午又带着家里自制的锅盔、干粮、辣椒酱、干炒面等返回学校,分给同宿舍的同学一起享用,这份同学情至今难忘。没过多久,风华正茂的我们就打成了一片。那时男生的粮券刚刚够吃,女生的粮券略有结余,所以女同桌就会把自己结余的粮券偷偷接济给男同桌。由于自己长得瘦高,每次班主任让同学们按大小个站队排座位,我都会和个高的男同学玉军坐在一起,所以我俩就没有被接济的机会。凤师三年,从来没有和女生坐过同桌,若干年后同学聚会谈起此事都说是一种遗憾。

一年级时我们8人住一间宿舍,都是架子床。陇县来的胜利同学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个120相机,大家都觉得很新奇。课余时我们买黑白胶卷,逛东湖,自己摆弄着照相,然后让照相馆给我们洗相片。现在看着这些黑白照片,确实是珍贵的记忆。

到了二、三年级时,我们会扯些布料去缝纫部做新衣服,重大节日邀请张周晖、孔道玉老师给我们照彩照,偶尔也会扎上领带臭美一下。有时候星期天不回家,几个同学就会借来自行车结伴到县城北面的枣子河去郊游。

记得有一次凤师召开运动会,学校决定开幕式上由我们10班同学穿着各民族的服装参加游演。于是大家按照老师的指导,练习行进中的“十字舞”。舞蹈动作大致是这样的:“1”的时候左脚迈向右前方,双手在低处自然向左甩;“2”的时候右脚迈向正前方,双手在低处自然向右甩;“3”的时候左脚跳向左后方,双手举过头顶自然向左甩;“4”的时候右脚跳向正后方,双手举过头顶自然向右甩。大家反复练习这个动作。开幕式上,我们班同学兴高采烈地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挥着花束,舞着水袖,在凤师对面的凤翔县老体育场进行游演。大家兴奋得不得了,开幕式一结束,就邀请老师为我们合影留念。这种舞蹈动作后来在社火游演的秧歌队中经常见到。

骑着自行车上凤师,最怕的就是下大雨。当时也没有雨披,撑着竹子杆的油布伞骑车不安全,伞也太重骑不了多久。下雨了,要么等雨小了去学校,要么就只能披着从化肥袋子里面取出的塑料纸顶在头上,腰间系上绳子,防止被风刮走,冒雨骑向学校。到了学校,赶紧把身上的湿衣服换下来晾凉。

当时,买得起自行车的家庭不多,会骑的人也比较少。骑车上学,经常会遇到为了省班车费蹭车求捎带的现象。遇到步行的年轻小伙子,他会好话多说,然后双手抓住自行车后座,“嗖”的一下双腿分开跨骑到后座上。但遇到中年妇女,坐上后座就比较困难了。她单手扶座,上一次,屁股没有坐上,再跳着上一次,反倒把我的自行车压倒了。勉强坐上后座,我的自行车头也要左晃右晃才能向前驶去。

由于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回家后也经常干农活,身体素质还算可以。学校组织体育达标测试时,我的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项目经过半个多月的训练单项都达到了100分。由于自己性格腼腆、爆发力不足,50米跑刚刚只达到及格。引体向上我勉强能做4个,所以我选了从来没有练过的举杠铃这个项目。给我们带体育课的女老师那天亲自测试。同学们自然地围成一个圈呐喊助威。轮到我了,我上前举起简易的杠铃,觉得一点也不重,举个100分应该没有问题。生性爱笑的我脸上一直流露着自信的笑容。我正举着,女老师训斥开了:“嬉皮笑脸的,笑什么!”我的脸立马变得阴沉沉的。“28……29……30……100分了,好了好了,可以停下来了。”同学们大声喊道。倔强的我把杠铃在头顶停了停,又举了5下,才狠狠地把杠铃摔在地上,扭头走了。现在想想,老师无意中的一句话有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疤痕,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真的很不容易。

有一天下午放学,班长静波叫我和另一个同学与张老师一起骑着自行车到城北的老师家里挖玉米。我们师生四人都来自农村,天黑前三下五除二就把1亩多玉米收拾完了。师娘做了精美的饭菜热情地款待了我们。天冷了,同学们自愿地帮老师和煤渣,打蜂窝煤。元旦到了,我们会买张年画送给敬爱的老师。那时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融洽。

凤师的学生学习文化课都是小菜一碟,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开设英语课,导致后来继续深造的同学要恶补英文。难住我们的反倒是音乐、美术和体育,好多同学就这些学科还补考过。

有一次学校开展心理学方面的征文活动,给我们带心理学课的孙鸿斌老师一上课就动员同学们积极投稿。老师动员了几次,班上仍没有一个人投稿。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作业本上写了一篇不足一页的短文,下课后撕下递给了孙老师。过了三四天,学生食堂外面的墙上就贴出了获奖公告,我获得了三等奖,名字排在最后一个。同学们都夸我能写,但我明白,这是孙老师给他的学生最大的鼓励。后来,我去伙管科领取了奖金——20元菜券。

最令我自豪的是1990年4月,我给《宝鸡日报》投的一副对联竟然从近500副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三等奖。我班的团支部书记忙芒同学想办法拿到报纸后,立马在我的作品旁用红笔做了标注,大家纷纷表示祝贺。毕业后我骑上自行车才从学校的门卫室取到了汇款单,这可是我人生的第一笔奖金,整整50元人民币呢!

凤师的生活是清贫的,快乐的,是值得我们永远去回忆的。忘不了那年那月,忘不了那情那意,更忘不了那人那事……

春天,我们跟着赵秋生老师学物理,跟着孔道玉老师学素描。

夏天,我们和亢万成老师一起打篮球,跟着袁青山老师练习普通话。

秋天,我们跟着张建福老师学习《文选与写作》,跟着郭军老师用笛子学吹《百鸟朝凤》。

冬天,我们模仿着刘军祥老师的样子用脚踏风琴弹奏《金蛇狂舞》,跟着冯智宇老师研究高等数学。下晚自习后赶紧去开水房排队灌暖壶取暖,有好多同学早晨还摸黑在街道和县城名人(一位四季上身赤膊,只穿短裤的晨练者)练习越野。

三年凤师情,最真挚,最无私,最朴实。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兄妹,胜似同胞,凤师是我们永远的大家庭。经过3年的锤炼,我们个个一专多能、学有所长。军林同学的工笔画、钢笔字,增艳同学的仕女图,静波同学的毛笔字,杨宣同学的山水画,经常在学校的书画展上展出并获奖。我临摹的《丝瓜》《葡萄》《虾戏图》偶有展出,但从未获奖。俊华、瑞华同学的风琴指法灵活,弹得娴熟悦耳。银芳同学凭借一首励志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获得了校园十大歌手的称号。她清澈、透亮和纯净的声音唱出了许多青年人对梦想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建国、书岐同学写的现代诗,也多次在“小草文学社”的刊物上发表。静波、胜利、明轩、石伟同学和张敏、喜莲、魏飞、玉艳同学是我们班男女队的主力,经常在校运动会上斩金夺银,为集体争光。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1990年6月,我们顺利毕业了。离校那天,我依依不舍地送走所有同学后,才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奔向了新的征程。

参加工作5个月后,我拿到了总共不到600元的工资,马上就买了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过了几年,爸爸把那辆焊过三角梁陪伴我们父子三人的旧永久牌自行车送给了一位亲戚。1999年,我有摩托车了,退下来的凤凰牌自行车让朋友骑去给弄丢了。而那辆红旗牌自行车到现在还放在我家的柴房里。

30多年过去了,母亲多次催促我说,现在你有小车了,自行车好多年都不骑了,还不如卖了去。但我一直舍不得卖。也许,这是对骑自行车上凤师历史生活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吧!

作者简介

康永平,男,70后,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会员。1987年就读于凤翔师范学校,是名毕业后一直在凤翔县陈村镇工作的乡村教师,平时喜欢读书看报,撰写楹联,品读文字,体味人生,闲暇时提笔写写生活。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0 || 宋文涛:难忘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9 || 刘建生:凤师永在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8 || 魏晓兰:我的凤师梦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7 || 杨慧雯:又见迎春花开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6 || 杨晓娟:凤师,挥之不去的记忆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5 || 张建忠:凤师——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

白 麟 | “你好!”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4)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3 || 杨璠:永不熄灭的烛光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2 || 孙秦:结缘三年,难以忘怀—写在从凤翔师范毕业32年之际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1 || 朱晓娟:我的时光,因你而暖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0 || 张金红:我的凤师,我的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9 || 亢小娟:美丽的母校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8 || 王小勃:凤师,时代的见证者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7 || 梁小婷:一路芬芳一路歌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6 || 李均锁:凤师,我想对你说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5 || 杨佳鹏:最忆是师恩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4 || 邰 俊:论凤师精神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3 || 杨晓娟:凤师,挥之不去的记忆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2 || 唐 玺:我的凤师生活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1 || 彭婵娟:回忆我的凤师生活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0 || 孙书岐:我的名字叫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9 || 李三虎:四十年后重逢时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8 || 芮晓枫:致凤翔师范(三章)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7 || 张江丽:凤翔师范,梦想起航的地方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6 || 成诺:那段记忆中的古城墙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5 || 张晓燕:永远的八四一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 || 陈春妮:那曾经的青葱岁月(有声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 || 刘宗海:东湖畔,那所古老的师范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  ||   李敏:最忆是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 ||   杨芳晖:魂牵梦萦忆凤师

蔡 琼:回忆凤师之《凤师学子篇》

蔡 琼:回忆凤师之《校园生活篇》

蔡 琼:回忆凤师之《校园文化篇》

凤师记忆 || 张晓燕:永远的八四一

靳秀萍:我的凤师记忆

凤师记忆||刘建生:别了,凤翔师范

凤师记忆 || 方周立:百年凤翔师范辞

凤师记忆 || 严秋文:凤翔师范百年赋

这个七月,百年凤师终将成为记忆中的空白格

凤师记忆||一张老照片,一段老故事

凤师桂花飘香时

凤师,是记忆,亦是情怀

亢小娟:活力凤师

魏晓兰:我的凤师梦

《情系凤师》征稿启事

凤翔师范,在宝鸡地区几乎家喻户晓,这座“西府教师的摇篮”经历了117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它依然历久弥新魅力无穷。2017年9月1日,凤翔师范离开雍州凤翔来到了宝鸡高新区,并开始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院内茁壮成长。如今,作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凤翔师范学院学生在校人数突破3000大关,师范的专业性也变得更加突出。

为了使凤翔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百年名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将百年凤师的光荣传统与人文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凤翔师范学院决定于年内编辑出版一本校园文学读物——《情系凤师》。

本书秉承以文载道的思想,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说凤师的历史,写凤师的人物,讲凤师的故事,传凤师的魂魄。

一、征稿要求:

1、凤师情

凤师学子回忆凤师生活,抒发师生感情和同学情谊的诗文。

2、凤师魂

凤师学子继承凤师精神,克服困难奋斗进取的故事。

3、凤师梦

所有人对凤师的关注向往与希冀。

来稿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体裁,以弘扬真善美为宗旨,以传递正能量为目标,要写真情实感,叙真实经历。

稿件正文字数应控制在3000字以内。稿件后附15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同时可以附凤师旧照。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QQ号码及个人邮箱,方便编委会及时与作者联系沟通。

二、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9月15日截稿。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个老师的较量(值得大家深思)
两个老师的战争
那些逝去的年华
平凡的高中岁月【下】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一:心在高处,居高声自远
学生佳作||张楚翊:爱在我身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